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0-03-11 17:09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摘要]以软件外包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软件接发包企业的组织间关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接发包企业的组织间关系对知识转移有正向影响,基于软件外项目的特点,以及知识本身特点造成的知识粘性,在该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软件
[摘要]以软件外包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软件接发包企业的组织间关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接发包企业的组织间关系对知识转移有正向影响,基于软件外项目的特点,以及知识本身特点造成的知识粘性,在该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软件外包;组织间关系;知识转移
软件工程师投稿知识:软件学报投稿什么方向的文章容易录用
软件学报是计算机方向的核心学报,对于论文的要求也比较严格,这本学报主要录用计算机科学,计算机软件,系统软件与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方向的论文,作者可以投稿这一方向的论文,录用成功率较高,软件学报论文审稿周期在6-9个月,时间也比较长,需要投稿的作者可以联系我们的编辑老师。
目前导致中国软件外包企业难以良好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部分软件开发项目团队存在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在关系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上相对欠缺,从而导致外包项目失败。因此,有效提高软件外包项目团队的管理能力,有助于促进接发包企业间知识转移。本文探讨了软件接发包企业组织间关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作用,以及知识粘性在该过程中发挥的调节作用。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基础
社会关系网络理论主要讨论人的经济行为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企业的社会关系以其在与合作伙伴相互信赖与尊重为前提,能够促进不同企业之间相互学习和沟通,增强合作伙伴进行信息与知识转移的意愿,同时关系资本能够促进信息和知识在不同企业间顺利流动,即依托企业具有的社会关系可以更为及时、准确地传递潜在有用的专业知识和关键信息。软件外包企业不可避免地处在社会关系网络中,而接发包企业的组织间关系是包含于该网络中的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对组织和个人的知识转移活动均具有影响作用。
(二)组织间关系与知识转移
软件接发包企业间形成的可以分享资源、信息、共同承担风险、持续而稳固的组织合作关系有利于不断获取组织间知识。接发包企业间转移的多为隐性知识,而组织间关系是隐性技术知识转移的主要渠道。Madhok[1]认为接发包企业间关系越和谐和牢固,隐性知识能更顺利地跨组织转移。基于组织间关系具有多维性、多结构的特征,本文从关系范式、结构以及知识管理三个维度来研究其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关系范式是指软件接发包企业间形成良好的关系质量[2]。企业与合作伙伴构建长期合作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信任和承诺知识转移提供了保障。张哲等[3]发现接发包企业关系质量中的信任、承诺均对知识转移具有正向影响。张晓棠和荆心[4]提出基于信任、承诺建立的良好的组织间关系能促进知识转移意愿,提升知识获取数量与质量。接发包双方信任还可以减少其对知识保护意愿和措施。接发包企业间的透明度也有利于减少外包服务过程中遇到的误会和不确定因素。结构是指企业与合作伙伴间形成的关系的整体状态,具有促进知识分享、信息交流的作用[5]。
接包企业需要与发包企业频繁地交流和沟通,这为隐性知识转移创造了条件。当企业间交互作用更紧密时,即连结强度更高时,有助于复杂的隐性知识顺利传播。接发包双方间沟通和互动频率对知识转移有促进作用。姜骞和胡国杰[6]发现企业可以通过频繁地互动创造学习机会,各种层次的交流和互动增加了隐形知识转移的途径。接发包企业员工通过交流和沟通等积极互动,促进获取和理解技术知识。
知识管理主要涉及知识获取和知识吸收活动。接包企业对知识的学习和整合能力有利于其拓宽知识面,进而提高对新知识的再利用效率和机率。接包企业的知识获取能力决定着企业吸收知识的数量和质量,接包企业的知识整合能力能够将获得的隐形知识转化为容易传递和学习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知识创新。Iansiti和Clark[7]认为企业对外部知识的整合能力可以有效促进跨越不同层面的知识转移,内部整合能力能够提升企业内知识流动的效率。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1:接发包企业组织间关系与知识转移正相关。H1a:关系范式维度与知识转移正相关。H1b:结构维度与知识转移正相关。H1c:知识管理维度与知识转移正相关。
(三)知识粘性的调节作用
知识粘性是指“知识在组织内部转移的困难程度”。软件外包是复杂性、动态性且具有非结构化特点的任务。软件外包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复杂性、动态性的特点会阻碍知识的转移。知识本身的属性也是形成粘性的核心因素。Roylubit[8]认为隐性知识具有的模糊性会导致其很难用广泛接受的方式编码,且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着其被知识接受方消化和吸收的程度。
