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民国时期女性穿衣风格特点研究

民国时期女性穿衣风格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3 16:46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在民国时期,随着旧制度的逐渐废除,新的制度却没有建立,在新旧文化交替时刻,一些思想先进的女性也是敢于突破传统,在服装上创作了新的潮流,于是也就兴起了旗袍服饰,这也是向着西方穿衣风格学习,体现出了民国时期女性服装的特点。 关键词:旗袍服装,民

  在民国时期,随着旧制度的逐渐废除,新的制度却没有建立,在新旧文化交替时刻,一些思想先进的女性也是敢于突破传统,在服装上创作了新的潮流,于是也就兴起了旗袍服饰,这也是向着西方穿衣风格学习,体现出了民国时期女性服装的特点。

  关键词:旗袍服装,民国时期,女性

女性旗袍服饰

  一、去装饰化

  五四运动时期,女性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洗礼,向往平等、自由。她们的诉求延伸到了服装上,通过不断借鉴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的女性服装来表达自身独立的追求。此时,有一批留洋学生回到中国,受到过新式教育的女性开始穿着一种称之为“文明新装”的服饰,这种服饰很快在中国大小城市的学生中流行起来。

  “文明新装”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去装饰化。它虽然是上袄下裙的形式,但它摒弃了宽大的衣身以及繁琐的装饰,以适应新时代的工作和生活,采用十分简洁的窄滚边和盘扣来装饰服装。这种朴素的风格和满清时期满是华丽镶边滚边的旗袍完全不同,女性穿着这种服装被认为是一种文明的体现。这种借鉴一直持续到了旗袍的再度兴起和流行。

  民国初期的旗袍仍带有一些满族女袍的特点,大身宽松,但是已经减去了清末时期繁琐的装饰,顶多保留一两道窄花边。不久之后,旗袍的造型就开始变得合身。到了二十年代初期,旗袍的袖口变小,下摆长度到脚踝,整体风格更加简洁,有些旗袍甚至没有任何装饰。张爱玲在《更衣记》中是这样说的:“衣领矮了,袍身短了,装饰性质的镶滚也免了,改用盘花钮扣来代替,不久连钮扣也被摒弃了,改用揿扣。总之,这笔账完全是减法--所有的点缀品,无论有用没用,一概剔去”[1]。

  到了三十年代,旗袍的造型都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样式更加富于变化,海派旗袍开始进入了黄金时期。旗袍的款式增多,领口袖口和大身都更加合体,下摆长度和领口高度的流行风向在不断变化着。流行高领的时候,即使在炎热的夏天,追求时髦的女性也要穿上领子高及耳垂的旗袍。三十年代末,西式剪裁越来越多运用在旗袍的制作中,出现了了胸省、腰省,旗袍更加合体。此时旗袍的装饰性大多通过新颖的面料来表现,拉链、按扣的运用使旗袍更加简洁。一道又一道繁复的边饰被摈弃,大多数旗袍仅使用一道窄的滚边,突出的是一种简洁的现代感,表达出自由、活力的感觉。

  四十年代,由于连年战争使得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了极大改变。物资的匮乏使社会各界提倡起“旧衣运动”,此时流行的旗袍风格朴素,样式简单,衣长缩短、袖子变紧、衣领也变低了,到夏天甚至出现了无袖的旗袍。这一时期旗袍大多采用条纹、格子或是印花的面料,装饰上也讲究朴素,许多旗袍省去了镶边滚边,为了达到轻便舒适实穿的效果。

  此后旗袍的边饰形式趋于固定,主要运用在领口、大襟、袖口、下摆等部位。边饰的材质大多以丝、棉或其他机织花边为主,宽度大多较窄,色彩上和大身的面料或是相近或是形成对比,以求达到整体的和谐。简洁的边饰既突出现代感,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广大女性所喜爱。

  二、西式花边的运用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民族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今后各种机织花边在旗袍中的使用提供了条件。从清朝末期至民国初年,由机器制造的花边无论是在花色还是种类上的数量都急剧增加,在旗袍中使用各式机织花边逐渐形成一种流行。

  除此之外,丝绸的织造也在这一时期得以机械化,旗袍的主要面料因此可以快速的生产出来,大大提高了旗袍的产出效率和数量。上海由于洋商、华商林立,对外贸易往来日渐频繁,富裕人口日益增加,加之地处江南的地理优势,有充分的原材料供给。到抗战前夕,上海丝绸工业已发展到480家,拥有织机7200台,占全国织机总数72%.[2]纺织业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给旗袍缘饰材料提供了更多选择,使旗袍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这为海派旗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上海在民国时期成为了全国引领旗袍流行的中心。

  这一时期,各种机织花边被广泛运用到旗袍的设计中。上海的《良友》画报对于1932年旗袍是这样描述的:“整个旗袍的四周,这一年都加上了花边。花边运动盛行。”[3]其中,尤以能体现女性柔美的蕾丝花边最受欢迎,成为了民国时期海派旗袍的经典。图中民国第一美女影星胡蝶身着镶有宽蕾丝花边的旗袍,时髦又有女人味,凸显出优雅的气质。

  小结:

  在民国时期服装流行的特点和现代相同,都是以减少装饰作为新时代的象征。女性崇尚简洁的缘饰,因为那是新思想、新时代的象征,而繁复的“三镶五镶十八镶”代表了封建制度,应当废除。这更加证明了任何服装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有其历史、文化缘由的,服装流行的改变是当时人们对社会、文化的符号化的反映。

  注释:

  [1]张爱玲.流言[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20

  [2]《上海丝绸志》编纂委员会.上海丝绸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3]旗袍的旋律[J], 良友. 上海. 1940,第150期,p.57

  参考文献 :

  [1]张爱玲.流言[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2]《上海丝绸志》编纂委员会.上海丝绸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3]旗袍的旋律[J], 良友. 上海. 1940,第150期

  相关阅读:服装学报省级期刊论文发表格式

  《服装学报》主要刊载服装领域材料、工程、设计、管理等方面原创性、前瞻性和交叉性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坚持学术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映服装科技趋势,推动服装业转变发展方式,在科技水平、工业装备、品牌研发等方面培育竞争优势,服务产业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3338.html

《民国时期女性穿衣风格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