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国际比较方式研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国际比较方式研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18-08-10 16:12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变革,发达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包括德国提高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英国高等学徒制的完善以及美国社区学院的转型都是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益实践。下面文章主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战略性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变革,发达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包括德国提高“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英国“高等学徒制”的完善以及美国“社区学院”的转型都是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益实践。下面文章主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能人才界定提出建设性意见,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专业规划和布局、推行“现代学徒制”、重视人才激励和成长体系建设等措施的实施。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国际比较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并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关键要素,特别是掌握高端技术技能的科技人才更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首要资源。在全球面临技能危机的形势下,发达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模式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经验。分析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结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借鉴成功的经验,对于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的界定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1]目前,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16年11月29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以及总体部署和重点领域的发展任务。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导向性和全局性,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部署,同时又具有时代性和动态性,产业领域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基于上述特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人才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也强调了“坚持人才兴业”的基本原则。

  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将成为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制造中心和创新中心,也将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主导地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2]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亟需一大批掌握精湛技能和高超技艺的高技能人才作支撑。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将比2009年增加约3290万人(不含存量缺口93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增加约990万人(不含存量缺口440万人)。[3]

  可见,高技能人才在总量上存在很大缺口。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别于传统产业,需求的人才结构和能力素质也不同。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一批掌握高端科技、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一批能够将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和服务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处于生产、服务、管理的一线,是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主宰者,是技能人才队伍的核心骨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是产业技能大军的优秀代表和领军人物,应该拥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以及不断学习、不断进行技术攻关和创新的能力,并应具有带徒传技的优秀职业道德和品质。

  二、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及改革趋势

  以德国、英国、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体系和模式。近几年,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变革,各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一)德国“双元制”的稳固与发展

  德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是职业教育,其职业培训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期,而其最具特色和最具有推广价值的是“双元制”培训模式。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是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以及职业学校的联盟,是在国家立法的规范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合作模式。“双元制”职业教育缩短了企业用人和学校育人之间的距离,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当然,德国的职业教育也面临人口结构不断变化以及适龄学生倾向读大学而非接受职业培训的挑战。但是,德联邦教研部通过宣传活动、实施《职业教育提升奖助法》、为大学辍学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和中介服务以及政府通过“职业起航”项目支持小微企业培训等举措提高了职业培训体系的质量与吸引力。[4]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也在不断改革发展。只有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才能长期保持生命力。

  (二)英国“高等学徒制”的复兴与完善

  学徒制是一种在职的培训模式,是通过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和训练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手段。近年来,国际社会都在提倡“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逐渐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1994年英国政府引入“现代学徒制”,并进行了框架设计和财政投入,2008年成立了国家学徒制服务机构(NAS),这些举措促进了学徒制的发展。

  然而,人们在理念上还不是完全看好学徒制,认为学徒制培养的是低技能工作者,没有发展空间和前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技能人才是需求的重点。为此,英国的学徒制也进行了新探索,推出“高等学徒制”框架方案,实行“基础学位制”,旨在把高等教育层面的理论学习和职场学习结合起来,2011年1月发布了最新的《英国学徒制标准规范》。[5]

  同时,为进一步推进“高等学徒制”的发展,英国在多个新兴产业领域进行改革创新,目前已经扩大到70余个行业领域。英国的“高等学徒制”在探索中取得了显著进步,英国政府也冀望构建一个稳固的学徒制教育体系来促进经济发展。

  (三)美国“社区学院”的转型与发展

  美国的“社区学院”起源于肯尼迪总统任职期间,至今已经有100余年的历史,旨在为高中生提供廉价、方便和全面的大学教育。“社区学院”是美国职业教育的主要特色,也是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教育任务包括转学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一般教育、补偿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等。次贷危机后,由于财政拨款的削减以及社会产业的发展变化,“社区学院”发展的瓶颈与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当前,美国对“社区学院”的办学体系和办学模式都进行了变革和转型。正在实施的“AOI”举措,即职业技术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主要是为了提升“社区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层次,部分“社区学院”已经开始尝试学士学位教育,并在各州逐渐铺开。为了解决招生问题,政府加大了资助力度,向符合条件的学生减免“社区学院”的学费,以吸引优秀学生入学。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各州政府和“社区学院”联合推动,以项目资助的形式开展校企深入合作。[6]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模式是在改革中不断突破发展困境,不断前行的。

  三、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高技能人才观”还没有形成社会共识

  近年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和宣传政策逐渐在改变人们的观念,但是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传统思维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高技能人才发展空间、经济待遇、社会地位的提高还未得到充分体现,达成全社会的共识还需要一段时间。

  (二)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

  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中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制度和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制度。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要形式,然而我国当前继续教育的学习方式变革和学习平台建设进展缓慢,影响了这一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尤其是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封闭办学制约了继续教育的开展;尽管“中高职衔接”、“专升本”等政策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立交桥的开展,但是更高层次的教育通道还需要加快打通。

  (三)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还有待于深入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种值得推崇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但是我国在推行过程中行业和企业的“兴奋点”一直没有完全激发,致使职业学校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错位等问题,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不能完全实施。

  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和启示

  从德国、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来看,各国都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环境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各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也都经历了不同的困境和阻碍,为此,各国都适时地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多年的实践中也积累了诸多经验,但是在产教深度融合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等方面的改革步伐还相对缓慢,特别是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亟待提高。从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改革趋势来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划和布局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按照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布局和规划,根据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一方面应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科学定位区域内职业学校的特色优势专业,打破传统学科和专业布局的限制,在政策上支持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专业设置和建设;另一方面,行业管理部门要对重点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供给和需求量进行动态分析和预警,并适时向社会公布,做好产业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数量和结构的对接。

  (二)“现代学徒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学徒制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新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相关院校已经开始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但是在实施的成熟性和成效上还需要检验和完善。[7]

  战略新兴产业有别于传统产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不仅在知识、技术和创新方面具有前沿性,而且具有复合性,技能的掌握和获取是在与“导师”的紧密学习和工作关系中不断巩固和提升的,可以说“现代学徒制”是以“导师制”为基础的,因此,遴选行业“导师”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性工作和中心性环节。一方面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快速培育行业领军人物,遴选优秀的行业“导师”;另一方面培养“导师”对技术技能的传承精神以及建立技术技能“传帮带”的激励机制也很重要。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的激励与成长

  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成长空间应成为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一方面,国家应通过宣传引导,扭转社会“人才观”偏见,制定实施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突出行业领军人物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应在高技能人才的薪资、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计,做好育人、用人、留人的整套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此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要加快融通,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搭建平台,进一步开放办学,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促进终身教育制度的实施。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高技能人才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基石。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特点,在改革创新中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文.集思广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内涵与领域[J].新湘评论,2010,(11):12-15.

  [2]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R].2016-11-29.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R].2011-04-29.

  [4]陈正.德国迎来“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春天”[J].世界教育信息,2017,(6):75.

  [5]李庶泉.英国职业教育学徒制的新探索[J].职教论坛,2017,(15):85-89.

  [6]朱浩.美国“社区学院”的新变革[J].复旦教育论坛,2017,(1):99-105.

  [7]李玉静.国际视野下我国学徒制的未来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5,(21):34-38.

  推荐期刊:《高等教育研究学报》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季刊)曾用刊名:中外高教研究,1999年创刊,目前是军内院校唯一获准有CN刊号、ISSN刊号的高等教育研究学术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3634.html

《国际比较方式研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