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以心理学视角追寻欺凌产生的原因

以心理学视角追寻欺凌产生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0-08-12 15:33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内容提要:校园欺凌问题已经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本人试从心理学视角追寻欺凌产生的原因,以便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预防和避免校园欺凌的发生。欺凌产生原因主要有三: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生物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某些

  内容提要:校园欺凌问题已经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本人试从心理学视角追寻欺凌产生的原因,以便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预防和避免校园欺凌的发生。欺凌产生原因主要有三: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生物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某些不良因素长期得不到改善,越发恶化的结果;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心理缺陷;生物因素不良都将导致欺凌的产生。

  关键词:欺凌、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生物因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校园欺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更削弱了学校的教育成果。校园欺凌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本人试从心理学视觉追寻欺凌产生的原因:分析认为,产生欺凌的主要原因有三。一环境因素;二心理因素;三生物因素。

  原因一: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某些不良因素长期得不到改善,越发恶化的结果

  其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很深远,因为孩子第一种学习方式就是模仿。孩子父母的性格和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和行为。

  为此,本人去监狱做过调查,访谈了9名暴力罪犯。让暴力罪犯回忆童年经历。结果如何?每位被访者的童年都有被父母暴力对待的经历,百分之百的概率。当然当样本数扩大,概率应该会有所下降,但也不会太低。

  这个调查显示,曾经被对待的方式极易转化为对待别人的方式,这也证实了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施虐和受虐的配对。也就是说,曾经受到过虐待的人也有愿望去虐待别人。这9名暴力罪犯,小时候都被虐过的经历,他们长大后也虐人。那么,被虐过的人都会虐人吗?那不一定。有资料显示,受过虐待的人中,约有三分之一会去虐待别人,有三分之一会停止这种行为,还有三分之一发展成被虐者。

  问及这些暴力罪犯者他们童年被虐时的心理体验,回答基本是:绝望、孤独、无助、恐惧。概括的说就是缺爱,缺安全感。

  可见,学校欺凌者的家庭背景,绝大部分属于家庭不和谐,单亲家庭居多,他们从小缺爱,没有安全感。再加上父母文化层次低,性格暴躁,经常用棍棒辱骂代替教育,造成孩子性格孤僻、蛮横、暴力倾向严重。而被欺凌者在家庭中可能备受忽略或者被过分溺爱。

  经济社会的弊端,造成社会环境不断恶化。金钱至上;暴力游戏、影片、书刊泛滥;黑社会组织渗透;拉帮结派、江湖义气等不良社会风气;再加上社会法制教育、司法等不够完善等,使校园欺凌有了滋生的社会温床。

  比如,校园欺凌还呈现出校园帮派现象。其中有一些帮派,仅由在校学生构成。他们出于对社会帮派的好奇和自我保护的需要,自成一派;还一些帮派,则极为复杂,不仅有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还参杂有社会成人势力等。

  学校环境也有一定影响作用。某些学校重分数,轻人格教育、法制教育。学生管理方面松懈,不能及时预防、发现校园欺凌事件,导致事态严重化,给学生、家长、学校造成不良后果。

  原因二: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心理缺陷

  欺凌者往往没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没有人生目标,生活无希望,性格自卑、消极、或者过于自信,自我约束力弱,容易冲动;不合群,过于敏感,自尊心、妒嫉心、报复心强,自主性低或支配性强;性格粗鲁,行为霸道无理。

  产生欺凌的心理因素最主要是自卑。怎样的人容易自卑?缺爱,缺安全感的人。自卑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对外,就是攻击;一种是对内,就是懦弱。这些欺凌者,往往是捣蛋鬼,学业成绩差,在家庭、学校中得不到关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内心极度自卑、懦弱,缺乏安全感,所以要用外在武力、霸道来掩饰心虚,宣示自己的存在价值。说到底,欺凌者性格最大缺陷就在于极度自卑。

  比如,湖南临武三中初一女生遭多名女同学殴打,辱骂。据被打女生所诉,打她的人是同班同学找来的,因嫉妒她“长得好看”。这名欺凌者就是因为容貌上的自卑,导致强烈的嫉妒心理,以致召集其他同学殴打辱骂这位“长得好看”的女同学。

