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掌洪拳的创立及历史渊源

掌洪拳的创立及历史渊源

发布时间:2020-04-28 16:51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于纯精习融汇多种拳术而成的一百二十八路少林拳(俗称少林神拳),且十八般器械亦精,少林枪术、达摩杖等和内功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 掌洪拳,鲁西南的一个重要拳种,博采佛、道、医、武的理论精华,不仅有繁多的制敌招数,更有强身健体、正骨舒筋、活血祛病之

  于纯精习融汇多种拳术而成的一百二十八路少林拳(俗称少林神拳),且十八般器械亦精,少林枪术、达摩杖等和内功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

  掌洪拳,鲁西南的一个重要拳种,博采佛、道、医、武的理论精华,不仅有繁多的制敌招数,更有强身健体、正骨舒筋、活血祛病之奇方妙法,广泛普及,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堪称中华传统武术百花园里一枝奇葩‍‌‍‍‌‍‌‍‍‍‌‍‍‌‍‍‍‌‍‍‌‍‍‍‌‍‍‍‍‌‍‌‍‌‍‌‍‍‌‍‍‍‍‍‍‍‍‍‌‍‍‌‍‍‌‍‌‍‌‍。

武术拳术

  菏泽古称曹州,地处中原,背靠黄河,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清雍正十年(1732年)被赐名菏泽,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菏泽自古尚武,早在明代就与徐州、沧州、青州并称全国四大“武术之乡”。鲁西南地区流传着二十多个传统武术拳种,掌洪拳是唯一土生土长的地方拳种,起源于清朝中期,盛于清末民国,系出于少林洪拳门,尊奉三入少林寺的俗家弟子、被誉为中原掌洪拳之祖的古濮州(今山东鄄城县)的于纯为先师。

  于纯(1716—1802年)享年86岁,为华夏掌洪拳开派始祖。祖上世代务农,家庭贫寒,祖居濮州张油坊小于庄。其父于会云北迁至冯屯(现鄄城县富春乡前冯屯)村岳父石氏家定居,育有三子。长子于朴,次子于纯,三子于厚。于纯幼年被本村恶少张发孔摔伤腿骨,时值毂林寺有一游方挂单僧人号称寂然禅师,武功高强,善治骨伤,于会云背于纯往寺中求医。禅师检视伤势,遍摸于纯周身骨骼,认定其为习武之材,遂向其父提出收徒之意,只传艺业不出家。

  寂然禅师系少林寺高手,内外武功皆达上乘,擅长“飞针”绝技,百发百中。于纯伤好,寂然禅师带于纯回少林寺,精心教导,稳扎根基,并教以诵经抄经,文武并行,内外兼修少林寺各家技法。于纯精习融汇多种拳术而成的一百二十八路少林拳(俗称少林神拳),且十八般器械亦精,少林枪术、达摩杖等和内功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寂然、寂勤两位禅师又传其少林打井功法。打井功特别之处是于每日寅时立于井沿,以内气和特别的手法往井中虚击千次,功成后可虚空推人于数丈之外。因功成需时漫长,练成者百不有一。于纯不避寒暑,坚持不懈,光阴似箭,苦练十年终成神功,寂然、寂勤等诸位禅师遣于纯还家而入江湖历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于纯深感自己武艺不精,和武林高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又重返少林寺苦练三年,文武皆有大成。于纯重返江湖,束装东游齐鲁,登泰山,南下江南,访武当,拜访众多门派和名师,自感功力不达化境,又入少林精研三载返家,搏击、轻功、暗器及百步打神功等达出神入化之境。

  有一年,一位邋遢道人云游天下,途径濮州冯屯村时病倒街头。于纯遇到后背回家中,每日服侍如父。道人十分感动,便将自己武功和内功心法传授给他。于纯得道家内功更如虎添翼,熔众家之长于一炉,融会贯通,将少林拳拆解、创新为七十二路,后萃其精华,结合内家拳的呼吸养生之道自成一家,熔为“阴阳掌十二路功夫大架”,定名掌洪拳(又名阴阳掌)。于纯在冯屯开掌洪拳之派并设馆授徒,传艺必倾囊相授,登门拜师者络绎不绝。

