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与脉络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与脉络

发布时间:2020-10-24 14:06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内容摘要】精准扶贫政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事关我国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目标是在2020年底在我国实现全面脱贫。 目前,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虽然说距离上述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能实现全面脱贫的成就

  【内容摘要】精准扶贫政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事关我国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目标是在2020年底在我国实现全面脱贫‍‌‍‍‌‍‌‍‍‍‌‍‍‌‍‍‍‌‍‍‌‍‍‍‌‍‍‍‍‌‍‌‍‌‍‌‍‍‌‍‍‍‍‍‍‍‍‍‌‍‍‌‍‍‌‍‌‍‌‍。 目前,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虽然说距离上述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能实现全面脱贫的成就,并且中国在这一阶段的经验与得失,相信也可以给世界上仍处于扶贫状态的国家提供一定的经验‍‌‍‍‌‍‌‍‍‍‌‍‍‌‍‍‍‌‍‍‌‍‍‍‌‍‍‍‍‌‍‌‍‌‍‌‍‍‌‍‍‍‍‍‍‍‍‍‌‍‍‌‍‍‌‍‌‍‌‍。

  【关 键 词】精准扶贫; 内涵; 脉络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作为我国自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项纲领性方针政策,并不是在扶贫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日益扩充丰富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持续推进扶贫工作的同时,不断地总结此前阶段性的工作成果,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使得精准扶贫思想与当下中国的基本国情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起来,成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强音之一。 [1]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发展脉络

  (一)精准扶贫思想的早期渊源

  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习近平曾在陕西省延川县进行下乡插队,在这段知青生涯中,他切身体会了当地农村村民的日常生活,每日与生产队一起挑担、播种、饲养牲畜,并亲眼目睹到了农民因为贫穷而遇到的各种难题,从那时起,习近平就在心里立下了要帮助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誓言。 在延川县的这段经历成为了习近平下决心整顿贫穷现象的起始点,也是从这里,习近平认识到,一个国家想要真正强大起来,首先必须保证人们从贫困的泥淖中脱离出来,只有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才能使得全体人民团结起来,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新中国而奋斗。 [2]

  到了1982年,习近平来到了河北省正定县主持工作,并在这里度过了三年的时间。 在此之前,如何尽快地让人们摆脱贫困的生活状态,一直作为较为紧迫的重要议题盘旋在习近平心中,来到正定县以后,习近平结合当地的发展实际,提出了重视按计划生产、带动区域脱贫的工作方针; 这也成为习近平在十八大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的相关内容的最早实践。

  1988年,习近平就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在福建的一年多时间里,习近平在完成日常工作之余,最常做的事情是到乡村进行实地调研工作,在走访期间,习近平发现改革开放政策虽然已经推行多年,但宁德地区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并且虽然宁德地处于温州和福州两地之间,但并没有受到两位后者的积极影响,转型成为工业商业均较为发达的富饶之地,宁德仍以农业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支撑。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工作,习近平认识到,要想改变落后贫困的局面,除了国家推行相应的政策外,当地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也应被动员起来,积极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努力转变原先的生产经营模式,才能改变落后贫困的面貌。

  在宁德地区的工作结束后,习近平于1996年调任至福建省委工作,在接近半年的时间里习近平先后走访福建省九个地市60多个乡镇进行调研,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撰写了一份详尽的调研报告,在报告中,他论述了扶贫工作与实现小康生活的关联,他认为两项任务并不是冲突的存在,而是相互促进、并行不悖的关系,关键是要在制度上提出一整套方法。 习近平强调,各级乡镇需要将扶贫的工作任务进一步下放,使之落实到具体的村、户上,并且各级乡镇应当针对每村每户制定详细的脱贫计划,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投入到实现农村人口摆脱贫困生活上去,实现政策实施效果的最大化。 从这时起,精准扶贫政策中的“精准”含义逐渐显现,为日后“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调用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四项精准政策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003年春天,习近平在浙江省参加两会,期间参与了温州代表团的研讨会议。 当谈到扶贫工作时,习近平指出,当前的扶贫困境不是因为我们面临的是区域性的块状贫困,而是因为当前的境地是由星星点点的小部分贫困所组成的,这就要扶贫干部及时转变工作观念,要求对贫困人口进行准确定位,做到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扶贫政策,做到因地制宜。

