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估

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估

发布时间:2021-05-21 15:43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要:基于北京市退耕还林工程区典型样地调查和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多年以来对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监测数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38582202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

  摘要:基于北京市退耕还林工程区典型样地调查和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多年以来对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监测数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38582—202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LY∕T2573—2016),分别从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六项功能指标,对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物质量与价值量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截至2018年,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18.92亿元/a,其中以涵养水源(41.15%)、固碳释氧(26.73%)和净化大气环境(17.27%)分项指标的贡献作用较大。比较北京市退耕还林工程行政区间生态效益价值量大小,发现退耕面积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各行政区功能定位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以密云区价值量最大为4.48亿元/a,占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的25.56%。退耕工程区内板栗(29.51%)、仁用杏(13.54%)、核桃(12.57%)所贡献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位列前三。不同林分类型单位面积价值量排序为生态林>生态经济兼用林>鲜果林。因此,建议遵循生态优先、适地适树、分类施策的原则,制定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政策,并根据各行政区生态价值评估结果确定生态补偿额度和补偿年限,为退耕还林分类补偿政策制定、低质低效林分改造和退耕还林生态系统监测网络体系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效益;功能指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北京市

生态环保

  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9年,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重建林地生态,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一项伟大生态工程,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修复工程,堪称环境政策的典范[1]。2000—2004年,北京市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规划建设面积,不仅大幅提高了北京市绿化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使工程区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至2019年底,北京市退耕还林政策已全部到期,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评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因此,准确、全面地评价退耕还林工程所取得的生态效益,不仅是对其成果的一种展示,更能够为新形势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2]。退耕还林本身是对土地利用方式的一种调整,所以该工程的实施必然会导致土壤结构的变化,进而对水文状况造成影响[3]。在以往的研究中,已有很多研究者证实了退耕还林工程在降低土壤侵蚀程度、提高植被覆盖度以及减少水土流失方面的成效[4⁃6]。

  而土壤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是由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决定的,退耕还林具有显著的碳汇效应,这一点已被普遍认同[7⁃8],土壤固碳虽然缓慢但却更持久[9],Wang等人更是针对退耕工程未来几十年的碳汇潜力进行预测,肯定其具有持续性的固碳效益[10],而且对土壤氮素和磷素的储量有很好的提升效果[11]。针对不同树种,有人提出阔叶乔木具有较为持久的固碳能力[12],也有人得出相反的结论[13]。

  除此之外,蒙吉军等利用最小数据法耦合机会成本和服务增量,推导出退耕还林补偿曲线,从而可计算出相对高效和经济的补偿方式,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新思路[14]。李登科等研究发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植被生长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15]。但退耕还林所带来的生态效益终是以粮食产量和水产量的显著减少为代价的,所以实施强度的控制尤为重要[16]。与此同时,退耕还林是一种生态重建的手段,对其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经济价值计量,不仅可以更好地反映退耕效果,更能为生态补偿提供依据。早有国外的研究者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17类,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17]。

  我国随后制定了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18],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8个类别,共14项指标。北京市退耕还林工程所选定的区域退耕前多有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土质下降的情况,造成立地困难,耕地质量差,农产品产量低且收益差等多种问题,遏制了北京市生态经济的发展。经过近二十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该区域在生态修复、农民增收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但工程带来的生态效益还未得到系统的量化评价。

  为此,使用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和积累营养物质等指标体系评价森林生态效益,能够通过工程实施产生的经济价值,直观地反映出退耕还林工程的效果。目前,针对北京市退耕还林所取得成果评价的研究较少,尤其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的生态效益缺乏深入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因此,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38582—202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LY∕T2573—2016)[19]为依据,以退耕林地典型样地调查和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多年以来对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监测数据为基础,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六个方面,分别对北京市整体、行政区以及不同退耕还林树种的生态效益进行物质量和价值量的定量评价,旨在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揭示和把握退耕还林工程对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贡献价值,并为新形势下优化退耕还林工程模式、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后续长效政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这对北京市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退耕还林生态功能监测体系的完善有着重大意义。

