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智慧物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模式构建与展望

智慧物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模式构建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9-08-14 17:45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要:在国际分工日益明确化、专业化、精细化和跨境电商贸易模式快速发展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碎片化、精准化、个性化、柔性化等新特征,亟待对外贸易转向智能化、可视化、透明化、绿色化、简约化、订单履行时间极短化。但是,现阶段智慧物流在

  摘要:在国际分工日益明确化、专业化、精细化和跨境电商贸易模式快速发展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碎片化、精准化、个性化、柔性化等新特征,亟待对外贸易转向智能化、可视化、透明化、绿色化、简约化、订单履行时间极短化。但是,现阶段智慧物流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还存在国内外政策信息不对称、信息交换标准缺失、贸易环节信息共享率低、资源浪费严重、通关效率低成本高、监管和信用体系不适应发展变化等问题。

  据此,应基于智慧物流在对外贸易中应用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构建由数据分析任务、云计算、数据隔离、通信四个核心模块构成的智慧物流核心管理平台,实现全流程电子单证交换、全流程订舱协同、全流程通关协同、全流程物流追踪四大对外贸易核心业务功能,以及境内外贸易政策支持、对外贸易主体规范化、对外贸易趋势智能预测三大贸易业务支持,促进对外贸易一体化。随着贸易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贸易体系的全面标准化、区块链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和物联网技术的升级,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的智慧物流平台将在对外贸易中得到深层次运用。

  关键词:智慧物流;对外贸易;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一、引言

  自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趋势明显下滑,但我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有着对外贸易成交额体量大、外贸地域结构多元化、外贸产品类型复杂多样等特征。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更加明确化、专业化、精细化,产品的原料进口、生产加工和成品销售可能在不同的国家进行,对我国对外贸易提出更加智能化、可视化、透明化、绿色化、简约化、订单履行时间极短化等新要求。

  再则,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美国鼓吹贸易保护主义,并在全球范围内发动贸易战,我国对外贸易面临巨大的挑战。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仍存在诸多问题。从物流方面来看,我国对外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存在港口建设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集装箱运输服务能力不足、航线布局方案不完善等问题[1];跨境物流成本高、运输时间长、逆向物流难度大等限制我国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2]。

  从外贸各个环节的成本来看,对外贸易过程所涉及的交易前准备、谈判沟通、合同签订与合同履行等环节交易成本较高,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也会产生较高的制度成本[3];通关环节壁垒等各种非关税壁垒逐渐成为限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通关成本的高低会影响企业的外贸频数[4]。

  从外贸信息数据角度来看,我国对外贸领域的数据变化监测力度不足[5],且我国对外贸易单一窗口都是地方性的贸易单一窗口,在建设方案和后续的创新领域都存在许多差异,各区域间的贸易监管与物流信息尚未实现完全的互联互通,导致区域间的信息相互隔绝,信息孤岛现象严重[6]。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存在通关流程复杂、通关成本高、跨境物流成本高、贸易流程协同程度低、制度成本高、区域间政策和物流信息隔绝、国内外政策不联动、贸易监管水平不足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从多角度进行探究,结合对外贸易基本运作模式与前沿实证、技术创新等,从理论层面和实际层面提出了各种运用策略和方式。曾婧[7]主张通关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模式、降低政府对企业活动的直接干预、建立统一的国内外市场规则等措施来降低对外贸易成本;韦大宇[8]提出通过接轨世界海关组织公布的《跨境电子商务标准框架》,有效应对在跨境电商监管、税收、安全和统计等方面的挑战;钟峥[9]认为通过加强电商商务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和跨境物流信息系统,实现跨境电商物流信息共享与沟通。

  以上研究建议从长期来看可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实施方法和时间上有一定难度。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如何从根本上改善我国贸易存在的上述问题,增强我国外贸企业的活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21世纪是信息科技大爆发的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各行各业的生产和运营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对外贸易信息数据平台,助力对外贸易相关企业和海关等政府部门,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便利化,实现对外贸易的飞跃式发展。

  为此,李佳[10]基于大数据、云计算重构以电子商务平台、电子物流平台、电子政务平台为基本框架的智慧物流模式,整合供应链资源,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运作效率,促进国内贸易便利化;孙彬、王东[11]基于智慧物流的技术框架建立“一带一路”物流集散中心大数据体系,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畅通,提高我国产业经济实力;王帅、林坦[12]提出智慧物流会使我国政府的监管手段逐步趋于智能化、透明化。

  智慧物流信息交互与共享、智能决策与管理等高级特征使改善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可能。智慧物流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由IBM首次提出的“智慧供应链”,主要是指通过智慧化技术与手段,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对于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何黎明[13]将智慧物流定义为基于物流互联网和物流大数据,通过协同共享创新模式和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产业分工,再造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新生态;刘玉奇将智慧物流通俗地解释为人通过数据与机器合作,将一切重复性的、没有乐趣可言的、机器能解决的事情让机器去完成[14]。