  习近平在福建省和浙江省的这两段履历可以视为其扶贫思想形成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习近平以脱贫致富为工作主线,通过到当地进行实地的调查走访,了解了农民的实际生活状况,并积极与地方官员、扶贫干部沟通,确立了扶贫工作要“精准”进行的苗头,在两地的扶贫工作中均取得了累累硕果。 [3]

  (二)精准扶贫思想的正式形成

  2012年12月19日,习近平在刚刚就任党的总书记之后就前往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工作,在走访期间,习近平一方面与当地群众积极沟通,另一方面就扶贫的相关问题与当地领导干部进行了交流,他认为一个地方必须内外呼应才能得到发展,即外部需要有产业,内部需要有足够数量的劳动力。 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发生态资源,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使得地方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该次的调研中,习近平详细地论述了扶贫工作的对象——“扶持谁”、扶贫工作的主体——“谁来扶持”、扶贫工作的内容——“怎样扶持”等重要的内容,适时地解答了扶贫干部的困惑,为后续扶贫工作的开展扫清了障碍。 [4]

  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期间,在主持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要借助各方力量,要采取各种措施,有机地建设“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要使全国上下拧成一股劲,共同团结起来,为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2012年至2015年的这三年里,是习近平形成并提出精准扶贫思想的重要时期,它承前启后,为后续的脱贫致富道路指明了方向。

  (三)精准扶贫思想的实施与深化

  2015年,国际上举办了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该次论坛上,习近平表示在未来五年内,中国将实现7000多万人口的脱贫目标。 可以说,这是习近平同志面对全世界立下的庄重誓言。 同年11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系统地阐述了精准扶贫的思想。 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脱贫工作,以实现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

  2018年,《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出版,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习近平同志关于精准脱贫的相关论述,总结了我国自实施脱贫政策以来的经验教训,是精准扶贫思想进一步深化的成果。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

  (一)精准扶贫的工作对象

  精准扶贫到底是“扶持谁”一直以来是广大扶贫干部的困惑,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扶贫对象的标准核对是不断变化的。 精准扶贫理论认为,领导干部应当结合综合因素来衡定一个地区的人口贫困程度,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都需要进行系统的考虑,以达成人们不愁吃穿、医疗有保障、住房有基金的生活状态。

  (二)精准扶贫的工作主体

  精准扶贫的思想是由我党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逐渐总结形成的,因此应当由党政一把手领头,将中央的最新思想按照行政级别纵向地层层传递,将脱贫攻坚的实际成绩作为考察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鼓励各级干部积极投身于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工作一线,并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及时向上级反馈脱贫工作的最新成果,以尽可能地早日完成全面脱贫的目标。

  (三)精准脱贫的工作内容

  精准扶贫工作不是领导干部大包大揽,不用当地村民自己展开工作,而是在习近平同志此前论述的“五个一批”方针指导下,扶贫干部根据贫困户的贫困原因以及当地的实际环境,制定相应的分管措施,使得扶贫、扶智与扶志有机结合,由被动式扶贫向主动式扶贫转变。

  精准扶贫论文范例:关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民宿运作过程研究

  三、结语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了最初的色泽,而是随着扶贫工作的一步步推进,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不断自我更新与完善,在脱贫工作将要进行到尾声的关口仍然展现了智慧的精华,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级党政机关、扶贫干部秉持着精准扶贫的理念,最终能在2020年底完成全面脱贫的工作任务,保证我国在实现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最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杨开一.论习近平精准扶贫观[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17-21.

  [2]李明奇,舒发.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的发展探析[J].淮海文汇,2019(05):4-7.

  [3]杨华强.习近平同志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论述的哲学意涵[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40(07):24-28.

  [4]谢强.习近平关于精准脱贫重要论述的五重维度[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4):9-13.

  [5]金龙.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S1):126-128.

  作者:董汉松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5849.html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与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