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2-02-25 10:46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摘要:从评剧院团的主要演员,到群众文化战线的一名文化业务干部,这就是笔者经历的职业转型。 作为一名原专业评剧演员,从事群文工作后怎样适应这种变化,怎样继续评剧事业,怎样培养评剧接班人,这是本文探讨的几方面问题。 笔者愿以自身的实践经验,尝试提出初步解
摘要:从评剧院团的主要演员,到群众文化战线的一名文化业务干部,这就是笔者经历的职业转型。 作为一名原专业评剧演员,从事群文工作后怎样适应这种变化,怎样继续评剧事业,怎样培养评剧接班人,这是本文探讨的几方面问题。 笔者愿以自身的实践经验,尝试提出初步解决办法。
关键词:评剧 群众文化建设 转型
一、从评剧演员到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转变
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的转变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影响很大,有时突然的转变可能让人无所适从,这种经历就曾经发生在笔者的身上。
1.个人身份的转变——从剧团主演到普通群众文化工作者。 1981年,笔者考入天津市文化局戏曲中专班学习评剧表演,先后师从金艳荣、张丽华、马云霞等老师。 1986年毕业后,笔者任汉沽评剧团演员,曾主演剧目有《花为媒》《刘巧儿》《茶瓶计》等。 由于从小受到专业训练,毕业直接走进剧团演戏,练就了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和戏曲表演功力。 1990年前后,由于流行音乐的逐步盛行,戏曲市场逐步萎缩,观众面越来越窄,戏曲专业剧团经营不善,纷纷解散。 笔者所在的汉沽评剧团演职员工被安排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当时的笔者被分配到汉沽文化馆从事群文工作,这时笔者的身份正式从一名演员转变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
2.工作内容的转变——从注重做好自己到服务基层群众。 对这样的转变笔者一开始有些不适应,因为在剧团工作,每天练功、练嗓,最大的任务是完成好戏中的不同角色,也就是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 但是,来到文化馆工作性质就是全新的改变,首要学习的是服务群众,要把文化艺术与大家分享。 要通过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来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平均每年要组织开展基层宣传演出150多场。 由于笔者是演员出身,每次演出责无旁贷,既是演出的组织者,又是表演者。 同时,还要深入基层开展文艺辅导,组织举办文化艺术讲座等等。
3.活动方式的转变——从分散式无定点活动到集中式阵地活动。 在逐步适应群众文化工作之后,我们开始尝试利用自身评剧业务优势开展活动。 为了改变当时活动时间、地点不固定,难以保证活动质量的现状,我们利用汉沽文化馆文化阵地创办了“评剧大家唱”和“评剧进校园”等活动,吸引了许多评剧爱好者。 我们每周坚持给大家辅导,并深入学校给学生上评剧课,传承和普及评剧艺术。 汉沽地区评剧艺术底蕴很深,不仅有大量戏迷票友,而且有八个业余评剧表演团队。 作为群众文化活动业务干部,我们还定期组织这些团队的表演骨干来到文化馆,亲自参与辅导培训,带领大家练习台步、跑圆场、水袖、扇子、指法和一些表演的基本功,以这样的方式继续评剧事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培训的徐玉香、蔺继芳、幺淑兰参加滨海市民戏曲大赛,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笔者获得组织奖。 后来学员蔺继芳参加天津电视台的“模唱大师秀”节目,还获得周冠军的好成绩。
二、培养新人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初步的成功给了笔者信心和力量,从演员转型之后,对开展群众评剧活动有了初步经验。 要持续开展评剧活动,骨干人才是关键,培养评剧新人就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鉴于当时汉沽地区的实际情况,成年票友的人数和水平都有限,要增强发展后劲,必须从年轻人入手。 在汉沽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下,笔者开始了培养评剧新人的漫漫历程。
(一)摸着石头过河,积累教学经验
为进一步做到评剧传承从娃娃抓起,2011年6月,创办汉沽文化馆少儿评剧传习班。 从此,少儿评剧传承就有了自己的一片阵地,到今天,笔者已经坚守阵地整整十年。 虽然笔者自身从小学戏,有较好的基础,但做辅导、带新人刚开始还是没有经验,也不知从何下手,可以说边摸索、边实践。 记得刚起步的时候很艰难,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先教邻居的小孩。 一开始孩子不太感兴趣,但笔者没有灰心,一边哄着玩一边教唱腔,还不断示范表演,孩子慢慢有了兴趣。 就这样第一年六个孩子,后来就十几、二十几个,慢慢地发展到几十个。 传习班每到寒暑假或周六、周日都坚持排练,每天踢腿、跑圆场、走台步、练唱段。 一年过后,孩子们渐渐掌握了一些演唱技巧,表演更加自如流畅,初步的成功增强了大家的信心。 为了参加中国戏曲小梅花比赛,笔者把孩子带回家,一口饭一句唱,抓紧点滴时间陪着孩子反复练习,最终蔡雨阳在2014年第十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大赛上获得“金花”称号。
