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19-09-10 16:24所属平台:学报期刊咨询网浏览:次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33年,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大学主办,是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双月刊,大16开,逢单月出版,主要刊登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始终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33年,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大学主办,是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双月刊,大16开,逢单月出版,主要刊登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始终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以学术为本位,以质量为生命,刊发了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受到学术界的好评。本刊内容涵盖文、史、哲、经、法、管理等学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1、北大核心期刊:
2004-2011年连续3届北大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
2、南大核心期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
3、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4、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5、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386;总被引频次:703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719;综合影响因子:0.332
6、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荣誉:
1999年、2000年两次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
1999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安徽省高等院校优秀学报”
2004年获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颁发的“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一等奖”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栏目设置
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等,重点栏目有徽学研究、古文字研究、古代文学研究、中国哲学研究、西方哲学研究、近代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论文投稿格式
1.来稿的形式规范:
(1)文题:尽量不超过20个字(不含副标题,副标题也不宜过长)。
文题请同时提供英文翻译。
(2)作者姓名及单位。
请同时提供单位地址、邮政编码。
单位请同时提供英文翻译。
(3)摘要:摘要必须是独立的和自含的,也就是说,摘要应当是独立于本篇文章而存在的,因此摘要中不要出现“本文论述了”、“笔者”等字样。“摘要”二字就已经含有“通过论述或事例,作者认为:”的意思,因此,要用客观的文字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结论写出来,让读者看过摘要后能大致明了文章内容(作者的研究成果),起到导读的作用。
摘要以不超过200字为宜。
摘要请同时提供英文翻译。
(4)关键词:3-8个(关键词选定的基本原则:每个关键词都要与文章内容契合,概念不可太大,也不要过小,可从方便网上检索的角度考虑)。
关键词请同时提供英文翻译。
(5)基金项目:如果论文是项目成果,请按“项目名称(项目号)”的形式写出。项目名称与项目号两者都要有。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单位(大小单位都要写清,如: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及所在省市、邮编,职称或学位。
(7)引用及注释规则
a.来稿必须实引。
b.引用文献的标注方法采用页下自动注的方式,用①、②、③上标的形式,每页重新编号。说明性的注释也采取这种形式,与引用文献不加区别。
c.引用文献不能太少。
d.基本文献不能转引。
(8)常用的几种引文注释格式:
a.著作
标注顺序:责任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例: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b.专著中的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析出文献作者和文集编者相同时,后者可以省略)
例:
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1页。
陈序经:《东西文化观》,邱志华编《陈序经学术论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34页。
c.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
①期刊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章名/期刊名/年/期/起止页码。例:
裴德海:《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价值向度》,《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第1-5页。
②报纸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章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例:
肖凤:《善良的雨果》,《中华读书报》2009年3月18日第4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已发表论文范例
1.心学的意义之境
2.比较文学的主体间性论
3.论郭象的是非观
4.北宋礼学的转向——以濮议为中心
5.论胡炳文对朱熹《周易本义》的推明与发挥
6.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词
7.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佛家底蕴
8.论马华诗歌对中国的地理想象
9.建安文人用典的创新特征
10.李白《静夜思》版本嬗变及其诗学思想阐释
11.王铚《四六话》与古代骈文理论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uebao/2955.html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