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1-04-26 16:49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摘 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终端设备已经进入移动化时代,依托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数字档案馆,也顺应时代变化而不断拓展和变革,向着移动数字档案馆不断演进。 在演进的过程中,既有对数字档案馆的承继和依赖,也有与时俱进的拓展和
摘 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终端设备已经进入移动化时代,依托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数字档案馆,也顺应时代变化而不断拓展和变革,向着移动数字档案馆不断演进。 在演进的过程中,既有对数字档案馆的承继和依赖,也有与时俱进的拓展和创新,向着形式的移动化、资源的融通性、服务的泛在化、建设的协同性等方向发展。
关键词 数字档案馆 移动数字档案馆 概念演进 功能拓展
★作者简介:贺兴义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不断创新升级,形成了以数字化信息生产、消费、分享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圈,社会进入了新的信息价值创造时代,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 在移动化的社会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数字档案馆,也正在不断拓展和变革,以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减少因技术滞后给档案工作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对移动数字档案馆的探讨变得更加迫切和必要。
一、移动数字档案馆的概念演进
移动数字档案馆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体系的过程。 早期对移动数字档案馆的研究均是基于手机平台及3G网络,因此在概念方面多使用的是“手机档案馆”这一提法,具有一定的局限。 自2013年开始,概念研究更倾向于“档案移动服务”,移动数字档案馆平台突破手机而进一步扩大,研究也变得丰富起来,对移动数字档案馆的定义也出现多元化趋势,从基于平台的定义转向基于功能和内容的定义,如认为移动数字档案馆是档案服务理念、模式、方式、体系等。
1.手机档案馆观点。 持这方面观点的学者认为移动数字档案馆是手机与数字档案馆的结合,是通过手机这一移动智能平台来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用户通过手机,以无线接入方式接受档案馆的各项服务,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交流、咨询、公布等功能”[1]20-22,“是借助于手机传播档案信息,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如档案查询、档案咨询、档案公布信息的接收等)的档案馆手机服务系统”[2]15-17,是“数字档案馆建设在完成档案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后向公众主动推送服务”[3]56-58。 他们所描述的移动数字档案馆建设相关问题其实就是手机档案馆建设的相关问题,这在移动数字档案馆研究前期占据主流地位,研究起点多是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在档案馆服务中的具体应用而开展的。
2.档案信息服务观点。 这一观点将移动数字档案馆看做一种新兴的档案馆信息服务。 认为移动数字档案馆是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兴起和普及而形成的“一个全新的档案信息服务理念和模式”[4]72-75,是“档案馆数字化和移动设备、技术充分发展的前提下,用户通过第五媒体便携式终端设备(如手机、PDA、IPDA)等,以无线接入的方式实现档案信息交流、咨询、利用等功能的新型档案馆服务模式”[5]16-18。 移动数字档案馆是信息服务,是当前认同度最高的一种观点。
3.服务体系观点。 有的学者认为,移动数字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关系密切,但“并不是单纯地将数字档案馆移动化,它是集移动、开放、共享、互动于一体的服务体系,真正实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拉近公众与档案的距离,使档案馆提供更加亲民、近民、惠民的服务和体验”[6]55-60。
移动数字档案馆是移动网络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档案馆模式,它的基础仍然是数字档案馆,因此要对移动数字档案馆进行定义,是不能绕过数字档案馆相关概念的。 数字档案馆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概念定义方面已经基本形成了广泛共识,经历了从机构、系统到体系[7]50-55的演化。
2014年,国家档案局发布的行业标准《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DA/T58—2014)将数字档案馆定义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电子档案及其他数字资源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体系”。 基于此,笔者认为,移动数字档案馆是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和移动数字化环境中,数字档案馆随着新技术融合而发生的一种新的形态演进,是依托成熟的无线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对电子档案及其他数字资源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并以移动便携式设备作为用户终端,向所有连接无线网络的用户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的集成管理体系。
二、移动数字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
移动数字档案馆是在数字档案馆基础上,依赖于移动新媒体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是数字档案馆在新信息环境下的发展形态。 但是,移动数字档案馆也并不是将数字档案馆简单移植到移动平台上,而是基于移动智能平台对档案信息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方式等要素及相互关系进行全面审视、梳理、调整和转变,充分发挥移动网络和技术的优势,不断提升档案信息服务能力。 因此,移动数字档案馆既有对数字档案馆的继承和依赖,又有在新环境下的拓展与创新,是数字档案馆的有益补充。
1.移动数字档案馆对数字档案馆的继承和依赖。 服务理念方面,移动数字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一脉相承。 缩小档案馆与社会公众的距离、优化档案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档案利用者的个性化需求一直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移动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没有改变这一趋势,而且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移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并更加充分地利用新技术,实现人们追求的泛在化、个性化信息服务。
资源建设方面,数字档案馆是移动数字档案馆营养丰富的生长母体。 数字档案馆建设一直将资源建设作为建设的核心,在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储备了丰富的数字档案资源,这些资源也具备系统性强、可信度高、特色突出等优点,而移动数字档案馆正是在这些优质资源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结构体系方面,移动数字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存在自相似性。 数字档案馆与移动数字档案馆都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和成长起来的,成长环境的相似性使得二者在组织框架、服务框架、技术框架等方面都具有复杂的相似性。 可以说,移动数字档案馆的结构体系是在移动媒体时代对数字档案馆结构体系的修正与优化,而不是完全抛开数字档案馆的结构体系而“标新立异”、“另起炉灶”。
