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18-03-01 14:01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代理成本理论是在研究代理成本和资本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伴随理论的演变,代理成本理论逐渐融入到了研究委托代理关系的经济行为中。在我国内部控制方面,通过尝试运用代理成本理论探究银企借贷关系存在的委托关系,银行自身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银行借
代理成本理论是在研究代理成本和资本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伴随理论的演变,代理成本理论逐渐融入到了研究委托代理关系的经济行为中。在我国内部控制方面,通过尝试运用代理成本理论探究银企借贷关系存在的委托关系,银行自身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银行借款之间均有一定的代理关系,也给银行带来了一定的信贷风险。因此,减少风险就必须采取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措施,下面文章就对相关措施展开详细讨论。
[关键词] 内部控制,代理成本,委托代理关系,信贷风险
一、内部控制概论
内部控制是单位和组织为实现一系列目标,而制定的规范、制衡、监督组织内部各岗位运行的有关程序和机制的集合。早期内部控制的理念就已体现在人类发展初期的各项组织活动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分工不断细化,人类组织关系、经济关系趋于复杂,资产的所有者与资产的经营者的角色日益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并产生了代理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不断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正是为了减少这种委托代理成本而实施的努力。
(一)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内部牵制阶段、内部牵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是以1992年美国反财务舞弊委员会(简称COSO)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为标志的,COSO框架指出:“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2004年,COSO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进一步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力求实现主体的四类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
(二)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其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2010年4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与2008年颁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二、代理成本视角下的银行内部控制
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其自身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我们称之为银行借贷行为中的第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另一方面,银行作为资金提供者,通过借贷的方式将资金交给企业运作,作为债权人与作为债务人的借款企业又形成了另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我们称之为第二种委托代理关系。这两组代理关系都会产生相应的代理成本,而这两类代理成本正体现了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因此,为了防控信贷风险,银行应当努力减少两类代理成本,一方面通过加强自身管理,减少第一类代理成本引发的信贷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密切监控借款企业的经营管理,减少第二类代理成本引发的信贷风险。
(一)代理成本理论—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冲突
在詹森和梅克森(1976)的论文中,代理成本(AgencyCost)被界定为包含委托人的监督支出、代理人的保证支出以及代理人的决策偏离委托人福利最大化决策导致的剩余损失。代理成本是公司理论中的合约理论的基石。股东一般不直接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而是将经营权委托给职业经理人;如果公司进行举债融资,债权人作为主要利益相关者之一,同样不直接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而将债权融资资金的经营权委托给职业经理人。这样,在债权人、公司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就形成了围绕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委托代理机制。
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根源于有限责任约束下,债务合约对债务人产生的选择次优投资(“资产替换”)动机:由于债务成本是固定的,因此,当某项投资具有产生远高于债务面值的收益时,即便成功的概率很低,债务人也有可能会选中这一项目,一旦成功时,收益归债务人所有,而一旦项目失败,有限责任决定了损失将主要由债权人承担。
(二)从代理成本理论分析信贷风险成因
银行信贷风险是指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部分或全部无法收回而造成信贷资金损失的可能性,主要源于两方面:
1.来自于银行内部。作为银行经营管理者的信贷经理(或银行管理层)为了完成指标、拓展业务,增加个人收入(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量与银行管理层收入是高度正相关的),在没有全面客观评价客户或者项目风险的情况下做出了发放贷款的决策,从而导致信贷资金损失。这里产生的信贷风险就是银行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关系所产生的代理成本。
2.信贷风险来自于在银行外部。在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的关系中,借款企业倾向于将贷款筹集的资金投向风险较高的领域,从而导致贷款本息不能偿还的风险,除客观上经营失败以外,借款企业还可能利用银行对企业经营信息的了解不足主观恶意逃废债。这种信贷风险则对应于银行与借款企业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产生的代理成本。
三、信贷风险防控的内部控制对策
从代理成本理论角度分析信贷风险的成因我们可以得出:内部控制,一方面是银行健全自身信贷管理内控机制,另一方面是借款企业的内控机制的加强,都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银企借贷关系中的两种代理成本,从而起到防控信贷风险的作用。
为了减少第一类代理成本,防止人为经营不善造成投资亏损,使投资成本无法收回,在贷款之前,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在贷款之后,银行需要做好企业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管以及资金投向的跟踪等。但实践中,银行不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可能详细了解企业的治理水平、经营指标和市场策略等方面信息,因此评估企业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就成为银行把控企业运营状况,减少第二类代理成本的抓手。因此,银行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信贷管理内控机制建设,另一方面要持续关注和评估借款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通过这两方面措施来达到减少借贷关系中两种代理成本的效果,以加强信贷风险防控。
(一)第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银行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
为减少第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代理成本,防止信贷资金违规使用是银行授信内控的重点。内部控制应当渗透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任何決策或操作有案可查:一是完善逐级信贷审批制度。实现总行对分支行的逐级、纵向的授权和信贷制度;二是建立以客户为对象的统一信贷管理制度,包括对客户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统一管理,本外币业务统一管理,对集团公司进行统一信贷管理,对关联企业进行统一信贷管理;三是进一步完善审贷分离制度。要彻底实现贷款各环节的分离,达到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相互制衡,防止出现业务部门为完成考核指标而降低审核标准的情况;四是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责任制。对于发生贷款不良的情况,要按规定追究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资金支付及贷后监管等各环节责任人的责任。
(二)第二种委托代理关系—银行与借款企业
银行作为债权人,在发生偿债问题之前,并不能介入借款企业的经营管理,然而,借款企业的经营、投资和市场前景等情况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银行贷款的安全。因此,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监控和评价就成为减少第二类代理成本的重要手段。具体地,银行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持续评估借款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
1.通过借款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内部控制评价是指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的,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企业可以授权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总体上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基本属于企业自主的、由企业内部人员实施的内部控制评价措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将会反映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自我评价。银行作为债权人,应当要求借款企业出具评价报告,着重关注报告中反映出的内部控制缺陷(包括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评估有关缺陷对于贷款风险的影响,并持续关注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2.关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相对于企业自主提供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由第三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更加具有公信力。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银行应当特别关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无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非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以及强调事项。
3.提高银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和影响
由于银行在发生偿债问题之前,并不能介入和控制借款企业的经营管理,因此在银行与企业发生信贷关系前期,银行应该努力通过谈判、增加合同条款等手段,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要求的约束,提高银行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影响。
四、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通过代理成本理论对银企借贷关系中存在的两方面委托代理关系(银行自身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和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剖析了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用于减少这两方面代理成本,从而达到促进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目的。
(二)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虽然通过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等相关措施能够减少银行代理成本,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但是内部控制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外部性局限和内部性局限。正因为内部控制存在的局限性,所以不能将内部控制作为提高银企经营管理水平,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绝对保障,而应该将其与其他风险控制方法综合考量。
[参考文献]
[1]池国华.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中国会计学会.金融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引与典型案例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0.
[3]王晓玲.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建设[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宋蔚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5]郑石桥.内部控制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6]李寿喜.产权、代理成本和企业绩效-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7]庞素琳.信贷风险决策模型与机制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8]孙杰.资本结构、治理结构和代理成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9]孔艳杰.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10]宋良荣.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控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11]Root,StevenJ,付涛译.超越COSO:加强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推荐阅读:银行论文范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
信贷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货币借贷行为。广义的信贷是指金融机构存款、贷款、结算的总称。狭义的信贷一般指银行或信用社的贷款。银行信贷也是有一定风险的,本文是一篇银行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3012.html
《有效降低银行信贷风险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