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23 16:41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这篇劳动保障论文发表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我国制造业依靠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实现了高速发展,论文分析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的出口贸易优势削弱问题,就如何看待和解决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和如何保持出口经济的稳定发展提出了

  这篇劳动保障论文发表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我国制造业依靠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实现了高速发展,论文分析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的出口贸易优势削弱问题,就如何看待和解决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和如何保持出口经济的稳定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劳动保障论文,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制造业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依靠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实现了高速发展,并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济实现了3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劳动者的工资也在不断上升,但“人口红利”优势却在降低。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一方面有来自于经济增长的内生压力,另一方面有来自于制度、道德等外生力量的推动。当前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是否还存在呢?如果存在又还具有多大空间呢?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文献回顾

  关于对劳动力成本和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两者关系的研究,学界通常将工资成本作为劳动力成本的标志性变量,将制造业的出口作为其国际竞争力的代表性变量,通过分析平均工资的变动来研究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并且随着样本的选取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各个学者得到的结论也都各有特点。其中,学者们的观点主要可以分为如下两大方面。

  2.1劳动力成本上升必将降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水平

  由于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的工资增长速度已经逐渐开始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高劳动力成本将导致产品出口的减少和产业的转移。通过分析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如纺织、服装和玩具等)显示,劳动力成本上升将会提高低端密集型产业的产品成本和中间投入品的成本,引起这些产业产品价格的提高,降低其国际市场份额。上官绪明(2012)认为,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人民币的升值,使得我国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下降;但由于我国企业技术研发能力较弱、研发投入不足,致使我国对外来技术的依赖较为严重,因此,我国技术密集的工业制成品仍不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Reveros(1992)利用OLS计量方法论证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与制造业出口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李艳丽(2011)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显著的影响,并得出中国低成本优势呈现减弱趋势的结论。

  2.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力价格的变动对出口值的影响会变小

  都阳和曲玥(2009)的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其实并未减弱,因为劳动生产率也在随着劳动者工资水平的上涨而有所提升,且劳动生产率增速大于工资的增速。许召元和胡翠在2014年利用2001~2011年的相关数据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她们同时也发现不同要素密度行业消化成本上涨压力的能力呈现差异。其中,技术密集型产业消化成本上涨压力能力高于能源密集型产业。并非所有的制造业行业都受劳动要素成本变化的影响十分严重。不同制造业的要素构成不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其的影响也不同。例如对于电子工业子行业,劳动力成本与出口之间的关系就并不显著。国外学者Felipe和Kumar(2011)认为劳动力成本与出口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并否认了欧盟之前采取降低劳动者报酬的方式来刺激出口这一措施的正确性。在剔除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与贸易伙伴国对比后,刘厚俊和王丹利(2011)发现我国制造业劳动力工资水平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工资水平的上升对中国出口值并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3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3.1总量增长迅猛

  2000年,我国制造业的企业总数为144399个,总产值为73913.77亿元,增加值为19396.51亿元,资产总量为94096.54亿元,从业人数为4619.36万人;到2016年,我国制造业的企业数有396950个,增加值达到441358.36亿元,资产总量为323403.08亿元,从业人数为7731.57万人。2016年制造业企业数、总产值、资产总量和从业人数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174.90%、497.13%、243.69%和67.37%,其中,总产值增幅最大,增长了近500%。

  3.2地区分布和行业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制造业在东、中、西部之间的分布存在着较大的结构上差异,东部地区制造业的总产值、增加值、资产总量和从业人数所占比重分别为73.68%、68.85%、70.14%和72.50%,而中部地区则为16.23%、18.86%、16.91%和16.75%,西部地区为10.10%、12.29%、12.95%和10.75%。我国制造业的行业结构分布也并不均匀。2016年,制造业增加值有近60%左右分布在黑色金属冶炼和通信设备、计算机等10个行业中。

  3.3制造业增加值总量增加且占比减少

  一般来说,制造业增加值是指制造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生产过程发生的价值增加额,反映了制造业生产活动创造的财富增加量。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发展非常迅速,中国制造业总产值从1996年的29529.8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233856.4亿元,翻了8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51%。改革开放后的20年,中国的制造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2004年以后,中国致力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制造业的增加值尤其增长得快,是所有国家中增长最快的一个。但是随着制造业增加值总量的上升,其在总增加值中的占比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图2)。1996年制造行业占总增加值的60%多,到了2015年却不足40%。同时,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从2006年起也长期处于下降趋势,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下降的速度越快。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以及不能满足我国的贸易需求了。因此,要想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必须提高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大高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产品生产。