2.移动数字档案馆对数字档案馆的拓展与创新。 移动数字档案馆具有数字档案馆不具备的许多条件,尤其在服务手段、服务质量、服务内容的广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创新和突破,使得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大大提高档案馆的公众认可度。
(1)拓展了数字档案馆的咨询服务功能。 数字档案馆虽然大大突破了传统档案馆利用服务工作的场所和时间限制,但由于对有线网络及设备的依赖,事实上还是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 随着“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到来,用户希望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如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等)获得最大的信息服务,而且希望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在这种高效率、快节奏的数字环境下,数字档案馆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要求。 而移动数字档案馆恰好能在服务方面取得突破,不仅能提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档案信息服务,而且还能与用户展开即时的双向交流互动,对相关问题进行指导,在查阅、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使得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得以延伸,从而也扩大了档案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而且由于移动设备的便利性、经济性,这也将大大提高用户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频率。
(2)扩大了档案价值发挥的途径。 基于移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可以实现信息的多元传播,每一个信息接收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不仅档案馆能够与用户进行即时沟通,用户之间也可以形成交流沟通,从而满足人们群体化沟通需求。 由此,档案馆可以充分运用移动智能终端的优势,通过微信、微博、APP、手机报、手机杂志、二维码等进行档案信息推送,同时也支持档案用户进行创新性的互动和交流,满足他们自我展示的要求,创建圈子文化,不仅可以最大化地实现档案的价值,而且也扩大了档案价值发挥的途径,能够增加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服务的感知。
(3)增强了档案信息的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档案信息安全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底线,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问题,如何既方便广大公众利用档案信息,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档案信息安全,这对广大档案部门来说是一件颇费思量的事情。 在移动新媒体时代,一方面国家加强了诸如手机实名制、信用黑名单等政策机制的制定与落实,这实际上为移动数字档案馆的安全增加了一层防护; 另一方面,“阅后即焚”等新潮技术的应用也能为档案信息的安全防护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
档案论文范例: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现状解析
三、移动数字档案馆的功能拓展
移动数字档案馆是新技术、新环境下产生的新事物,从出现至今都在动态探索中不断发展,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元素融入到各个环节,使得移动数字档案馆功能得以不断拓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形式的移动性。 移动数字档案馆的出现依赖于移动智能终端,从一开始便具备了移动性特点,这是由智能终端的移动性、时效性和便携性等特点决定的。 这一特性也使得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快捷地享受所需的任何档案资源和服务,大大提高了人们获取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更好地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 形式上的移动性是移动数字档案馆最基本、最明显的特点。
2.资源的融通性。 移动新媒体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信息环境,用户关注的是能否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而不是这些信息从哪里得来,这给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移动数字档案馆在运用无线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将一定区域内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数字资源和网上海量数字资源进行汇聚整合,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特色突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信息综合体,为利用者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使其能够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
3.服务的泛在化。 信息资源的无障碍共享是人们的最高追求,而移动新媒体的出现使得“随时随地”、“随心所欲”享受档案信息服务成为可能。 档案信息服务提供者(档案部门)不仅可以提供本机构的档案信息,而且可以通过互联网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后快速传递给信息需求者,信息需求者只需持有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就可以在任何时间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 这种服务模式不受时间的限制,同时也可以跨越空间的限制,并可以为利用者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真正实现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转变。 服务的泛在化是移动数字档案馆最核心、最本质的特点。
4.建设的协同化。 移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海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成熟的移动网络和通信技术、先进的移动智能通信终端等多种要素的支撑,同时还面临传统观念束缚、体制机制障碍、档案安全保密等重重阻力,单靠某一个档案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高度协同的联盟和合作机制,不仅要在档案行业内部形成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国家的合作共享、权益分担的档案馆联盟,还应该跨行业寻求合作,建立广泛多样的信息服务合作机制。 只有走协同化建设战略,才能真正建成高效、安全的移动数字档案馆,从而保障信息服务的泛在化。
参考文献:
[1]葛新月.基于新环境下手机档案馆建设的探究[J].湖北档案,2011(10):20-22.
[2]肖春红.基于3G技术的手机档案馆构建策略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1(12):15-17.
[3]毕望舒.论手机数字档案馆——后PC时代背景下档案馆服务的未来[J].云南档案,2013(2):56-58.
[4]谭必勇.基于STOF框架的手机档案馆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2(6):72-75.
[5]王珂,童路.论移动档案服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湖北档案,2013(2):16-18.
[6]刘婧,周耀林.移动数字档案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5(1):55-60.
[7]刘越男,杨建梁.从机构、系统到体系:数字档案馆概念的发展[J].档案学通讯,2015(4):50-55.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6443.html
《从数字档案馆到移动数字档案馆:概念演进与功能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