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文化自信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文化自信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发布时间:2019-05-28 16:38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要: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气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文化是中华民族自信的底气,是凝聚民族复兴无穷力量的一面旗帜。红色文化是最能体现民族精神内核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来源和组成部分。站在新

  摘要: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气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文化是中华民族自信的底气,是凝聚民族复兴无穷力量的一面旗帜。红色文化是最能体现民族精神内核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来源和组成部分。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既要传承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精神,更要和时代精神交相辉映,共同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关键词:民族复兴;文化自信;红色文化;传承;弘扬

红色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文化自信,号召全党全民族要坚定“四个自信”,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并且成为唯一没有出现断代的文明。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究其原因在于中华民族具有塑精神、重精神的优秀传统,更具有将伟大民族精神不断传承发展的无穷创造力,文化自信究其根本也正在于此。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撑。

  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是习近平同志对文化自信基本特征最精辟的概括。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全民族的集体认同和追求,是最基础、最根本的民族自信。制度、理论等等归根结底都是文化问题,都是在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守中华民族文化底色,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传承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达到新高度。文化自信是“更广泛”的自信。“更广泛”首先体现在文化自信有着最广泛的民众基础。

  十三亿多中国人民、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全球华人无不是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成长,有着与生俱来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其次,文化的存在形式、涉及领域、影响范围最为广泛。文化既有广义、狭义之分,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文化渗透、浸润、呈现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讲,文化自信折射出的是全面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从文化自信的来源来看,文化自信源自于五千年厚重的历史积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的深刻哲理、饱含的民族智慧,中华优秀文化是文化自信深厚的历史和思想基石。文化自信还源自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四方,泽被四海,光耀世界。“更深厚”还体现在文化自信激发出的全民族无穷的精神力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特质,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底蕴,从这个角度而言,文化自信实质上就是民族精神的自信。

  从个体角度来讲,人一旦有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就会产生出深厚的、不可撼动的精神力量。当这种个体精神上升为民族性的精神时,这个民族就会释放出无穷的战斗力和创造性。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华民族有信心,也有能力克服复兴道路上的一道道艰难险阻,信心和能力源自于自信,这份自信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攻坚克难无往而不胜的底气。

  二、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源泉

  从历史脉络来看,中国文化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层面。在这个体系当中,红色文化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红色文化既传承与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又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了养分。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精神、求大同等最精华的内容,凝结了中华优秀文化的普遍性价值追求。红色文化产生于中华民族前所未有之大变革时代,“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2],铸就了红色文化具有区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气质。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幽灵”以其科学性和革命性,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它的科学指导之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3],作为西方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道成为红色文化的来源。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成为红色文化的“独特气质”之一。“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3]

  回顾党的奋斗历程,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强有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为红色文化注入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思想和精神。进入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后,这一“独特气质”得到更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习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消化吸收,进一步夯实筑牢了我们的文化根基,我们的路走得越发自信从容。

  红色文化的“独特气质”之二在于红色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没有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的做法,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伟大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成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相继产生,突出体现了红色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

  近代全民族不屈抗争的革命斗争史就是红色文化的淬炼史,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文化能像红色文化一样做到战无不胜。就其先进性而言,红色文化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之大成,超越了以往一切文化成果,它使得中华民族再次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向前的强大“牵引力”和“推动力”。从这一意义上讲,红色文化又是文化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文化自信最宝贵、最直接的源泉。

  三、文化自信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屡经磨难屹立不倒,中华优秀文化之所以能绵延不绝,关键在于我们民族有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的一脉相承。传承、创新、发展成为中华文化带有深刻民族烙印的固有品格,红色文化这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在传承、创新、发展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中,经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之手,实现了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一)传承与弘扬的必要性

  我们对待红色文化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开展的那段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历史,严重地影响到党的执政根基是否牢固。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红色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要传承这种宝贵的革命精神,无论时事如何变化都绝不能忘却。丢了这笔最宝贵的财富就等于忘却了来路,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入歧途。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呈现出抬头趋势,歪曲、丑化、诋毁、否定甚至抹杀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史,虚无民族文化价值和文化精神,试图造成历史“真空”。

