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18-04-25 16:25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在互联网思维中体现的是互联互通,互相合作,平等开放,这也是水利新闻报道的重要意义所在,在目前的水利新闻中要切实关注读者的需要,构建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报道方式,促使水利部门之间团结合作,互利共通。 关
在互联网思维中体现的是互联互通,互相合作,平等开放,这也是水利新闻报道的重要意义所在,在目前的水利新闻中要切实关注读者的需要,构建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报道方式,促使水利部门之间团结合作,互利共通。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水利宣传,水利新闻
立足行业推进融合
水利宣传报道发挥着舆论引导、形象塑造、交流经验、社会互动、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其新闻选题大多来源于水利行业内部,来源于文件与会议、举措与成果、事件与活动中。水利新闻的受众也以与水利行业相关的人为主:水利行业的管理者、水利工程建设者以及关心水利事业发展的社会人士。其报道内容主要分为政务报道、重大事件报道、基层经验报道等诸多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成为新闻宣传的新通道,水利宣传报道亟需在这些新兴的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宣传阵地站稳脚跟,引导舆论,助推水利事业不断发展。
长江委水利新闻报道已经具备了互联网的一些因子,比如开办了长江水利网,人民长江报、长江有线电视台、长江年鉴社均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记者通常在会议现场边听边用手机写作,会议结束时稿件也写了出来,大大提高了写作效率,新闻稿件能保证在当天写作完成。
重大事件报道,长江流域重大事项如防汛抗旱、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峡工程建设等,委内重大事项如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等,報社、网站、电视台各派一名记者跟踪采访,通过各自的平台首发,其他平台转载。
整合资源开放互动
防汛抗旱历来是水利工作的头等大事。2016年、2017年汛期,长江委宣传出版中心各个媒体求新求变,运用互联网平等开放、高效互动、方便快捷的新思维,尝试部门间的合作,整合不同传播渠道资源,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改进采编流程
探索“中央厨房”式采编机制。在2017年汛期,宣传出版中心派出多名记者轮流驻守在长江防总值班室,随时关注汛情变化,向后方传递信息,并第一时间发布汛情通报、会商决策等新闻稿件。而后方的记者分工合作,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在迎战长江一号洪峰时,派出多路记者赴湖北、江西等地现场采访。长江一号洪峰过后,撰写了《联调联控寸水必争--长江防总科学调度成功应对长江2017年第1号洪水》《迎汛而上一线排险--长江防总专家指导协助流域各地抗洪抢险综述》《调峰驯洪大江安澜--长江防总、长江委科学应对今年暴雨洪水纪实》多篇深度报道,对长江委应对2017年洪水进行总结性报道。
长江水利网站整合了新华网、人民网、水利部网、中国水利报、人民长江报等新闻报道,以及长江有线电视台的视频报道、长江防汛抗洪摄影展的新闻图片,策划制作了“2017长江防汛特别报道”“迎战一号洪水”“抗洪支撑力量”等专栏专题。美丽长江微信公众号2016年汛期推送的防汛视频“2016长江防汛抗旱前瞻”被中央电视台采用,点击量达15万人次。2017年承办了长江防总的官方微信公众号--“长江防汛抗旱”,在主汛期每天精心编辑及时推送长江防汛抗旱的权威新闻,上半年共推送微信76期,阅读总数29637次,15950人。“报、网、台、微”相互协作,共采写深度通讯30余篇,新闻稿件200余篇,在各个平台同时传播。
2.转变报道风格
受制于水利行业的传统思维,在以往的防汛抗旱报道中,对新闻的政策性有很高要求,宣传报道过于注重政策宣传和专业性,往往以“工作信息”为主,形式单调,可读性不强。在互联网时代,水利新闻宣传报道更加重视读者的阅读体验,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记者不能简单的堆砌材料,必须做到身在一线,心入一线,笔写一线,让新闻宣传报道更有感染力。
如长江水利网记者深入江西防汛一线采写的现场新闻特写《严阵以待迎洪峰》《向着汛情最紧急的地方》《江西直击:把责任与担当写在浪尖》,以及《防汛的担当》《“把脉”水雨情》等防汛典型人物报道。人民长江报的防汛抗旱系列报道《迎汛而上追峰逐浪》《波涛中的坚守》等,记者深入湖北防汛一线和长江中游水文站采访,写出了生动鲜活的报道。
长江委宣传出版中心努力将记者打造成会拍照、摄像,能写作的全媒体人才。长江水利网站“2016长江防汛抗洪全景回眸”专题,采用了扁平化的网页制作风格,大量使用图片,能第一时间吸引眼球,页面布局更加简洁、大气。在专题专栏制作过程中,尝试采用了H5技术,网页设计能同时在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上无障碍阅读。在传统眼光看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创新,恰是互联网思维的体现,是针对受众需求做出的灵活改变,是充分吸取了受众的意见而作出的快速调整。
直面变化顺势而为
1.加快推进媒介融合
新媒体的成员不断增加,从门户网站到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到VR虚拟现实技术,新旧媒体融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水利新闻报道也要紧随时代潮流,重视新媒体形式的变化,努为了解并融入其中。
新媒体的发展主要是靠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来推进,依靠传统媒体深厚的信息资源。要坚持以受众为中心,将互联网思维贯穿于新闻策划、采编、签发、推广的各个环节,在中央厨房式节目生产流程再造上下功夫,重塑信息采集和新闻表达的方式。整合目前委内新闻报道的资源,不能仅依赖于各部门的自主合作,还有赖于宣传出版中心内部体制机制的改革,可成立专门的融媒体发展中心,独立于原来的报社、网站、电视台,又高于这一层级,以便更好地调动各部门的资源。
