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全人教育理念下初中拓展课程的构建

全人教育理念下初中拓展课程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0-12-17 15:38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 要] 慈溪市掌起初级中学提出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致力于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拓展课程体系,构建了道德素养类、人文素养类、能力素养类和健康素养类四大课程群,强调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和选择性,致力于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全人教育; 校

  [摘 要] 慈溪市掌起初级中学提出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致力于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拓展课程体系,构建了道德素养类、人文素养类、能力素养类和健康素养类四大课程群,强调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和选择性,致力于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全人教育; 校本拓展课程; 个性化发展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我国基础教育的育人模式多以“基础知识”的传授为目的,在这种理念下,考试成为最重要的评价方式,学生成绩的好坏是知识传授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教学的内容侧重于与“应试”有关的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所应掌握的其他知识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的规范化,使我们的基础教育正趋向于大工业流水线式的模式发展。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缺乏主动精神和创新激情,基础教育的现状与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已经构成一对尖锐的矛盾。

  教育论文投稿刊物:《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创刊,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在刊文水平,编校质量,编排规范上追求高标准。主要刊登历史、文学、哲学、政治、经济、语言文字等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对象为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等。

  全人教育强调教育应该是整体性的、全面性的,让学生在做人、心智及体魄等方面得到健全均衡的发展。 这与《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的新课改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不谋而合。

  为此,浙江省慈溪市掌起初级中学提出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致力于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拓展课程体系,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全人教育理念下拓展课程体系的构建

  拓展课程体系按照“全人教育理念”所倡导的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结合我校自我提炼的“责任担当”“学习创新”“实践技能”“健康生活”核心素养,按照“道德素养”“人文素养”“能力素养”“健康素养”四大板块,开设了三十四门拓展课程。

  1.道德素养系列

  课程目标是形成珍惜个体生命的意识并学会保护自己,挖掘潜能,提升生命发展的质量。 内容包括道德价值观教育、礼孝教育、爱家爱校爱国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

  2.人文素养系列

  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并内化,开阔科学知识视野,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继而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内容包括经典诵读、文风雅韵、趣味数学、梦想剧社、诗风词韵、航模制作、模拟城市、电脑绘画、趣味实验等。

  3.能力素养系列

  课程目标是增强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施,对常见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掌握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技能,培养积极向上、情趣高雅的爱好和特长。 内容包括掌中好声音、合唱、书法、传拓、课堂器乐、黑白装饰画、缠绕画、趣味实验等。

  4.健康素养系列

  课程目标是强健体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与特长。 内容包括男子篮球、女子篮球、男子足球、女子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弹子跳棋、心理剧社等。

  二、积极探索拓展课程组织实施方式

  在构建拓展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我们综合了学校教师自身的特长,学校软件硬件,班级人数,制定了符合我们学校情况的拓展课程组织方式:

  1.制定教学计划

  依据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每学期拓展性课程分以下三阶段进行。 基础阶段:第1周,主要拟订方案,宣传动员,组织实施。 实施阶段:第2~16周。 成果展示阶段:第17~18周,开展成果展示周活动。

  2.选定授课教师

  学校根据教师自身的精力、能力、潜力来安排拓展课教师:道德素养系列中的价值观教育、生命教育等由班主任在班团课上组织; 人文素养系列中的经典诵读、文风雅韵、诗风词韵由语文组负责; 航模制作、模拟城市由综合组负责; 能力素养系列中的合唱、书法、课堂器乐、梦想剧社、彩色装饰画由艺术组负责; 健康素养系列中的篮球、足球、乒乓球由体育组负责。

  3.确定授课地点

  根据各门拓展课的特点,安排相应功能教室。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电视台、微格教室、无人机训练室、音乐教室、电脑教室、书法室等功能教室来因地制宜地开展拓展课教学。

  4.组织授课形式

  拓展性课程按选课走班或课内课外学习实践等多种方式予以实施。 限定性拓展课程主要包括道德素养类的拓展课程,这部分课程按行政教学班编制,按课表中固定时间上课。 如礼、孝、廉、信校本课程在每周三的班团活动课上进行,由班主任或副班主任任教; 礼孝实践课程、禁毒教育、国防教育等由德育处安排相关活动,分年段或班级统一进行。