  1研究区概况

  北京市根据国家《退耕还林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7号)、《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2001—2010年)以及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构筑山区绿色生态屏障的总体思路,以培育优化资源为主导,以发展绿色产业为纽带,2000年在北京市密云、怀柔、延庆、平谷、昌平、门头沟和房山7个行政区先后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于2004年全部工程竣工完成,累计完成工程建设面积36667hm2,其中营造生态经济兼用林32000hm2、鲜果林4667hm2。

  退耕还生态林主要为杨树,退耕还生态经济兼用林主要包括核桃、板栗、柿子、仁用杏、枣等其他非鲜果林,退耕还鲜果林主要包括桃、杏、苹果、梨、葡萄、李、樱桃、山楂和其他退耕树种等。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栽植树种面积分别为板栗11133hm2、仁用杏5467hm2、核桃3400hm2、柿子3333hm2、速生杨3333hm2、桃2000hm2、其他3800hm2。共涉及7个行政区、95个乡镇、1399个村、20.76万农户。

  2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评价所利用的数据集源于2018年北京市退耕还林典型调研调查、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在门头沟、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房山7个区多个林果基地长期对生态经济兼用林与鲜果林内水、土、气、生物因素等长期监测数据,以及我国权威机构公布的社会公共数据集(包括北京统计年鉴[20]、北京市水资源公报[21]、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2]等)。上述北京市退耕还林典型样地调查利用分层抽样法确定调查样本数量。根据社会统计学抽样方法———分层抽样法,若总体规模在1000—5000之间时抽取样本比例为总体10%—30%;若总体规模在10万以上时抽取样本比例小于1%。

  因此,本次典型调研所涉及的行政村样本数应采用总体样本(1399个行政村)的12%,退耕户样本数采用总体样本(207577户)的0.42%。同时,为了调研结果更能准确反映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现状,本次评估利用社会统计学抽样方法中的重点调查法增加了1个镇的典型调查样本。因此,在北京市退耕还林7个行政区每个区选择5个乡镇(密云区增加1个镇),每个乡镇选择5个典型村,每个村至少5户退耕户,共计涉及行政村180个,退耕户900户。

  在上述调查样本范围内,同步进行关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人员座谈、室内调研(分区、乡镇、村干部与退耕户4个层次)与典型样地调查,分类统计座谈与典型退耕林地的位置、面积、是否属于生态脆弱区(如水源保护区等)、坡度、树种类型、品种、树木林龄、树高、胸径、冠幅、郁闭度、林木生长状况、土地权属与经营管护、效益、资金兑现和典型案例等。综上,基于上述典型座谈、典型样地调研以及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在各区布设林果基地长期积累数据,收集、分析国家、北京及其他省份已出台相关政策,摸清北京市退耕还林典型调研现状与人员意愿,定量评估退耕还林生态效益。通过点和面的结合,从全市退耕还林尺度上完成此次评估。

  2.2测算方法与评估指标

  结合北京市退耕还林地区特点,同时满足全国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对比需求,本研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38582—2020)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LY∕T2573—2016),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从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这六方面,以北京市退耕还林典型调研数据、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各区林果基地内长期积累各退耕林分类型内水、土、气和生物因素等研究数据以及相关社会公共数据为研究对象,以不同行政区、林分类型为单元进行核算,区分不同行政区和不同树种间生态效益差异,定量评估北京市全市、行政区和不同退耕树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及其价值量。

  由于在北京市退耕还林区域内存在的林下或林间复合经营面积较少,因此其防护功能所增加的农作物产量的估算量很小;且北京市退耕还林区域主要布署分布于生态脆弱,生态地位重要但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困难立地区,除养护与管理人员外,其他人员很少到此地区游览观光,所提供的休闲与娱乐游憩功能价值很小。因此,本次评估中森林保护与森林游憩价值可忽略不计。针对不同的评估指标的价值量,本研究采用不同计算方法:涵养水源、净化大气环境价值采用影子工程法,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价值采用影子价值法,保育土壤价值采用机会成本法及影子价格法,生物多样性价值采用支付意愿法。

