教育学报投稿新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12-02 16:59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 教育学报 投稿:新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摘要: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信息表现
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教育学报投稿:新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摘要: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信息表现出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等不同于传统媒介的特性。信息交流发生的各种变化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亟待我们做出应对。为此,积极思索新媒体下思想教育的新对策,从理念、制度、技术及内容等方面改进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工作模式,才能适应新媒体变化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新媒体的时效性、广泛性、多样性等特点,对信息的传播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新媒体大环境下,高校学生的学习、思维习惯也发生着改变,通过分析探索新媒体对高校学生成长轨迹产生的影响,并对新媒体形式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探索,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对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媒体的内涵
1967年“新媒体”一词首次出现后,频繁的被用于学术界及大众社会。但是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中国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对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它是在继报刊、广播、电视以及杂志这四大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被称为“第五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的特征
1.交互性与即时性
新媒体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新兴媒介为依托。不同于传统媒介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向,新媒体信息发布与接收界限不再那么明显,人们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反馈信息,信息传递是双向或多向的。诸如微博、qq、facebook等,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任何人进行双向交流,具有很好的交互性。由于新媒体传播方式的特点,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被接收、反馈,而不像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存在严重延时。现今,越来越多的人、机构通过新媒介分享生活、心情、工作及其他信息,即使不在同一城市、不通过电话也能即时了解到最新信息、资讯,信息传播即时性大大增强。
2.海量性与丰富性
新媒体的产生,打破了以往信息来源渠道单一的格局,信息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形态等特征。新媒体就像信息的海洋,作为一种目前最常用、覆盖面最广的新的交流载体,融合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个多种形式媒介,形成了融合多种感知功能的文化载体,而各种载体都承载了大量信息。新媒体涵盖的信息来源于各种不同方面,而各种不同类别的信息造就了信息的丰富性。诸如数字报纸、网站等媒体作为官方媒体,迅速地传递官方信息;社区平台、facebook等作为工作、生活分享交流平台展现出人们生活点滴;qq、微信等新媒介,被作为实时通信工具使用。这些无疑增加了信息的来源,促进了信息的丰富性,使得信息呈现出丰富活泼多彩的形势,信息的海量性与丰富性的特征也使得新媒体迅速被普及。
3.个性化与社群化
在信息骤增的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来源多元化。新媒体充满了各种不同元素、不同导向的信息,人们思想情感等也多元化、个性化。新媒体时代已经不像旧媒体时代,所有人接受的都是相同的信息,有着明确的思想导向和固定的思维模式,人们的表现越来越个性化,有了自己的特有思维模式,信仰也趋于个性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由原来被动获得信息转变为主动搜取,也可以通过网络等查找、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人们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形成一个个不同特点的小群体,与特定人群进行交流互动。目前各种群、贴吧、论坛的诞生也证实了新媒体下社群化的发展。
三、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机遇
1.拓展教育新平台
新媒体传播途径的多样性给高校思想教育注入了源头活水。在传统媒体情况下,思想教育工作平台较为单一,只能通过刊物、广播等传统平台以正面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现在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对新媒体性能的充分发挥,拓展教育平台。利用新媒体融合文字、声音、视频等各种特质,透过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传播平台以更加新颖,更加生动,更易接受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更大地拓展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
2.开启教育新模式
相较于旧媒体以“天”计的传播速度而言,新媒体以“秒”计的传播速度直接秒杀旧媒体。在现在这个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新媒体以他实时性的传播速度迅速攻占媒体的大壁江山,特别是在以关注信息的新鲜度的高校学生群体中,新媒体呈垄断之势。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94.6%的高校学生拥有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成为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根据这一情况,现在各高校纷纷通过微信、手机报、微博等各种新媒体实时向学生宣传学校、学院的最新动态,发布的具有正面引导作用的事迹以及最新的招聘信息等,这些都无疑开启了教育新模式。
3.增强师生平等性
