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1-02-02 15:19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内容提要】 近日,山东省京剧院复排的京剧现代戏《奇袭白虎团》在京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组织相关专家对该剧目的经典价值、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研讨,现编辑了一组笔谈短剧评,
【内容提要】 近日,山东省京剧院复排的京剧现代戏《奇袭白虎团》在京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组织相关专家对该剧目的经典价值、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研讨,现编辑了一组笔谈短剧评,以期促进相关讨论。
【关 键 词】 京剧; 《奇袭白虎团》
王馗(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习近平同志深刻地指出:“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山东省京剧院秉持着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这种文化自觉,以鲜明的现实主义文化立场,及时地回应着时代的与人民的文化需求,不断地进行艺术加工,将《奇袭白虎团》创造成为展现现代战争的京剧“样板”,用艺术高度回应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这段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抗美援朝”历史。 该部作品取材于真实的志愿军原型杨育才同志,并结合志愿军诸多英雄事迹编创而成。
戏剧论文范例:戏剧语言艺术在“主持人群”节目中的应用
其聚焦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战争,其编创者是经历了战争“血”与“火”考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及其艺术家们,其调动的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在世界格局中对于国家利益的集体记忆,其张扬的是中国捍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反击帝国强权的决心与力量。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局势已经有太多变化,而中国也已今非昔比,任何外在的威胁都始终无法撼动中国人民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中国独立统一、对于人类和平正义的决心与力量,中国人蕴含在56个民族的钢骨精神依然,中国向往并寻求家国安定、世界和平的格局理想依然,中华民族担荷的人类发展使命依然。 这也是《奇袭白虎团》在新一代京剧人的演出时,依然能够调动起今天不同年龄阶段中国人观赏热情的原因所在。 在京剧《奇袭白虎团》进京演出之际,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戏曲研究所及本院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共同观看演出,重温70年前的这段历史,并以短评回应这次纪念活动。
毛小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日子,重新观看京剧《奇袭白虎团》,依然感觉该戏生机盎然。 《奇袭白虎团》表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支小部队在朝鲜人民军协助下化装深入敌后,一举捣毁敌军白虎团团部的故事,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一次现代观念上的特种作战。 它热情讴歌了志愿军战士不畏艰险,机智勇敢,在维护国家安全、人民利益面前不计生死的气概。 虽然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已经过去70年,这部京剧创作也经历了50多年,但是直到今天,还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激励后人的现实作用。 此外,京剧《奇袭白虎团》的创排让当代的戏曲创作者可以看到,古老的戏曲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和无限发展的可能。 我们知道,规范与高度程式化的京剧表现现代生活难,表现现代军事斗争更难,但这个戏选材扬长避短,不去描摹大兵团作战,而是抓住了小分队灵活隐蔽的特点,把戏曲的表现手段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从唱腔到程式的化用皆有所本,不是空中楼阁、向壁虚构。 由此可以看出,该剧的编剧、导演对传统把握之深,对戏曲语汇掌握的丰富。 剧情容量大、节奏鲜明,到今天还是值得戏曲工作者进行深入地学习、研究和借鉴!