  其次,因为有受欺负的经历而产生心理的不平衡,也容易使他们欺凌别人。比如:据少年犯自己叙述,他从小就带着一副眼镜。“文文静静,不爱说话,不爱惹事。”是典型的乖孩子模样。他刚上初中常被别人欺负,忌惮对方发出的威胁,藏在一副眼镜背后的眼神充满恐惧。后来他在学校认了一个大哥,跟在身后寻求保护。到了他的高中时代,他奉行“霸蛮”之道,在高一开学的两个月里频繁打架,打成了校园里的老大。“只有我欺负别人,谁见着都要敬三分。”从眼镜透出的目光已大不一样。心理的不平衡使他欺凌别人,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另外,还有一部分孩子因为从小家庭溺爱,为所欲为,习惯于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和支配他人,缺乏包容心,有的甚至以欺凌别人为乐。特别是那些家庭特别有钱的,或者家长当官地位高的孩子,这类欺凌事件发生比较多见。

  而被欺凌者通常个性小心谨慎、敏感、轻率,缺乏信任感、安全感,容易焦虑;不愿做追随者或者过分顺从、对自己有负面感觉,如失败感强,缺乏吸引力等;性格内向、胆小、怕事、犹豫,没有主见,交际能力弱,不爱说话,其貌不扬等,这些性格上的特点使这些学生容易受到欺凌伤害。

  原因三:生物因素不良

  尽管上文重点强调了环境因素,尤其是家庭环境对欺凌的产生有着重大影响,但同样不能否认生物因素的存在及影响。佛洛依德及其他一些心理学家有这样的一种观点:人类有一种爆发攻击的潜能。因为人类不仅有积极的“生本能”,还有自我毁灭的“死本能”。如何释放或转移这种死本能呢?那就是通过对他人他物的攻击,或者参与社会允许的各类活动,如体育、艺术等。生物性因素影响攻击行为。从遗传、神经系统、生物化学三个层面可以追寻生物因素的影响。

  遗传的影响:你妈妈是否说过看你这德性跟你爸一个样?你去外婆家,周边的人是否说过你跟你妈妈小时候真像?当你在谈恋爱找对象的时候,爷爷奶奶会不会说去看看对方的家长?……诸如此类的例子,都说明孩子的许多特点是从父母那遗传来的。其实,通过基因父母不仅会把生理特点遗传给孩子,还把人格特点也遗传给了孩子。暴力倾向的父母,当然也会把暴力这个特质遗传给孩子。

  神经系统的影响:大脑神经系统受刺激时会抑制或者引发攻击行为。大脑中有促进攻击行为的神经系统,使人在被激怒以及缺乏控制时更可能产生攻击行为。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在对外倾特质的人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外倾的人寻求刺激是因为他们正常的大脑唤起水平比较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扫描结果表明,外倾者涉及行为抑制的额叶区不如内倾折活跃。

  教育论文投稿刊物:《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季刊)1983年创刊,是教育类综合性学术刊物。刊登教育学方面的专题论文、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内容涉及教育基本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教育改革、国际发展、港台教育及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界技术学、教育物理学等方面。

  生物化学因素的影响:人体血液中的荷尔蒙及其他一些物质都会影响控制攻击的神经系统。这些物质会提高攻击性。有实验表明,公鼠阉割导致雄性荷尔蒙降低而变得温顺,一旦再注射了雄性荷尔蒙就又恢复了攻击性。

  由此可见,生物因素对欺凌的产生有着不可回避的影响。虽然这是让人很沮丧的,因为我们很难改变先天。但是,当我们了解了这个因素后,一定会有所启发,因为我们有积极的生本能,我们有智慧。

  当一个问题出现,我们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一分析现状;二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为什么会这样);三怎样解决;四怎样预防。本文试从心理学视觉追寻欺凌产生的原因,以便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来预防和避免校园欺凌的发生。广大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姚秀明.心理学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成因及规避[J].科教导刊,2017(22).

  【2】孙时进,施泽艺.校园欺凌的心理因素和治理方法:心理学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2).

  作者:殷坚萍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5614.html

《以心理学视角追寻欺凌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