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15-03-31 09:39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摘要]:人既是资源消费者,同时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资源。本文通过对将近四十的计划生育历程的概述,肯定了计划生育取得的良好效果。进而从中国面临的未富先老的现状出发,通过改进的李嘉图模型和人工红利论述了老龄化问题将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
[摘要]:人既是资源消费者,同时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资源。本文通过对将近四十的计划生育历程的概述,肯定了计划生育取得的良好效果。进而从中国面临的“未富先老”的现状出发,通过改进的李嘉图模型和人工红利论述了老龄化问题将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建议政府将“双独”政策放松为“单独”政策,然后经过过度时期,在放松农村的“一胎半”政策,完全实行“二胎”,限制“三胎”。
[关键词]:经济论文发表,计划生育历程,总生育率,李嘉图模型,人口红利,老龄化
一. 中国计划生育的历程
1971年我国国务院首次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1975年,毛泽东指出:人口非控制不行。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晚,稀,少”和“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生育政策,全面推行计划生育。1980年,邓小平指出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大政策。党中央实行了严格的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生一孩”。1982年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2001年计划生育成为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目前大体状况是鼓励晚婚晚育,城市和发达的农村地区实行一胎制,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农村地区实行一胎半制,父母双方均是独生子女的和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要求的可以生育第二胎。
二. 计划生育效果分析及对未来产生的影响
1.人口增长状况
自1971年以来,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下降,甚至降到更替水平之下,人口增长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自1971年以来我国的总和生育率有5.44下降到了2001年的1.68。1972年底中国人口总规模为8.72亿,按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推算到2000年中国的人口将达到14.99~15.66亿,现实中少生了2.31~2.99亿人(王金营,2006),效果非常的明显。
2.效果分析
但是这个效果是计划生育的功劳吗?1950年到1960年中国与韩国,新加坡,泰国和台湾的生育率相比差不多,他们并没有推行以政府为主导强有力的人口生育政策, 80年代, 90年代,韩国等四国人口生育率也下降,状况与中国一样。
但是另一个与中国更相似的国家印度,没有推行计划生育,从七十年代到现在,其总生育率一直比中国高。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中国不实行计划生育,其人口增长轨迹会类似于印度,即人口增长减缓归功于计划生育政策,还是类似于韩国等四国,即人口增长减缓为自然现象,计划生育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
林毅夫[1]对中国台湾,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国家的总和人口生育率的统计和数据回归,得出了三个现象: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生育率之间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一个经济的发展战略越偏离比较优势,人均收入水平就增长越慢。3)一个经济的发展战略越偏离比较优势,人口出生率就越高。
3.预测未来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后,进入到世界分工的大格局下,放弃了赶超战略遵循比较优势战略,中国的人均收入就会快速的增加,人口增长率也自然而然的下降,转而进入韩国等四国的人口增长轨迹,那么计划生育政策就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了,不然就会人为的加快中国生育率的降低,中国目前总和生育率已经低于替代水平,如果继续推行严格计划生育政策,由于人口增长具有周期长,惯性大,不可逆的特性,等到问题严重时再采取措施就难恢复到替代水平了,会导致严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劳动力供给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按照联合国的方案人口预测,从2015年开始,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在达到10亿之后,绝对数量就会逐年下降。从1982年以来,少儿人口(0—14岁)绝对数持续下降,由34156万人减少至2005年的26543万人,减少了7623万人,下降幅度为22.3%,意味着从1997—2020年期间,15—30岁人口减少了7613万(胡鞍钢,2007)。 刘家强(2007)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会在2030年左右消失。也就是说如果不改变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将会面临严重的少子化,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不足等问题。
三. 老龄化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并不是越少越好,单独的“人口分母决定论”显然是不正确的,人既是消费者,增加需求拉动经济的增长,同时又是一种资源,是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的源泉,老龄化会制约经济增长。日本的人口增长停滞乃至下降并没未推动日本经济的增长,相反,日本正被内需不足和经济不振所困扰,其经济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就是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计划生育政策不变,中国的未来将走日本的道路。Bloom an Willianson(1997)估算人口红利对东亚经济在1966~1990年之间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为1/3,肯定了国家年轻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下面我从基本的知识层面论述一下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1.修正的李嘉图模型
现代社会把人口简单视作一种负担的马尔萨斯式的人口观点已不在适应,这里借用李嘉图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模型描述一下中国将面临的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由于李嘉图模型是建立在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和生产技术不变的基础上,不适应现实社会,稍作改变:假设人口的生育选择符合贝克尔的数量质量权衡原则,不存在生存工资的制约,W代表工人工资,由市场决定,并且工人的收入多用于自己消费,子女的消费,以及赡养父母,将储蓄近似看作为0[2]。社会的初始资本K,初始劳动力为L。假设一个国家老龄化严重,近似看作劳动力供给的绝对量减少。资本家剩余三角形AWE用于再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劳动力需求由D增加到D1。由于劳动力供给由L减少到L1,工资上涨到W1,资本家剩余减少,用于再投资的减少,经济增长减慢,循环下去,劳动力供给的不足将会制约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工资的上涨超过生产率的提高,中国将会丧失掉在世界中的比较优势,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中的比较优势是以低工资为基础的,如果竞争力保持不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是严重的打击。
2.通过人口红利对老龄化影响的解释
我们从人口红利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人口红利指无需投入却额外得到的收益。假如中国二十年以后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严重,则会1)养老负担重,大多数资金用于消费而不是投资,从而长期经济增长的速度下降。2)会导致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3)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其创造力大大下降,没有活力。创新减少,经济增长动力减少从而经济增长缓慢。4)储蓄。按照莫蒂里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Modigliani,1954),一个老年人居多的国家,其储蓄会较少,经济增长缓慢。另外从企业机制的角度理解,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工资上涨的速度快于技术进步推动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企业利润在企业产出比重下降,企业的投资倾向大,从而投资减少,经济增长缓慢。
不可否认计划生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政策应该是适应现状的,目前中国利用比较人口优势经济取得了腾飞,人民的收入水平快速的提高,中国面临严重老龄化威胁的时候计划政策也应该相应的调整,符合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姚洋,《发展经济学》。
[2]林毅夫(2002),《发展战略,自生能力与经济收敛》,《经济学季刊》,一卷第2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332.html
《经济论文发表看经济视角下的中国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