  其险恶用心非常明确,就是要隔断我们民族的历史纽带,动摇我们的精神根基,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削弱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进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历史虚无主义这一“糖衣炮弹”带来的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理想信念的动摇。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世界的核心,习近平同志把其称之为人精神上的“钙”。犯“软骨病”,究其根源就在于理想信念缺失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缺钙”会使人陷入精神空虚甚至是精神荒漠,绝不可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要想“强筋健骨”就必须从思想源头上解决“缺钙”的根本问题。内涵丰富、深厚的红色文化凝结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斗争中形成的坚定而执着的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的理想、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红色文化最靓丽的一张“名片”。在一次次伟大的斗争实践中,红色文化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最宝贵的资源。

  (二)传承与弘扬的路径

  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历史、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4]。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特定时代条件下形成的、有特殊形态的文化系统。红色文化对于当代人的理想信念有着强大的导向性和引领作用。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既要认真学习红色文化历史,与历史虚无主义作坚决斗争;又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符号新载体,发挥红色文化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的重要价值。

  第一,深刻开展红色文化历史教育。红色文化包含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是政治思想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风向标”和“领航器”。红色文化历史教育,要生动再现真实历史场景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孕育出的伟大精神。要利用课堂、情景剧、影视剧、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重要时间节点等资源和条件,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纪念活动,让全社会时刻牢记历史,深切感受伟大革命精神。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增强真实性、示范性、故事性和体验性,避免空洞性和说教化。在全方位的教育熏陶下,使全社会对红色文化产生深刻的内涵认知和情感认同,并进一步外化于行。

  第二,红色文化符号的充分利用。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红色历史遗产和红色文化遗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屈抗争的历史,承载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这些红色文化符号对人们产生了持久的感召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优良传统。当前,要做好红色文化符号的搜集、保护、建设工作,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符号,生动再现红色文化符号背后曾经上演的血雨腥风的红色故事,深入挖掘红色故事蕴含的红色精神。

  通过组织开展红色文化研学、红色文化旅游等活动,感受、学习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刻体会他们在革命进程中为革命胜利而不懈奋斗的伟大革命精神,使人们更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切身感受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和优秀品质,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使全体社会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第三、牢牢占领自媒体阵地。

  当今世界,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对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各领域均有深刻影响。互联网、新媒体、自媒体等发展迅速,各种社会思潮在互联网大环境下传播速度加快,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也使部分人出现理想信念动摇的问题。因此,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要注意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特别是要占领自媒体阵地。

  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受大众欢迎的平台,可贯穿于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各方面和总过程。自媒体平台功能多样,信息海量,将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开辟出更多、更具特色的方式,如建立红色文化教育网站、开发红色文化客户端,利用线上线下方式,使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不仅仅存在于以往的听听讲座、参观博物馆等方式中,而是要使红色文化传承“活起来”,使红色文化通过生动写实、最贴近人民生活的方式得到传承与弘扬。

  当然,自媒体传播要切忌出现低俗化、形式化、工具化等倾向。越是在和平发展时期,精神越容易懈怠,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越显得重要,越显得迫切。尤其对于一代代中国青年而言,他们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主要对象和主力军。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要在和各种文化思潮的激烈较量中占据上风,成为一代代中国青年自觉的文化价值认同,帮助广大青年补足精神之钙,增强自身“免疫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2).

  [2]倪光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

  [4]金民卿.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与理想信念的当代建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5-19

  文化方向论文范文阅读:论山西文化资源保护的意义与路径

  摘要:本文通过对山西文化资源的深度剖析和解读,探求山西文化资源的内涵和特征,论述了在加快建设山西文化强省的背景下,保护山西文化资源对提高文化软实力,加大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出了保护山西文化资源的原则和路径。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4246.html

《文化自信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