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论文投稿范文(两篇)

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论文投稿范文(两篇)

发布时间:2017-08-25 17:00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下面是两篇教学研究与管理论文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高校课堂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了当前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篇论文介绍了柔性管理在基层教学管理的作用,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可以提升人的主动性和工作效率,不断的提升完善自我。

下面是两篇教学研究与管理论文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高校课堂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了当前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篇论文介绍了柔性管理在基层教学管理的作用,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可以提升人的主动性和工作效率,不断的提升完善自我。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高校课堂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摘要课堂管理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直接进行交流与接触的重要环节,课堂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本文以内蒙古某师范类高校为例,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其课堂管理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总结出当前高校课堂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课堂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课堂管理;课堂评价

一、研究背景

课堂由教师、学生、课堂情境三大因素组成,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将这三种要素协调起来的课堂管理则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课堂管理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与教学效果的评估也需要通过课堂管理来支持。当学生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时,其所适合的课堂管理方式也是不同的。中小学阶段的课堂管理强调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而高校课堂中教师会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因此,高校课堂往往体现出较高的自由度。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理论,多数大学生的年龄处于成年早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关系亲密。笔者在对内蒙古地区某师范类高校的调查中,就该校学生对所开课程的认识、对课堂管理的看法及对课堂的满意度等方面设计了高校课堂管理调查问卷,问卷共有23个题目,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内蒙古某师范类高校3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21份问卷无效,3份遗失,回收率为92%。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在被调查群体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达到了76.09%。大学四年级学生由于在学校已经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学习生活,其调查结果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对课堂管理的总体认识。

二、当前高校课堂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制度中学习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制度层面对学生课堂管理影响的一方面在于,高校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单一。从构成学生一门课程成绩的各部分所占比重来看,期末考试或考察对成绩的影响往往是最大的,作业与出勤率则构成了学生平时的课堂成绩,而与课堂管理相关的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较小,并且教师往往轻视课堂上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对学生学习缺乏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估。因此,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而轻视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就是学生对平时课堂学习的轻视,这也为学生逃课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心理基础。在笔者针对高校课程成绩期末检查方式的调查中,赞成任选课考试的学生占13.04%,赞成必修课考试的为35.87%,赞成任选课考查的学生占69.57%,赞成必修课考查的学生占36.96%。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方面存在问题

1.教师缺乏课堂管理意识,责任心不强高校教师普遍尊重学生的课堂自主性,对学生上课出勤、听课状态的要求也不像中小学那样严格,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听课状态采取了放任的态度,缺乏课堂管理的意识。高校的教学多受限于课时紧张,教师主要的教学方法为讲授法,课堂教学的流程常由教师来掌控,师生互动交流较中小学来说非常少。

2.教师的课堂管理方法不当或管理能力不足如图1所示,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笔者发现,在课堂上如果学生被教师提问并回答问题之后,有高达43%的学生会不再认真听课,这属于“隐性逃课”的范畴,亦反映出教师在课堂管理互动环节的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当之处。[1]当然,这也只是高校教师课堂管理方法不当的一个方面,但由点及面,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环境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相应的问题。

(三)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和自控力存在一定的问题

当学生升入大学开始进行集体生活时,他们不再像中小学那样处于教师与家长的双重监控下,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往往会使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产生懈怠心理。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则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课堂行为。调查表明,在276名学生中,有22.83%的学生选择不会逃课,有事会跟老师请假;63.04%的学生表示,无特殊情况不会逃课;14.13%的学生表示,自己会选择性地逃课;34.88%的学生表示,逃课是由于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不当。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出勤的。在对学生迟到率的调查项目中,65.22%的学生表示,会提前或准时到教室;33.70%的学生表示,自己偶尔会迟到,而极少数学生会经常迟到。

三、高校课堂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为构建合理的课堂管理体系、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关键在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的交流与互动,在于课堂上教师、学生与课堂情境之间的协调。“课堂既然是由教师、学生和环境共同组成的小型社会,课堂就不应由教师独自主宰,而应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构建。”[2]

