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马克思道德观如何促进青年道德发展

马克思道德观如何促进青年道德发展

发布时间:2017-08-18 16:14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这篇道德教育论文投稿发表了马克思道德观如何促进青年道德发展,为了推动青年茁壮成长就要促进青年的道德发展,需要运用科学理论为指导,给青年道德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论文介绍了马克思道德观的基本内容和科学性,以及对于青年道德发展的意义。

  这篇道德教育论文投稿发表了马克思道德观如何促进青年道德发展,为了推动青年茁壮成长就要促进青年的道德发展,需要运用科学理论为指导,给青年道德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论文介绍了马克思道德观的基本内容和科学性,以及对于青年道德发展的意义。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关键词]道德教育论文投稿,道德观,青年群体,道德发展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资源非常丰富。他对人类道德以及社会道德生活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虽然散见于马克思的各种著述中,并没有某一篇文章或者著作集中专门讨论道德问题,但其思想的系统性和革命性仍然是十分清晰的。其思想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在今天的青年道德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笔者看来,青年发展是整个社会应该给予高度关注的话题,而青年发展的核心是其道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调度各种资源来丰富青年的道德发展,推动青年的茁壮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储备强大的生力军。尤其要善于运用马克思的道德理论大力促进青年的道德发展。本文试图从文本梳理的角度对马克思关于道德的论述做一个大致的概括。

  一、马克思道德观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道德观不同于其他所有同时代或之前时代哲学家思想家的道德观。马克思认为,道德是历史的道德,不存在永恒道德以及超阶级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应该关注和解决现实利益矛盾;道德应该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主旨。而这些基本思想正是马克思道德观不同于其他道德观的集中表现。

  第一,道德是历史的。马克思认为,道德是一个历史范畴,道德是以实践—精神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与传统道德观不同的是,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注重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高,而且更加注重用实践的方式把握世界,改造世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利益矛盾。[1]在马克思看来,道德不是游离于人的现实生活之外而仅在头脑中起作用的观念,它是以精神为起点,外化为人的实际活动的精神实践方式。以这种实践的方式把握精神,就必须承认道德是属于历史的道德、阶级的道德。虽然统治阶级都会宣传其道德是超阶级的,但这只能说明他们只是在维护本阶级的利益。马克思指出,即使他们制定出的道德规则相类似,也不能否定道德是作为意识形态和阶级利益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精神现状。离开具体的现实背景去空泛地讨论道德,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第二,道德应该关注和解决现实利益矛盾。在马克思看来,道德在本质上是建立在经济关系基础上的对现实利益的反映。道德作为一种单纯的意识形态,并不能够直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在讨论社会发展和人的存在状态时,必须把现实的客观环境考虑进去,重心也必须是在“人”这个道德主体上,以道德主体“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道德一方面从属于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体现在对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具有的反作用上。这是对以往道德理论里强调的绝对道德、永恒道德的纠正。只有辩证地将道德本体论和道德工具论结合起来,才能深刻地理解道德真正的内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道德的产生来看,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道德意识,其产生途径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以及通过语言艺术等形式表达出来。所以,道德在客观上受到经济关系的制约。不同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不同的道德形式。除此之外,道德的主体是人,所以不同的主体由于自身社会经历、知识水平等的不同,对道德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第三,道德是解放的。马克思道德观旨在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这是马克思道德观区别于其他一切道德观的根本特性。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观特别注重现实人的利益的实现。人不是无意识吸收道德思想的被动存在,而是积极主动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动主体。同时,马克思还关注自然,强调人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这种全面协调的氛围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只有在社会中,人才能发展其作为人的全部能力,实现“人占有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社会不是一般的社会,而是和谐协调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能达到全面自由的发展,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自由和幸福。在马克思那里,道德是一种解放的道德,不仅是一般人、个人的解放,也是整个社会与人类的解放。总的来说,马克思认为道德产生于客观现实的环境中,随着主体性质与现实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具有约束性和规范性的道德有着实践和精神的把握,而实现了作为本体的内在价值和作为工具的外在价值。这就是马克思道德观的本质所在。