(二)借助媒体宣传,不断扩大影响
李静怡进入传习班时只有6岁,音色好、有悟性,从小受奶奶的熏陶能唱好几段,不足是口音太大,吐字不太讲究,表演不太规范。 笔者从发声、运气、吐字和表演等多方面给她一点一点纠正、找感觉,很快就有了明显进步。 不久,汉沽电视台、宁河电视台联合举办“评剧票友大赛”,李静怡一举获得儿童组金奖。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评剧表演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他们的表演让人眼前一亮,先后有滨海新区电视台、唐山电视台、天津电视台、黑龙江卫视等省市电视台播出孩子们表演的节目。 2016年底举办了传习班成立五周年少儿评剧专场汇报演出,中央电视台“快乐戏园”栏目组来到汉沽,制作了两期少儿评剧专场节目。 几年来,学员们连续登上中央电视台十一套的“过把瘾”“快乐戏园”节目; 中央十三套、中央三套“非常6+1”和中国教育台等栏目,在央视亮相的小演员引起全国评剧界很大反响。 从2016年至2018年,笔者辅导的评剧传习班学员赵梦思彤、崔歆睿、关淇匀连续三届获得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笔者同时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
(三)排演折子戏,提高表演水平
演唱水平提高之后,舞台表演就应该得到相应的练习。 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折子戏是学习舞台表演的很好形式。 我们的小学员最早接触的折子戏有《茶瓶计》的“花园”“坐楼”和《花为媒》的“洞房”等,因为笔者觉得“茶瓶计”“花为媒”两场戏比较欢快,更适合孩子表演。 我们先学唱腔、背词,“茶瓶计”里的圆场多,还有手绢花的技巧,都要先练习熟了,才能组合在一起。 折子戏表演是“唱念做舞”“手眼身法步”的综合展示,比起单纯的演唱要复杂,表演难度要大很多,一点都不能马虎。 所以,排起来就遇到很多困难,每个孩子的条件不一样,有的孩子悟性好、接触快,有的孩子反应慢,模仿示范总是找不到感觉。 笔者把扮演小姐的那个孩子带到家里,给她做饭吃,天气热给她洗澡,给她打开电脑看视频,反复地讲,反复地唱,只有六岁的孩子练着哭、哭着练,经过师生半年的努力,我们的折子戏《茶瓶计》“座楼”“花园”,《花为媒》的“洞房”终于演出了。 苦尽甜来,少儿评剧折子戏节目首次在汉沽电视台播出,引起强烈反响。 后来,在宝坻举办的“环渤海评剧票友大赛”,笔者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带孩子们去参加比赛,主要目的是走出去观摩学习,结果在比赛中孩子们发挥出色,全都获奖而归。
(四)走出去、请进来
搭建交流展示舞台。 在孩子们取得一定成绩之后,为了开阔眼界,扩大与全国各地评剧小学员的交流,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一方面走出传习班,走向基层,深入街道、社区、学校、农村进行表演; 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大型全国少儿评剧展演活动,请来全国各地评剧新苗参加展演,达到取长补短、交流提高的目的。 从2015年开始,笔者参与策划了汉沽文化馆创办的“全国评剧新苗展演”活动。 这项活动一推出,就得到天津、北京、黑龙江、沈阳等少儿评剧活动比较活跃地区的积极响应,从第一届开始就受到戏迷票友的热烈欢迎,专家学者更是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带病坚持到场为小新苗指导,曾昭娟、剧文林、张俊玲等评剧名家也到场为孩子们的表演点评,并同台演出,示范指导。 经过几年的坚持和发展,现在这项活动已经发展为全国少儿评剧节,截止到目前,已经评选出近500名评剧新苗,成为评剧艺术传承的品牌活动,作为评剧传承典型活动受到文化和旅游部的表彰。
每年暑假的少儿评剧节期间,都是笔者最高兴和最忙碌的时间。 首先要组织好汉沽本地区的新苗参加整个评剧节期间的各项活动,其次要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亲自组织各城市选手排练、教唱,负责编排颁奖晚会的节目。 同时,在活动期间还要担任舞台调度,后台服装、化妆指导等多项繁杂工作,大家都说笔者是活动组织者中最忙的一个人。
三、培养评剧新人的经验总结
辅导评剧,培养新人,目的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值得总结的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年龄越小,投入越大
少年儿童特别是幼儿学评剧,真的不是简单的事情。 从学习的第一天起,家长要围着孩子的衣食住行转,而所有这些都要围着评剧学习转。 家长要在精力和财力两方面不断加大投入。 首先是精力的投入。 家长既是监护人,又是第一任老师。 家长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让孩子在家多听、多看、多唱,逐步熟悉唱段内容,培养兴趣,并从心里喜欢学习。 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孩子,因为孩子小、气息弱、声带稚嫩,我们必须先保护好他们的声带,以防影响嗓子的发育。