(一)学校层面应对学习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学习成绩量化是学校制度层面改革的重点。“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诉求。”[3]学校要改进课堂教学质量,一定要对学习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在笔者的调查数据中,有11.96%的学生认为,即使教师经常点名,他们也要看心情去上课;更有3.3%的学生认为,教师如果不经常点名,他们就不会去上课。这表明,高校对学生缺勤的惩戒力度不够,使学生产生侥幸的心理,这就需要在学校制度层面建立起严格的、常态化的课堂管理要求与规范,建立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以及基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以此来促进教师的课堂管理,也为学生的课堂行为提供准则。[4]学习结果评价的片面性为教师的课堂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难,改变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调整有关课堂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加强制度约束。可以将出勤率、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次数、学生听课状态等计入学生学习总成绩,并注重形成性评价,避免期末终结性评价所占分值比例过大而使学生不注重日常的学习表现。

(二)教师方面的调整与改变

1.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理念人本主义注重人的发展,即在人的发展中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不同个体的适应性。在高校课堂中,教师应该遵循人本主义原则,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限于课时的安排,很多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及时地交流与沟通,笔者经过调查认为,在班级容量大、教师不能顾及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下,通过学生合作与讨论的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上述的许多问题。“我国清代教育家梁启超倡导教学方法改革时,要求教师用‘讨论式的讲授’,以‘培养自学能力教学法’进行教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只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毛泽东同志的‘十大教授法’中第十条就是‘干部班要用讨论式’”。[5]2012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高校教学应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2.课堂纪律的维护与课堂结构设计在笔者所进行的调查中,有44.57%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上管理的缺失是出现课堂问题的原因。对于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归因。如果出自教师自身因素,就需要教师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如果出自学生因素,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心理辅导;如果涉及学生对课堂管理规范不满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制定课堂管理规范。在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方面,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的规划都可以表现出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需要教师认真对待。

(三)学生层面的教育与促进

1.对学生进行认知层面的教育与引导在大学,学生既需要提高自己的社会技能,同时也需要系统地接受专业知识,以为自己的能力打好基础,因为在学生走向社会的过程中,知识与潜力才是最有竞争力、有价值的,而学生自身对高校课堂上所学习知识的实用性存在质疑、高校课堂教学方式过于枯燥、社会上流传着的“上学无用论”等,都是许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与引导,以纠正其不正确的学习态度。2.自律和他律的结合———学生自我管理探索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往往是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这些非正式群体进行因势利导,以使其辅助课堂教学。学生自律与组织他律相结合,更有利于教师课堂管理的实施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当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时,课堂问题行为也会相应地减少。因此,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制定课堂管理规范、学生分组管理课堂纪律、学生自评打分、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等方式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作者:李庚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柔性管理在基层教学管理的作用》

【摘要】柔性管理是强调要通过人内在驱动性,影响持久性和激励有效性等特点来实现“人性化管理”和“自我管理”,从而由内激发人的潜力和创造热情,提高其工作主动性和工作效率。这种较为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如今飞速发展的高校管理中运用越来越多。本文首先分析了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一直以来在高校不被重视、地位不高、薪资偏低的客观现象,长期的低待遇水平导致这支队伍人员思想极不稳定,工作调动换岗频繁。其次通过探索运用柔性管理的模式和手段,力图改变基层教学管理这支队伍的思想现状和所处地位,使其从内心深处增强在民办高校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使其“爱校乐教”,并不断提升完善自我,探索在教育领域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通道。

【关键词】柔性管理;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运用

柔性管理的基本法则是“以人为中心”,它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管理模式,在高校的教学管理运用中越来越多。柔性管理的理念和方式关注了基层教学管理者的情感需求,发挥了凝聚其主人翁情感的导向作用,让基层员工充分实现和体会到个人的价值,激发其工作主动性和工作热情,其管理模式和手段不断深入人心。

