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汉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汉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15 17:23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提要】会话技巧彰显会话能力,汉语模糊语是汉语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用功能颇多。本文以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为理论框架,选用会话语中的实例,对汉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归纳分析,从而使人们对汉语模糊语有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汉语模糊语

  【提要】会话技巧彰显会话能力,汉语模糊语是汉语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用功能颇多‍‌‍‍‌‍‌‍‍‍‌‍‍‌‍‍‍‌‍‍‌‍‍‍‌‍‍‍‍‌‍‌‍‌‍‌‍‍‌‍‍‍‍‍‍‍‍‍‌‍‍‌‍‍‌‍‌‍‌‍。本文以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为理论框架,选用会话语中的实例,对汉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归纳分析,从而使人们对汉语模糊语有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汉语模糊语合作原则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一、引言

  语言是音、义、形高度一体的符号体系,同时也是人类思维化的产物,人类思维的模糊性带来的是模糊化的言语表达‍‌‍‍‌‍‌‍‍‍‌‍‍‌‍‍‍‌‍‍‌‍‍‍‌‍‍‍‍‌‍‌‍‌‍‌‍‍‌‍‍‍‍‍‍‍‍‍‌‍‍‌‍‍‌‍‌‍‌‍。部分情况下,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将抵过精准语的语用功能,其恰当使用将达到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模糊语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用价值及语用功能应受重视。本文从实例出发,探讨合作原则对汉语模糊语的影响,同时对汉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归纳分析。

  二、语言的模糊性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语言的模糊性主要指语言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语言的所指、能指或表述的不确定(同时表达几个可能的意义)、不具体(用笼统的语言形式表达具体的语言意义)、不肯定(模棱两可)的语言现象。在国外,L.Zadeh开启了语言模糊性的研究先河;在国内,何自然、伍铁平等学者对语言模糊现象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然而汉语模糊语的相关研究基本集中于模糊词及模糊语篇。汉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颇多,笔者认为,其语用功能的相关探讨也应作为模糊语的研究重点。

  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和模糊性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精准性语言强调语言表达和语义传达精确、无歧义。传统观念认为,在语言交际中,精准性言语表达将实现更好的交际效果。站在逻辑学的角度来看,这一主张是正确的,然而从客观的角度看,这一主张忽略了人类思维的模糊性。因此,在言语交际中只看到汉语精准语的语用功能而忽略模糊语的语用价值将不切实可行。本研究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为理论框架,结合具体实例,对汉语模糊语的语用特点及语用功能进行归纳分析,以加深人们对汉语模糊语的认识。

  三、汉语模糊语的种类

  模糊语的种类,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其持有不同的观点。总的来说,汉语模糊语的种类有以下三类:

  (一)模糊附加语

  模糊附加语指的是在部分会话交际中,交际者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常在其言语表达前加上带有模糊属性的词或词组,使得整个概念表达模糊化,在产生独特交际效果的同时,达到应有的交际目的。例如:“参会人员差不多有30人”。“差不多”作为模糊附加语得以使用,使得整个概念表达模糊化,表示大致的数量,这样弹性化言语表达方式更加符合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言语交际方式。

  (二)模糊词语

  模糊词语指的是词语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日常交际中,为了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者时常会故意使用模糊词语来制造模糊,从而达到一种非凡的交际效果。例如:“下次我请你吃饭”。“下次”作为模糊词语,其确指时间无法明确,这样的表达方式或是一句代口话,或是出于礼貌的回复,精炼的同时又确保了交际的顺利进行,达到了应有的交际效果。

  (三)模糊蕴含

  模糊蕴含,它指的是以精准的言语表达表示模糊的概念,即句子从表面上来看是精准的,但其传达的信息却是不明确或模糊的。例如:“他过来玩两天”。“两天”是精准性言语表达的具体体现,语言形式上看似精准,语义内容却是模糊,其具体代指的时间无法明确。这样的表述方式将其概念内容模糊化,更贴近汉语的表达方式和东方人的思维方式,言语表达既精确又不过于绝对,富于变化,达到了预期的交际效果。

  四、汉语模糊语的具体使用和语用功能

  (一)合作原则和汉语模糊语

  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等均是言语交际中的具体体现。所言、所想和所达在会话交际中并非始终对等,会话者想要传达的意思常超过其具体使用的语言本身。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会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相应的交际策略以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模糊语的使用便是策略选择的具体体现。

  语言学家H.P.Grice认为,在交际过程中,为了达到交际目的,交际双方会共同遵守一定的交际准则,通过相互合作进而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格赖斯提出四条准则,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认为遵守这些准则就是遵守合作原则。然而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在遵守合作原则的同时,同时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地违背其准则要求。模糊语就是违反合作原则的具体体现,使得言语表达故意模糊,实现不同的交际目的,达到期许的交际效果。

  (二)汉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思维化的产物,也是人类传情达意,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传递意义进行交际。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倾向于使用精准语来精确化言语表达,而容易忽视模糊语的表达效果。跟精确语相比,模糊语的语义面更广,其表达效果更完善,其恰当使用将利于提高交际效率,达到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汉语模糊语作为汉语表达的重要成分,同时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应给予重视。以下,笔者选用会话语中的实例对汉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归纳分析。

  1.礼貌功能

  会话技巧彰显会话能力。在交际过程中,“怎么说”往往比“说什么”更重要。表达方式影响会话效果,同一件事,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会话效果。例如:

  (1)A:这件衣服怎么样?

  B:再宽松一点儿就更好了!

