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0-03-31 16:12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尤其是在班级欺凌过程中,欺凌者会对受害者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期待效应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其理论价值远远没有得到老师们的普遍重视。本文从期望效应的视角提出班级管理的启示,班主任老师给予欺凌者更多积极正向引导,给予被欺凌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期望,从而改善班级中等职业院校学生之间的欺凌现象。
1班级欺凌
1.1校园欺凌
欺凌事件包含身体、言语、关系、网络各个层面的攻击,如身体上的击打、推搡、踢打行为,言语上的辱骂、嘲笑,关系上的社交排挤、散播谣言,网络上的各种攻击等。奥尔维斯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将校园欺凌(schoolbullying)定义为一名学生长时间并且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欺凌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长期性且多发性的事件[1]。这种行为往往会影响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学业成绩、亲社会技能和心理健康。有研究表明,在校园内长期并且多次遭受欺凌会导致压抑、焦虑、失去自信、自暴自弃、孤立、失眠等负面影响。在学校受到更多欺凌的学生更可能会发生危及健康的行为,如自杀等危险性行为[2]。
1.2欺凌者
有学者试图从生理的角度来对校园欺凌的攻击行为进行解释,如解剖学家加尔的颅相学,精神病学家克雷奇欧尔的体型论,犯罪人类学鼻祖龙勃罗所阐述的人种退化与隔代遗传的返祖现象,20世纪60年代欧美科学家用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缺陷来解释攻击本身产生的原因等。这些解释受到了不同学科学者的批评。也有学者认为,暴力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原因在于大脑中枢回路有异常,致使情绪调控产生障碍,从而失去自我驾驭能力。
此外,不同性别在欺凌形式上也有差异。虽然男孩也会和女孩一样使用间接欺凌的方式“搞臭”被欺凌者的名声,但是男孩会比女孩更多参与直接欺凌;而女孩相比直接欺凌,会更多参与间接欺凌。年龄在欺凌行为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比利时学者凯特勒认为,随着欺凌者年龄的增长,校园欺凌行为会从直接攻击行为(如踢、打、骂等)慢慢演变为间接攻击行为(如敲诈勒索等)。但是也有元分析发现,年龄在校园欺凌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大。除了生理因素之外,一些欺凌行为的发生也受社会性因素的影响。
如一部分欺凌者本身就处于较高的地位,他们企图通过欺凌来巩固这一地位。一些研究发现,在青春期早期,敌意行为与社会地位有很大关系。在个人特质上,这些通过欺凌来获取高社会地位的个体是十分冷血和精于算计的,因为他们知道欺凌他人可以达到某些目的。这些人缺乏同情心,并且知道如何操控权术来掌控同伴的行为。班杜拉的经典实验表明,攻击性行为是可以模仿而来的。如果不去理解欺凌者攻击性行为的本原,思考其行为背后的历史源头与存在意义,那么我们的治理也将“治标不治本”。当拨开欺凌行为的表象来理解其背后的深层意义时,会发现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单纯地消除欺凌行为,而是接纳其攻击性,并将其转化和整合为被社会与道德接受的行为。
1.3被欺凌者
大多数被欺凌者在冲突中遭受了身心伤害,是值得同情和被保护的对象。被欺凌者是更为弱势的一方,这种弱势往往不只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受害者往往是与众不同的、没有朋友的、不被社会接纳的和被孤立的对象。有研究者发现,那些超重的、晚发育的、残疾的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更加容易被欺凌。但是换个角度思考,人际冲突在人的生命中永远不可能消失,为什么有的冲突自然地消失了,有的冲突却演变成了两方不均等的攻击行为呢?美国微观社会学学者柯林斯认为,如果有一方在冲突中一味地回避,就会打破人际间的冲突-紧张平衡,并最终导致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Olweus将这些人描述为被动的、消极的、服从的,并认为这些人在社交时会焦虑、敏感、缺乏自信。有童年专制经历的孩子也更容易卷入欺凌事件中。比如那些被家长严厉对待的男孩也更容易在学校被欺凌。而在温暖、充满感情和有良好家庭氛围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则更少被欺凌[3]。如果不能通过心理训练让这些被欺凌者内心强大起来,只是单方面遏制欺凌者的攻击性行为,欺凌事件并不能从根本上被消除。
1.4中等职业院校班级欺凌现象
采用欺负行为问卷和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查,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校园欺凌检出率较高,在欺凌类型中排在首位的是言语辱骂,其次是直接的身体攻击;教室和寝室是发生校园欺凌比例最高的场所;绝大多数中等职业院校学生不曾主动制止身边发生的校园欺凌,且对正在遭受校园欺凌的同学表现出冷漠的态度;老师、父母对校园欺凌的关注与干预较小;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校园欺凌与心理健康之间呈相关关系,欺凌者在对人焦虑与过敏倾向2个因子中高于被欺凌者与未卷入者[4]。针对这些特点,国家应树立法治思维加强立法工作,学校主要聚焦在教育预防、批评惩罚和事后援助3个方面,家庭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自身应加强校园欺凌防范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期待效应
2.1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年轻的塞浦路斯国王,同时他也是一位手艺高超的雕刻家。一次,他为雕刻一个美女石像倾注了全部心血,把她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最后自己竟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为此,他日思夜想,茶饭不思,最后感动了宙斯(天神的领袖),把这个石像变成了真正的美女,满足了皮格马利翁的愿望。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但是却说明了一个心理学的原理:在人际交往中,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2.2罗森塔尔实验
