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文旅融合背景下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背景下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9 15:07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技艺、民俗等。从世界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实践来看,主要有4种模式:政府供养(或补贴传承人)模式、原生态保护模式、教育传承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技艺、民俗等。从世界“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实践来看,主要有4种模式:政府供养(或补贴传承人)模式、原生态保护模式、教育传承模式、旅游模式。非物质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业态,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的产物,论文从文旅融合的发展背景出发,梳理阜阳非遗文化发展的优势和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现状,提出阜阳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提升策略,有助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

  关键词:文旅融合,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文旅融合的发展背景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因素正成为旅游者重要的旅游动力,文化和旅游的结合也日益紧密。原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早在2009年发布的《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了“文旅融合”的概念,并指出“要加强统筹、分工协作,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推进文化旅游协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2018年,原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加速了我国在文旅融合中的发展进程。文旅部部长雒树刚在2018旅游集团发展论坛上指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要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质内涵,用旅游彰显文化自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化生存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模式,但也存在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化、商品化和庸俗化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影响其独特性和多样性。因此,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需注重“非遗”项目的原生态性和真实性的保护。开发是前提,保护是基础,传承是根本。同时,积极发展社区居民参与,听取社区居民意见,让社区居民(传承人)参与旅游经营、收入分配、旅游管理等,建立社区参与旅游经营与决策机制,最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地发展。

  二、阜阳发展文旅融合的基础优势

  (一)丰富的历史遗址

  经过600多年的发展,阜阳历史文化街区遗留了大量近代建筑。其中,既有民居住宅,也有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分布广泛,风格各异,既有江南民居的传统风貌,又吸收了大量西洋的装饰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群。2002年10月,阜阳近代建筑群被评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鲜明的商业文化

  商业文化一直是阜阳经济繁荣并享有盛誉的文化基因。阜阳老街就是浓缩了此地商业文化的一条商业街。清末时期,阜阳中的很多人已经前往上海等地进行商业活动。

  三、阜阳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现状

  阜阳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9项(截至到2019年底),占安徽省国家级“非遗”总数的14.7%,省级有18项,占安徽省国家级“非遗”总数的6.6%。主要集中在传统技艺、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民俗等方面。

  借鉴多个学者的研究,从旅游化生存的角度出发,结合各类型非物质文化的特点、表现形式及承载功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大类型分成四个大的类别,分别是工艺美术类(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传统表演艺术类(包括传统舞蹈、传统体育、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曲艺)、民间文学类、民俗类。

  总体而言,阜阳市的非物质文化产业的旅游发展不足,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不足。文化类旅游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利用,现存的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深度不够,产品形式单一,缺乏演出型文化旅游产品,参与性较差。尽管阜阳市文化部门、旅游部门、民间艺术团、非遗传承人等积极宣传和发展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传统表演类非遗项目主要是演艺活动为主,并主要在遗产地展演,存在分散化、不成系统等问题。民间美术类项目主要以工艺品展览为主,市场化不足、知名度不高。

  四、文旅融合下的阜阳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品质提升策略

  文旅融合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品质提供了上升空间。对阜阳历史文化而言,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其多重文化内涵的作用,注重文化资源的活化,推进阜阳文化和旅游互融共进,提升旅游品质。具体策略可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文化为线索,优化旅游业态

  阜阳历史文化街区应该适当统筹各类业态的分布,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形成合理的旅游消费环境。避免过分引入同质化业态,增加商业生态的多样性。应遵循文化线索,调整旅游业态,清除和街区文化环境不符的业态,引入新兴业态,使之符合街区文化特色。针对目前商业气氛过于浓厚的情况,街区不应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要大力进行文化和商业融合。积极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传统老字号的招商力度,吸引有地方特色的商铺进驻。对一些文化创意业态和研究机构给予优惠,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意和交流环境,增强文化旅游新体验。

  (二)以文化为基石,提高服务水平

  街区应立足文化基石,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对街区内的文保单位,要加以重视,并提供专人的专业性保障。要加强对景区环境的日常监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巡视,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应结合街区居民生活和游客休闲共融的特点,合理规划区内交通等,既服务于本地居民的生活休闲需要,体现文化的原真性,又能服务好外来游客,体现旅游环境的舒适性。

  原住民有强烈的乡土意识和文化认知,因此,还可以让居民参与街区治理,如为游客讲解等,以此提高旅游服务中的文化活跃度。针对旅游服务功能不足的情况,街区可从建设智慧型景区方面着手,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质量。在景观生态和环境布置上,如景点标识、景点介绍等,应着力提炼街区文化元素,體现街区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旅游吸引力。

  (三)以文化为引擎,创新旅游产品

  目前,阜阳历史文化街区还没有个性化的旅游产品。通过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融合,构建独特的旅游产品体系,是当下集聚游客旅游热度的重要方式。要深度挖掘阜阳街区文化精髓,建立旅游产品开发机制,与高校、研究单位、创意机构等合作,设计并制作街区独有的旅游商品。要破除窠臼,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升级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如通过灯光秀、民俗节、VR虚拟体验等文化展现方式吸引游客,打造旅游体验产品,使游客乐享其中,对街区历史文化有更深入地了解。

  经济师职称论文范例: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平台构建思考

  (四)创新旅游线路

  阜阳市“十二五”旅游规划提出八条重点旅游线路,主要打造观光、休闲度假游,均没有明确指出包含非物质文化项目,线路设计也缺乏修学游线路。因此可以把“非遗”资源与自然观光旅游资源捆绑在一起共同开发,提升自然资源的文化内涵,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性。另外,开展中小学生修学游,在观赏、游览的同时增长知识。阜阳历史文化街区应借势而为,抓住独特的文化基因,同其他景区和旅行社加强共融,通过文化纽带,定制新型旅游线路产品。

  参考文献:

  [1]杨妍,朱启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3,14:223-225+237.

  [2]张景明,杨晨霞.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产业化前景及发展路径探析——从辽宁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论起[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3:13-18.

  作者:王淼 ,徐靖尚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5865.html

《文旅融合背景下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