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1-08-10 16:20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摘 要】本文通过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分析,结合所学专业,对孔子乐舞观中音乐和舞蹈的美学思想进行浅显梳理,进而分析其美学思想对于当下音乐与舞蹈发展的影响与意义。 【关键字】儒家音乐;孔子;乐舞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占据着主
【摘 要】本文通过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分析,结合所学专业,对孔子乐舞观中音乐和舞蹈的美学思想进行浅显梳理,进而分析其美学思想对于当下音乐与舞蹈发展的影响与意义。
【关键字】儒家音乐;孔子;乐舞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占据着主流地位,它对古代及当代的政治、经济、艺术文化等领域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儒家文化中,关于乐舞理论也有着较为深刻的见解,而提到儒家文化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创始人——孔子。孔子在总结前人对于乐舞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乐舞观,为儒家乐舞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儒家美学思想
儒家美学思想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人为典型代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美与善的一致性儒家思想倡导将美与善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主张艺术要与伦理相统一,注重美与艺术对于人们的伦理道德及艺术品鉴能力的熏陶及提高功能,以及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其实除了美学思想,儒家还有很多哲学思想也主张美与善二者的统一。例如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说、孟子宣扬的“浩然之气”说等,都是将艺术和伦理相结合,从而体现出儒家美善统一的思想境界。
(二)礼与仁的重要性儒家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礼乐”传统。对古老的巫术礼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得诗、乐、舞等文学艺术成为儒家“仁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儒家也强调“礼”与“仁”发挥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作用。
(三)天人合一儒家美学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注重“天人合一”,在“天”与“人”的统一中寻找美的本质。“天”即自然规律与现象,“人”即我们的情感意志、主观意识等。儒家美学探寻自然与人的统一性,把人与自然相结合,用自然表现出人的情感道德,以寻求自然美的本质。儒家学派认为,只有“天人合一”才能达到一种“中和”的状态,促使内心情感世界与外界自然和谐统一,使情感合乎内心,使人心合乎规范,使行为合乎礼义。
“天人合一”这一思想也融入到了中国舞蹈文化的内核中,以中国古典舞为例,在古典舞中强调气与力合、心与意合、韵与律合,在动作形态中注意“子与午”、“开与合”的关系,这无不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中国舞蹈发展的重要影响。“美与善”、“礼与仁”、“天人合一”等儒家思想的不断完善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强有力的理论动力,同时也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
二、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一)强调“乐”的重要性
孔子极具音乐才华,他能唱歌、吹笙、击磬、鼓瑟、弹琴,还懂得声乐韵律。不仅如此,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由他选编的。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对音乐一窍不通,则不为君子,强调人应在音乐上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与鉴赏境界。《论语·述而》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讲究饮食之道,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当然能欣赏鲜美的肉味,但是在聆听《韶》乐之后,居然三个月之久没能分辨肉味,那是因为《韶》乐的美感远远超出了视觉与味觉,从中足可看出音乐的美感已深深触动他的心灵,而其本身对音乐的欣赏也可谓达到了一定境界。孔子对音乐有着独到的见解,在音乐的理解与诠释上既有观点又有方法,他始终强调音乐与现实人生的联系,可见音乐在孔子心中占据着重要一席。
(二)“唯《韶》独爱、弃郑声”
孔子并不认为所有的“乐”都是美好的,他认为“乐”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和斗争性。其说道:“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意思是说“我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厌恶用郑国的音乐扰乱雅乐”。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音乐即为“郑声”,由于与孔子推崇的雅乐背道而驰,因此被孔子认为是“淫贱之声”,是不合礼仪规范的乱世之音、亡国之音。孔子认为《韶》乐中的“和乐”与“雅乐”是最美的音乐,这在《论语》中有一定的记载和诠释。《韶》乐不仅符合道德思想上对“仁”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形式上对美的要求。所以孔子大力推倡《韶》乐,独爱这一将内容与形式二者完美结合的音乐。谈论《韶》乐,其说道:“尽美矣,又尽善也。”
三、孔子乐舞观中的美学思想
(一)孔子乐舞观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1.乐与政通
孔子乐舞观中最主要的思想核心就是“乐与政通”,即可以通过音乐来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好坏,不同的政治环境下所产生的音乐风格肯定也各不相同。所谓“审乐以知政”、“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等,都体现出音乐是政治思想的映射,其发展与政治环境和现实生活的好坏息息相关。
2.乐以治心
儒家在我国的音乐美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艺术“治心”说,其认为音乐作为富于情感的声音艺术,能够与人的心灵相通,它对人的精神影响是异常深刻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可以陶冶情操、感人至深,因此很容易就可以移风易俗,使得人们“皆安其位而不相夺”,即安于各自的位置而互不侵犯,以达到“天下皆宁”,这便是“致乐以治心”。相由心生,“乐”也是由人心所产生的,是内心情感的外化表现,能够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乐”有着与一般艺术不同的审美作用。