1柔性管理模式的引入

1.1柔性管理的定义

“柔”是相对于“刚”而言,“柔性管理”则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旨在用制度约束管理员工,是以各种“规章制度为中心”;而“柔性管理”旨在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充分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管理概念。1.2柔性管理的特征“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如上级的发号施令、各种明确的规章制度、各类员工要求规范等),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员工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自发主动追求创新,创造佳绩。

1.3高校引入“柔性管理”模式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更加需要一种宽松的、民主的管理模式,而人才的培育也需要一个开放的、可以自由发挥人才潜能的环境。以往的刚性管理方式制定了太多的条条框框,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越来越追求创新发展的大环境来看,其弊端也渐渐暴露出来,因为划定太多的制度条款,严重束缚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思维和创新。而柔性管理则是强调要通过人内在驱动性,影响持久性和激励有效性等特点来实现“人性化的管理”和自我管理,从而达到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因此作为一种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新模式,各大高校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模式,柔性管理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引入高校的各层次管理中。

2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现状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有力的承担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如今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高校的教学管理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科学合理调配全校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运行及教学管理正常规范进行的关键所在,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全校的教学秩序和教育发展。本文所调查分析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仅指民办高校,因为在民办高校,由于办学成本、场地、生源等多项因素,这一问题尤为有特殊性,其教学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2.1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定义及地位

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一般是指高校院(系)级的教务秘书、教务处分管某项具体教学运行的专项干事,如:教材管理干事、成绩考务干事、课表编制干事等,教务秘书(干事)等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最基层的执行者,其管理工作贯穿整个高校的教学工作,规范、高效、有序的基层教学管理是高校整个教学秩序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

2.2学校对基层教学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在民办高校中,由于各阶层管理人员来源渠道较广,人员变动较大,管理的方式、理念以及整个管理体系不稳定。长期以来,民办高校的高层管理者一直有“重视教学、轻管理”的思想,认为教学管理人员都是从事教学运行、教材管理、成绩管理、考试考务等事务性的工作,认为其工作难度及技术含量不高,可替代行较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学校投入到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雇佣成本不高,教学管理人员薪资待遇普遍较低,长期的低待遇水平导致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思想不稳定,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模糊,大多感受不到领导的关注、感觉发展前景渺茫,因此基层管理人员岗位更换调动或离职情况比较频繁,不稳定的基层教学管理给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2.3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在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普遍学历、职称较低。民办高校由于受到资金成本的控制,同时要考虑符合办学评估等多方面的硬性要求和指标,在专任教师的培养、教学基础设备及硬件投入上面比较重视,但资金有限,往往忽略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投入,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聘请、培养和管理都不够重视,因此在接收教学管理人员时招聘渠道来源较广,并非全部来自师范院校或者管理专业,大部分人员没有系统学习过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理论背景,导致这些基层人员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多数仅凭有限的经验管理,疲于应付各类教学管理突发事件等,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其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职称普遍偏低。因没有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大有干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意识,也没有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因此在发表论文、科研项目方面表现消极,职称评定更是难上加难。

2.4没有系统建设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的意识

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比较繁杂琐碎,学校多数高层管理人员认为基层的教学管理工作只是事务性工作的重复,没有过多的技术含量和一定的研究、探索意识,不需要太多的培训和学习提升,对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投入少之又少;如有学习、提升的计划或机会也往往会倾向于一线教师或者更高级别的管理人员,而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往往是被忽略的一支队伍,投入精力、财力等系统的建设这支队伍更是无从谈起。

3柔性管理对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适用性

3.1柔性管理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的优势

(1)柔性管理的核心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员工参与管理的升华,是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有效形式,是企业员工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大多主人翁意识不浓,总认为和公办院校体制内的教师相比各方面待遇和条件相差甚远,有一种游离在教育边缘的存在状态,对自身的发展也没有明确的长远职业规划,因此在自我管理方面难免有懈怠和放松。而柔性管理的核心却恰恰是要通过柔性管理的手段更新观念,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组织存在感。