  3结果与分析

  3.1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估

  3.1.1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评估

  根据上述评估方法,对北京市退耕还林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和净化大气环境等5个类别,20个分项生态效益物质量进行定量评估(表2)表明,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的物质量巨大,其中涵养水源总物质量为0.55亿m3/a;固土总物质量为58.08万t/a;固定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总物质量分别为0.05万t/a、0.01万t/a、0.35万t/a和2.53万t/a,保肥总量为2.94万t/a,相当于北京市2018年化肥施用总量的40.27%[20];固碳总物质量为5.22万t/a,释氧总物质量为11.70万t/a;林木积累氮、磷和钾总物质量分别为11.04万t/a、0.72万t/a和6.80万t/a;提供负离子总物质量为57.75×1021个/a,吸收污染物总物质量为5272.25t/a,滞尘总物质量为842.29t/a。

  3.1.2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评估

  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产生的生态服务总价值量为18.92亿元/a。其中,涵养水源价值量最大为7.79亿元/a,占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量的41.15%,相当于北京市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62.24亿元/a的0.10%;也相当于北京市2018年第一产业104.4亿元/a和第二产业507.7亿元/a总投资的7.46%和1.53%[20];固碳释氧价值量次之,为5.05亿元/a,占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量的26.73%。

  净化大气环境价值量排第三,为3.26亿元/a,占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量的17.27%,相当于北京市2018年能源投资总额274.3亿元/a的1.19%[20],也相当于北京市2017年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总额15.7亿元/a的20.76%[22];生物多样性价值量排第四,价值量为1.70亿元/a,相当于北京市2018年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121.1亿元/a的1.40%[20];林木积累营养物质价值量最小,仅为0.32亿元/a,占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量的1.69%[20]。各项功能价值量大小排序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育土壤>林木积累营养物质。

  4讨论

  4.1北京市全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分析

  退耕还林工程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退耕区域内的碳水循环、土壤性质、大气污染等都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还发挥着调节气候的功能[23]。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18.92亿元/a,是2018年北京市林业总产值(95.1亿元/a)的19.89%[20],足见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本研究各功能指标间涵养水源价值量最高(7.79亿元/a),这是因为退耕树种多保水能力强,在提高林地覆盖率的基础上,同时提升了冠层截流量和土壤的贮水能力,发挥减少地表径流、涵养水源作用[24⁃26],缓解水资源稀缺现状。不仅如此,退耕还林对农业活动导致的水质退化以及水生生境的破坏也有一定的恢复作用[27]。Wang等研究表明退耕还林能有效减少磷素释放以保护地表水质[28]。

  北京市退耕还林涵养水源总物质量为0.55亿m3/a,分别为2018年北京市水资源总量35.5亿m3/a的1.55%,也分别相当于2018年北京市全年用水总量、生活用水总量、环境用水总量、农业用水总量和工业用水总量的1.40%、2.99%、4.10%、13.10%和16.67%[20]。

  可见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使北京地区水资源利用实现良性循环。土壤有机碳占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碳储量的一半以上,是大气CO2浓度变化的重要贡献者,而植树造林是缓解这一现象的有效手段[29]。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功能的价值量为5.05亿元/a,约占总价值量的三分之一,巨大固碳效益可通过碳交易的手段来实现生态补偿。同时,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年释氧量(11.7×107kg)可供全市全部常住人口(2170.70万人)呼吸6.74天。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者提出,评估固碳能力时应将地形因子以及深层土壤的固碳量考虑在内,否则可能会低估退耕还林对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30]。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吸收污染物总物质量为5272.25t/a,其中吸收SO2最多,为4927.32t/a,相当于能够吸收2018年北京SO2排放总量的44.79%,其年滞尘量相当于北京市2018年工业烟(粉)尘排放量4404t/a的19.13%[20]。