  王继祥[15]认为智慧物流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将互联网与物流实体网络融合创新,达到物流系统的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精准执行,进一步达到自主决策和学习提升,拥有一定智慧能力的现代物流体系。简单来讲,智慧物流是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来实现整个物流系统实时感知、分析、决策、执行,使整个物流环节深度协同一体化,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基于智慧物流的内涵,智慧物流呈现出高级特征:一是全面感知,提取基础物流活动的动态化数据,提高传播速率,保证不同物流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二是自动化执行与智能决策,使物流过程程序化与智能化,降低物流业的劳动密集度与成本,提升执行效率,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为企业和政府物流提供决策支持;三是深度协同一体化,广泛地整合物流资源,使资源在供应链成员之间能够合理地配置与调度,促进协同运作与有效管控,实现低成本、高服务质量、绿色环保等多元化发展目标。在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下,如何根据智慧物流的特征使我国对外贸易更加便利、高质量、低成本的问题值得研究。

  二、智慧物流应用于我国对外贸易的理论及现实基础

  (一)理论基础

  在理论层面,将智慧物流应用于对外贸易可以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信息化程度低、信息交互存在障碍、外贸成本高等问题。智慧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区别在于,智慧物流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融合起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的交互,使整个物流价值链上生产、包装、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统一起来[16],实现贸易各个环节智能化、可视化、自动化、便利化等,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实现降本增效、贸易便利化的目标。

  从智慧物流的基本技术架构来看,包括基础层、作业层、感知层、传输层、分析层、决策层[12]。其中,感知层是智慧物流系统的开端,也是对外贸易活动的基本信息输入端,通常应用利用条码、无线射频识别(RFID)、视频识别、传感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系统(GIS/GPS)等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进行基础数据采集,实现实时监测对外贸易各个环节的动态数据,是对外贸易环节信息交互的关键。

  分析层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采集到的不同结构的贸易海量数据进行过滤、存储、处理、分析、深度挖掘,为决策层提供决策支持,这也是实现对外贸易智能化的基础;决策层将根据分析层提供的决策信息,实现对外贸易智能作业、贸易环节管理与控制和决策支持等功能,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使我国对外贸易更加便利、低成本、高效率。

  (二)现实基础

  从现实层面来看,为解决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通关成本高、通关流程复杂、外贸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国家和学者们也提出了一些对策,但对于信息孤岛、监管不适应变化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从智慧物流在对外贸易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来看,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来解决。自从我国将现代物流作为重点产业,智慧物流产业的政策环境持续改善,鼓励智慧物流在商贸领域的应用。

  例如,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双管齐下,使国际物流设备水平不断提高,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向智能化、程序化、电子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速,跨境电商的业务模式呈现小、多、频的特点,业务管理更加复杂[17],同时消费者需求也从单一化、标准化向差异化、个性化转变,这些变化对传统物流服务提出了挑战。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逐渐成熟,将广泛应用于对外贸易的通关、仓储、运输、配送等各物流作业环节。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商流、资金流、物流等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进行对外贸易的需求预测、仓储网络、路由优化、设备维修预警等。

  总的来说,考虑到跨境电商等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流程提出的新要求,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日趋成熟和逐步商业化的现实情况,以及不断改善的智慧物流政策环境,亟待将智慧物流应用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以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满足对外贸易对智慧物流需求激增的要求。

  三、智慧物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一)应用现状

  基于智慧物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应用的理论与现实基础,政府和企业就智慧物流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进行不断探索,并取得初步的实际应用成果。目前,智慧物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辐射范围广泛,涵盖不同类型的公司、产业、产品和不同的地域,但总体是在物流技术、物流云、物流大数据和物流模式四大领域[18]基础上进行开发、设计。

  一是涉外贸易企业根据对外贸易特定产业的产品所具有的独特性质、频发问题,设计具有产业针对性的智慧物流系统;二是物流企业(特别是国际物流企业)以降低企业成本、提升自身竞争力为目的,专注于物流资源的整合、物流流程协同一体化、监管与预测的研究,提高自身的物流信息化程度;三是政府和具有雄厚实力的信息科技公司以向对外贸易相关企业提供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和其他增值性服务为目的,搭建开放、透明、共享的信息平台。整体上,智慧物流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便利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外贸易成本。

