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17-11-07 11:29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大家在学习了解名著时,能够有一个好的读前指导是非常不错的。这是语文老师提供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下面文章以《简爱》指导为例,探索名著阅读中读前指导的方法:目录切入,片段深读,知人论世等。以教师的导促发学生的读,是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
大家在学习了解名著时,能够有一个好的读前指导是非常不错的。这是语文老师提供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下面文章以《简爱》指导为例,探索名著阅读中读前指导的方法:目录切入,片段深读,知人论世等。以教师的“导”促发学生的“读”,是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所期望的教学效果是通过教师指导,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之后文中还谈到了名著导读教学“读前导”环节中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名著阅读,智慧教学,读前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些教育思想启示我:在指导学生读整本书时,要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
一、目录切入,巧理情节
人物和情节都是小说最基本的要素。读《简·爱》这部长篇小说前,学生如果捕捉到书中的主要人物和基本情节,就能更为有效地进行阅读。基于此,我选取目录作为指导的突破口。
课堂伊始,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拿到一本新书的时候,会关注哪些地方?”很多孩子就提到了目录。顺勢,笔者推荐了本课要分享的第一种读书方法——目录切入法:即根据目录,推测书中的情节,揣摩书中内容的读书方法。
接着,课件展示《简·爱》的目录,我让学生从目录中猜一猜:男主人公叫什么名字?(生:罗切斯特)追问:为什么是罗切斯特?(生1:出现频率高,生2:恋爱是谈出来的,第十三章目录里有和罗切斯特先生一席谈。生3:谈恋爱的时候要了解一个人的过去,第二十七章里有罗切斯特先生的往事)
就这样我们根据目录摸清了主人公,然后请学生找出目录中出现的地名——盖茨海德府、洛伍德、桑菲尔德。接着,我们总结出与不同的地点相对应的是简·爱的各个人生阶段,即童年生活、求学经历和爱情遭遇。《简·爱》根据时空转换的写作策略也由目录可窥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在指导学生根据目录推测人物情节之后,我提出了更进一步的阅读建议。因为从占了目录三分之二篇幅的爱情遭遇的部分可以看出简·爱的爱情经历必然是一波三折、荡气回肠的。我提醒学生:在阅读之前我们可以根据目录推测他们会经历哪些坎坷?而后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印证自己的猜测与作者的叙述有哪些异同?因为学生这种推想和验证的过程也是在与世界一流的写手切磋的过程,能切实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情节想象能力和写作构思能力。
二、片段精读,品析人物
如果说名著是经典,那么其中的精彩片段则是经典中的经典,值得教师带领学生细细品赏。我们不妨从经典片段中的字、词、句、标点符号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把书读进去。
在第二十三章《风暴骤起》中,有这样的描写:
A“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伤心。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这儿过了一段——至少是短暂的一段——愉快而充实的生活。我没有受到歧视,我没有给吓得呆若木鸡,没有硬被限制在低下庸俗的人中间,没有被聪明、能干、高尚的人排斥在外。我能面对面地跟我所尊敬的人,我所喜爱的人——一个独特活泼、宽厚的心灵交谈。我认识了你,罗切斯特先生,想到非得永远离开你,这让我感到害怕和痛苦。我看出我非离开不可,可是这就像是我非死不可一样。”
B“你从哪儿看出非这样不可的呢?”他突然问道。
A“从哪儿?是你,先生,让我明明白白地看出的。”
B“在什么事情上?”
A“在英格拉姆小姐的事情上,在一位高贵漂亮的女人——你的新娘身上。”
B“我的新娘!什么新娘?我没有新娘!”
A“可是你就会有的。”
B“对——我就会有的!——我就会有的!”他咬紧牙关。
A“那我就非走不可,你自己亲口说过的。”
B“不,你非留下不可!我要为这发誓——这誓言我一定遵守。”
A“我跟你说,我非走不可!”我有点儿生气地反驳道,“你认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吗?你认为我只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你认为我能忍受让人把我的一口面包从嘴里抢走,让人把我的一滴活命的水从杯里泼掉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这是简·爱以为罗切斯特要和英格拉姆小姐结婚,她决定离开桑菲尔德之前与罗切斯特真情告白的部分。学生根据A和B的信息提示分角色朗读之后就能读懂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读完,我问学生:这段文字中有一个字出现的频率很高,你们看是哪一个字?有多少次?很快,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回答:非,出现了7次。如:“非得永远离开你”、“非离开不可”、“非死不可”、“非这样不可”、“非走不可”等。
我让学生再读这几处文字,体会出简·爱在说这些“非”的时候内心的痛苦。师生共同感受过后的教学实录如下:
师:既然简·爱离开罗切斯特那么痛苦,为什么强烈地一再地提出非要离开?
