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0-07-17 17:41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提要】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生活时代的变化和人们思想与认知观念的改变。在汉语言文学的进步发展中,除传承中国汉语言文学精髓,也不断地吸取着时代新鲜语言文学元素,丰富着自身内涵。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更习惯通过
【提要】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生活时代的变化和人们思想与认知观念的改变。在汉语言文学的进步发展中,除传承中国汉语言文学精髓,也不断地吸取着时代新鲜语言文学元素,丰富着自身内涵。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更习惯通过网络交流、写作、沟通互动,由此产生了很多生动有趣的“硬核”网络语言,丰富了现代语言环境,对当代汉语言文学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从网络用语的研究出发,探索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并深刻思考了关于汉语言文学的网络新时代发展方向。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
一、网络语言的内涵与特点
(一)网络语言的内涵
网络语言与传统汉语言文学中涉及的语言有一定的不同,网络语言是在网络生活中产生的,是广大网民和人民群众在网络社交活动中产生的语言。网络语言的创造性和传播力度在当今社会都比传统汉语言文学更强。网络语言与传统汉语言文学语言相比能够更准确、简便地表达说话者的思想,是当代人提高交流方式的有效办法。网络语言在传播发展中也经历着不断变化,从过去的“PK”“神马”“浮云”,到如今的“666”“柠檬精”“硬核”“好嗨哟”,网络用语正以快速、多元化、易被人们接受的方式不断发展着。
汉语言论文投稿刊物:《汉语史学报》(年刊)2000年创刊,有从语音、语法、方言等角度研究的,有从词汇、训诂角度研究的。《汉语史学报》在语法方面,既有古汉语语法论文,也有打通古今,并尝试从认知角度进行分析的文章,这表明了本刊坚持优良传统,继承优良学风,同时又希望不断推陈出新的辨刊宗旨。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与传统语言相比,网络用语有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用语极为简便且富有趣味性,能够在不经意间创造诙谐幽默的语言氛围,让谈话更加有趣。例如,一些人在运用网络语言沟通时,将“有才华”说成“油菜花”,将“难受想哭”说成“蓝瘦香菇”,这些都是网络语言的幽默之处;第二,网络用语中很多词的应用是“旧词新解”“谐音梗”,比如“冲鸭”(冲呀),“你就是个Five(废物)”等等,这些谐音梗让网络语言更活泼和多样;第三,网络用语的形式更为丰富,不但包括传统的文字语言,一些汉语缩写、图形、符号、英文单词等也能成为网络用语。例如,英文的“interesting”在网络语言中被称为“因垂丝汀”,这样英文新译等语言方式,在增加语言丰富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当代日常用语的发展。由此可见,与传统汉语言文学的语言形式相比,网络用语的灵活性、生动性、丰富性都是更强的。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分析
在网络用语层出不穷的今天,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也受到网络语言很深的影响,但这些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一面,对网络用语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和思考,才能在语言环境不断丰富的今天,让网络用语与汉语言文学用语更好地融合,促进中国当代语言的发展。立足网络语言的实际应用情况,汉语言文学发展受到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积极影响
网络用语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可以视为汉语言文学当代发展的新契机,为汉语言文学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信息支撑。从积极角度思考,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表现在如下方面:
1.网络语言能够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创新和发展,让汉语言文学在新时代中收获全新的发展机会。语言的发展反映的是人们生活环境、思维方式的转变。在如今时代中,文学和语言传播的主力军是青少年人,而作为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与传统汉语言文学相比,青少年人对网络语言有更明显的亲和性,而且网络语言独特的感染力、灵动性和影响力能够丰富汉语言文学词库,让更多以青少年为代表的群体在吸收传统汉语言文学精髓的同时,更热爱将汉语言文学进行“网络化”的变形和传播,为汉语言文学赋予时代新生力量,有效解决汉语言文学的当代发展、传承问题,实现汉语言文学事业的继续发展。