  二、马克思道德观的科学性

  马克思的道德思想虽然是100多年前产生的,但它至今仍具有前所未有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它大力倡导“真正人”的道德。马克思曾说过:“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2]道德是在物质生活条件足够充分的前提下才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是对当前社会里经济发展及经济关系的客观反映。人们在日常的生产活动和社交活动当中会形成多种类型的社会关系,由于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利益等问题,所以自然会出现很多矛盾。人和人之间为了妥善处理矛盾,缓解关系,就会从最初的约定俗成的口头习惯开始,到固定为处事规则,逐步影响到人们相应的思想观念。由此,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善的种种行为习惯和观念,往往被称为道德。道德作为物质生产和交换时的产物,总是会受到时代的经济水平的制约。因此,人们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形成了和经济关系相协调的道德观念。

  总之,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反映了经济关系的本质,同时又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很大影响。统治阶级管理社会,除了运用暴力武器,也会利用思想工具。统治阶级往往用精美的语言和诡辩的逻辑,包装出为他们利益服务的道德内容,区分出道德与非道德的界限,用这些条条框框控制被统治阶级,这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被统治阶级壮大并开始反抗,其结果就是诞生了新的统治阶级。如此循环的过程都没有改变其本质———这依旧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而不是真正的全人类的道德。人类何时才能超越阶级的道德?道德是经济关系基础上的产物,阶级社会里总是会存在利益上的斗争。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前提下,人们各自占有资料,不再为了利益发生冲突,各自追求全面发展,追求合理的自由,超越了物质利益,超越了阶级对立的道德才会成为人们行为准则的依据,才能够有利于个人和社会整体发展。这也就是共产主义的真正的道德,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终极目标。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努力发展生产力,为人们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其本质就是为实现“真正的道德”。

  三、马克思道德观对于青年道德发展的意义

  不断提升青年群体的道德水平、道德观念、道德信仰等,是青年道德发展的基本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基本任务,我们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道德观,全面促进青年群体的道德及其他方面的社会发展;必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坚定正确的道德信仰,培养他们善于解决道德冲突和消除道德负面效应的能力。首先,必须大力促进青年群体自身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推进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当代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的时候,马克思的道德观以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这是现实可行的道德目标。所谓自由发展,是指每个个体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从事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发展,是指社会要求个人在各个方面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里,既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若青年失去正确的道德判断标准,则一方面不能够实现青年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对他人以及社会环境都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必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应该花大力气完善道德回报的效应制度。在当前社会主义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当经济利益与道德行为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人们坚守道德底线的动力在哪里?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吃力不讨好”的事件。如果长期缺乏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奖励,将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根据需要层次理论,精神层面价值的满足比物质层面更加宝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将越来越注重个人价值,特别是精神价值的实现。因此,尤其要强化对人们精神层面的褒奖。应该针对青年群体的道德状况,建立专门的监督组织。一方面传播社会上的正能量,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对失德现象进行纠正。

  其次,必须大力促进青年坚定正确的道德信仰。青年作为最具潜力的一个群体,受到了家庭以及社会对他们的道德期待。开展对青年的道德教育,也是推进国民整体道德素质提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帮助青年形成正确的道德信仰,要吸收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也要借鉴其他外来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处理好多种道德理念间的冲突。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道德信仰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道德建设总体上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道德滑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种种道德滑坡现象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恶劣影响显而易见。在加大法律惩治力度的同时,社会更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7.

  [2]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3]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宋希仁.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5]安启念.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研究[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6]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刘佳宁,朱方长.试论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本质特征[J].山东工会论坛,2015(4):100.

  [8]李小豹.当代青年道德信仰论[D].长沙:中南大学,2011年学位论文.

  [9]何云峰.教师道德:期待与角色定位.[J].伦理学研究,2015(4):88-93.

  作者:汪璐

  推荐阅读:《徐州教育学院学报》徐州教育学院主办,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的学术性期刊,办刊宗旨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双百”方针,立足本校,面向全国,为适应教育发展,蘩荣学术研究,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和扩大学术影响服务。被评为全国教育学院优秀学报。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1808.html

《马克思道德观如何促进青年道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