  于纯时期是掌洪拳由创立到成熟并迅速发展的阶段。当时于纯功夫已臻化境,赢得了“南京到北京,都是于门兵”“就算不吃盐,也要练练掌洪拳”“学会阴阳掌,打人不听响”“心明阴阳经,能退来犯兵”的赞誉,说明掌洪拳(又名阴阳掌)在当时已登峰造极,弟子遍布黄河两岸,影响深远,拳法霸道,威名天下,功震八方。

  于纯晚年退隐故里,修文习武,潜心修炼,传经布道,弘扬传播掌洪拳,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河及运河两岸,名扬天下,著有《掌洪拳练功秘诀》《点穴法》《刀论》等著作,流传后世。

  掌洪拳自于纯创拳以来,近三百多年来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人才辈出。于纯在濮州故里冯屯设立首个掌洪拳练武场,史庄史邵武、史邵孟、史金帮,张该村张玉彪,仇庄仇朝言、仇朝岳,范县城里李凤林、范子刚,石庄村石春义,前田铺村田凤林,江苏沛县张玉朋等皆为于纯首批门徒之佼佼者。

  田凤林,鄄城县田铺村人氏,为始祖于纯首徒,清朝中期在曹州府及周边地区和其他师兄弟成立了“大刀会”和“长枪会”,在各村设立“拳场”“神坛”,教授群众习练掌洪拳和金钟罩、铁布衫,抗拒外族侵我中华,曾多次与西方侵略者和清军激战,屡建奇功,使掌洪拳声威大振,登门拜师学艺者络绎不绝,八方有志之士云集门下。

  三世传人韩桐荣,师从田凤林,后进少林寺练武8年,功夫精纯,已臻化境,刀、枪、剑、棍无不精通,清嘉庆十二年(1808年)中戊子科武举,嘉庆十六年(1812年)考中嘉庆壬辰科武探花,授御前三等侍卫兼京宫都司加书佥一级,嘉庆二十一年任湖广总督,告老还乡后为百姓传文授武,众多弟子大部分也因功成名。后辈有诗赞曰:“自幼习练掌洪拳,文成武就非等闲,言传身教泽后辈,一代名师万古传。”

  四世传人田常湖,拜韩桐荣为师,苦练武术,终得七十二路春秋大刀,被人称为“神刀将”。他和同门师兄韩万春、刘子普、张鉴等共同对掌洪拳和二洪拳的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把掌洪拳的理论、功法、拳艺推向更高的层次,编写了《掌洪拳秘谱108手》,对掌洪拳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韩万春,掌洪拳第四代传承人,自幼随叔父韩桐荣习武,练就一身硬功、气功和腿功,“铁指功”堪称武林一绝,各种器械运用自如,同治四年(1865年)考中武进士,后来在菏泽小留村、洪堂村、形楼,郓城黄安、陈坡、梁山及河南范县、江苏丰县、山东嘉祥等地设68个拳场授徒,为掌洪拳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现门下传人遍及海内外,已传到第12代。

  五世传人王来一,自幼拜韩万春、田常湖为师,罗汉一百七十二手、七十二路散手、擒敌百招、各种器械无一不精,特别是身怀靠山功、八步腾空等绝技,前来拜师学艺者络绎不绝。

  祝添润,又名祝天运,掌洪拳五世传人,他的“一枪抵四方,出刀不见人”的功夫,在当时响彻鲁西南。他擅长理论总结,门徒众多,为掌洪拳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田福成,掌洪拳五世传人,自幼拜掌洪拳名师刘子甫为师习武,刀枪剑戟无一不精,技击擒拿出神入化,气功点穴实属上乘。1936年,他在第四方面军总部任武术教官,日寇滋扰菏泽北关田堤口,他徒手拼杀日寇4人,令敌胆寒。解放战争时期,他组织担架队支援前线,多次掩护党的干部摆脱敌人追捕。田福成一生习武授徒,弟子遍布鲁、豫、晋、冀、黔、鄂多省。

