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政策与部门视角下中国网络空间治理

政策与部门视角下中国网络空间治理

发布时间:2019-05-24 17:13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要:结合数据挖掘、主题建模、网络分析等多源融合的大数据分析法,针对网络空间治理政策及部门协同进行研究,对政策提升与机制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深度挖掘的网络空间政策文本,采用概率主题模型(LDA)从文本中发现并提取低维主题集合,分析主题分布;结

  摘要:结合数据挖掘、主题建模、网络分析等多源融合的大数据分析法,针对网络空间治理政策及部门协同进行研究,对政策提升与机制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深度挖掘的网络空间政策文本,采用概率主题模型(LDA)从文本中发现并提取低维主题集合,分析主题分布;结合社会网络分析(SNA),对出台政策涉及联合发文的部门开展合作网络分析;提取六项分类主题为指标,评估治理政策的布局特征;从部门合作网络整体结构和网络中心性两个维度,评估组织间协同合作效果,为政府政策优化和协同合作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空间治理,概率主题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公共政策,部门协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在当前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网络已渗透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广泛领域。“网络空间”是一种能够与人类神经系统相连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产生的虚拟空间[1]。这种由人机相互作用的模式贯穿于网络空间的全部创造与应用,已成为人类社会的“第二类生存空间”[2]。人们的生活、思维等方式在网络空间下得以摆脱层级体制的限制,首次拥有实现平等与自由的可能[3]。

  针对网络空间治理,早期研究主张互联网的自由与开放,将网络空间看作能够抵御国家调控的公共空间,其效率与发展是研究的重心。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加之网络传播的高效性与匿名性,网络空间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习近平同志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讲话中曾指出:“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鸿沟不断拉大,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4]

  时代背景与生存空间缺乏制度和伦理约束,映射到网络空间后导致部分群体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变得为所欲为,产生网络失范行为[5],有关网络空间挑战与对策、主权与制度问题开始受到政府与学界的关注。由于技术创新的扩散,新技术显示出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力量,安全与管控也成为研究的重点。此外,网络空间的监管与治理始终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这些方面都是公共管理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制度设计者非常关注的话题,政府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公共政策出台与部门协同合作,以保障网络空间的规范秩序。

  大数据时代为政府治理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其带来的“数据民主化”推动政府建设与治理更加高效、创新和透明。同时,该技术也带动了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相关学科研究方法的革新。通过对爆棚式增长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结合定量化主题建模分析关注大样本量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政策文本,以及借助可视化的网络分析绘制部门合作网络图,进行图谱化表达等,政策和制度研究有望突破原有边界,对于政府部门体制机制的优化具有参考价值,也为科学确定重大公共问题、提升决策质量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一、文献回顾

  (一)网络空间治理的内涵

  网络空间是虚拟社会的载体,也是现实社会的映射。网络空间治理既有现实社会治理的延续性,也有其特殊性[6]。网络空间治理包括网络空间基础设施、标准、法律、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内容的范畴[7],初期强调“自治论”,即互联网是“不可控制的”,应独立于国家政府管制之外,由各种代码规则、软件和硬件实现对网络空间的管理[8]。

  近年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互动加深,逐渐向网络社会转变,网民和网络服务提供商发展为不可忽视的力量,政府逐步加强对网络空间的规范、塑造和干涉,其监管和治理逐渐常态化。网络治理需要建立一体化的治理机构,通过规则约束与主体自律、技术监督与人工审核、政府治理与公众监管等多种模式实现[9]。当前国内外学界对网络空间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治理协同战略、国际治理机制比较、国家网络空间主权保护等领域,针对网络空间综合治理研究相对较少,以治理的主体与客体、治理机制为研究对象,对治理行为进行研究的文献同样较为缺乏。

