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0-03-11 17:15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摘要: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变化,以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中。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金融与生活在各个方面实现无缝对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出行、支付等行为方式。本文首先阐述了金融科技的发展,促使
摘要: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变化,以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中。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金融与生活在各个方面实现“无缝对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出行、支付等行为方式。本文首先阐述了金融科技的发展,促使银行、互联网公司加快金融场景化建设布局。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和国内商业银行两个行业的场景建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场景发展策略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最后多维度提出在金融科技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场景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金融科技互联网公司商业银行金融场景
金融方向从业者发表论文:金融监管趋严下商业地产企业的现状及融资模式
摘要:2017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以及银监会均加大了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对于房地产领域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从严治理,并且对于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作出了严令禁止,有效控制房地产行业的金融风险。
一、引言
金融科技主要是指由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带动,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主要包括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分布式技术(区块链、云计算)、安全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过程主要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金融电子化,主要利用软硬件实现办公电子化;第二阶段是互联网金融阶段,主要利用互联网对接金融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等,实现渠道网络化;第三阶段是金融科技阶段,就是实现大规模的场景下自动化和精细化运行。
金融科技时代,通过金融与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如何在用户的实际生活中找到需求痛点,并通过场景搭建实现金融服务的无缝对接是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互联网金融场景化将金融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不仅模糊了二者的边界,而且创新改变金融产品与服务,衍生出许多新的金融生态,加速金融生态圈的构建。
二、互联网企业金融场景化建设的现状
2019年,根据艾瑞咨询预测,我国社会消费零售市场中,场景金融市场覆盖率将达到13.8%;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场景金融市场将达到95%,可见,场景化金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场大变革。金融科技场景化应用主要包括物联网、移动互联、生物识别、信息安全等方面。各大金融科技巨头纷纷展开了场景化建设应用步伐,如“蚂蚁金服”“财付通”“百度金融”“京东金融”等。同时,一方面,金融科技巨头技术创新应用步伐加快;另一方面由于监管措施不到位,如e租宝、中晋系等P2P互联网公司泄露隐私、平台倒闭、卷款跑路等诸多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以下对现有四大类场景进行比较和举例。
(一)网购场景
电商平台的发展催生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孵化了互联网金融场景中最重要的“支付”通道。第三方机构凭借“中间人”角色,向买卖双方提供了可信的资金流信息,保证了网购交易的正常进行。随着电商平台交易额的指数型增长,线上支付业务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得以壮大。基于网购场景,沉淀了大量资金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支付的通道,而是进一步运用大数据分析电商平台交易情况,衍生出了一系列基于网购场景的金融服务,如对供应链上下游的经营贷款、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消费贷款、理财服务以及各种代理保险等创新型金融业态。
2018年,我国消费信贷额已经成为了主流消费支付模式,占GDP比重达到了33.7%。信用卡分期付款模式逐渐被互联网线上分期支付所取代,目前,信用卡分期付款占全部付款比率仅为19.06%,而互联网分期付款交易比重已经上升到19.43%。淘宝、京东以及苏宁分别推出的“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和“任性付”等大大刺激了平台交易量增长;运费险服务等小金额的保险产品将保险服务不仅优化了客户体验,更加强了金融服务能力输出的多元化。
(二)社交场景
社交APP诞生的金融场景更多地体现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流量”思维。通过打造高频社交平台,把握住流量入口,逐步实现金融服务与日常社交场景的融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腾讯公司旗下的“微信”APP,根据《2018-2024年中国微信小程序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微信培养出了高度的用户依赖性,占据了国内网民23.8%的线上浏览时间,并由此拉动了流量消费达1191亿元。它不仅是社交聊天的工具,还可以轻松完成转账、支付、充值、出行、缴费等诸多日常服务。特别是“微信红包”的创意,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并且巧妙地利用人际关系网之间的互动,让微信支付的用户数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微信红包”甚至还成为了人们庆祝节日、表达情意的重要方式。目前,微信支付占第三方支付的市场份额已达40.7%,仅次于支付宝。得益于其高频的社交属性以及高度的用户依赖性,微信支付被更为广泛地运用到线下无现金收款的支付中,进一步蚕食商业银行主导地位的线下收单业务。
(三)出行场景
