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1-03-31 16:26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摘要:目前,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未富先老等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养老与医疗保障问题也日渐突出,诸如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中的医疗资源配置不足,医疗保障资金不足,分级诊疗制度不健全,医疗、养老服务衔接不畅,医养结合服务人才资源短缺等。
摘要:目前,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未富先老等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养老与医疗保障问题也日渐突出,诸如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中的医疗资源配置不足,医疗保障资金不足,分级诊疗制度不健全,医疗、养老服务衔接不畅,医养结合服务人才资源短缺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医养结合的深入发展。本文深入剖析问题后,提出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养老资源”,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培养老年人主动健康管理能力,构建医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医养结合机构的运营应遵循市场化与非市场化并行的“双轨制”,对医养结合的发展做前瞻性布局等对策,期望为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做好准备,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关键词:主动式居家养老;主动健康;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资源整合;居家养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未富先老等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1],养老与医疗保障问题也日渐突出。《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我国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不容乐观,仅有三成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较好。社会深度老龄化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灰犀牛”。对于如何解决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诸多养老难题,世界各国尚未提交满意答卷。
中国目前拥有2.54亿老年人,且每年平均净增长800万~1200万老年人,同时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达到近4000万,而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机构约4万多家,但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有8000家左右。这提示,我国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明显不足,注定要走一条符合本国国情,且与实际发展相适应的道路。因此,我国应借鉴进入老龄社会较早的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养老先进理念[2],同时从底层深度剖析养老难题,充分掌握理解该领域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才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之道。
养老论文范例:组团居家养老的设计研究
1医养结合发展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
1.1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中的医疗资源配置不足
有研究[3]显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接近80%,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市场上99%的保健品营销对象是老年人,每年老年人保健品消费量占整个消费市场的50%以上[4]。由此可见,老年人健康消费需求稳居于首位。此外,60%以上的城市老年人生命最后阶段在医院中度过,均需要医疗维持生命[5]。对于大多数老年人而言,只要条件允许,他们都会选择居家、社区养老,且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达到了90%[6-7]。
但目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中的医疗资源配置不足,三甲医院医疗资源未能充分辐射到家庭、社区),且老年人因行动不便、子女照顾不周等问题导致他们很难获得医疗支持,这阻碍了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的实现,极大地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充分尊重传统家孝文化的基础上,如何将医疗资源辐射进家庭、社区也成为养老问题的难点。
1.2医疗保障资金不足健康中国行动与十四五规划中均提到要织牢医疗卫生保障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在老龄化社会中必将是重中之重[8]。有研究[9]指出,现有医疗保障模式主要为全民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以及储蓄医疗保险等4种模式,其主旨为解决医疗保障资金不足的问题。然而,事实却不尽人意,问题还是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需要进一步探索发展其他资金保障方式,以保障医养结合服务可持续发展。
1.3分级诊疗制度不健全如今三甲医院人满为患,而多数社区医院等小型医疗机构常年门可罗雀的现象比较普遍[10]。老年人就诊也跟随了大流,更加愿意到三甲医院就诊。但是,健康状况不同的老年人所需要的医疗资源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探讨如何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生活保障层次等进行精准评估,再针对精准评估结果,为老年人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医养结合服务。
1.4医疗、养老服务衔接不畅医养结合近几年已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但医疗、养老服务衔接不顺畅的问题却依旧存在。可喜的是,2020年12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指南(试行)的通知》,该文件的下发不仅促进了医养结合的衔接,还促进了医养结合机构的发展。但是,还有一些遗留的问题(如在养老机构设立康复科、老年病科等都需要严格审批,且很多养老机构还达不到设立这些科室的条件;很多医疗机构本身效益较差,转型做康养也缺乏制度保障[11-12])未能得到解决,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支撑。