其次是财力的投入。 学习评剧伴随着很多演出机会,服装制作是必不可少的开支,孩子成长较快,身高不断变化,所以服装的投入比较大。 为了减少服装、头饰和表演道具的开支,我们多方想办法,有剧团解散,我们找来不用的戏装、道具加以改制; 穿小了的服装留给下一届孩子使用等。 虽然这些办法可以部分节约开支,但其他方面的投入也是比较大的。
再次,辅导教师的投入也是很大的。 表现在耐心、爱心和责任心三个方面。 辅导教师要有幼儿园阿姨一样的耐心陪孩子们玩耍,跟孩子们做朋友。 很多时候要像妈妈一样哄孩子、呵护孩子,跟孩子沟通,取得他们对你的信任。 此外,就是要有学习方面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责任心。 孩子小,就像一棵小树苗,只有通过辅导教师以强烈的责任心去栽培,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同时,家长与辅导教师要很好地配合,配合的形式和默契程度对辅导结果会有很大不同,拔苗助长的做法,结果必然是欲速不达; 而放任自流的结果,也很难保证学习质量。 所以,任何一方在孩子学习评剧的过程中都是需要很大投入的方面。
(二)拜师深造,实现超越
在多年的辅导教学实践中,虽然笔者自己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功和表演水平,但面对迅速成长的评剧新人,时常觉得有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经常想到要继续学习和深造,希望有机会充实自己。 2015年12月16日是笔者一生都不会忘的日子,那天晚上笔者拜师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拜师仪式在汉沽大剧院举行。 前来参加拜师仪式的有中国评剧院的齐建波、侯红、王丽京、张秀云; 天津评剧院的曾昭娟、剧文林、庄玉生; 唐山评剧团的张俊玲; 中国评剧网的王森和宇扬评剧院的费宏宇等。
在众多艺术家的见证下,拜师仪式圆满成功。 那天笔者的学生纷纷上台,在众多艺术家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艺,也是笔者向师父做的一个教学汇报。 拜师后,笔者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觉得所做的一切不仅仅代表一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评剧艺术家的传承,在辅导教学方面笔者觉得心里更加有底了。 对于有了较好基础、需要继续提高的孩子,除了笔者掌握的技能之外,还会把师父传授的一些表演知识再传授给孩子们。 遇到有什么问题,也会把具体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向师父请教,对此师父会及时指出不足之处,然后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笔者把这些方法消化吸收之后再传授给孩子们。
这几年在师父的关心指导下,笔者在教学上也日渐成熟,积累了一些经验,孩子们的进步都很大,传习班的孩子有9名已经考上了天津艺术职业学院; 笔者亲自培养了9朵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 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8春节大联欢中,崔歆睿、关淇匀和谷奶奶一起表演了新派名剧《刘巧儿》“小桥送线”一折,得到了现场艺术家的好评,并深受广大戏迷朋友的喜爱。
(三)不能忽视思想教育
少年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没有形成,所以,我们在辅导评剧艺术的同时,没有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注意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把他们培养成为既有艺术水平,又有思想觉悟的一代评剧新人。 为此,在实践中笔者努力把好这一关。 在笔者辅导的学员中有不少都获得过“评剧小新苗”的称号,文化馆也经常组织他们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参加一些公益演出,深入到街道、社区和田间地头表演评剧节目,有时还到敬老院和武警部队进行慰问演出,让他们从小参与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积极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做贡献。
(作者简介:李桂霞,女,本科,滨海新区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评剧与群众文化)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7362.html
《原专业评剧演员从事群文工作后培养新人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