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管理论文投稿中庸思想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启示

管理论文投稿中庸思想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6-12-27 17:24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儒家提倡的中随着条件、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 管理论文投稿 :探究中庸思想对现代行政管理启示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摘 要 中庸是儒家用以衡量人的道德标准和思想方法的一个重要哲学范畴。中即中正、中和;庸

  儒家提倡的“中”随着条件、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管理论文投稿:探究中庸思想对现代行政管理启示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摘 要 “中庸”是儒家用以衡量人的道德标准和思想方法的一个重要哲学范畴。“中”即中正、中和;“庸”即平常不变,连贯起来就是“用中为常道也”。尽管中庸最初多用于论述道德修养的问题,但是,它对于现代行政管理,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行政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行政管理能给人带来智慧和启迪,但真正要在行政管理岗位上做到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全面准确科学地把握好中庸制衡。
管理论文投稿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中庸之道 行政管理
 
  中庸是人们行事的最佳状态,无过也无不及,恰到好处。“中庸”这一概念由孔子首先提出。中庸之道虽然常用于论述道德修养的问题,但在现代行政管理领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中庸提倡“执两用中”把握“两端”寻求它们的“中”。“两端”是矛盾对立的两面,“中”即对立两面的协调、平衡和统一。
 
  一、反对“过和不及”
 
  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阐述了把事情做过了头,或达不到火候两种相反的状况,均不合乎“中庸”的原则,不能恰到好处。在《论语?子路》篇中,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可见,孔子认为过与不及都不可取的,因为二者都背离了“中”。在过度、不及和适中三种状态中,只有适中才是最好的。
 
  “过”和“不及”就是孔子所说的“两端”,它们同样都是不好的。在孔子看来,过,犹不及,两者是等价的。“过”、“不及”可以划上等号,这是放在“中”的标准下来说的,这种将“过”与“不及”等同起来,认为它们不如“中”更有利于人际关系及事情的处理,这是中庸思想的一个典型体现。现代领导者在权力的掌握和运用上不能使权力过于集中,也不能过于分散,尽量避免“过”或“不及”两种错误倾向。因为决策权过于分散容易出现目标冲突、各自为政的现象;而在管理方面工作量又比较大,需要整体把握,适当放权。所以领导者对于决策权要相对集中,对于管理权则可相对分散。
 
  领导责任就是领导职位所赋予的任务,也可称之为职责。责任比权力能较本质地反映出一个领导者的“官品”。同时,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权力和责任成正比例关系,责任是一个制度、法律性的规定,它还与道德相联系,是一种道德的自觉。法律制度意义上的责任只是出于对人的邪恶的一面而做出的限制,是一种作为基准而存在的最低限度的责任,它对于弘扬真善美的一面来说就无法发挥作用。致使领导者仅满足于履行最低限度的责任,甚至尽可能地回避这种责任,缺乏主动性,甚至促使领导者为获得个人利益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出现。这是一种被动的责任。道德责任作为法律责任的补充,更是法律责任的提升,并使法律制度的不充分性得到补充。我国传统的管理理念,是一种通过不断完善领导者的道德修养来提高其道德责任的。历史上出现过众多的主张德治、仁政的政治家、思想家。特别是儒家学派从各个方面对官吏道德做了大量的阐述,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德治、仁政思想。这种德治、德政思想的特点是以人为中心,强调“内圣外王”,以“内圣”为根基,以“外王”为目标,并将道德修养贯彻到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去,以主导人的思想和行为。
 
  二、提倡“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何晏在其《论语集解》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君子内心虽然所见略同,但其外在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心怀天下,有的人出仕为官,有的人则教书育人,但由于他们内心都遵守共同的法则,这种“不同”反而可以致“和”;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由于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彼此相争,这必然会使他们之间产生利益冲突,这种“同”反而最终导致了“不和”。“和谐”、“以和为贵”的“和”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中庸思想中的“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概念的具体阐发。“和而不同”追求的是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和而不同”的中庸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甚至也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法则和基本条件。
 
  “过”和“不及”是我们所反对的两种错误倾向,我们提倡“和而不同”。“和”是矛盾对立基础上的协调,有条件、有原则的,不是折中主义、调和主义;无原则和条件的随声附和叫作“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看到了客观事物或认识主张即存在差别,又和谐共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领导者应严格区分“和”与“同”,做到“和而不同”。凡无关原则的小事,重和谐,要协调;凡事关原则性的大问题,就要坚持原则,不应苟同。适中地把握和运用,进行全局性的指挥和协调;不能盲目服从或献媚、附和,违背客观事实,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提出不同的建议。
 
  现代领导者在其管理活动中,可以借鉴中庸“和”的思想,提高其管理协调能力。以帮助领导者用来协调、调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孔子说“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作为管理者,多与属下接触,关心其工作生活,爱惜、激发其才能,上下一心,这样的组织又怎么会倾呢?解放后,人们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达到了顶峰,甚至出现了“两个凡是”,文化大革命后,又对其全盘否定,在这种情形下,邓小平提出了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著名论断,引领了新时代“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
 
  “和而不同”意味着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时时处处持宽容的态度,是一种可以选择的艺术化的沟通策略。在纠纷处理时采取调停的办法,在合作时采取共赢的主张,在学习与交流时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等等。
 
  现代领导者应借鉴儒家德政思想,不断增强道德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力及自身的道德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廉洁奉公,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甚至做得更好;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当前,人类正快速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领导者要经受的考验也越来越多,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日益复杂。因此,现代领导者若要符合新时代对领导者的道德要求,就应要不断地学习钻研最新的科学技术。
 
  三、强调“权变时中”
 
  儒家提倡的“中”随着条件、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时中”就是在不同的时机上审时度势。“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则援之以手,权也。”是说,虽然男女授受不亲是“礼”的一个原则和要求,但若嫂子掉入水中,弟弟则应当伸手把她救上来。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因情势之异而权变。在现代领导工作中,领导者运用中庸思想也不能死板,要随机应变、因势制宜。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在权力运用时也应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领导决策和执行方法。
 
  领导服务的实质是为人民排忧解难,谋取利益。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者的权力是广大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用来服务于人民,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毛泽东曾强调干部必须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邓小平也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著名论断。在我国政治思想史上,“民本”、“重民”的政治思想十分丰富,其中儒家的“民本论”思想最为突出,影响也最为深远。“亲亲而仁民”、“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主张“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本。”、“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他的这种“立君为民”和“载舟覆舟”的认识较孔孟爱民思想又前进了一步。可见儒家在论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发展相关问题时,始终把人民放在关键地位。由此可见,领导服务是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者的本质属性,正是在服务的基础上才界定了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工作的职责、任务和内容。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思想来强调领导的根本宗旨。每一位领导者都应以为人民用好权、服好务、掌好权作为自己的天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参考文献:
 
  [1]《礼记?中庸》.
 
  [2]《论语》.
 
  [3]《孟子》.
 
  [4]《荀子》.
 
  [5]罗豪才.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罗豪才.行政法论丛(第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7]沈岿.平衡论――一种行政法的认知模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85年5月。
 
  [9]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1151.html

《管理论文投稿中庸思想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