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格式塔理论视角下典籍《史记》英译研究以《史记项羽本纪》为例

格式塔理论视角下典籍《史记》英译研究以《史记项羽本纪》为例

发布时间:2022-02-26 16:04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要】《史记》为西汉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不朽的纪传体通史。 本文以格式塔理论为指导原则,以《史记项羽本纪》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杨戴夫妇和自己的英译本,探讨格式塔理论对译文产出的积极影响,为中国历史典籍的翻译提供新思路。 【关键字】《史记》; 格式塔理

  【摘要】《史记》为西汉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不朽的纪传体通史‍‌‍‍‌‍‌‍‍‍‌‍‍‌‍‍‍‌‍‍‌‍‍‍‌‍‍‍‍‌‍‌‍‌‍‌‍‍‌‍‍‍‍‍‍‍‍‍‌‍‍‌‍‍‌‍‌‍‌‍。 本文以格式塔理论为指导原则,以《史记·项羽本纪》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杨戴夫妇和自己的英译本,探讨格式塔理论对译文产出的积极影响,为中国历史典籍的翻译提供新思路‍‌‍‍‌‍‌‍‍‍‌‍‍‌‍‍‍‌‍‍‌‍‍‍‌‍‍‍‍‌‍‌‍‌‍‌‍‍‌‍‍‍‍‍‍‍‍‍‌‍‍‌‍‍‌‍‌‍‌‍。

  【关键字】《史记》; 格式塔理论; 杨戴夫妇; 典籍翻译

史记文学论文

  一、引言

  作为中国第一部不朽的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中国典籍中的精品,其英译活动的出现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然而遗憾的是,《史记》的英译研究活动目前在学术界并不多见。 英译活动研究的视角非常多样化,如:深度描写、诗学生成及描述翻译学等等。 但是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对《史记》英译的研究却很少,对杨戴译本的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因此,笔者大胆将杨戴译本和自己的译本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译者在翻译《史记》典籍时,如何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作为翻译指导原则,帮助西方读者准确地理解《史记》,并对中国典籍《史记》的英译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二、格式塔理论概述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它起源于20世纪初德国的一个重要的现代心理学流派,是由德国心理学家M.Wertheimer、W. Kohler和K. Koffka于1912 年创立并发展起来的。 “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意为“完形”。 格式塔的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倾向于以“完整性”的形式表达他们所感知的东西。 在重建这种知觉的过程中,五条知觉律伴随而来,即:接近律、相似律、闭合律、连续律和图形—背景法则。 这些规律和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提出的异质同构理论构成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即整体理论。 近几年来,翻译研究者在这些核心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翻译活动本身的特点,总结出了格式塔翻译的三大美学原则,即:整体性原则、闭合性原则和异质同构原则。

  三、格式塔理论视角下的《史记·项羽本纪》译文

  对比分析

  (一)整体性原则下的翻译分析

  格式塔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整体性。 事物的每一部分的性质是在整个领域内决定的,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先于部分,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受到限制。 因此,一个成功的作品是所有有机地、和谐地耦合到每个部分,并表示为一个完美组合。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利用已有的意识经验来整合原文本字句、语篇、语境,对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思想意识进行宏观把握,从而更准确地表达出来。

  例1: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杨译:The lord of Pei intends to be king inside the Pass …

  自译:Liu Bang desires to take the leadership inside Guanzhong—areas in the west of Hangu Pass in Northwest China …

  今天所看到的经典古籍,并没有提到“关中”这个名词。 通过仔细检索可以发现,西汉时期的《史记》中提及“关中”一词40余次。 历史上在典籍中最早提及并大量使用此地名的古籍便是《史记》。 其中所记的年代最早的一处,便是《秦始皇本纪》中始皇31年12月的一条,文中记载:“……关中大索……”此外,秦代历史中还有多处提到“关中”地名。 这说明至少在秦代,该地名就已被广泛使用。 唐代学者颜师古在为《史记·高帝本纪》所作注释中提出:“自函谷关以西,总名关中。 ”后有史料证明学者颜师古所提无误。 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准确理解并整体把握原文本所述的历史情况,从而译出恰当的译文。 杨先生将“关中”译为“the Pass”且没有任何加注解释,未准确表达出“关中”的位置。 笔者直接将“关中”一词进行音译“Guanzhong”,并在后面加破折号进一步解释说明“areas in the west of Hangu Pass in Northwest China”,更能准确表达史实。