  4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现状研究

  4.1我国经济总体劳动力成本变动分析

  从2000~2015年我国职工名义平均工资不断上涨。2000~2015年名义平均工资从9333元增长到62029元,累计增长664.62%,15年期间,年平均增长13.46%,长期保持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长,职工工资平均增长速度很明显。扣除物价因素后我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仍在上涨。2000年到2015年实际平均工资累计增长665.27%。2000年到2015年我国职工实际平均工资的变动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我国职工实际平均工资与名义平均工资的变动轨迹几乎一致,所以在下面的探讨中就不在把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分开探讨,而只探讨我国的名义工资。

  4.2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变动分析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显然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而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最大优势就是劳动力比较优势,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变动进行分析。图5表示了从2003~2016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平均工资水平在不断上涨。2003年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2671元,而发展到2015年达到55324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13.07%,低于国家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在2003年我国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与总体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还比较一致,但自2005年起,差距开始拉大。

  (1)劳动力成本的增长落后于经济发展。纵观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变动过程,2015年较2000年增长了6.65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3.46%。从总量上看,似乎整个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进一步研究便会发现,劳动力成本的增长处于一种虚假的繁荣状态之中。从微观企业来看,劳动力成本的增长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积极性,阻碍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动力,降低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效率。从宏观层面看,抑制了消费者需求,抑制了内需的增长、加剧了收入分配差距、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2)劳动力成本的增长程度被高估了。正常情况下,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造业劳动者工资应随之增长,这决不仅仅只是为了抵消通货膨胀。从这个角度看来,即使工资的增长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也不足以为奇,这些增长实际上是在填补历史欠缺。因此,必须建立适当引导制造业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

  (3)这种增长由于受到了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市场机制发展等因素影响,其上升步伐与经济增长速度存在一定程度差距。

  5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的影响效应分析

  保罗•克鲁格曼曾指出:“亚洲国家的高速经济增长并非奇迹,只是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初期现象,是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投入取得的”。因此,关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延缓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削弱成本竞争优势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1)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劳动力成本并非越低越好。由于劳动力成本具有成本与报酬的双重属性,因此,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具有激励效应,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使竞争优势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那么劳动力成本上升就并不一定是坏事,相反还能促进成本竞争优势的维持与巩固。

  (2)从企业生产效率角度来看,劳动者报酬的增长与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之间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互斥关系。劳动力成本上升将会促进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刺激企业进行资本投资和加强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

  (3)从人力资本积累角度来看,劳动者收入低下,一方面意味着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会延长,劳动强度会加大;另一方面,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可能得不到保障,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劳动者再生产能力不足,将产生贫穷的代际转移效应并不利于劳动者素质提升。反过来,由于教育、培训等投入的不足,劳动力自身价值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劳动者不能更好适应社会性的需求,又形成新一轮的低价格、低效率、低素质的劳动力,如此一来便又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对人力资本积累非常不利。(4)从企业出口贸易角度来看,低劳动力成本对于出口贸易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低廉劳动力价格优势,有助于我国产品进入并快速占领国际市场,也对当地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容易受到贸易国抵制。

  6对策建议

  如今,我国廉价劳动力已经逐渐失去其优势,这个优势正面临被东南亚其他国家所取代的危机。目前正值我国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挖掘并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并实现出口商品的升级将对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贸易竞争力建议如下。

  6.1合理提升社会工资水平

  从长期来看,不管最初起点如何,一国的劳动力人均工资上升至一个较高的水平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劳动者得到较多的劳动报酬收入,中国才能在逐渐成为高收入水平的发达国家的路上更进一步。首先,在面对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这一现象时,不仅不能恶意打压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还要鼓励社会对工资水平进行的合理提升。其次,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有限资源的减少,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是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工资水平的上升也不完全是消极的,它还意味着劳动者人群人均收入的增加,而人均工资的增加会进一步带动总需求量和改变消费结构,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有积极正面的推动作用。最后,政府应结合实际,制定不用地区对应的最低工资水平,这不仅是对劳动者人群的基本保障,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力成本迫使部分低生产效率的企业自我革新或退出市场。

  6.2提高劳动生产率

  贸易竞争力主要是依靠劳动生产率而不是绝对工资水平,故想要保持贸易竞争力,不应该一味压低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而是应该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在企业管理中强化对劳动力的投资。对劳动力进行投资,提供更高的工资水平和更好的教育,使得劳动者拥有更充沛的体力、精力和智力,将促使他们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激发更多的发明和创造,带来生产效率更客观的超额回报。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单位劳动成本,提高企业的贸易竞争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更注重人力资本管理与投资,努力提升劳动力素质、发挥劳动力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劳动力的单位产出。

  6.3培育新的行业竞争优势

  面对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的弱化,中国制造业应该在努力弱化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的同时发展技术优势、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出口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如果无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国将很可能步巴西、墨西哥等国家的后尘,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新的竞争优势的培养和结构优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的阶段,政府要狠下决心,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看量不重质"的发展思路。

  作者:邱思琦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2125.html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