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15-03-31 10:06所属平台:学报期刊咨询网浏览:次
以期刊的政治质量为前提,以学术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服务于中国的水土保持事业。在办刊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编辑出版政策、法规、条例办事,贯彻国家科技兴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政治导向和科技导
以期刊的政治质量为前提,以学术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服务于中国的水土保持事业。在办刊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编辑出版政策、法规、条例办事,贯彻国家“科技兴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政治导向和科技导向,不断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和知名度,及时有效地传播国内外水土保持最新科研成果,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的水土保持事业而努力。
杂志简介
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土壤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是中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影响的最高级别刊物。
刊登内容
主要是有关水土保持、土壤侵蚀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土壤侵蚀(水蚀、风蚀等)过程及模型,水土流失预防监督与管理,流域植被修复与生态环境建设,区域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退化(荒漠化、沙化、石化)与评价,土壤水分与养分的变化特征,水土保持生物、工程措施及其综合治理效益与评价,自然灾害的防治与监测,以及与之相关的交叉、边缘学科和高新技术(RS,GIS,GPS等)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收录情况
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现被英国的《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网络版(Center for Agriculture and Bioscience International)》和《英联邦农业局文摘》(CAB)收录。国内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来源期刊,同时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农业资源环境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林业文摘》、《中国地质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环境科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英文版)》等权威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水土保持学报》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本刊最高影响因子为1.709,在全国9000多个刊物中名列第12,在全国水土保持类期刊中名列第1,在陕西省160多种科技期刊中名列第1, 在全国100多种农业类期刊中名列第1。目前,刊物的覆盖面已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通过各种渠道交流至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具有相当广泛的国内外影响。
主要栏目:试验研究、综合评述、学术讨论、研究生论文简报
获奖情况
1999年被评为陕西省十佳期刊和陕西省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
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2005年荣获国家期刊界最高奖项“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期刊收录论文范文: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水沙关系对退耕还林(草)的响应
蔺鹏飞;张晓萍;刘二佳;张亭亭;张建军1-6汶川震区滑坡堆积体土石混合坡面土壤侵蚀率与水力学参数关系室内模拟
王仁新;何丙辉;李天阳;雷廷武;陈展鹏;张劲松7-11+25黄土坡面细沟发育及细沟与细沟间侵蚀比率研究
刘淼;杨明义;张风宝12-16窟野河水沙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郭巧玲;陈新华;孙斌17-20纳米碳对黄绵土水分运动及溶质迁移特征的影响
刘艳丽;周蓓蓓;王全九;谭帅21-25崩岗地貌侵蚀过程三维立体监测研究——以广东五华县莲塘岗崩岗为例
刘希林;张大林26-31砂姜黑土区采煤塌陷坡耕地水蚀输沙过程研究
陈孝杨;王芳;王长垒;于佳禾;严家平32-35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土壤结构特征及其对入渗的影响
郭天雷;胡雪琴;黄先智;史东梅;蒋平36-40金沙江干热河谷坡改梯及生物地埂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殷庆元;王章文;谭琼;黄成敏41-47酸性溶液对红壤水分入渗特征影响及其模拟研究
龚恩磊;王辉;胡传旺;沈紫燕48-51+61水质对咸水滴灌土壤盐分淋洗过程的影响
张建国;徐新文;雷加强;李生宇;王永东52-55+61矿区人工再塑地貌对锡林郭勒草原土壤侵蚀的影响及其控制效果
郭建英;何京丽;李锦荣;邢恩德;珊丹;梁占岐;刘铁军56-61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对土壤持水性的影响
张瑞;苟晓敏;赵玉珍;王志强62-65黄土坡面细沟径流流速的试验研究
米宏星;陈晓燕;赵宇;莫斌66-69+110紫色土区玉米季坡耕地片蚀过程研究
黄成龙;何淑勤;郑子成;宫渊波70-74东柳沟沉积泥沙粒径空间分布与特征
张翔;李鹏;张洋;汤珊珊;张维75-79+148土石山区不同农作方式下坡面径流氮素流失过程
刘晓君;李占斌;宋晓强;同新奇;张铁钢;龙菲菲80-85+291山地煤矿开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莫爱;周耀治;杨建军;刘巍;师庆东;陆海燕86-89+95刚性植被空间配置模式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杨坪坪;张会兰;王玉杰;王云琦;王彬;刘昀东90-95模拟气候变化条件下太湖地区典型农田氮素的动态变化
虞凯浩;陈效民;陈旭;潘根兴;张旭辉96-100+230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坡地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的影响
陈安磊;王卫;张文钊;王飞;尹春梅;李雁勇;魏文学;谢小立101-106灌水定额对玉米膜孔灌土壤水氮运移转化试验研究
脱云飞;王克勤;张丽娟;费良军107-110生物黑炭对强酸性茶园土壤氮淋失的影响
王峰;陈玉真;尤志明;吴志丹;江福英;张文锦;翁伯琦111-115
相关论文范文推荐:2015杂志征文西部生态屏障建设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论文摘要: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区域,也是我国贫困最多的人口和省份最多的区域;西部地区的生态在全国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西部的生态也很脆弱,环境破坏严重,西部地区又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建设区域,生态与环境不仅影响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西部追赶东部和中部的速度,而且对东部和中部区域来讲影响也很大,制约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调整。
论文关键词:2015杂志征文,民族地区,西部生态屏障建设,资源诅咒,产业调整
根据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第一号公报,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5940万人,占总人口的91.5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0643万人,占总人口的8.41%。同1990年第4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1692万人,增长了11.22%;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523万人,增长了16.70%。在10643万人的少数民族中,分布在西部的(国务院在西部大开发中所指的“西部”包括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重庆、广西)的人口达765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71.92%。上述的事实说明了,无论是在地域分布上、还是在人口分布上,西部都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区。所以一般上的少数民族地区,就是指这片地区,本文也是以这一点作为研究和论述民族经济的基本前提。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uebao/337.html
《水土保持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