“滴滴出行”等打车软件的诞生改变了传统的出行模式,线上约车与线下出行相结合,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隔阂,大大节约了司机和乘客的时间。早在2015年,滴滴出行就开始布局金融领域,逐渐把用户平台沉淀资金向余额理财产品导流,并渗透保理业务。2016年,滴滴成立了众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进一步向汽车融租、汽车ABS业务发展。滴滴金融紧紧围绕“用户”“司机”和“汽车”三个主体,深挖商业背景下的金融服务需求,开辟了一系列以“信贷”为核心的“出行场景”金融服务。目前,滴滴出行已经占据了国内网约车90%的市场份额。绿色出行方面,摩拜、ofo、Hellobike等共享单车更是与支付宝芝麻信用达成合作,为信誉良好的用户免除押金,把征信的使用范围扩大到生活中的小事件。
(四)旅游场景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利用闲暇时出去旅游来缓解生活上的压力。诸如去哪儿旅行、飞猪、同程旅游以及携程等旅游网站及APP不仅提供旅游资讯、在线咨询、酒店及机票预订等服务,还逐渐渗透金融领域,为用户提供分期付款、保险服务、理财资产存款证明等金融服务。旅游场景金融服务起步于2013年,起初只以简单的礼品卡等形式出现,刺激用户提前消费。随着出境游等高端旅游线路的火爆,大量80、90后的年轻人有“走出国门”的想法但却无法一次性负担高昂的旅游费用,旅游分期付款金融服务应运而生。目前,一线城市的旅游金融产品渗透率已经高达30%。
可见,互联网公司已经建立了大量的优质金融场景,甚至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为了持续增加客户粘性,互联网公司仍在不断地开拓新的场景。
三、商业银行金融场景建设现状
中国金融企业主动拥抱信息科技,中国金融行业应用大数据IT较多,仅次于互联网和电信,金融领域中银行业IT投资规模最大,约为证券IT投资的5倍、保险IT投资的4.5倍。在银行脱媒的背景下,银行在精细化管理、风控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银行业加大信息化投资。互联网金融推动银行智能化、轻型化、数字化转型,银行物理网点开始出现负增长,离柜率大幅提升。网上银行起步早于手机银行,用户规模和使用率稳步提升,2012年手机银行用户规模不到网络银行用户规模的四分之一,使用率不及网络银行使用率的三分之一。到2018年上半年,手机银行的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接近网络银行。作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先锋,2017年招商银行App开启“网点+App+场景”模式,实施“移动优先”策略。2018年,两大App“招商银行”和“掌上生活”月活跃(MAU)达8,104.67万,较上年末增长47.24%。
当前,许多商业银行积极创新,主动拥抱互联网,将金融与科技相结合,将金融业务产品融入特定的场景之中,创造基于情景的场景式金融服务。增加转账场景将成为银行丰富金融服务应用场景的重要切入点。根据2018年CTR手机银行用户行为调查,手机银行业务使用功能中转账场景居多,小额转账排名第一,创新功能关注点包括场景化移动支付业务,未来移动支付将成为银行必争之地。综合来看,银行金融场景建设主要发力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除此之外,商业银行金融场景建设还在医疗、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房地产、餐饮、证券基金、保险担保等领域有所涉足。但总体来看,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场景建设覆盖范围不够广,影响不够深远。
四、金融场景化建设的建议
(一)明确市场战略定位,做好场景统筹规划
当下,支付宝、微信、京东金融等互联网公司以“支付+场景”方式在传统的商业、核心供应链、民生政务类等领域深入,快速搭建“小额、高频、刚性”场景。而商业银行作为支付市场主要参与者,在支付领域仍然牢牢控制大额支付的市场份额。商业银行要潜心研究支付市场,加快场景建设布局,通过B端带动C端客户回流。一是加强与行业型、平台型互联网公司合作。通过与上述企业场景共建,吸引和引导其客户群体转化为银行的有效客户群体;二是加强“核心型”企业集团合作。通过整合“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业务和金融资源,以“核心”带动上游、下游的B端、C端客户,实现客户批量回流;三是加强政务类、民生类领域场景拓展,通过互联网金融场景建设进一步拓展和巩固政务、民生类领域的代发工资、财政支付、民生缴费等客户群体,增强存量客户黏性及活跃度。
(二)健全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金融场景建设机制
互联网金融场景化是一项长期、系统、战略性工程,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体制、机制。场景建设涉及市场、技术、用户、运营等方方面面,其立项、建设实施、运营等均需要一整套系统性、规范化的方法,同时必须持续运营迭代方能取得市场、客户的一致认可和成效。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商业银行,应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核心理念,集中有效的人、财、物资源,快速地打开市场,再逐步深耕行业,牢固树立行业领域金融服务主导地位,在实现获客、活客、黏客的同时,稳步赢得有效场景价值。
(三)坚持开放合作,加快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构建
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和互联网公司二者之间的关系渐渐演变成竞合关系,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实现1+1>2。互联网公司在信息数据、用户流量、人才技术等方面有着商业银行难以企及的优势,但缺乏金融领域的经营与管理专业技能,商业银行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金融科技手段运用到场景建设过程中,创新产品、拓展渠道、优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互联网金融场景化进一步拓展银行的金融服务领域,有效丰富银行互联网服务生态圈。
(四)培养打造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人才队伍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改变了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助推金融企业业务模式多元化发展,因此,既懂金融业务知识,又掌握信息科技、市场运营、风险管理,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互联网金融场景建设迫切所需,要多措并举,抓紧、加快培养。
(五)注重保护客户隐私、防范金融风险
与互联网公司开展场景合作建设既带动了银行业务发展,也可能带来客户信息保护、虚假交易风险、违规操作等潜在风险,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声誉风险等。如第三方支付公司违规清分、P2P平台资金链断裂、第三方支付平台携款跑路以及Facebook用户信息泄露等风险事件层出不穷。在“严监管”大环境背景下,监管机构要求金融“回归本源”,唯有坚持金融创新与业务风险防控协同,方能确保场景建设有序开展。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的场景合作,一方面应更加注重对客户信息的隐私保护,确保客户信息用于合理、被授权的使用范围内;另一方面要加强风险控制,把好准入关。
参考文献:
[1]张锋.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9.
[2]杨波.商业银行发展场景化金融的路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10):165-166.
[3]邹帮山.践行柔性信息科技战略,打造场景化金融服务能力[J].中国金融电脑,2019(01):38-43.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5097.html
《金融科技在场景化服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