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庄子思想与杏林文化探微

庄子思想与杏林文化探微

发布时间:2021-09-18 16:58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要:庄子思想影响着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的养生之道提供理论支撑。 其养生之道注重合乎自然的法则,他的人生态度可以用少私清静寡欲乐观四个词概括,这些都是非常可取的,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庄子思想杏林文化养生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

  摘要:庄子思想影响着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的养生之道提供理论支撑‍‌‍‍‌‍‌‍‍‍‌‍‍‌‍‍‍‌‍‍‌‍‍‍‌‍‍‍‍‌‍‌‍‌‍‌‍‍‌‍‍‍‍‍‍‍‍‍‌‍‍‌‍‍‌‍‌‍‌‍。 其养生之道注重合乎自然的法则,他的人生态度可以用“少私”“清静”“寡欲”“乐观”四个词概括,这些都是非常可取的,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庄子思想杏林文化养生

庄子思想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一生为平民,他的哲学也是平民的哲学,庄子与老子尽管都为道家学派,但两者心思想的出发点截然不同,庄子的哲学思想是从民众的角度出发的,而老子的思想则更多地为统治者考虑。 庄子认为只有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 “道”是庄子超越哲学的核心,“心斋”与“坐忘”是达到超越的最佳选择,“逍遥游”是自由生命的超越,“万物齐一”是自由生命的秉持信念。 庄子思想影响着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的养生之道提供理论支撑,医药治标,而庄子的养生之道更为治本,让人们活出一种怡然自得的心境。

  一、学者对庄子思想与杏林文化的研究概述

  对于道家养生方面的研究,学者们作出过许多有益探索。 祝守明主编的《道医养生讲义》在先秦时期的养生观一节中概谈了道家养生思想以及道家养生观。 张兴发主编的某书中述评了老子、庄子、列子的养生之道。 陈涤平主编的《中医养生大成》在中医养生学中的诸子思想一章中评说了老子“清静无为”,庄子“养生”“全形”,管子“节欲存精”的养生学说。 这些研究对庄子思想与中医药文化做了概述,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对庄子思想与中医药文化作全面系统的分析。

  二、庄子养生之道注重合乎自然的法则

  中医药文化与庄子养生理念交织在一起,庄子养生之道渗入中医药文化的方方面面。 庄子提倡人如果要养生就不要过奢侈优越的生活,不要贪吃美食,不要以穿华服为荣,要把顺其自然的处事待人态度、抛弃杂念妄想的思想境界、心中有爱坐望自然的处事待人态度作为个人修为,修为方能载物,载物方能守正,守正方能一切明了于心,这些为人生的修为,才能让人每天都活在豁然开朗中。 庄子主张以静制动、以简驭繁,天地不自生,故能长其生,人贵在自知、自足,循道弃戾,就是真正长寿的人。 庄子养生之道着眼于合乎自然规则,调和天地人,遵循“金木水火土”运转规律,从而赢取怡然自得的人生。

  (一)顺其自然,坚守阴阳,保精养气补益肝肾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在于“依乎天理”,依照自然的法则生活才是延年益寿的关键。 自然界此消彼长的律动,要求人们依照春夏秋冬寒暑易节、日月星辰圆满亏缺、朝午昏夜明暗变化等进行养生调节和治疗疾病。 人们生病是因为身体阴阳失去调和,不通则痛,痛苦外露于表,则行动受制,因此,不管养生,还是治病都应该和谐阴阳,服药必须遵“四时”,依“五行”,不能固执己见,也不可盲从胡为。

  (二)辨证施膳,食物养生,依时服药治病健体

  庄子的学说是思辩的哲学,辩证地看待问题贯穿始终,而中医理论中,辨证治疗是中医识别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准。 道的实质为思考辩证,思考辩证着眼于万事万物矛盾转化规律,把矛盾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构成看作是处理问题的抓手。 古代的人们在挑选品用食物时发现了药物的存在,并用于治疗疾病和丰富养生食材,与此同时,人们也在探索延年益寿的方法,人们经过探索发现,运动健体、食材疗养、修身养性、美化环境以及预防疾病能有助于养生益寿。 食材为养生的资源,延伸出了“民以食为天”的观念,药为医病的资源,没有药,医就无从着手。 中医用药疗养时,讲究升、降、浮、沉,顺应四时施用,而用药治病时,讲究寒、热、温、凉,逆四时使用。 但又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因症而施,既遵循规律,又因人因症施药,运用无拘于固件,却又能紧扣客观症状。

  三、庄子基于合乎自然法则的为人生态度

  据史料记载,庄子活到了84岁,在先秦时期是一个寿星了,他一辈子都没有当官,安贫乐道,一度以织草鞋售卖为营生,但生活贫困没有影响他对世界的思考,他秉信顺其自然的理念,认为世界万物都是辩证而又相对存在的,而人是世界万物的一部分,养生就要依托自然规律,把自己融入自然规律中,与万物和谐共存,与世界联系在一起,这样,能怡情,能得长寿。 正是基于这样的哲学思考,庄子生活艰难,“衣大布而补之”,有时借米度日,妻子死了,他不哭,只坐在妻子尸体旁边,敲着瓦盆唱着歌。 庄子对一切泰然处之,因为他懂得这一切皆自然。 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什么难以释怀的事情,不妨学学庄子。 庄子的人生态度可以用“少私”“清静”“寡欲”“乐观”四个词概括。