  (二)闭合性原则下的译文分析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当人们感知周围事物时,他们倾向于以完整的形式表达被感知的东西。 以格式塔心理学的闭合性原则为理论基础,译者可以利用头脑中的这种完形思维,对原文的语言特点、人物的思维活动、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要观点进行整体把握,并利用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和翻译能动性补充感知思维的空白部分,刺激译者的进一步创造功能。

  众所周知,汉语文言文的句式很复杂,文中往往习惯省略许多词,但意思依旧安排得很周全。 在原文出现省略的情况下,译者就需要利用创造性的心理机制补全知觉的空白缺口,实现原文和译文之间语义表达的封闭。

  例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

  杨译:… raised his jade jue.

  自译:Fan Zeng winked at Xiang Yu several times, even raising his jade jue—— an ornament that means breaking with someone.

  显然,中国读者能理解“珏”一字的含义,并且毫无困难。 “珏”与“绝”谐音,意为“断交,绝交”。 亚父范增不停地用眼神暗示项羽,试图让他速速杀掉刘邦,以除后患。 而项羽虽然在鸿门宴之前曾一心要杀掉刘邦,但他心比较软,听完刘邦的一番解释后,便轻信刘邦,再无杀人之心,就故意对范增不理不睬。 然而,西方读者看到“his jade jue”,并不能理解这个意思。 为了解决这一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歧义,笔者在把“珏”音译后,后面紧接着解释“珏”字的含义:“an ornament that means breaking with someone”,而杨先生只将“珏”翻译为“his jade jue”,留下意义空白,不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

  (三) 异质同构原则下的译文分析

  “异质同构”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提出的一个核心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世界万物中存在多种不同领域的“力”,如:人体的视知觉活动、人的内在情感活动,还有各种自然物等等。 当这几种“力”和谐地达成统一时,就可能会激起人的审美愉悦,这就是“异质同构”。 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加入情感态度变化的词语,有助于把人物的心境传递给读者。

  中国典籍中多处使用“某某曰”,不直接表达人物情感,而实际历史人物在进行对话时,常带有明显的内心活动。 司马迁更是在《史记》中运用大量的对话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 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解读当时的人物内心活动及历史人物性格,进而选择恰当的词汇,以便能够传神地刻画人物形象。

  例3: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杨译:“What shall I do? ” asked Liu Bang in great alarm.

  “Who advised you to take this course? ” inquired Zhang Liang.

  自译:“How should I cope with it? ” Liu Bang got astonished and asked.

  “Who came up with the strategy for you? ” said Zhang Liang.

  此例中的第一个“曰”很明显有询问的意思,也就不能直接译为“said”,而应该选择符合当时情景的“asked”或与其意思相近的词。 杨先生和笔者在这里都选择了“asked”一词,均能准确传达出原文意思。 但对于第二个“曰”的表达上有所不同。 杨先生将其译为“inquired”,而“inquired”有追究之意,带有着急、生气的情感,表现出留侯张良对自己上司刘邦的衷心和信任,同时又气愤究竟是谁背地里想要害自己的上司,想要查出主谋以防日后再出现此种危险‍‌‍‍‌‍‌‍‍‍‌‍‍‌‍‍‍‌‍‍‌‍‍‍‌‍‍‍‍‌‍‌‍‌‍‌‍‍‌‍‍‍‍‍‍‍‍‍‌‍‍‌‍‍‌‍‌‍‌‍。 而笔者直译为“said”,就显得情感表达不足。

  四、结语

  笔者以格式塔理论的三个美学原则为指导原则,以《史记·项羽本纪》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杨戴夫妇和自己的英译本,可以发现遵循格式塔翻译原则的译文词语更加准确,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译文也显得更加和谐流畅。 由此可见,格式塔理论对译文产出具有积极影响,可以为中国历史典籍的翻译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Sternberg R J. Cognitive Psychology[M]. Belmont: Thomson Higher Education, 2006.

  [2]Ohlsson S. Restructuring revisited: summary and critique of the Gestalt theory of problem solving [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84, 25: 65-78.

  [3]姜秋霞.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黎炜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55-252.

  [5]李莹莹,陈方方.格式塔理论与我国翻译研究述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4).

  [6](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7]童莹,顾飞荣.翻译研究的格式塔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8]杨宪益,戴乃迭.史记选[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牛秋影,女,汉族,河南周口人,研究生,硕士,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7366.html

《格式塔理论视角下典籍《史记》英译研究以《史记项羽本纪》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