  方式准则要求所提供的信息要简明扼要,有条理,不能模棱两可,模糊不清。B的回答方式显然违背了方式准则,面对A的询问,B真实想要传达的意义是A所试穿的那件衣服很一般或不是特别合身。若直接说这件衣服不好或A穿这件衣服不好看,这样不带赞赏意味的言语表达方式很容易引起会话冲突。B巧妙地使用模糊附加语“一点儿”回应A的问题,既维系了A的面子,又隐约性地告诉A所试穿的衣服不是特别合适,营造了一种融洽、和谐的交际氛围,确保了交际的顺利进行。

  2.得体功能

  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需要对语言的得体性进行考虑和思量‍‌‍‍‌‍‌‍‍‍‌‍‍‌‍‍‍‌‍‍‌‍‍‍‌‍‍‍‍‌‍‌‍‌‍‌‍‍‌‍‍‍‍‍‍‍‍‍‌‍‍‌‍‍‌‍‌‍‌‍。模糊语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策略,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同时作为语言的“润滑剂”,使言语表达更为委婉缓和,同时做到明确得体,在保全会话者面子的同时,又促进交际的进行。例如:

  (2)A:晚上要一起去看电影吗?

  B:下次吧!

  关系准则要求所提供的信息必须与话题内容相关。B的回答方式显然违背了关系准则。会话交际从形式上看,毫无关联;但会话交际从内容上看,语义却高度关联。B通过使用模糊语“下次”委婉地回绝了A的邀请,传达出“不去看电影”的隐含意思。这样得体性的言语表达方式在确保意义顺利传达的基础上,又避免了交际尴尬,有效地保全了A的面子,促进了交际的进行。

  3.精简功能

  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倾向于使用模糊语将次要信息一笔带过,突显会话交际重点,或基于模糊语边界的模糊性,化繁为简,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交际效率。例如:

  (3)A:我能买玩具吗?

  B:家里面已经有很多玩具了。

  关系准则要求所提供的信息必须与话题内容相关。B的回答方式显然违背了关系准则,B针对A的请求不是正面回应,而是基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借助模糊附加语“很多”将概念表达模糊化,进一步强调家中玩具数量的多,略去了不必要的交际信息——家中玩具的具体数值,简化了言语表达、提高了交际效率,达到了应有的交际效果。

  4.强调功能

  模糊语涵盖的语义面很广,常给人留下一种模糊不定的印象。模糊语的强调功能指的是会话者借助模糊语的不确指性,表明其态度、看法或突显其地位价值。在实际言语交际中,借助模糊语来加强语气,进一步修饰、强化其言语表达,以期达到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因此,模糊语虽在形式上是模糊的,但其本质却是精准的。对于这类模糊词,精确的言语形式对应的是模糊的会话内容,旨在加强语气。例如:

  (4)他那无耻的行为就应受到千刀万剐。

  这里的“千刀万剐”并非应按其字面义将其直接解读为“砍一千刀,剐一万次”,而是借此加强语气,进一步强调其行为的无耻和应遭受的法律惩戒。这种经济性的言语交际方式,看似模糊,实际上明确具体,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又表明了态度。

  5.幽默功能

  在交际过程中,模糊语的巧妙使用能够化解冲突、打破僵局、淡化矛盾,使言语表达以幽默性的话语形式出现,进一步促进交际的开展。例如:

  (5)A:我在你们家的白米粥里吃到了“肉”。

  B:这是我们店的“附赠品”,不要钱!

  关系准则要求所提供的信息必须与话题内容相关。B的回答方式显然违背了关系准则。此会话交际发生在餐馆,顾客点了一碗白米粥,却发现里面有一只苍蝇,于是找来服务员理论。这里的“肉”“附赠品”均作为模糊词语得到了灵活使用,这样诙谐的言语表达方式既直接表露了交际意图,并缓解了紧张的气氛,同时显露了交际者的文化修养,产生了独特的交际效果。

  6.自我保护功能

  在交际过程中,当会话信息的真实性不确定或突然想不起某事物的具体名称时,交际者倾向于使用模糊性言语来维系交际以进行自我保护、避免语塞,此现象在谈及数量和范围时最易出现。例如:

  (6)A:你们学校有多少人?

  B:2000多人。

  质量准则要求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有依据。数量准则要求会话中各方根据话题提供充分并不超出所需的信息。B的回答方式显然违背了质量准则和数量准则,B的回答并不表示他不想合作,而可能由于B也不知道学校的具体人数是多少,应交际的需要,借助使用模糊附加语“多”扩大语义面,用大约的整数来提供相关的信息。这样的言语表达方式既保证了交际的顺利开展,又保证了会话信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汉语教学论文投稿刊物:《苏州教育学院学报》(ISSN1008-7931,CN32-1556/G4)是由苏州市市政府主管,苏州教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大16开,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吴文化研究、环太湖区域研究、比较文明与比较文化学、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安全与法等。

  五、结语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其表现形式及具体使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模糊现象、模糊概念和模糊推理常常是人们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条重要途经。本文以合作原则为理论框架对汉语模糊语的具体使用及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探讨和概括总结,给汉语模糊语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启示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未能对在各种交际场合中恰当、合理地运用汉语模糊语进行交际做出深入的探讨与介绍,这一方面在后期的研究中有待完善与提升。

  参考文献

  Zadeh,L.A.1965FuzzySets.InformationControl(18).

  Grice.H.P.1975Logicandconversation.Syntaxandsemantics.NewYork.AcademicPress.

  何自然1985《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外国语》第5期。

  伍铁平1999《模糊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潘飞男1999《英语模糊语之语用功能初探》,《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第2期。

  作者:瞿鑫曾贤模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5498.html

《汉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