  1.针对产业特性的智慧物流系统应运而生

  从产业角度来看,不同产业对外贸易的产品本身特征不完全一致,对国际物流相应的要求也自然不同,智慧物流在特定产业层面的应用系统就应运而生。这类应用系统通常是企业根据对外贸易产品的特性开发的,具有智能化、系统化、绿色化、专业性等特征,能够增强该产品供应链上合作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程度,并利用收集到的基础数据,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优化物流决策,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比较成功的产业层面的应用系统主要集中于钢铁、化工、烟草行业,从物流环节来看则主要集中于仓储、监管、运输环节。以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开发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为例,该公司主要考虑化工产品对外贸易物流的危险性、复杂性和专业性,以及不同化工产品的运输环节和存储必须根据产品特点采用专业设备和方法的特殊性质,建立了由商品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和消防管理四大模块组成的管理体系,实现了仓储信息管理、货物超期管理、货权转移管理等功能,进而提升了服务水平与工作效率[19]。

  2.物流企业竞相开发服务系统和平台

  在智慧物流的大背景下,物流企业为适应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新特征,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研究开发了相应的系统和平台,相比产业层面的应用系统应用范围更广、服务种类更加多样化。相对成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供应链可视化管理。通过联合众多部门将信息系统与物流业务流程同步化,实现作业状态的信息交互,准确及时地提供作业指示,并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有的平台还提供融资担保等增值服务,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的协调能力和服务水平。例如,京东物流国际供应链在海外五大洲设立110多个仓,原产地覆盖率达到100%,在原产地开启商品的溯源追踪,以有效地节约成本、加强产品监管。

  二是智能决策支持。基于信息化技术,对物流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应用,使企业能够实时动态地掌握财务数据、运营数据及其他数据,并结合市场情况提供相应的决策。三是物流环节精准服务。一些物流企业通过物联网传统系统对危险品货物运输进行实时感知与安全监管;有的物流企业通过整合船代、货代资源,解决因需求差异与运能差异导致的低工作效率和低服务质量问题。

  3.大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初现成果

  政府和大型企业开发的跨部门、跨地域、跨行业公共信息平台,通过整合现有相关信息资源,对促进对外贸易通关便利化、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提高行业运输效率、促进国际互联互通、物流金融衍生信息化监管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这些平台都还处于试验阶段,距离目标还有一段路程,其中相对成熟的是中国电子口岸,通过联合工商、税务、海关、质检等诸多部门,实现国家对贸易的监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外贸易便利化,但没有对物流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且增值服务单一。

  (二)现存问题

  智慧物流虽然已经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更多的应用局限于国内物流,通过分析应用现状可以发现,智慧物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更多的应用还处于理论研究或实验阶段,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不相匹配。总体来看,智慧物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还存在以下问题。

  四、智慧物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模式构建

  传统对外贸易以进出口企业为贸易主体,利用货代企业揽货、存储及报关,经海关核查,并通过物流企业搬运最终实现货物的跨国传递,完成货物的跨国交易。智慧物流模式下的对外贸易,在我国境内,将传统对外贸易各参与方进行串联,建立智慧物流核心管理平台,通过智慧物流核心管理平台实现各主体间的数据共享、信息交互、单据传递,提升各主体间贸易信息的流通效率;在中国境外,通过境外单证管理平台、境外舱单管理信息平台以及境外物流服务平台与境外各国际贸易参与方进行信息交互、数据传输、单据传递。

  在我国境内到境外或境外到境内的进出口贸易中,智慧物流在整个对外贸易流程中都有着深层次的运用,主要从与对外贸易直接相关的核心业务和间接相关的支持业务两方面深化展开。从对外贸易核心业务来看,智慧物流核心管理平台通过连接境内贸易主体与境外单证管理平台完成单证交换,连接境内货代企业与境外舱单管理平台进行舱单传递、订舱协同,连接海关与其他贸易主体完成通关协同,连接境内物流公司与境外物流服务平台完成物流实时定位。

  从对外贸易业务支持来看,智慧物流平台通过搜集境内外的实时贸易政策,实现对外贸易的快速决策、实时调控;管理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合理规范化运作,确保对外贸易的健康运行,依托对外贸易物流数据的搜集整理成为大数据源,对贸易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智能调控对外贸易的方向、数量等。

  通过构建智慧物流核心管理平台实现对外贸易流程的一体化运作,从成本端去除重复劳动,同时信息资源的及时共享推动了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智慧物流核心管理平台内部主要由四个核心模块构成,依次是依托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执行数据分析任务的模块,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云计算模块,确保数据安全性的数据隔离模块,依托物联网技术执行信息采集、信息传递的通信模块,各个模块分工运作的同时又互相进行数据、信息传递,共同构成智慧物流核心管理平台[25]。