  (二)网络空间治理的政策出台

  网络时代改变了社会治理结构,原有的“中心—边缘”模式面临“去中心化”的改变[10]。网络空间消融了时空的概念,全球既面临同样的问题,又因为具体国情的不同,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空间的相互影响下出台相应的治理政策[11]。由于中国网民基数较大,针对网络空间治理问题,杨嵘均[12]认为,应当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加强权力监督和政策制定的民主性,促进正面文化的良性发展。当前网络空间政策在内容的监管和整治方面尚没有标准规范,流程也没有形成制度化,具体表现为传统治理机制限制新治理机制的形成、简单粗放管理方式难以引发认同、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等几个方面[13]。

  网络行业立法碎片化的现象严重,法律法规相互重叠,部门之间权责重复,部门领域缺位严重,企业、网民等主体在政策制定中处于缺位状态,政策制定更多体现管理者而非公众与企业呼吁等单方诉求。鉴于政策文本在政府活动中普遍存在并留下处理公共事务过程的印记,从可编码性角度讲,政策文本具有的特定体式存在结构化编码分析的可能性。此前黄萃等[14]学者已经注意到结构化编码分析科技政策文本的重要学术价值,但是网络空间政策相关的编码评估仍待探究。

  (三)网络空间治理的部门合作

  政府部门的联合发文作为中国政府活动中一类较为特殊的政策形式,是研究部门合作的重要数据来源。2013年,中办、国办联合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可以在必要时联合行文。在实际治理过程中,联合行文间接在部门之间建立起协同合作的互动模式[15]。公共政策作为治理网络体系中府际关系复杂互动的结果,各个行动者间的关系构成了网络结构中的连线[16],网络空间治理不仅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且涉及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多元主体合作是必然选择。中国的网络空间治理明确了党的领导是前提和方向,政府作用至关重要[17]。

  政府治理要求脱离部门利益羁绊,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的视角,指导出台行业及行动战略以及相关政策为支撑,形成具体规划,明确执行目标。但目前中国网络空间治理存在“九龙制网”的情况,最重要的是没有权威机构协调统筹各部门开展治理活动[18]。学界研究尝试通过分析联合发文中各部门间的合作关系,并将这种合作关系通过图谱化的方式表现为网络图,寻找影响力最大的部门,识别其中合作趋势及演化规律,进而刻画出该领域的部门治理体系。遗憾的是,当前采用定量方法开展的跨主体合作研究多聚焦于生态环境治理、应急事件管理、科技论文合作发表等领域,针对网络空间及其多部门治理的现状,尚未从方法操作层面深入分析。

  (四)研究框架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当前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能否采用一套更加有效识别政策主题分布与部门协同网络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网络空间的现状问题。当前国内外学者已开展相关的创新性研究,例如Dongryul[19]采集了韩国学界17年间权威期刊对艺术管理领域研究论文的标题和关键词,数据集应用概率主题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探究研究现状趋势;王洪伟等[20]提出了一种基于潜在狄利克雷分配和社会网络分析的在线新闻文本热点挖掘模型,以反映新闻词汇的重要程度和演变路径等。针对单一主题特征模型逐渐无法满足现有研究需求的困惑,有学者试图迁移网络分析框架构建模型,创新性地将主题词汇作为个体进行可视化考量。

  实验通过关注整合模型带来的多维研究视角,尝试在公共管理学背景下进行多主体特征的情况考量。综上所述,本研究以政策、部门视角下的网络空间治理为宏观背景,建立主题/网络测度模型。首先设定爬虫程序挖掘海量政策的标题、正文和单位名称,对政策文本进行概率主题分析,通过测度主题分布和概率值,识别整体分布状况;然后聚焦联合发文部门,对该行业跨部门合作开展社会网络分析,构造合作网络结构图谱,分析网络的整体结构及中心性。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的来源与采集研究设计考察政府部门网络空间信息内容政府合作及政策,数据来源于国务院及各部委官方网址政策法规专栏。政府网站自试运行起,主要承担信息公开和政策发布的职能,涵盖政府治理各项领域。因此,本文基于该平台采集政策数据,其数据可得性与透明性都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为实现政策文本和部门合作情况的可操作化,本研究使用网络爬虫程序,采集中国政府网站网络空间治理所有相关政策与法规。时间节点不设限制,依次展开检索、筛选、采集,最终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集包含总字数约34万字的102项政策文本,时间区间从1999年6月—2018年5月。