詹怡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
大幕拉开,两军雁行,战鼓敲响,红旗飘扬,山东省京剧团复排红色经典剧目《奇袭白虎团》于2020年10月22—23日晚亮相梅兰芳大剧院,让我重温了一番40多年前的英雄梦——当年的懵懂少年,尚不知什么是京剧,什么是艺术,银幕场景早已经印象模糊,但是英雄的神武、乐律的激昂、士气的振奋、唱念的铿锵、武(舞)斗的鏖酣、胜利的欢畅,长久以来一直在血液中流淌。 如今作为一个业内人,再次观看舞台再现的英雄剧,必须承认,本次复排从剧本结构、整体风格、艺术呈现、精彩华章等多维度基本还原了电影版的主体格局,那些曾经熟悉的精彩又回来了,怎能不令人激动呢? 身处现场,我很难做到始终保持理性审度,从同场观众不断发出的热烈欢呼和掌声不难判断,其中不少我的同龄人,对于这个剧目的重登舞台,应该是期盼已久的。
观众的掌声是最好的认证。 《奇袭白虎团》的成功复排必然再次引发戏曲界两个重要问题的热议:一是样板戏的历史价值如何认定,另一是戏曲武戏如何传承发展。 对于其一,抛开样板戏产生的政治因素不谈,其艺术上的成功创新恰恰验证了传统戏曲拥有与时俱进的巨大张力,随着样板戏产生的背景时代渐行渐远,对其政治性的扬弃和情感化的臧否将会逐渐淡出,而代之以对其铸造模式、美学追求、创作理念、技术保障等方面的客观理性的提炼,从而助力未来戏曲不断推陈出新。 对于另一,戏曲武戏即是一种独特的舞戏,是基于其发展源泉而生成的一道瑰丽的奇景。 戏剧表演是靠演员的肉体来实现的,武戏表演往往对演员形体动作的极限提出挑战,武戏的精粹就是一次次挑战成功的生命华彩。 习近平同志在近日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戏曲武戏的传承发展,关键同样在人,要选对人,教对人,更要尊重人,爱护人。 京剧《奇袭白虎团》的成功复排很好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李志远(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
2020年10月22日晚,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了由山东省京剧院复排创作的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 这次复排,剧本整理由白云明、李春喜承担,较之前通行本来看,基本没有太大改动,只是在一些个别细节上稍有删减,如第七场《智夺哨所》中两位哨兵的对话就有所删减,使得情节推进更为紧凑。 另外在场目的设置上,由之前通行版的二字目、四字目或五字目,统改作四字目。 当然,该剧的整理复排的看点显然并不在与前之版本的异同,而是其所呈现出来的丰富喻义:当前世界正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风起云涌、冲突不断,通过复排上演这一彰显强烈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无畏反抗世界霸权精神的作品,能够让今天的年轻观众重新认识到中国人民军队的伟大和当代幸福、平安的来之不易; 同时,亦有着昭告世界中国人民拥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和决心,告诫世界强权、霸凌者放弃邪恶的幻想; 再者,这部创作完成于50年前的京剧现代戏,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褪色,依然为观众所喜爱,这不仅说明了戏曲艺术特别是京剧艺术具有表现现代生活的能力,关键之关键是在表现现代生活时如何能够做到唱念做打等戏曲手法的恰切、精湛运用。
张静(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
对于带着研究视角的新观众而言,《奇袭白虎团》清晰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历史片段和新中国文艺工作者在革命历史题材现代戏创作方面的探索。 全剧的人物塑造,各具特色。 虽然善恶、敌我的脸谱化、表演的模式化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当代观众对它的接受度,但是去除那些符号化的标签,“最可爱的人”的可爱、英勇、机智、沉着,仍足以打动人。 全剧节奏明快,最为人称道、最吸引人注目的武戏和身段表演,活用传统程式,体现了古典戏剧的精华,又在现代戏创作中形成新的手眼身法步,取得观演无不热烈的效果。 其他如舞美设计,精致讲究,场景阔大凝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现场感,而置于当下却毫无陈旧感和审美上的违和。 音乐设计,细节突出,层次分明,充分考虑了时空、民族、人物、文武场的特殊性。