2.为各个平台量身定制内容
坚守水利新闻宣传的第一阵地。水利新闻单位拥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水利行业资源,包括水利行业政策的有力支持和行业信息的专业属性,目标读者相对集中,在水利行业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水利新闻报道要牢牢把握水利行业的特点,通过为广大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产品来引导舆论,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
在不同的媒介平台差异化定制内容,若各个平台只是重复性的转载,不仅是对媒介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会使受众产生疲劳。如人民长江报可发挥其采编优势,在深度报道上下功夫;长江水利网利用网络平台大而全的优势,做成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专题专栏,各微信平台利用其便捷端入口,提供信息导读,强调报道的及时性,吸引读者眼球,引导读者进入网页进行深入阅读。在内容上做到有“深度”、有“高度”,加之融合新媒体的“速度”、“宽度”、“互动度”,进一步整合资源、融合创新。
在新媒体平台上,体裁不受局限,语言也更加生动幽默。比如会议新闻对领导讲巧要软化处理,改变硬性的灌输;针对会议的枯燥性,需要将标题和形式做得更吸引人,才能吸引读者阅读。关于一线水利工作者的新闻报道,应努力追求内容、标题、语言风格的通俗化、口语化。
3.加强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
媒体共融发展,不仅是内容体系的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也不容忽视。新闻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努力成为“全媒体”型工作人员。记者在采访写作过程中,要体现创新意识,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努力在文风、选题、版面视觉、栏目设计上有所创新。选材上,更加贴近水利一线工作者;写作上,语言更加生动活泼,重视新闻时效性与主题性;形式上,文字、图片、视音频相互结合,给读者全新的阅读感受。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将“融合”思维贯穿于采写编排的全过程。
同时,也要加强通讯员队伍的建设,采用专业记者和通讯员采访相结合的采编模式,有些时候记者无法及时到达一些情况紧急、位置偏远的水利一线时,水利工作者也要能够担起通讯员的职责,通过手机采集图片、视频,并提供文字线索。甚至可以完全开放整个新闻采编流程,开辟完全由受众,即水利一线工作者完成的新闻栏目,从而极大地调动各个层次受众的积极性。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亲身经历更具有可读性和分享性,也十分符合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规律。
还需引進一批技术人才。大数据技术、H5技术、搜索引擎等,都是互联网发展下的新型产物,专业性很强。记者难以转型成为专业的技术人才,技术人才也将成为采编队伍里的重要力量,他们进行H5、图表、新闻视频生产,并将可视化产品回传给加工员审核,这就需要引进懂技术的人员,确保网络、手机、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能够正常运作,把内容更好地传递给受众。
4.推进新闻宣传技术革新
目前,有些媒体将VR摄影机和航拍机融入新闻报道中,从不同的视角给观众带来更具现场感的体验。读者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现场。要适应新形式的发展,研究利用最新的传播手段,提升宣传效果和影响。同时,要拓展传播渠道,践行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手机终端,制作推出长江水利网新闻手机版,使网页内容能够自适应手机、平板,更好、更快地开展水利行业新闻宣传。
参考文献:
[1]喻国明:《互联网逻辑下传媒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和发展进路》,《新闻与写作》,2014年第7期
[2]李良荣、童希:《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新思维》,《现代传播》,2010年10期
[3]徐红:《互联网思维及其视域下的传统媒体转型》,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4]傅菁:《水利新闻单位的社会定位及发展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5]刘美春:《全媒体时代“中央厨房”探索运用》,《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3期
相关阅读:国内水利刊物哪些在征收职称论文
水利工程主要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既能控制水流,又可以防止洪涝灾害,由此可见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当然水利工程师也是重要的职位,在水利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在评工程师时也需要发表相关数量的期刊论文,目前国内哪些水利刊物在征收职称论文,小编通过和杂志社联系,向大家推荐下面几本期刊,发表职称论文,审稿周期短,见刊快。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3311.html
《如何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水利新闻报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