(2)柔性管理贵在“自我改善”。“自我改善”是一种观念,是一种精神,是“柔性”管理的灵魂。为了促使自我改善意识的形成,使员工成为改善活动的主体,应该从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进校起,就进行“爱校、乐教”的员工思想行为教育,“创造无止境改善”的自我完善教育,不断鞭策员工进行自我完善,提升综合技能。基层教学管理是一个事务性很杂的工作岗位,专业性不是特别强,或许很难做到人人通过3-5年的努力,都能提升晋级,但是可以通过柔性管理促使他们在“爱校、乐教”的思想教育中能够安于本职工作,同时根据个人特长和个性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和提升渠道,使他们能够在教育的领域里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不至于基层工作几年之后产生懈怠心理,对前途迷茫无从选择。

(3)柔性管理的精髓是“爱人”。以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才能,承认每个人的劳动为精髓,以组织的高效益为目标,最终又以员工的高收入为归宿的良性循环。柔性管理是建立在心灵感应的基础上的,运用到高校教学管理中,则对教学管理人员的领导者们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本专业的业务知识,更要学习领导艺术,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诚心、热情、乐观向上的性格,要有魅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由于事情繁琐,需要长期埋头工作,他们是感觉不到领导的重视和关注的,内心深处是极度缺乏组织关心的一群人,因此作为他们的领导,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关心、爱护他们,经常互换位置为他们考虑问题,为他们的工作生活分忧、为他们的未来发展谋划,从而让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感受到爱的力量和鼓舞,调动工作情绪,鼓舞士气。

3.2柔性管理在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的运用

基层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和稳定直接影响全院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因此除过常规的管理工作之外,民办高校要加强对这支队伍的柔性化管理,使这群不被关注的队伍受到应有的培育和照顾,使他们在充满人性化关怀的柔性管理中乐于本职工作,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综合素养,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开通道。

3.2.1贯穿“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思想首先要从学院层面自上而下充分认识到在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这支队伍的重要性。对这些奋战在一线,起到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桥梁作用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给予人文关怀,充分肯定他们在一线所作出的努力,对有突出贡献或特别优秀的人员一定的鼓励和奖赏,体现柔性管理的精神,也让基层教学管理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其主人翁存在感及其集体归属感。

3.2.2建立柔性化的考核培养机制要根据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对他们的考核建议以学期或者学年为考核周期,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实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柔性绩效考核制度,为其打造出柔性的工作环境,以更好的满足他们需求,激发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避免教学管理工作人员长期从事重复性的工作而产生厌倦工作情绪,可以通过设置针对这支队伍的各种技术比赛,注重对他们的业务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引导激励他们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找到工作中的乐趣。当然,当教师岗位或者其他管理岗位有空缺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公开招募的方式,将优秀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吸收到学校的专业师资队伍或者其他管理队伍中,提升其工作热情,拓宽其职业发展通道。采用柔性化的人才激励制度,让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感受到学校对于人才的重视,才能够更加自发的投入到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中来。

3.2.3建立柔性化的人才激励机制依据民办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共同价值观、文化氛围等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给基层的员工更多的含物质、精神的双重激励。如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指导他们申报课题、参与学院重点项目建设,为优秀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提供薪酬丰厚的报酬等;让基层教学管理员工参与到学校的招生、就业大战中来,共同分享学院快速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员工感知到自身与学校同呼吸、共发展的命运,体会到自己和学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体关系,从而使员工通过自我管理、进而参与学院管理,得到主人翁价值的体现。

作者:赵慧敏 单位: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推荐阅读:《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由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主办。本刊继承师范教育的有益的东西,扎根农村教育沃土,面向高职、师训干训、继续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服务,提供教育科研学术的支持。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1838.html

《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论文投稿范文(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