  (二)实验的研究方法政策的标题、日期、正文、发文部门等数据,为探索文本主题及网络结构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政治文本资料。政治文本是获取政治现象、政策内容以及政府主体结构关系的一种载体,融合大规模和自动化的数据分析,成为政策信息学和大数据政治学[21]等主要研究方法,其技术包括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仿真模拟及社会计算等。潜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LatentDirichletAllocation,LDA)作为文本挖掘法中代表性的一种,从海量的文本信息中发现并提取关键词和主题信息,可以处理一项或多项文本。

  该模型下文档检索并非通过传统搜索关键词来进行,而是先找到对应的相关主题,再继续检索出与这一主题所对应的文档内容。因此可以将LDA视为一种新形式的统计办法,在Python环境实现建模,分析原始文本中的词频,找到文档主题的不同构成分布。社会网络分析(SocialNetworkAnalysis,SNA)是对网络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在大规模计算和工具化、可视化方面的发展迅速,在公共管理领域尤其在网络舆情[22]及社会关系[23]具有广泛应用。SNA研究一个完整的社会网络构成多个节点和各点之间的连线组成集合,其中,点代表社会行动者、组织或部门;连线代表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实验考察网络空间政策出台的多部门关系,SNA可以支持对网络关系结构进行精确量化分析的研究要求。

  (三)数据的预处理

  在获取数据的基础上,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分词、剔除停用词、筛选无功能词汇等,为数据建模做好准备。首先,在分词阶段,由于采集数据的内容基本全部为中文,使用了一款名为jieba的中文分词包①,在Python环境下对数据进行分词处理操作。其次,在剔除停用词中,考虑到融合多个停用词表的全停用词表,聚类效果相比单个停用词表的聚类效果提升明显[24],故实验综合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停用词表、四川大学机器智能实验室停用词库、百度停用词表等建立停词库,并剔除掉无法表示文本特征的词语。

  最后,使用信息检索领域的TF-IDF(TermFrequency-InverseDocumentFrequency)关键词统计方法,进行筛选操作。过滤掉出现频率高但不影响文档主题的词语,尽可能多地保留影响程度较高的特征词。TFIDF的计算公式如下:tfidfi,j=tfi,j×idfi,j,其中,tfidfi,j表示词频tfi,j和倒文档频率idfi,j的乘积。TF-IDF的值越大,表示该特征词对文档的重要程度越高。经过预处理后,政策文本主题词数量由初始约15000个降为6445个拥有实际含义且较为精准的主题词,即可实现后续的建模分析。

  三、研究过程

  (一)基于LDA的政策文本分析

  1.机器提取主题词

  针对政策文本的数据集合,采用LDA挖掘指定个数的主题词,可以实现对文本主题词抽取的量化处理。这些主题代表一个文本,以实现特征降维的作用。LDA模型分析过程为:主题词提取→建立分类主题→概率统计及排序。

  (1)主题词提取,根据主题词的不同含义,将其归类至不同的分类主题中;(2)建立分类主题,含义相近的特征词分别标注为对应的主题;(3)概率统计及排序,统计每个分类主题的概率值并排序。LDA主题词提取算法如表2所示。其中,α、β为先验参数;θ、φ为两个需要估计的参数;文本总量用M表示;W代表词典大小;K为主题数量;Nm为文本m的长度。