中西音乐结合,既奉献了优美动听的抒情旋律,又在锣鼓等传统打击乐中呈现了特色鲜明的戏曲节奏。 服装设计,紧扣民族、战争、敌我的不同基调,区别了战争、日常和越野等不同场景。 与《智取威虎山》中的战斗伪装披风不一样的设计和配色,鲜活灵动,视觉效果极佳,对舞台表演的艺术表现力也大有助益。 《奇袭白虎团》对山东省京剧院和京剧现代戏的创作都有宝贵的可资借鉴之处。 复排剧目,观众目力所及,最直接的就是看表演。 虽然当代传承可以加入新技术、新审美,但如果表演者只是依样画葫芦,不能深入体会,那么时代隔膜带来的影响将在所难免地体现在表演上,前辈的创造和探索,当时表演者的全神贯注、身段动作的严丝合缝,中朝军民同仇敌忾的精神、情感必将大打折扣,那么更好地继承一部戏,甚至通过一部戏的传承去汲取现代戏的创作经验的目的也将难以实现。
演好英雄人物固要对其英雄品质有充分的认识和体验,但也要为其注入个性、人性。 宋玉庆老师说他演时没有多想“高大全”,而是在人物身上融入了“亲切”(毕竟是“最可爱的人”),方荣翔老师饰演王团长,是当作战士演的。 因此去除了样板戏光环,该剧仍具魅力之所在。 这也启发我们,当下进行剧目传承时,应在如何为人物注入灵魂和活力上下功夫。 该剧在当时一鸣惊人,被视为“新”,新人饰演、创造了新程式、人物有清新真挚之意(至今葆有理想主义的“灵晕”),尝试了京剧新的艺术可能性,而这些新意又建立在对传统的化用、糅合的坚实基础上。 因此,传承经典依旧要有充分的继承传统戏的能力和视野,经典剧目的背后是传统这条仍在流淌的河。 作为一部革命军事题材的武戏,该剧借鉴了《雁荡山》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排的经典武戏之优长,在编排武戏时与戏剧情节紧密结合、与舞结合,乃至与政治性、思想性结合,探索了一条新的“大武戏”路子,值得研究与思考。
样板戏是特定历史时期使用行政手段组织创作,意识形态诉求鲜明的文艺作品。 尽管存在许多时代局限,但这些现代戏在艺术创新上至今仍出类拔萃,《奇袭白虎团》是其中的典范。
《奇袭白虎团》由1953年抗美援朝战地通讯记录的真实战斗场景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定型的京剧剧目,不仅剧本经过几十次加工修改,舞台表演更是千锤百炼。 这出戏在唱腔、舞蹈、武打、伴奏音乐、灯光布景上的创新独树一帜,尤其是灵活运用戏曲的四功五法,巧妙化用程式化表演身段刻画行军作战,创造出表现现代军事类题材戏曲新的动作程式。 敌后侦察时流畅干净的串翻身、小蹦子、翻身、卧鱼系列动作; 翻越铁丝网时化用传统戏翻城动作; 飞跃天堑跳悬崖时云里翻、云里前扑等筋斗翻腾技巧; 奇袭匪巢的破窗后开打如行云流水,节奏有序。 舞台表演继承京剧动作程式同时发展传统,根据新内容提炼创作戏曲化、舞蹈化的动作。 音乐方面,在情景交融的唱腔设计、吸收朝鲜民间音乐和战歌的情景音乐和武戏锣鼓经烘托战斗都充分服务于戏剧主旨,其主要唱段仍能脍炙人口,传唱不息,“戏”与“曲”高度融合。
山东省京剧院复排展演《奇袭白虎团》,继承这出能唱能翻、文武双全的高难度剧目非常值得庆贺! 个人觉得演出时某些场次的灯光收早了,有一个经典的“匍匐前进”的身段被删减,战斗中增加了灯光技术。 艺术作品必然承担着社会使命,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用文艺作品重塑勇敢忠诚与合作的历史记忆,更要分析《奇袭白虎团》是如何为京剧演现代戏提供创新范本,学习为艺术创新兢兢业业的钻研精神。
今天,《奇袭白虎团》上演的意义何在? 首先,我想音乐的借鉴意义还是最大的。 该剧以交响乐开场,然后以戏曲乐器伴奏渐入,将西方音乐和中国戏曲音乐融合运用得如此和谐,又不喧宾夺主,而且力图将衔接点做到不着痕迹,堪称完美,而这种音乐的创作方法很明显区别于当下一些戏曲作品将中西乐器的混搭的组合式运用。 其次,在这部戏中“戏曲表现现代生活”这一课题得到了有效探索。 《奇袭白虎团》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讲述尖刀班奇袭白虎团的故事,其中排雷、夜袭、钻网等小分队做战状态在京剧程式的创新运用下,均得以很好呈现,更重要的是该剧将京剧武戏传统与戏情结合,既展现了技艺,也将战士的精神状态和打斗的氛围展现了出来。 再次,还有一点值得今天的戏曲创作者,尤其是戏曲现代戏创作者学习,那就是该剧无论在唱词上还是说白上,均以摆脱生活语言的诗化书写,从而表现出文本的韵律感,可谓是现代戏文学性的典范。 《奇袭白虎团》作为山东省京剧团的红色经典代表作,可谓一个传承与创新的标本之作。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这一特殊的时刻,由山东省京剧院复排演出的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隆重上演。 艺术家们以其精湛的表演,再现和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作为一部现代戏,《奇袭白虎团》在剧情、行当、角色、唱腔、表演及乐队等方面,都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 在演唱上,演员的唱腔各有特色,主角严伟才的饰演者,气息稳健、音色高亢,演唱行云流水,且文武双全,崔大娘的饰演者同样声音高亢嘹亮、情动于中。