新媒体图文并茂、声情融汇,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人们能够实时的互换信息,即时的交流沟通,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交流也具有更好的互动性。通过新媒体营造的愉悦、轻松的互动环境,学生在新媒体中的角色加重,这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参与度,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互动性。通过新媒体的互动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形式不仅仅局限于授课、讲座;互动手段也不仅仅局限于面谈、电话;互动场所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寝室。师生的互动完全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新媒体的方式进行交流,增强教育感染力。同时,由于固定时间以及束缚空间的格局被改变,学习不再是一尘不变的“填鸭式”,或者是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有了更为频繁而平等地互动。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也可以与教育者一起,寻找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在携手和交流中获得共同的进步和提升。
四、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1.虚拟交流,现实与虚拟的平衡
新媒体交流都是在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下实现的,在信息自由化的网络海洋中,学生几乎可以任意表达其想表达的。正因为网络的自由性,人与人的交流不受性别、年龄、地域等的限制,也不用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可以在新媒体下宣泄自我情绪、表达任意思想、畅游于虚拟的世界中。但是也是由于学生长期在虚拟世界中与人交流,而减少了现实生活中与人的相处。生活在虚拟世界时间太长,学生会很容易变得不知如何在现实中与周围人相处,会面临人际关系冷漠,现实交流受挫的现象。在聚会场合,一群人埋头发微信、微博的场景充斥在各个地方。如何平衡虚拟交流与现实沟通的平衡问题,如何在利用新媒体便利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的同时,又能将人情味等现实因素充分调动利用起来,是值得思想教育工作者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2.海量信息,信息选择辨识困难
在信息承载量如此之大的新媒体下,如何去伪存真,避免负面信息以及负面思想所带来的不良导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一直处在校园这片净土之中,一直处在老师家长的保护之中,思想单纯,在面对复杂海量的信息,同时新媒体下网络媒体平台上交流互动愈发强烈频繁的情况下,在有的时候,学生会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和选择某些信息,可能出现消极思想、负面情绪等不良现象。把握对信息的审核,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做出正确明智有利的导向工作,是思想教育者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3.多元价值,主流思想面临挑战
新媒体在逐渐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无形之间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也导致了多种价值体系的出现,人们在思考何去何从、最终目标等重要问题的时候,也不再拘于一格,多元化的价值体系,让主流思想受到了挑战,不再具有统一完备的导向作用,学生有了更多样的价值体系,有了更个性化信仰和思维模式。价值体系的多元化,冲击着原有的传统价值体系,有的在优化丰富着原有价值体系,使得整个大集体呈上升进步趋势,但也有一些价值体系,与原有价值体系相悖,挑战破坏腐蚀着主流思想。如何在多元价值面前进行正确的选择,真正建立起既能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又能体现时代特征,反应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主流价值,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非常现实又非常紧迫的问题。
五、新媒体下思想教育思考
1.更新理念,新旧媒体相融合
主流思想的引导,正确思维的建立,良好氛围的营造,需要新旧媒体的相互配合。首先,不应把新媒体视为洪水猛兽,相反,我们应该去利用它的优点,用于我们的思想教育中,在新媒体的先进性、多元性、技术性等特点下,推动思想教育工作的进步。以此为平台,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达到在新媒体下,主流思想保持一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导向正确,同时又能体现民主和谐的良好局面。
2.健全制度,打造专业化队伍
在信息获取渠道丰富化,信息真假混杂的情况下,增强相关监管力度,保证传达信息的即时性、导向性等,尽力创造相对纯净安全的信息环境。这就需要一支专业化队伍,不仅具备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辨识度、还需要熟悉新媒体特征、新媒体技术,从专业的角度打造与思想教育相符合的教育平台、信息传播平台,并从专业的视角来审视各种信息,应对不良信息,做出正确引导。总之,通过增加专业化队伍的打造,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性,为思想教育工作保驾护航。
3.保障技术,提升教育的效率
新媒体以快捷而优势显著,但是同时,科技日新月异,技术的更迭也是愈发迅速。要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提升信息的及时性,这不仅包括信息传达的及时性,也要保证沟通交流的及时性,同时,更要保证出现信息失误甚至错误时信息更新的及时性。不断开发合适的交流平台,从技术层面上增强信息及时性,提升工作效率。
4.创新内容,增加信息引导力
在信息量巨大的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混杂,而各种形式的信息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审美疲劳以及接收抵触情绪。如何在信息的内容形式上进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接收能力以及接收信息的主动性,是值得教育工作者们思考并且深究的问题。因此,要增加信息针对性,对不同性格不同层面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各个击破。同时,要增加信息的渗透力,扩大有力信息以及正确导向的引导力,保障正能量的传播;最后,要确保信息的合理性,避免荒谬缺乏逻辑的信息的产生和传播,保障新媒体整个环境的相对纯净性。
新媒体的出现及普及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它相对于传统媒体具有自己独有的特色,新媒体影响着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新媒体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高校学生则是新媒体的最大的使用群体和受益群体,是受新媒体影响最深的一个群体。这给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如何更好利用新媒体,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新空间、新思路、新途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1068.html
《教育学报投稿新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