  在这里需要解释的一点是,在文本获取之前,算法事先并不知道这些主题,笔者也未预先设计已有的主题词或分类主题。实验在Python程序下进行,结合sklearn②、matplotlib③等几个常用的数据分析包,将清洗完成后的6445个关键词进行LDA建模分析。文本的分类主题是建立在主题词聚类基础上相对抽象的概念,根据不同粒度划分可计算出不同的主题数量,因此需要结合需求,对结果进行不断调试以达到最优求解。考虑到本研究中政策文本涉及部门数目较多,涉及面较广,选取的潜在主题数目分别为6个、8个、10个、15个和20个。

  根据不同数量的分类主题/主题词列表可以发现,当分类主题总数为15时,列表的语义提取效果最好。限于篇幅,这里在表中展示了15个潜在主题、概率指数前10位的主题词列表,部分2.设定分类主题指标刘少华等[25]在研究中指出,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治理需要从“完善立法、治理格局、内容建设和治理技术”四方面综合治理,以促进网络环境。结合实验数据,为加强分类主题的权威性和客观性,笔者又设定了一个KMeans聚类分析,依据主题词的不同距离为标准测量主题间的相似度,通过无监督编程的方式求得分类主题。

  算法将主题聚类大致分为六大类。因此,依据主题词、研究基础和聚类结果,实验设置了分类主题指标。即一级指标(理论依据)“完善立法、内容建设、治理格局、治理技术”四项;二级指标(即分类主题)“政府治理监管主体、网络企业运营规则、网络信息文化内容、互联网行业标准、网络治理技术手段、网络犯罪信息安全”六项。

  “网络监管治理主体”是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为主体格局的核心治理要素,履行谋划空间布局顶层设计,规范网络行为的表达边界,深化管理方式创新等职能,代表性主题词包括“主管部门、单位、信息产业部、审批”等;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已成为重要主体,“网络企业运营规则”持续融注互联网表达要素,成为网络环境中重要的事件者,其运营能力和履责程度关系到网络事件发生的频次与强度;“网络空间行业标准”旨在规范行业发展中各种标准化方面问题,如许可证、申请、备案、招投标等;“网络信息文化内容”反映网络空间下内容产品的规范化问题;技术手段方面,拟通过信息化、地球、卫星等新型科技成果持续促进网络空间的产品体验和治理规范;“网络犯罪信息安全”包括网上赌博、涉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及危险物品线上交易等情况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确保实验数据精确无误,研究对计算机设定了1000次重复迭代。将分类有误的主题词重新界定,确保结果的误差降到最低。

  此外,在检验中笔者进一步发现,同一政策的主题词文本提取过程较为分散,但在主题内容相近政策的不同文本中会重复性出现相同主题词,这就可以从侧面说明,政策主题词在该算法下提取主题的结果具备准确性。

  四、研究讨论

  本研究以中国网络空间治理的政策与部门为研究样本,采用LDA模型提取政策文本主题集合,统计隶属概率值;通过SNA研究部门间共现合作网络,分析网络整体结构和网络位置中心性。基于本次实验,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网络空间政策方面

  (1)基于政策构建多主体的治理结构。当前网络空间政策主要以传统的“政府主导、企业协同”为主体的治理格局将发生转变,第三部门、网民公众等主体将获得参与治理的权利和实行自律的义务。具体而言,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可以形成相对前两者的他律机制,与社会各主体自主管理的公众自律机制,以及网络治理中各相关主体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关系和互律机制相结合。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缺乏第三部门与公众自律的主题强度。通过政策的规范化和引导多元化、理性化、规范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将会从根本上确立这种多主体协同治理结构的合法性。多主体治理结构能够在相互作用中产生协同效应,因而比现行科层体制具有更大优势。

  (2)明确和优化网络空间专门政策。所谓专门政策包括网络法律、网络行政法规、网络部门规章等[27],具有稳定、规范和可预期的特点。近年来中国网络立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属于政策基础相对薄弱的“网络后发国家”。行业的多样性决定了治理结构的多样性,也就间接决定了政策法规需要系统分类。研究表明,信息文化内容主题板块缺乏针对性。政策没有结合现状有针对性地加紧优化,新兴行业带来新颖体验的同时往往问题突出,政府需及时跟进政策保护环节。当前尚未形成规范的分级制度,没有以法律形式明确告知如何识别侵权行为、保护合法权益等,在后期专门政策中需要明确和优化。