  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31],北京市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00t/a,减少氮氧化物排放6000t/a,减少烟(粉)尘排放200t/a。由此,北京市退耕还林对二氧化硫的吸收量和滞尘量远超其要求,且能够有效沉降和吸附污染物,对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和维护城市环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贡献作用。

  5结论

  本文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六个方面对北京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了定量评估,主要结论如下:

  (1)北京市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总价值量为18.92亿元/a,各项功能价值量大小排序为:涵养水源(41.15%)>固碳释氧(26.73%)>净化大气环境(17.27%)>生物多样性(8.93%)>保育土壤(4.23%)>林木积累营养物质(1.69%)。由此可知,北京市退耕还林主体功能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和净化大气环境,三者价值量之和共占生态效益总价值量的85.15%,可见效果显著。

  (2)北京市7区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价值量差异较大,各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排序为密云区(4.84亿元/a)>怀柔区(2.96亿元/a)>房山区(2.92亿元/a)>延庆区(2.63亿元/a)>平谷区(2.37亿元/a)>昌平区(1.69亿元/a)>门头沟区(1.52亿元/a),排序差异主要受各区退耕面积和其承担的生态功能的影响。

  (3)北京市退耕还林工程区14个退耕树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受退耕面积的影响,大小排序为板栗(29.51%)>仁用杏(13.54%)>核桃(12.57%)>杨树(12.00%)>柿子(5.37%)>桃(5.17%)>枣(5.10%)>其他(4.68%)>杏(4.41%)>苹果(2.50%)>梨(1.49%)>葡萄(1.35%)>李子(1.03%)>樱桃(0.98%)>山楂(0.31%)。退耕树种单位面积价值量大小排序为杨树>桃>核桃>梨>仁用杏>板栗>苹果>柿子>枣>山楂>杏>樱桃>其他>李子>葡萄。总体来看,比较不同类型树种所创造的生态效益大小排序为生态林>生态经济兼用林>鲜果林。根据评估结果,应加强北京市退耕还林的总体规划,使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相配合,建立退耕还林长效保障机制对其成果进行巩固,对退耕重点地区加大管理投入,并优化管理模式。

  生态论文投稿刊物:《生态学报》是中国生态学及生态学各分支学科研究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世骏教授出任学报编辑委员会首任主编。1991年,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阳含熙教授继任《生态学报》编委会主编,现任主编为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宗炜教授。

  针对不同行政区,应该根据各区县具体情况制定成果保护政策,生态补偿额度及年限可根据本文给出的各行政区退耕还林产生的具体生态价值来核算。针对退耕树种选择,应遵循生态优先、适地适树、分类施策的原则,在后续政策的树种选择上以产生生态价值更高的生态林树种为主,并根据退耕林所处的立地条件和生态区位对生长状况与收益不良的退耕林分给予技术支持以及销路推广。建议遵循生态优先、适地适树、分类施策的原则制定成果保护政策,并根据各区生态价值评估结果确定生态补偿额度和年限,从而制定退耕还林长效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WangB,GaoP,NiuX,SunJN.Policy⁃drivenChina′sgraintogreenprogram:implicationsforecosystemservices.EcosystemServices,2017,27:38⁃47.

  [2]ZindaJA,TracCJ,ZhaiDL,HarrellS.Dual⁃functionforestsinthereturningfarmlandtoforestprogramandtheflexibilityofenvironmentalpolicyinChina.Geoforum,2017,78:119⁃132.

  [3]张晓霞,杨宗儒,查同刚,张志强,王高敏,朱聿申,吕志远.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22年后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生态学报,2017,37(2):416⁃424.

  [4]刘祖英,王兵,赵雨森,牛香.长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成效监测与评价.应用生态学报,2018,29(8):2463⁃2469.

  [5]梁越,焦菊英.黄河河龙区间退耕还林前后淤地坝拦沙特征分析.生态学报,2019,39(12):4579⁃4586

  作者:鲁绍伟1,2,李少宁1,2,刘逸菲3,徐晓天1,2,赵娜1,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6514.html

《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