在全局的音乐设计上,巧妙地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国际歌》的主题动机以及朝鲜民族音乐的乐器、节拍和节奏型等元素融入京剧音乐的过门、唱腔中,既突出了该剧中朝两国文化特色,又使京剧音乐频现别样亮点。 而在全剧后半段的武戏部分,尤其值得一提。 不仅是因为,这部分的武打设计延续着全剧程式性与舞蹈性完美结合的特点,更是因为,在攀山越崖、跨越钢丝网、穿过地雷区、捣毁敌团部等场次中,无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美李军”演员,通过新颖、轻巧、精准的身体语言,塑造了京剧舞台上激越壮美的艺术情景,赞颂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有勇有谋的英雄形象,书写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 此外,《奇袭白虎团》的成功复演,在音乐设计、配器和唱念做打四功等方面,均对山东省京剧院的艺术传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名80后,我曾多次听说“八个样板戏”中的《奇袭白虎团》,但百闻不如一见! 整场演出给我的感受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归功于前辈京剧艺术家们在当年创作时精妙的艺术构思,以及山东省京剧团演员们在当代的精彩演绎。 围绕抗美援朝的正义战争的主旨,剧情设计十分巧妙,“针脚”非常细密,无一处闲笔。 该剧有两条剧情线索:主线是此次战役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副线是朝鲜人民对于我志愿军的呼应、支援。 舞台上的朝鲜民众以衣着彩色传统服装的朝鲜妇女为主要代表。 副线的存在,既让这次战役有了获得朝鲜民众支持的更广阔的背景,也为刚毅的战争场面增添了几抹柔和的色彩。 剧目非常注重设置悬念,以调动观众情绪,调节戏剧节奏。 如严排长好不容易为侦察排争取到重要任务,信心百倍地作为部队“尖刀班”的指挥员开始行动,就意想不到地踩上地雷,让观众随着台上的士兵屏住了呼吸,直到地雷排除,观众才松了一口气。
剧中巧用脚色行当。 如敌军暗号的获得,是在“尖刀班”涉水而行以抢战机时,巧遇敌方逃兵不明就里混入,被敏锐察觉后盘问而得。 而这一逃兵由丑行扮演。 剧情和丑角表演的诙谐,让观众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该剧文武并重,武打场面的编排非常巧妙,令人观之过瘾。 主角严伟才及关政委、王团长、崔大娘、崔大嫂等角色的扮演者表演稳健,剧中不只主要人物,连配角都各有性格特点,展示了山东京剧院整齐的班底、扎实的功底。 从唱腔、动作到舞美,这出戏的整体舞台呈现干净大气。 在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能看到这出复排的经典,我感到既有纪念意义,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同时,从中也还可以发现不少值得当前现代戏创作吸取的有益经验。
《奇袭白虎团》是20世纪60年代,山东省京剧院以战斗英雄杨育才带领尖刀班深入敌后,出奇制胜,歼灭“白虎团”的事迹为素材创作的现代京剧。 京剧《奇袭白虎团》是一部不可磨灭的红色经典,她记述了中朝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她展现了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她谱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奇袭白虎团》将军事动作、舞蹈元素与京剧身段与武戏打斗融于一体,这给创演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 如何在老规矩中创出“新程式”,需要改革的勇气,更需要守正创新的精神,不仅使全剧架构如美玉完整,在节奏上舒缓有度,而且要让观众在欣赏现代京剧的同时,不失对传统京剧精华的品味。 剧作的创作者们在遵循京剧传统规矩与程式中,进行了再创作,在“不合规”中循规,充分体现出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
可以说,《奇袭白虎团》是新编现代京剧中独一无二的武戏作品。 抗美援朝是一场具有保卫和平的历史使命的正义之战,当我们在序幕和尾声中听到《国际歌》的乐调时心情澎湃,在展现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深情厚谊时采用的《桔梗谣》乐曲,让许多老年观众热泪盈眶,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和朝鲜民歌合成的乐曲中带来了艺术的享受,令人耳目一新。 诗以明志,一部好戏更能壮怀,让艺术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将抗美援朝志愿军将士创造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流芳百世。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6194.html
《和平的决心与力量京剧《奇袭白虎团》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