  自主拓展性课程主要包括除人文素养类、能力素养类、健康素养类的其他拓展课程,这部分课程在统一时间内,分班走班制上课。

  5.发动学生报名选课

  根据总体目标及指导思想发出倡议,向全体同学进行宣传招收会员,学生自愿报名以走班形式参与拓展性课程。 同时积极运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选课系统助力学生网络选课。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服务于教育教学,我校特地开发了网上选课系统。 通过学校选课系统,先由任课教师在网上进行课程申报,然后分配给每位学生账号和密码,学生登入系统后,能够查看到所有拓展课程的课程介绍、任课教师以及招生要求,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心仪的课程报名学习。 同时通过技术设定,每位同学限报一门拓展课程,并且每门课程都有招生人数的限制,为后续拓展课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6.日常教学管理

  每门拓展性课程安排1名或多名指导教师,并选举一名学生作为课代表。 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固定时间、地点开展活动。 开展活动时,指导教师和学生不准迟到,不得无故缺席。 指导教师负责做好活动期间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学生的点名工作,保证学生的出勤率。 因特殊情况无法参加活动的成员需提前向指导老师递交由班主任签字的请假条。 组织严密,讲求实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技能、长见识、不搞表面工作。 各拓展性课程学期初有计划,学期中有记录、有指导,学期末有总结。 每次活动目标明确,活动过程完整,指导教师分阶段上交相关材料(活动方案、学生作品、过程性资料、学生取得的成绩等),学期末学校将根据实际活动情况,评出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学员。

  由教导处通过日常巡课、教案检查、主题调研、考试(考查)成绩统计分析、学生访谈和问卷调查、家校联系等方式对教师进行综合考核评价,重点考查教师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岗位职责和教育教学常规的情况。 拓展性课程实施过程中,校长室牵头相关部门重点加强巡课和考勤,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反思,期末结束前要组织开展拓展性课程成果展评活动。 校长室会同教科室及时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指导,进行调查研究和成果提炼等工作。 并积极创造条件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同时在做好学生常态管理基础上,努力探索选课走班以后管理和引导学生的方式。

  在课堂的管理方面,因为部分学科教师的流动性及学生因请假导致教师未知的不稳定性,所以我们在拓展课进行过程中实行双点名制,既值周领导对任课教师点名,任课教师对班级学生点名。 最后通过微信群反馈给教科室主管教师,由主管教师向班主任核实该生的具体情况。 对于任课教师因私因公请假而导致该班级无上课教师时,因为拓展课的专业性,所以会出现暂时没有教师顶岗的时候,我们也不希望由主干课程教师去上知识课,为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特开设了机动的影视鉴赏课,若有任课教师请假,则该班的学生临时改为影视鉴赏课,由专任教师带领到相应的功能室上课。 若因为天气原因而导致室外拓展课无法进行时,我们也指定了相应的教室,由该任课教师上理论课‍‌‍‍‌‍‌‍‍‍‌‍‍‌‍‍‍‌‍‍‌‍‍‍‌‍‍‍‍‌‍‌‍‌‍‌‍‍‌‍‍‍‍‍‍‍‍‍‌‍‍‌‍‍‌‍‌‍‌‍。

  课堂教学中,我们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职责要求:(1)帮助学生确定体验的活动和探究的方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动机; (2)审视学生预期的探究方法与实践途径的可行性,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 (3)督促和激励学生的实践与探究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 (4)拓宽学生的思维,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5)指导合作方式与技术,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 (6)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反思。

  7.评价师生能力

  对于课堂的评价机制,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建设以及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提高自己开发与实施拓展型课程的能力。 (2)学生评价。 在拓展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及教学完成后,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调查等方法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并以此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不断提高拓展型课程的质量,使之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3)学校评价:学校成立评价小组,通过听课、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检查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学安排、教学实效等对教师做出一定的评价。

  特别是对学生的评价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学生是否达到:(1)在知识或技能的某些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拓展或提高; (2)兴趣爱好和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发展; (3)学会选择并做出决策,能根据自身的基础、兴趣爱好和社会发展需要选择拓展内容与方向; (4)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5)在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批评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得到增强; (6)勇于探索、积极创新、自觉钻研、进取向上的精神得到培养。