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教育效应的实验。他把一群小老鼠一分为二,把其中的一小群(A群)交给一个实验员说:“这一群老鼠是属于特别聪明的一类,请你来训练”;他把另一群(B群)老鼠交给另外1名实验员,告诉他这是智力普通的老鼠。2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罗森塔尔教授对这两群老鼠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老鼠穿越迷宫,结果发现,A群老鼠比B群老鼠聪明才智得多,都先跑出去了。其实,罗森塔尔教授对这两群老鼠的分组是随机的,他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哪只老鼠更聪明。
当实验员认为这群老鼠特别聪明时,他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这些老鼠真的成了聪明的老鼠;反之,另一个实验员用对待笨老鼠的办法训练,也就把老鼠训练成了不聪明的老鼠。罗森塔尔教授立刻把这个实验扩展到人的身上。1968年他和和雅各布森教授带着一个试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校长和教师说明要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她们在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地抽取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并郑重地告诉他们,名单中的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再三嘱托教师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观察。
8个月后,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进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后来人们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的典故,称这种现象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教授试验证实,由“假信息”最后出了“真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代表性的预测”引发了教师对这些学生生的较高期望,就是这些教师的较高期望在8个月中发挥了神奇的暗示作用,从而产生了神奇的“期望效应”。
2.3期待效应改善班级欺凌现象
2.3.1积极关注每位中等职业院校学生:通过试验可以证明
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智力发展是与老师的关注度成正比的。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期望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于人有巨大的影响。期望就如同一把双刃剑,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只有当人们正确的去确立目标是才能有好的效应,这就要求人们拥有好的学识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由此可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针对每位同学,尤其是存在欺凌现象的的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尽可能地进行积极的引导。可以用微笑谈话,柔声细语,轻拍肩膀等方式鼓励支持每位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探索,人际交往行为的进行。
2.3.2利用言语的积极力量:言语则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既指运用语言的行为,又指运用语言所产生的结果,即说出来的话语。它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言语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功能,即自我调节功能,是和其概括功能——自觉的分析综合功能密切联系的,因此在进行引导时,加强言语的积极关注,有利于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提高日常学习生活的幸福感。可以在班会活动中齐唱积极向上的歌曲,比如汪峰《光明》可以引导学生在遇到具有挑战性的事情的时候自我暗示“我能行”等。
2.3.3引导每位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老师应给予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期望,相信他们的智力和情商足以应对目前和未来遇到的困难。让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对自己增强自信心,对自己的人生前途更充满希望。在班级管理中,用对待聪明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态度方法对待你所有的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期待,凡是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能自己办到的事,坚决不替代;把管理权还给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把自由权交还给中等职业院校学生。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22号[DB/OL].
[2]OlweusD.Bullyingatschools:whatweknowandwhatwecando[M].Oxford:Blackwell,1993:15鄄22.
职业教育论文范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的研究
摘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社会输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成为了中等职业学校的首要教学任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作为中职生思想进步和增长知识的导师,面临着知识更新的严峻考验。目前国内仍然缺乏一套相对完善的中职教师培训体系,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质量上没有得到保障。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培训方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为保证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提供了反思参考。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5163.html
《运用期待效应改善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班级欺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