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17-10-23 14:06所属平台:学报期刊咨询网浏览:次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双月刊)曾用刊名: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1973年创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原则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双月刊)曾用刊名: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1973年创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原则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以其师范性、地方性、科学性、服务性强为特点,为繁荣学术研究、交流科研成果服务,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1、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2、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3、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312;总被引频次:546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300;综合影响因子:0.161
4、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荣誉:
省级一级期刊
R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第四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栏目设置
政治经济学、哲学、美学、文学、教育学、图书馆学、历史学、教材教法研究。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杂志社介绍
1.来稿要求观点鲜明并有创新,论证严谨,数据准确,语言流畅,文字精练,篇幅以3500-7000字为宜(包括图表),用A4纸5号字不超过4页。
2.来稿内容包括(按顺序):题目(少于20字)、作者单位、单位所在省市地名称及邮编、中文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8个)、前五项的英文翻译、中图分类号(作者可到本刊编辑部查找《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正文、参考文献。以各种基金资助项目为内容的论文,可在篇首页地脚处注明基金类别及编号。
3.摘要应包括文章分析、论述的主要内容,作者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不必叙述文章的写作背景;不要使用"本文"、"作者"、"我们"等第一人称作主语,而应采用第三人称写作。
4.参考文献只列入最主要且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应在正文中引用处用“[序号]”标注,并按在文中出现的次序依次编排。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应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应在第3位后加“等”字。中国和外国作者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的著录法。
几种主要类型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含标点符号)如下:
期刊:[序号]著者.题名[J].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出版年,卷号(期数):起止页码.例:[1]逄增玉.近现代东北的文化崛起及其意义[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1):10.
专著:[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城市名):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例:顾颉刚.史林杂识[M].北京:中华书局,1977.
论文集:[序号]著者.题名[A].论文集名[C].出版地(城市名):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傅斯年.夷夏东西说[A].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下)[C].上海:商务印书馆,1994.
报纸:[序号]著者.题名[N].报纸名称,出版时间:年-月-日:(版次).何建明.永远的红树林[N].光明日报,2004-03-02:(3).
学位论文:[序号]著者.论文名[D].保存地(城市名):保存单位,年份.
5.由于本刊采用匿名三审制审稿,请作者用单独一页写明:作者姓名、第一作者(以及具有教授以上职称的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工作单位、研究方向。另附作者联系电话和电子信箱。
6.关于英文摘要的要求:为了适应期刊国际化的潮流,凡投给我刊的稿件,英文翻译一定要合格,拒收用金山词霸译过来的僵化英文,翻译内容要齐全。对于不能自译的稿件,可向本刊交纳翻译费,由本刊请专业人士译出。
7.为了提高学术质量和我刊的社会声誉,凡研究生投稿,一律由导师严把质量关,审阅后签字并署名第二作者。
8.本刊欢迎投稿,反对一稿多投。凡投向本刊稿件,请在寄打印稿的同时附带软盘一张,或是将电子稿发到我刊邮箱。本刊编辑部对所有稿件有修改权,如对此有特殊要求请在稿件中注明,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3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者,其稿件可自行处理。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部分论文范例
海峡两岸国学论坛
主持人语 杜保瑞;1-2
海峡两岸国学论坛_国学与社会生态治理(笔谈)
从《易经》的阶层管理哲学认识中国哲学各学派的定位 杜保瑞;2-9
“天人合一”与社会生态秩序的思考 祖国华;9-12
儒家道德政治视域下之社会治理思想 荆雨;宋广文;12-16
“人与自然和谐”命题的生存价值预设 吴宏政;16-18
“通”的文化精神——关于国学与社会生态治理的一点思考 华军;马国维;18-20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的生态文明理念殊途同归 刘辉;20-22
社会治理下的儒学现代化反思 邹之坤;杨晓乐;22-24
“仁性”:中华国学的伦理特质与生命底色 常江;24-26
人类生活方式与社会生态治理方式的逻辑关系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uebao/2292.html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