  (一)少私

  庄子提出,人们由于被世俗私欲牵制,无法自拔,才会陷入无尽的烦恼中,由“恼”生“病”,有“病”而“亡”,因此,膨胀的私欲是人的百病之源。 人们只有不去计算功名得失、利益厚薄,才能活得潇洒,坦荡自如,知足自乐; 人们只有心胸少私,才能胸怀鸿志,无为却有为。 一个人有意或无意地被世俗私欲控制、捆绑,欲壑难填,挖空心思,寝食难安,就会常态尽失,脑子开始像浆糊一样沸腾起来。 养生即养寿,顺乎自然即生命的宽度被拓展,一个人保持恬淡自如的心态,为人坦荡,心旷神怡,知足常乐,邪气就可以拒于体外,为延年益寿提供精神底气。

  (二)清静

  《庄子·在宥》中“黄帝求道”的故事讲述了黄帝听说广成子在崆峒山上修行,通晓了宇宙大道,就前去求教。 广成子针对内心修为,向黄帝讲述自己的见解,其实,这正是庄子的思想。 庄子把平淡、无我、少私看作是清净内心的基础,也是个人身心康健的前提,做到了气定神闲、无欲无求,就能怡情,就能容物,就能拒疾病保安康。 庄子特别重视修心养性,修心做到心境平和,养性达到超然逍遥,并不时地纠正自己的心态,让心态平衡在一定的幅度,这样的心境表现在身体或精神面貌上,一定是容光焕发。 此消彼长,邪气自然无机会侵入。 现代医学也认为,一个内心终日惶惶的人,其内分泌会失调,造成免疫力降低,结果是疾病缠身。

  “精气神”本是古代哲学中的概念,指形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 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并称之为“人身三宝”。 庄子认为,心境修为在乎清平、静无,清平与混浊相对,静无与嚣动相对,混浊就会杂乱无章,心境自然被搅动得如浊水而无法澄清,嚣动就会劳累暴躁,过度劳累,经常暴躁,内虚外干,邪气就得到了侵入的机会。 为了让心境澄清,拒邪气于体外,心境修为就要达到清平、静无,内心不浊不躁,外物就无法侵入干扰。 神需安宁,神不安,直接影响人体正常的运行; 神又喜静,一个人若是整天疲于奔命,神不守体,难于达到清平、静无的状态,健康就会受到威胁。 此时,人们应当通过自我调节方式,像庄子说的清静养神,以达到神静的目的。

  (三)寡欲

  《庄子·天地》中说:“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 三曰五臭熏鼻,困扰中颡; 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 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 此五者皆生之害也。 ”在这段话里,庄子指出了欲壑难填的五种恶果。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心中念想会被欲望左右,顺其自然满足这些基本需求,让这些合理的欲望得到慰藉,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度要把握得恰到好处,如果滥纵,其后果则为过犹不及,不仅导致需求过剩,而且把人导向了欲壑难填的境地,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庄子还特别强调“人欲不可饱,亦不可纵”,世间万物都是辩证存在的,恰到好处为最佳状态,但过度追求则走向极端,无度放纵欲望,内心必然失衡,内心失衡,阴阳失调,脉象混乱,邪气就会趁虚而入,酿成疾病,所以只有摒弃嗜欲,才能有助于健体强身,拓展生命的宽度,从而延长生命存在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四)乐观

  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提出了淡泊之心对于人体养生、预防疾病的正向作用。 这和庄子的养生观点相辅相成,庄子认为,人活着就要豁达乐观,他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水泽里的野鹤,十步一啄,百步一饮,自在潇洒,品性乐观,因而长生长存; 笼中的飞鸟,闷闷不乐,压抑消沉,百无聊赖,以致羽毛失色,郁郁不鸣,因而其命不久。 庄子对人生态度,对养生的理解,影响了道家、儒家关于修身养性的理论,道家、儒家都提到,修身养性首要是宁静致远,宁静的关键是清心,心清则神宁,心定则神怡,心宽则神明,这样,人的血气方可充盈,又恰到好处,保证了身体健康。

  人只有在精神上乐观,保持坦然,排除杂念,专心从事自己喜爱的事情和接纳的工作,才能气定神闲,身心安康,在这种状态下,自然界的四时不正之气是无法侵袭的。 因此,庄子的乐观思想是长寿的一大要素。 医学研究显示,人的性格与身体健康和身体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性格积极乐观、恬淡清净的人不易患精神病、慢性病或重大疾病,即使患病也能因良好的精神因素而较快康复,但不良性格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容易使人患大脑、内脏、精神方面的疾病,而且一旦患病,就难以自拔,很快病入膏肓。

  四、结语

  平淡、寂静、虚心、无为是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天地有均衡,才能和谐存在,人的修为只有迁移到一定境界,才能守住心中的正念,让内心平衡,从而推动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 因此,庄子倡导“ 动而以天行”,一切活动顺其自然。 依照自然的法则办事,澄清内心,无为中作为,这是养神之道,也是养生之理。

  文化论文范例: 讲好黄河故事弘扬中原文化

  对影响生活和身体的个人欲望应予摒弃,恬淡清平,返璞归真,顺乎自然,去奢欲而养身体,致宁静以养精神,身体和精神都在最佳状态,便可以延年,可以增寿。 庄子还提出吐纳导引的方法,认识到人要经常到户外锻炼,吸纳新鲜空气,吐出废浊之气,同时,实行导引术操,模仿熊直立肢体,鸟伸展翅膀的动作来加强身体锻炼,可以达到新陈代谢而延年益寿的功效。 这些思想和提出的做法都是非常可取的,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雷仲康,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3]李经纬,林昭庚.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4]王佩丽,叶高翔.先秦道家思想对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的影响[J].浙江社会科学,2008(5).

  作者简介:陈健瑜(1981-),男,广东阳西人,硕士,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阳江市庄子文化研究会,会长,研究方向:庄子文化、SYB创业培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 庄剑平(1989-),男,广东阳东人,阳江市庄子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研究方向:庄子文化。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6920.html

《庄子思想与杏林文化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