生1:因为她觉得罗切斯特要和别的女人结婚了。
师:那他结他的婚,简·爱可以继续留在这里当他的情人啊!
生2:那不行,因为她要的是平等,不想留下来成为第三者。“非”就是对不平等的反抗。
生3:如果留下来当“小三”,就不是简·爱所期望的平等的爱情。前面的“非”字,是为了突显出后文中简·爱对平等的追求。
师:对,简爱极力追求人格平等的爱情,她那么爱罗切斯特,为什么当了逃兵,而不是留下来和英格拉姆小姐公平竞争呢?
生4:简·爱没有勇气留下来,一方面说明她自我独立,不想依靠男人而生活;另一方面说明她还不够有自信,也有一点点自卑。
师:不错,你的见解很独特。简·爱是一个追求独立平等的女性,但她也是个人,有着人性的弱点——自卑,不是一个完美的神。我们刚才对简·爱个性的解读都是源自品读文中的“非”字而来。事实上,我们读名著时读到有感触之处,就适宜字斟句酌,欣赏其思想内涵和写作手法。我们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字、词、句、标点符号等,细细体味人物形象特点和写作手法,也是一种读书方法——片段精读法。
接着,师补充:同学们,仅仅是这么一小段文字,我们就捕捉到了简·爱的多方面的个性,她身上肯定还有其他方面的个性特点。又或者说她的这些鲜明性格的形成一定和她童年生活和求学经历有关。同学们可以带着这些问题细细阅读。
三、猜测游戏,知人论世
阅读文学作品,如果不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不研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就不能真正读懂作品,也不能正确地分析评价作品。正如《孟子》所说的:“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所以学生阅读作品时,可以先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和学生玩个了小游戏。请看教学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简·爱》这个经典的爱情故事的塑造者会是谁呢?先猜一猜:作家是男性还是女性?
生1:是男的。
师:对也不对。
生2:是女的。
师:不对也对。
师生:笑
生(好奇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
师: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居然说作者不论是男是女都既对也错。不是老师糊涂了,而是这本书写在一个落后的时代里。这就要求我们在读书之前了解这个故事的写作背景了。
课件出示:《简·爱》完成于1847年,当时的英国虽然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但妇女的地位没有得到改善,并没有得到平等的权利。发表时署名科勒·贝尔,是个男性的名字。当时,英国街头巷尾都在谈论这本书,都想深入这本书的作者。这时候作者才公布了她的真实性别。
师:现在你们知道作者是男性还是女性了吧?
生(恍然大悟):女性。
师:是,她的真名是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她出生在英国北郊的乡村牧师家庭,5岁的时候,她母亲去世,家里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因为家庭条件贫困,她被送到一个慈善学校就读。在那里,她的两个姐姐病逝。但是,她和兩个妹妹努力求学,成为了蜚声文坛的勃朗特三姐妹。听着这些经历,可以看出作者和简爱的经历有相似的地方。可见小说带有什么色彩?
生:自传性色彩。
师:嗯。美国将世界文学做过调查了解,从深受欧美读者喜欢的500部作者中挑选出10部作品。《简·爱》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都列入其中。所以,这就足以证明《简·爱》这本书值得你们去好好品读。而了解作品诞生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这本名著。
实际上,在课堂上,我能呈现的作者的经历毕竟是有限的,我希望通过学生对作者性别猜测的环节加深印象,再渗透作者及作品在文学上的崇高地位,让他们“爱屋及乌”,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实现有章可循去读名著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我认为导读《简·爱》,如果注意目录切入的智慧设计,注重精读片段的智慧指导,兼顾揣测作者性别的智慧游戏,留给学生一些智慧问题,那么课堂就一定能让学生在充满智趣的氛围中习得读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宋兆霖,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
[2]孙伟民.自卑情结造就了简·爱鲜明的人格魅力——解析《简爱》[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09,(1).endprint
推荐期刊:现代中文学刊教育类期刊征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2382.html
《阅读名著中前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