  (一)智慧物流下的对外贸易核心业务

  1.全流程电子单证交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加快,各个国家生产分工逐渐细化,以采购商、制造商、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闭环在全球化布局中的作用愈发凸显,物品伴随着供应链闭环流动所涉及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传递效率往往受信息数据标准化的制约,因此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对外贸易全流程电子单证的标准化交换是对外贸易降本增效的基础。智慧物流平台协助实现境内各个对外贸易主体的单据交换以及跨境参与主体的单证转换与传递。

  以出口为例,对外贸易的起点是境内企业与境外企业间的报价与签单,境内企业将订单、报价单、发票等单据通过智慧物流平台转换为国际通用格式,再经过境外单证管理平台转换为目标企业所需格式,完成单据的传递与转换。

  订单确认后,进出口企业开始备货并寻找货物代理公司,与货代公司之间交换订单、发票、报关委托书等单据,货代公司与船运公司之间交换订单、发票、订舱委托书等单据,货代公司向海关进行报关时,提交报关单、发票、合同、核销单、报关委托书等,船运公司提交订舱委托书、装箱单等,经过海关核查后予以通关,经智慧物流平台转换为国际通用格式传递给目标地区海关和单证管理平台,完成全流程单据的交换。

  在货物出口前,进出口企业、货代公司、船运公司、海关构成一个境内单据交换闭环,四个主体均拥有智慧物流平台接口,各个主体共享货物出口进程信息的同时又有不同的角色分工,海关作为具有权威性的政府机关,拥有相关企业、单据、数据审查资格,进出口企业可以实时跟踪与自身货物相关的出口进程、单据信息,货代公司可以查看所代理货物的出口进程和单据信息,船运公司则仅能查看与装船货物相关的进程和单据信息。智慧物流管理平台实现境内外单据流转的一体化运作,提高单据的利用效率,营造安全、高效、便捷的交易环境。

  2.全流程订舱协同

  在我国境内主要沿海城市均有区域性订舱系统,但是跨区域之间的订舱则可以业务协同尚难以实现,基于智慧物流平台订舱则可以打破区域壁垒,实现全流程订舱协同。船运公司作为物力人力资源的供给方接入智慧物流平台,基于RFID标签、感应器等物联网技术识别由仓储及船的数量、规格、装载能力、装载人员等组成的存量信息,再以仓储装卸、船只开拔、人员使用等作为实时动态信息对存量信息进行实时更新组成动态供给信息流。

  进出口企业或者货代公司作为订舱主体接入智慧物流平台,当与船运公司确认订舱需求后,进出口企业完成备货,并将货源的基础信息(品类、规格、重量等)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传递,通过智慧物流平台进行标准化格式输出给船运公司,船运公司确认后通过智慧物流平台根据自身实时存量信息自动进行供给和需求两端的最优化匹配,并输出给船运公司、进出口企业、货代公司装箱单、舱单等单据,完成订舱流程。

  基于智慧物流平台的订舱协同保证了订舱环节各个主体信息的一致性,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以及订舱全流程可视化。

  五、结论及展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贸易分工格局日渐清晰。一直以来,在多边贸易政策下,我国制造业快速崛起,推动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断提升[29],与此同时,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升级,贸易挑战旷日持久,因此,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刻不容缓。

  智慧物流模式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场景随着研发支出、科学技术、基础设备的不断投入将会逐步加深,现阶段通过搭建智慧物流平台全面整合对外贸易流程,实现对外贸易中的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全流程协同,但全流程协同运作体系仍停留在表层,囿于技术、政策、硬件设施等无法深入渗透至各个具体场景,未来随着全球化贸易的进一步加深,对外贸易壁垒弱化,加上硬件、软件的全面支撑,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的智慧物流平台在对外贸易中将逐步拓展并深层次运用。

  参考文献:

  [1]刘钢.对外贸易中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4(20):10-12.

  [2]李海波.区块链视角下我国跨境电商问题解决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8,32(11):41-48.

  [3]赵天阳.对外贸易规则下的制度成本及结构优化[J].河南社会科学,2019,27(1):32-38.

  [4]翁润,马野青,陈思.通关成本如何影响中国企业进口频率[J].国际经贸探索,2019,35(1):21-34.

  [5]曹文.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产业安全问题与对策建议[J].国际经济合作,2014(12):4-9.

  [6]王伟,孙希.对外贸易单一窗口与传统贸易监管模式的比较研究[J].征信,2019,37(3):63-67.

  [7]曾婧.中国对外贸易成本解构与未来发展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9,27(1):26-32.

  [8]韦大宇.跨境电商标准对贸易便利化的影响及应对[J].对外经贸实务,2019(3):39-42.

  相关刊物推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创刊于1999年,是由北京市重点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以经济管理类论文为主的学术期刊,是CSSCI(扩展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4456.html

《智慧物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模式构建与展望》

学报期刊咨询网

专业提供学报论文发表咨询平台

学术咨询正当时

百度十下,不如咨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