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在语文学习中掌握修辞方法

在语文学习中掌握修辞方法

发布时间:2020-09-25 15:20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体之中,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汉语语言的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应用方法。 一、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修辞的概念 部分学生在学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体之中,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汉语语言的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应用方法‍‌‍‍‌‍‌‍‍‍‌‍‍‌‍‍‍‌‍‍‌‍‍‍‌‍‍‍‍‌‍‌‍‌‍‌‍‍‌‍‍‍‍‍‍‍‍‍‌‍‍‌‍‍‌‍‌‍‌‍。

语文学习

  一、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修辞的概念

  部分学生在学习修辞手法时,不能明晰修辞手法的概念,这导致他们在识别修辞手法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错误。 教师要意识到,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难以从抽象的概念着手理解某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例子着手来分析修辞手法的概念。

  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借代为例。 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梅岭三章》中“南国烽烟正十年”这句诗,引导学生对应着抽象的概念来分析具象的案例。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借代的概念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在这一句诗中,哪个是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 学生刚开始回答不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结合整篇诗词,这一句诗想表达什么意思?

  学生认为这句诗想表达的意思是南国打了很久的仗。 教师可再引导学生思考,对比译文和原诗,哪一个词是没有直接说出来的? 学生经过思考,发现“战争”这个词是没有直接写出来的,诗句用“烽烟”代替了“战争”。 通过这则具象化的案例,学生初步理解了借代的意思,就是指“用一件事物来替代另一件事物,以此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修辞手法时,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抽象的概念,而要让学生看到具象化的案例,让学生从分析具象化的案例中体会抽象概念的意思。

  二、分析应用的机理,理解修辞的机理

  当学生初步理解了修辞手法的概念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机理,使学生理解这种修辞手法的应用特点。 学生只有理解了修辞手法的特点,才能知道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可以使用此种修辞手法,使用了此种修辞手法以后会取得什么表达效果。

  继续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南国烽烟正十年”这句诗词为例。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身看到“烽烟”这个词以后,就能理解它代表战争的意思呢? 学生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理解了诗词的意境,结合全诗可知,正因为战争,所以作者才有抛头颅洒热血的觉悟; 反之,如果不是战争,作者没有牺牲的必要。

  第二,学习过古代打仗的时候,传递信息的方法就是点燃烽烟,这样,即使是在边远的地方发生战争,那么应用烽烟传讯的方法,远离战争区域的人也能知道哪里发生了战争。 因为有这样的历史典故,所以人们听到“烽烟”这个词时,会联想到战争要开始了。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分析来体会,如果这句诗不用“烽烟”,而直接用“战争”,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呢?

  经过分析,学生认为,用“战争”这个词实在太普遍了,人们不知道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什么规模的战争,于是读到这句诗句时,不会有特别的感觉。 而用了“烽烟”以后,它描绘出了这场战争的本质特点,这是一场波及面积很广的战争,如果不能迅速地结束这场战争,可能会给民众带来极大的灾难。

  当作者指出这场战争的本质特征以后,读者就会理解为什么作者愿意通过牺牲的方式来迅速结束战争。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之所以要使用借代的手法,是因为有一种事物能够概括出想要表达事物的抽象本质特征,使人对想要表达的事物产生既鲜明又具体的印象,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修辞手法以后,要让学生通过体会修辞手法的应用效果来了解修辞手法应用的机理。 学生只有理解了为什么要用这种修辞手法,应用了以后会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才能够从它的应用机理着手,来分析文本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三、细化修辞的种类,了解修辞的特点

  当学生理解了修辞手法的应用机理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详细地了解修辞手法的分类,学生只有了解了修辞手法的分类,才能够深入地理解修辞手法应用的机理。

  比如当学生理解了借代的应用机理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以下的句子“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句子中,它使用什么来代替什么? 之所以能够这样代替并且读者能够理解的原因是什么呢? 经过思考,学生认为“大胡子”这个词反映了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如果一篇文本中,只有这一个人有这样的外貌特征,或者公认“大胡子”是某个人的外貌特征时,是可以使用“大胡子”来指代特定的人的。

  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句话使用什么指代什么? 此时学生会发现“一针一线”指代的就是“东西”。 在这句话中,用“一针一线”说明了是不值钱的事物,它表达了既然连不值钱的东西都不会拿,那么任何东西都不会拿。 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大量的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借代的分类包含: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专名代泛称等一系列的分类。

  通过学习,学生理解了在使用借代这种修辞手法时,最常使用的借代分类是什么,使用借代可以取得怎样的修辞效果。 当学生了解了借代这种修辞手法的常见分类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本中找到相应的修辞手法案例。 比如学生发现了在《榆钱饭》这篇课文中有一句“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这个句子是用工具替代本体的案例。 “亮了囤底”,是指家里没有粮了这种状况。 “揭不开锅”,就是“家里吃不起饭了”。 在这两个句子中“囤”和“锅”都有着某种文化特征,描述“囤”与“锅”,可以表现出人们的某种生活状态。

  在学生理解了修辞手法的应用机理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大量辨析案例,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案例了解修辞手法有哪些使用方法,这些使用方法的特点是什么,使用了以后,会取得什么样的修辞效果。 教师不仅可以给予学生案例,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发现案例。 教师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某种修辞手法的应用特点。

  四、对比修辞的方法,抓住修辞的特征

  学生在学习修辞手法时,有时分不清一种修辞手法和另一种修辞手法的区别,常常弄混修辞手法。 学生之所以不能正确地辨析修辞手法,与学生还没有抓住修辞手法的特征有关。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辨析修辞手法的独有特征,并且对比分析相似的修辞手法,以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特征。

  比如学生在学习“南国烽烟正十年”这一句时,会提出疑问,为什么“南国”不是借代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代表南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查找“南国”是什么意思。 通过查阅工具书,学生了解到“南国”并不是指“南边”,“南国”在古代有特指的区域,就是“南充市”。 既然“南国”代表的是一个具体的省市,而不是用一件事物指代另一件事物,那么“南国”一词就没有使用借代的手法。 这时学生又提出问题,为什么“十年”这个词不是借代呢? 作者说的“十年”并不是真正的“十年”,而是指“很多年”,那么为什么不是用“十年”这个词来借代“很多年”呢?

  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十年”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吗? 此时学生理解了,“十年”不是具体的事物,它是一个数量。 “十年”是用具体的数量来说明一个不确定的数量,使用这样的方法,能夸张地说明不确定的数量‍‌‍‍‌‍‌‍‍‍‌‍‍‌‍‍‍‌‍‍‌‍‍‍‌‍‍‍‍‌‍‌‍‌‍‌‍‍‌‍‍‍‍‍‍‍‍‍‌‍‍‌‍‍‌‍‌‍‌‍。 通过这样的辨析,学生意识到了借代的特征之一是用事物来指代事物,如果文本中描述的主体不是事物,指代的也不是事物,那么就不是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语文教学论文范例:探寻小学语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修辞手法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辨析相似的修辞手法,了解某种修辞手法独特的应用特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修辞手法时,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案例,初步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 通过分析修辞手法的应用语境,了解修辞手法的应用机理; 通过分析大量案例,掌握修辞手法的分类; 通过辨析相似的修辞手法,抓住修辞手法的应用特征。 只要教师开展这样的修辞教学,就能让学生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方法。

  作者:唐桂荣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5774.html

《在语文学习中掌握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