  (3)对已出台的政策进行涉网调适。网络是工作生活常用交互平台,也成为违法违规的普遍场域。由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具有将时间、空间高度压缩于一体的优势,使得违法犯罪行为成本低廉,利益获取极大。研究表明,目前中国传统行业相关政策相对完善,网络空间政策仍存缺口。以此为基础,政府亟需将部分传统政策对应转换为网络政策,将现实的规章条文对接网络空间的文本。针对已有网络空间政策特征词偏宏观的现状进行涉网调试,体现出一定的聚焦性,使之适应信息网络社会的新情况。

  2.部门间协同合作方面

  (1)有针对性地抓核心部门的职能。

  结果显示,从中心性的测度指标来看,工信部、公安部、网信办、工商总局等4外部门处于中间位置,属于网络空间治理格局中关键的核心部门。他们与众多节点连接,是其他行动者参与合作的中介单位,也成为行动部门的首选。这4个部门在本次事件中充当了中介者、接受者等重要角色,在整体的合作网络中,表现出很强的介入性和参与能力。通过针对性地抓住核心部门的职能,赋予该类部门统筹、监管权限,将有利于提升各部门的合作频次、交互深度、协作效率,并以规范的评估考核机制,保证部门合作的效果。

  (2)构建以中间部门为核心、多主体综合协同的治理体系。

  中间节点部门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和影响力,并易于控制合作的达成,使其在合作网络中实际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识别意见领袖可以通过与信息通路密切相关的测量来实现,如整体结构、网络密度、连通性等,这也是本研究关注的指标,意见领袖是构成网络中信息通路的重要节点。若处理整体合作网络节点的数据工作量庞大,相关部门可通过控制意见领袖引导网络的行动走向,最终所有节点的合作关系趋近于局部的核心节点,影响系统的合作状态。

  此外,合作网络体系的外围元素也要给予高度重视,在综合治理中,积极引导离散节点或边缘节点,将其与关键节点产生不断的互动合作与联系,才能实现治理强度和效率的持续提升。因此,需构建以中间部门为核心、多主体综合协同的治理体系,包括统筹协调领导的中间部门(单部门或多部门)、网络空间局部相关的职能部门以及承担督导问责的监察部门,在统一部署下发挥主体能动性,形成职能互补、信息共享、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与互律的模式机制。

  与此同时,本文提出的分析框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实验求得政策主题概率值与中心部门测度值,其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原因值得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另一方面,还可以结合前人的研究经验,进一步扩充大数据分析方法针对网络空间治理及公共管理研究的评价指标,构建更加成熟新颖的分析框架。当下国家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与社会发展变迁迅速,理论研究应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而变化。

  参考文献:

  [1]蒋耀平.我国网络空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5(4):1-4,11.

  [2]董爱先.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主要举措、特点及发展趋势[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4(1):36-41.

  [3]鲁传颖.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与多利益攸关方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4]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17(002).

  [5]朱琳.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类型、成因与对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2):88-95,121.

  [6]杨怀中,朱文华.网络空间治理及其伦理秩序建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34(2):114-118.

  [7]YANNAKOGEORGOSPA.Internetgovernanceandnationalsecurity[J].InternationalStrategicStudiesQuarterly,2012,6(3):103.

  [8]王明国.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模式变迁、制度逻辑与重构路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3):47-73,157-158.

  相关刊物推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季刊)1983年创刊,是教育类综合性学术刊物。刊登教育学方面的专题论文、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内容涉及教育基本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教育改革、国际发展、港台教育及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界技术学、教育物理学等方面。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4238.html

《政策与部门视角下中国网络空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