1.5医养结合服务人才资源短缺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催生了养老服务的快速崛起,但是目前的养老现状却令人担忧。有研究[13]指出,具备盈利能力的养老机构较少,且机构开展医疗服务的积极性也不高。民政部曾发布的数据显示[14],50%以上的民办养老机构收支只能持平,40%的民办养老机构长年处于亏损状态,真正能盈利的民办养老机构不足9%。机构运营成本高、老年人支付能力/意愿低是造成养老机构盈利困难的主要原因。养老机构不能盈利或盈利较少又将导致照护人员待遇低、流失率高。此外,当前我国医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健全,医养结合服务专业型人才极度缺乏。而医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医养结合人才的缺失,医养结合人才培养的缺位,是造成我国养老服务落后的重要原因。
2促进医养结合持续发展的对策
2.1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
为了提高养老机构的医疗保障水平,则需要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应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年龄阶段与健康状况进行统筹布局。目前,我国老年人群根据年龄阶段可分为低龄、中龄、高龄老年人群;根据健康状况又可划分为健康状况稳定、身体素质较好人群及健康状况不稳定、需要护理人群。对于低龄或者中龄老年人群和健康状况稳定、身体素质较好人群可以选择居家养老。而健康状况不稳定、需要护理人群应进入医院接受治疗。为了精准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相关人员还应积极开展老年医学的研究。此外,还应制定一套符合养老行业标准的医疗准入规范体系,提高医疗与养老的衔接度。
2.2充分利用“互联网+养老资源”由于居家养老的分散性,医养结合资源必须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采取网格化管理,才能精准辐射进家庭。医养结合服务大数据平台的搭建,有利于合理配置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分担社会养老运营成本,推动养老服务产业的整合,使社会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15-16]。
2.3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针对我国4000万失能老年人以及快速进入深中度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我国亟需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障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提升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进老年人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4培养老年人主动健康管理能力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是推进老年人医疗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之一[17]。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我国将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目标是到202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22%,到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30%。个人是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工作时,需要充分调动老年人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做好自己的健康守护人。
2.5构建医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医养结合领域技术型与管理型人才是非常紧迫的任务,各级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实践机构以及社会组织等应该进行资源整合,协同发力打通医养结合人才培养的层级通道。例如,政府各级部门应该主导多渠道探索医养结合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健全的医养结合人才培养教育、实践、管理体系。同时,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机构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医养结合人才的重任。
2.6医养结合机构的运营应遵循市场化与非市场化并行的“双轨制”
面向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医养结合的形式可以更加丰富多样,走出一条养中有医、医中有养的新道路。2019年由卫健委牵头多部门联合签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指出,要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衔接,加大对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的支持力度。我国老龄化人口基数庞大,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对于医养结合机构运营能力较差的问题,目前的重要应对措施是激活医养结合市场。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预测,到2030年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有望高达13万亿元,借助产业化的力量,有助于形成新的业态。激活医养市场,需要持续改革各类激励机制。目前,相关部门应倡导市场化与非市场化并行的“双轨制”,吸引更多的主体参与其中[18],以激活医养结合市场。
总而言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大规模老龄人群,我们需要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好预案。在尊重传统家孝文化的基础上,笔者团队提出7条建议:政府进一步支持;资源进一步整合;理念进一步更新;管理进一步规范;医院进一步涉足;人才进一步壮大;人文进一步加强。医养结合是现在以及未来养老领域的重点内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相关领域人员需要抓住窗口机遇期,为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做好准备,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参考文献
[1]杨菊华,王苏苏,刘轶锋.新中国70年: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9,193(4):32-44.
[2]包世荣.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2):58-63.
[3]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研究组.中国健康与养老报告[EB/OL].(2019-06-05)[2020-09-01].http://charls.pku.edu.cn/articles/news/579/zh-cn.html.
[4]张翼.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消费倾向———从生存性消费到发展性消费[J].社会学研究,2016(4):74-97.
[5]韩明,靳文正,钱耐思,等.上海市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特征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5,27(9):523-527.DOI:10.19428/j.cnki.sjpm.2015.09.002
作者:郑鹏远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6359.html
《医养结合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