  韩星泉,掌洪拳五世传人,出身武术世家,自幼习练掌洪拳,身怀铁头功、铁砂掌等绝技,实践了“天下掌洪拳是一家”的理念,弟子不计其数。

  郑茂同(1901—1974年),掌洪拳六世传人,师从祝添润,民国期间曾两次赴济南打擂比武。1939年,日本人在武汉设立擂台,郑茂同将生死置之度外,欣然前往,将日本浪人打下擂台,大长了中华民族之志气,威名声震九州。他融会贯通,深得掌洪拳功法、心法之真谛,倡导“力不打功,功不打法,法不打意”的理念,尤擅长实战技击,对掌洪拳武学理论和玄学奥秘有深刻的领悟和造诣。他晚年热心于武术教育事业,培育出众多武术英才。

  吴仲云(1921—1987年),掌洪拳六世传人,自幼崇尚武术,好学强志,孜孜不倦‍‌‍‍‌‍‌‍‍‍‌‍‍‌‍‍‍‌‍‍‌‍‍‍‌‍‍‍‍‌‍‌‍‌‍‌‍‍‌‍‍‍‍‍‍‍‍‍‌‍‍‌‍‍‌‍‌‍‌‍。练铁头功、铁臂功、靠山功、铁砂掌,苦功硬练,势势上身;学阴阳掌、巧三手、罗汉十八手,拆解随意,招招化神;习单枪、单刀、器械对练,体用兼备,精妙娴熟。他从20岁起,即在郓城西南一带收徒传艺,培养了一大批武林精英,对掌洪拳在郓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李相山,掌洪拳六世传人。王来一、祝添润高足,抗日战争时期屡立战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了发展武术事业,经有关部门批准,他自筹资金兴办武馆,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韩厚田,掌洪拳六世传人,自幼酷爱武术,几经周折才拜在田富成门下,学会了独具特色的、实战性很强的“搂子锤”“花五锤”“掌拳”等。韩厚田性格开朗,善交朋友,热情待人,崇尚武德,1981年当选鄄城县武术协会委员,1993年担任菏泽地区洪拳武术协会副主席,工作之余收授门徒数百人。

  季念增(1921—2004年),掌洪拳六世传人,气功、散手、套路样样精通,尤其擅长钢鞭,在郓城、鄄城、巨野、牡丹区和济宁等地声誉很高,常与郓城武林前辈黄广勋、高学文、耿福银、智乃举等切磋武艺,收徒数百人。

  季念庆(1918年—1975年),掌洪拳六世传人,自幼习武,后师从祝添润,得其真传,擅长铁头功、靠山功,尤其擅长绝技金三掌和兵器单刀,在郓城一带有较大影响,是郓城掌洪拳重要传人之一,授徒数百人。

  陈聚云,1918年生人,掌洪拳七世传人,民国初年曾师从祝添润,后来由于祝添润拳场太多,他就正式拜代祝添润传艺的祝的高足郑茂同和祝添润长子祝西荣为师,学艺刻苦,功夫日增。新中国成立后,他一边恢复生产,一边加强练功,并广收门徒。

  赵仰欣,艺名育武,1924年生人,掌洪拳七世传人,11岁时拜郑茂同为师,苦练10年,功成艺就。改革开放后,他广收门徒,精心授武,培养高足弟子数百人,是掌洪拳在郓城的重要传承人。

  武术方向论文范文:传统武术的拳种特征及启示

  这篇艺术类北大核心期刊论文介绍了传统武术的拳种特征及启示,传统武术的传承不仅依赖于自身的进化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新型师徒传承制度的完善以及学校武术教育理念的改革。并探讨对当前传统武术传承的启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5257.html

《掌洪拳的创立及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