  三、不断完善全人教育拓展课程内容与设置

  综合上级指导精神、学校办学理念和实际能力、学生需求积极开发实施。 拓展性课程强调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和选择性,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德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元素,在专项上扬长,做深做细做活,实现项目化、特色化。 比如我校结合学校礼孝特色校园文化,自编了《礼》《孝》《廉》《信》教材,开设了一系列礼孝德育课程。 我校的航模制作在浙江省内都小有名气,据此开设了航模制作拓展课,深受学生欢迎; 我校的梦想艺社曾被评为市优秀社团,也曾代表市参加宁波的校园心理剧大赛,剧社拍摄的微电影、课本剧等在全国荣获金、银、铜奖,我校据此开设了“梦想艺社”拓展课,并延伸开发出“心理剧”拓展课,也受到学生的追捧。

  同时,根据师资和学生选课情况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比如2015学年开设了羽毛球、口风琴等27门拓展课程,由于学生对“口风琴”“竖笛”等项目不感兴趣,招生招不满,所以在2016学年予以取消; 而学生对跳棋、羽毛球等运动类项目非常感兴趣,以前只是单个年段开设,2016年,调整为各个年级段分别开设,并增加招生数量。 我们还通过学生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2016年新开设了足球、乒乓球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 同时由于师资变化而进行了一些微小的调整,比如担任SCRATCH编程的老师调离我校,该课程停开一年,2017学年,由于问卷调查中显示学生对SCRATCH兴趣深厚,经过沟通,教研组长林老师承担起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四、多渠道、多方位展示教学成果

  通过丰富的校园活动为各拓展课提供展示教学成果的机会,如开展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在各种活动中展出本拓展性课程成果和作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积极鼓励各拓展性课程办出特色,办出成果。

  2016年12月,慈溪市初中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会在我校举行,学校的拓展课堂全面开放,与会人员观摩了学校34个拓展课堂,详细了解学校的拓展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精彩纷呈的拓展课堂让观摩教师们忍不住驻足、拍照。 会议中还进行了课程成果展示,与会人员观摩了学校心理剧社带来的心理剧《借妈妈》、欣赏了小合唱《香溪香》、合唱器乐合奏《红河谷》、个人独唱《夜空中最亮的星》,精彩的节目不仅展示了掌中学子的才艺风貌,也获得了与会教师的称赞与认可。

  同时,学校还积极鼓励各门拓展课教师参加市级精品拓展课评比。 精品课程是拓展性特色校本课程中的精华部分,需要师生一定时间的锤炼和学校的精心培育凝成。 我们本着成熟一门,推出一门的原则,在师资、教材、生源稳定的情况下,积极申报市级精品拓展课。

  经过努力,我校开设的《SCRATCH编程》《校园心理剧》《汉字语法密码》《书法》《足球》《无人机》等六门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拓展课; 《梦想集结号》被评为市级名牌课程群(包含《心理剧》《话剧欣赏与表演》《微电影》三门拓展课); 梦想剧社、心理剧社被评为市级优秀社团; 《校园心理剧》被评为市第十六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 《廉洁教育校本课程》被评为慈溪市优秀校本课题及宁波市廉洁校本课程二等奖。

  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全人教育”理念下初中拓展课程的构建,形成了学生自主选择并人人参与的局面,它更能保障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选择性的教育思想。

  让学生全面发展是每一位教育者的责任,我们要加强宣传、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通过对拓展课程的探索和研究,提高对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真正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逐步找到现行中高考制度与课程改革的平衡点,促进基础性课程的改革,最终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青兰.试论我国基础教育确立全人教育观的必要性[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2]彭香萍,莫怏.全人教育的理想模式[J].求索,2006(12).

  [3]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上卷)[M].刘剑乔,由其民,吴光威,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尹后庆.为青少年学生架起迈向未来社会的坚固桥梁――上海基础教育应对全球化浪潮的思考和举措[J].上海教育科研,2009(1).

  [5]刘宝存.全人教育思潮的兴起与教育目标的转变[J].比较教育研究,2004(9).

  [6]谢安邦,张东海.全人教育的缘起与思想理路[J].全球教育展望,2007(11).

  [7]朱慕菊,余慧娟.十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课改热点问题访谈录[J].人民教育,2011(18).

  作者:胡铁羽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6035.html

《全人教育理念下初中拓展课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