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17-10-30 14:13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武士精神是日本封建时代武士阶段形成的道德规范及行为方式,是日本独特的意识形态,伴随历史的进展,武士精神逐渐成为了现代日本人品格的基础,这种武士精神对日本民众世界观的形成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武士精神仍然会存在于日本国民的
武士精神是日本封建时代武士阶段形成的道德规范及行为方式,是日本独特的意识形态,伴随历史的进展,武士精神逐渐成为了现代日本人品格的基础,这种武士精神对日本民众世界观的形成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武士精神仍然会存在于日本国民的日常生活中,这对日本文化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
关 键 词:日本文化,武士精神, 世界观
日本的武士自公元8世纪出现以来,一直对日本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这不仅指他们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将日本社会带入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更是由于日本的武士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日本人。如今它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被世人所熟知并成为大和民族的象征——尽管日本人都不喜欢外国人提到日本就想起武士道。
一、共同体感的集体精神与国家主义
花是樱花,人是武士。这是日本人对武士精神最好的诠释。按照普遍的说法,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正如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应该说日本人的生活环境为他们养成这样的性格起了重要作用。自二战结束以后,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经营体制,即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工资和企业内部工会三位一体的封闭体制,并维持了几十年。
在这种情况下,职工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共同体”。职工通过为企业的尽心服务,获得自己稳定的生活;与此同时,企业则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其进行培养、教育(包括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以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这与武家社会的“武士团”颇为相似:武士为主君出生入死奋杀沙场,以及为主人尽各种义务,称为“奉公”;而主人则对臣下予以保护,给以俸禄,称为“御恩”。对现代日本人来说,企业不仅是工作场所,而且是企业员工们全部生活的中心。他们对企业的效忠就好比武士对天皇的效忠,因此也有人说这是“企业武士道精神”。
如果说企业是小“共同体”,那么国家就是大“共同体”。事实上,日本人的爱国心甚至已经上升到“信仰”、“主义”这样的程度。对于一般日本人来说,“国家即是神,这是他们的普遍信仰。……现代日本人没有宗教上的烦闷,绝大多数人都是坚定不移的国家教的信徒。对他们来说,国家就是人生的目的,为国家而生为国家而死是他们的理想,国家主义已经成了日本人的宗教。”
二、对上崇拜、对少欺辱与随波逐流
在日本的“共同体”内,并不是“人人平等”的,遵从制度生活的日本人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等级和地位是天经地义的。于是,日本的共同体在等级阶层构造上就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菱形:一极是少数被看作主人的“上”,一极是被排挤的少数受欺辱者,中间则是随大流的群众。
许多日本学者认为,自古以来日本人就有“对上信赖”的习惯,因为古代日本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异族战争,赋税很低,“上”与“下”的交往很方便,并且具有相同的伦理观,所以“下”期待着“上”的管理和规定。而在横向人际关系方面,同级之间相互竞争,竞争的原则就是“安分守己,向大多数成员看齐或者参与形成大多数成员的队伍或者派别,这样,就可以通过排挤少数人、欺辱少数人,使自己安全并快乐”。
太宰治先生有部著名的小说《人间失格》,1994年经改编由东京放送TBS电视台播出引起了巨大反响。剧中那个叫大场诚的孩子就是因为触犯了学生中的多数派,结果被排挤、被欺辱,甚至连他唯一的朋友影山留加都成为迫害他的帮凶,最后终于堕楼身亡。现实中少数派的处境有没有那么“岌岌可危”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日本人都不愿意做“异类”。
三、二战史观
中日之间一个长期纠结的问题就是日本对于二战的态度。《读卖新闻》总裁兼主笔渡边恒雄先生这样说道:“也许你们现在听到的日本右翼的声音很大,但是当这种声音响起来以后同样会有反对的声音,而且比他更大、更响……由于电视和报纸上不断报道靖国靖国,于是就会有年轻人抱着想看一看靖国神社的好奇心,去参观吧。我觉得几乎没有年轻人是真正抱着参神拜佛的态度才去那里的……”。
日本的第二大报《朝日新闻》的主笔若宫启文对日本有段相当精彩的分析。他说日本存在着一种“第二年现象”:即头一年日本可能与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韩国有一些重要的举动,做出很多的改善,但是到了第二年,就突然会出现让这些国家非常反感甚至国民感情发生逆转的走向。“第二年现象”集中反映了日本的这样一种心态:一方面它去面对历史,可是另一方面觉得面对历史之后,又想自己搞点什么,在骄傲感和耻辱感之间来回地游移。或许这正是日本人在保全名誉与洗刷耻辱中做的挣扎。在日本的传统观念中,他们正好与中国人相反,不太崇拜祖先,轻过去而重未来。与先进的文化相比,日本缺少光荣的古代和美好的过去,好像一张白纸,没有历史包袱。他们把希望寄托于未来,觉得过去的事情何必再苦苦纠缠呢。因此对自己国家曾经犯下的罪行,在羞愧的同时采取了大而化之的处理方式。
中央电视台《岩松看日本》栏目为了解日本民众的二战史观,还特意选取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地点:靖国神社、立命大学国际和平博物馆和神风特攻队和平会馆。有意思的是其中只有立命大学国际和平博物馆馆长接受了电视采访,而其他两个都只做了书面答复。靖国神社和神风特攻队和平会馆为什么不敢出来见人?武士道的精神“要堂堂正正的去战斗”,而他们可以说就是坚守着象征武士道的精神阵地,却不能身体力行的践行武士道的精神,这是为什么?恐怕就是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这间博物馆所宣扬的精神是不妥的,所以不能光明正大的出来接受采访,不能面对镜头向数以千记或万计的观众发表脆弱的言论。
深受武士精神影响的日本人、爱国的日本人、彬彬有礼的日本人,即使他们也受到历史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过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历年的“年度世界国家好感度调查”中,日本国的排名始终居高不下。梁启超甚至早在1904年就提出也要建立中国的武士道!可见这位变法先驱对武士精神的推崇。或许正如新渡户稻造博士之言,“武士道作为一个独立的伦理的训条也许会消失,但是它的威力大概不会从人间消亡”。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武士道精神仍将存在于日本国民的日常生活和道德教育中。
参考资料:
[1] [日] 新渡户稻造:《武士道》,商务印书馆,2006版。
[2] [美]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3] [日] 高桥哲哉:《靖国问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4] 孔祥旭:《樱花与武士》,中国同心出版社,2007年版。
[5] [日] 河上肇:《日本独特的国家主义》,日本《中央公论》,1911年第三号。
相关阅读:甘肃教育投稿日本基础教育体系改革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2340.html
《日本武士精神对当前日本民众世界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