知识粘性对知识转移存在明显的负向影响作用。当传递的知识具有的复杂程度较高,专用程度较高,此时知识粘性较大,更需要依靠接发包双方间的紧密联系、互动和沟通来促进和支持知识转移。若合作伙伴间信赖感更强,相互间进行知识转移的动力和意愿会增加,交流和分享过程中的模糊程度和不确定性则会减少,从而削弱知识粘性的负面作用。周海炜和姜骞[9]发现当知识粘性较高时,接包方需要采取更为有力的知识管理措施,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时协调与发包方的组织间关系也越复杂。
由于软件外包项目特点和知识本身属性造成较高的知识粘性,接包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协调与发包企业的组织间关系,通过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以帮助其获取更多知识,还需要加强知识管理能力使其最大限度地吸收并转化接受到的新知识。根据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H2:知识粘性对接发包企业组织间关系与知识转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H2a:知识粘性对关系范式与知识转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H2b:知识粘性对结构维度与知识转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H2c:知识粘性对知识管理与知识转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二、研究设计与实证结果
本文对南京、上海、西安等地软件外包企业发放问卷的方式获得调研数据。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70份,收回288份,剔除无效问卷39份,最终问卷数249份,有效回收率为67.297%。本文采用李克特5点法测量变量,基于已开发的量表设计并根据专家意见和测试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和调整。
(一)同源偏差检验
本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同源偏差检测,即进行Harman单因子检验,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不止一个,且第一个主成分是38.109%,没有一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大40%,说明收集的数据基本不存在数据同源偏差问题。
(二)样本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组织间关系、知识转移和知识粘性的描述性统计。组织间关系的关范式和结构均值较大,说明此次调研的接发包企业之间存在较好的信任和互动。知识粘性的均值为3.623,表明在进行知识转移的过程中的确存在知识粘性。知识转移的均值大于3.6,处于中上等水平。相关性分析,关系范式、结构、知识管理与知识转移存在明显正向影响关系,初步证明了研究假设H1。
(三)信度和效度检验
关系范式、结构、知识管理、知识转移和知识粘性的Cronbach’sAlpha系数均大于0.7,说明变量的信度较好。本文基于KMO以及Bartlett检验结果对各量表进行因子分析,组织间关系、知识粘性以及知识转移量表的各题目的载荷系数均大于0.5,说明问卷中量表的效度较好。
(四)检验研究假设
模型1的调整的R2是0.656,表明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该模型的F值等于158.698,达到显著水平。关系范式、结构和知识管理对应sig值均低于0.05,说明三个变量与知识转移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且对应VIF值均小于5,证明三个变量间不具有共线性关系。关系范式、结构以及知识管理对应的系数均为正,表明关系范式、结构维度和知识管理对知识转移具有积极影响,假设H1a、H1b、H1c得到验证。
模型3的R2=0.897大于模型2的R2=0.883,说明知识粘性在组织间关系与知识转移的影响中有调节作用。两个模型的F值为216.528、141.152,达到显著水平,且所有变量的sig值均低于0.05,说明每个变量均与知识转移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由两个模型中的自变量的系数可知,加入交互项后,模型3中的关系范式、结构和知识管理的系数的绝对值均有所下降,说明其在模型中的正向影响作用下降。在模型3中,三个交互项对应的系数均为负数,说明知识粘性加入模型后,削弱了关系范式、结构以及知识管理对知识转移的正向影响作用。综上所述,知识粘性在组织间关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作用发挥负向调节作用,研究假设H2a、H2b、H2c得到验证。
三、结论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软件接发包企业的组织间关系与知识转移存在明显正向影响作用,关系范式、结构、知识管理三个变量对知识转移均具有积极影响。(2)基于软件外包项目的特点和知识属性造成的知识粘性在组织间关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MadhokA.HowMuchDoesOwnershipReallyMatter?EquityandTrustRelationsinJointVentureRelationships[J].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2006,37(01):4-11.
[2]周海炜,姜骞.IT外包组织间关系维度探析及其有效性测度[J].软科学,2012(03).
[3]张哲,胡兴球,任佳佳.软件外包企业伙伴间关系质量对接包绩效的影响[J].企业经济,2016(01).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5096.html
《组织间关系对软件接发包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