3.乐以养德
孔子强调音乐在精神层面对人的影响,认为音乐具备道德教化的功能。他崇尚“为政以德”,重礼与乐的政治感化作用,并赋予音乐新的内核。由此可见他认为音乐在人的品格建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孔子提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音乐对人的作用不是在物质表面,而是从内心深处精神层面对人起到引领与推动作用。时至今日,音乐也对我们的思想道德规范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正能量的音乐词曲与音乐文化的熏陶,来提升我们的道德品格与文化修养。
(二)孔子乐舞观中的舞蹈美学思想
人们视为中国文化发展轴心时期的春秋战国时代逐渐出现了对舞蹈理论的研究,而舞蹈美学思想也随之萌芽并发展。中国古代乐舞一家,有乐必有舞,有舞必有乐。两者相生相伴,缺一不可。
1.乐则韶舞孔子在“周礼”的影响下,提出“乐则韶舞”的舞蹈美学思想。他认为当时社会的礼乐就应如《韶》乐那样,拥有“尽美矣,又尽善也”之风韵。这也是孔子乐舞观的体现与其艺术抱负的彰显。《韶》舞将音乐和舞蹈巧妙结合,抒之于歌者,蹈之于舞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物形象,其鲜明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审美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乐舞击鼓使得氛围变得热烈、庄重而激昂,起则紧致有序,收则万籁俱寂,时而有悠扬仿佛飘忽于天外的歌声,时而有穿插其中的阵阵豪气呼声,“乐”与“舞”完美配合,使得审美主体在视觉和听觉上都产生刻骨铭心的审美感知。
2.风乎舞雩孔子的弟子曾皙在回答孔子对于其日后有何志向的问题时曾说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询问了几个弟子,唯独认同和赞赏曾皙的观点。曾皙这段话的意思大概是:在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舞雩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可见孔子希望人们能够自觉地把喜好礼乐当作是一种愉快的行为,由心而发并伴随一生。
3.舞与礼合《论语·八佾》中记载,孔子高声抗议作为大夫的鲁国季氏擅自观赏只有皇帝才有资格观赏的“八佾舞”,实属僭越。其说道:“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说明了“舞”在当时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其必须在“礼”的规范下进行,因此“舞”要与“礼”合。在当代中国民族舞蹈艺术中,也很强调“舞与礼合”。例如在傣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藏族舞蹈等民族舞蹈的开始与结尾,舞者都需要行礼,如合手礼、跪拜礼、胸前礼等,都体现了“礼”在舞蹈中的重要性,也蕴含了中华文化重“礼”的优秀传统。
四、孔子乐舞观对音乐与舞蹈发展的意义
(一)对音乐发展之意义
孔子的思想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作用,并且对后世文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和现实意义。当然孔子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来看待社会问题的,这肯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并不影响其思想的积极性和社会价值。孔子为音乐社会文化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强调音乐与现实人生的关系,即情与理的和谐统一。同时大力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肯定音乐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改进社会风气的促进作用。我们今天的知识来自于对前人经验与理念的积累与发展,正是通过文化世代性的传承和发展,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前进,凸显出统一性、传承性、进步性和发展性。
(二)对舞蹈发展之意义
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中庸之道、礼乐为政的基本精神对中国舞蹈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舞蹈创造和演绎的过程中,其潜移默化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说中国舞蹈文化从根源上来看与儒家文化存在着某种一致性,并且在其发展进程中也随着儒家文化的影响与传播而烙上了儒家文化的深刻印记。孔子乐舞观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与社会功能,为中国舞蹈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舞蹈艺术论文: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系分析
五、结语
通过对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及孔子乐舞观的分析,可以看出“美与善”、“礼与仁”、“天人合一”等思想观念在儒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对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我们的传统文化以儒学为代表,作为研究者,我们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必须掌握历史的来龙去脉,只有知道我们从哪儿来、怎么来,才能知道我们可以怎样发展。随着儒家文化的不断发展与传播,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对儒家文化抱以敬畏学习之心,因此研究儒学中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孔子的乐舞观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孙茜.祭孔乐舞舞蹈的文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09).
[2]薛富兴.先秦儒家乐论两境界[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3]田湉.中国古典舞之“古典”刍议[J].民族艺术研究,2013,(03).
[4]卿可青.<>中的音乐美学思想[J].大众文艺,2016,(16).
作者:刘 爽,毛 荣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6781.html
《试谈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以孔子乐舞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