2.这些“硬核”网络用语还能推动汉语言文学向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我国综合国力和世界文化影响力不断提高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开始学习汉语,汉语言文学也需要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而网络用语的丰富性、趣味性与灵活性,让全世界互联网用户逐渐更接受中国现代网络用语,这为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在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发展中,国外孔子学院为中国汉语言文学的世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如今互联网上网络用语的国际化发展和更多被年轻人接受的创新网络用语的出现,让更多的外国友人开始热爱并有兴趣学习中国话,实现了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3.这些“硬核”网络语言在运用中能够让人们更充分而丰富地表达内心情感,促进了人和人之间在网络,甚至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互动和沟通。现代年轻人与网络的接触很多,在日常中,几乎每天都在接受新鲜事物,而更多创新的网络语言的出现,让年轻人在沟通中能够用更多样性的语言形式描述新鲜事物、增进生活乐趣。甚至在网络写作和网络文学的发展中,这些“硬核”网络语言也让网络文学的情感表达和描写更为形式丰富。新时代中,在现代汉语词典、牛津词典等语言类工具书籍中,已经逐渐开始收录网络语言,以及外来词语和网络语言融合形成的新鲜词汇,这些网络词汇在词典中的收录,将改变未来人们在语言书写、运用、学习方面的习惯,在丰富人们情感表达的同时,推动语言文学向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消极影响
虽然网络语言的应用给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和发展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同样要注意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用语影响下出现的消极问题。
由于网络用语并不是在规范化的语言体系下形成的,其形成和应用都与传统汉语言文学的语言逻辑有所区别,甚至有逻辑不符、扭曲现实的一些弊端。有些网络用语为了吸引眼球,十分标新立异,在使用时会过多地应用同音字或者谐音字代替原有的汉语言文学词句,这对汉语言文学的正常发展有一定的阻碍。比如,当前在网络用语中会用“种花”代替“中华”,有“油墨”代替“幽默”,或者创造出一些诸如“十动然拒”这种句子缩写类的词语,这些谐音字和同音字的替代会导致青少年混淆网络用语和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字词,形成不规范的写字、用词习惯,对人们的文化水平提升、文学鉴赏力提高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网络用语的泛滥和层出不穷,也导致人们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更多地习惯碎片化、简单化的语言使用和积累,不利于培养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言文学思维,也不利于人们对汉语言文学内容的记忆和使用。更多的网络用语在丰富汉语言文学语言的同时也存在降低汉语言文学深度与文学性的弊端。虽然网络用语中的一些诸如“蓝瘦”“真香”等词汇能够生动地表达出说话人的情感,但也容易导致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陷入雷同、狭窄、单一的境况,如果越来越多的人用这些泛滥、跟风的网络用语进行交流,对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发展和进化与丰富是不利的,而且也会存在歪曲汉语言文学本身内涵的弊端。
这些“硬核”网络语言的泛滥,会一定程度上对汉语的国际传播产生消极影响。随着中国全方面的进步发展,国际上学习汉语的外国友人越来越多,掀起了汉语学习的热潮,但是这些网络语言存在语法不规范、与汉语言使用规则相违背等情况,在外国友人学习和使用汉语时容易造成一定的歧义,长此以往,在不规范的语言环境下进行汉语的传播和学习,容易导致汉语应用的混乱,在国际汉语学习和汉语发展中容易造成消极的影响,不利于更长远的汉语言国际发展和学习。
三、新时代网络语言影响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思考
在新时代网络语言不断丰富并在人们生活中渗透的同时,想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得到不断的传承和进步,就要注意处理好汉语言文学和网络用语之间的关系。基于当前社会中我国网络用语习惯和汉语言文学发展情况,促进新时代语言发展,实现二者的融合,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
1.借助网络语言推动汉语言文学传播,在传统汉语言文学的写作和运用中,可以取长补短地适度加入网络用语,让汉语言文学学习者和运用者感受到网络用语带来的生动和趣味性,同时也认识到汉语言文学的丰富和文学艺术性。在网络文学这类更轻松和接受度较为广泛的文学形式中,网络词汇的运用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要求,设定一定的审核机制,用网络文学助推网络词汇的发展和传播,形成更规范的网络词汇应用环境。
2.善用网络语言丰富日常语言应用环境。可以借助网络用语的优势,将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日常应用结合,让汉语言文学学习者能够在学习传统汉语言文学的同时,在日常交流中更多地引用网络用语的优势,表达希望表达的语言内容。在适合的场合中运用网络语言进行日常沟通,不但能够突出日常对话沟通的时代感,而且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也能在生活中更多地使用网络语言,让更多人对网络语言有正确的理解,促进网络语言普及,减少网络语言误解、误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3.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语言,避免网络语言影响优秀的汉语言文学内容传承,减少谐音梗、同音字等网络用语的使用,让传统汉语言文学与网络用语的结合更严谨、专业,减少对汉语言文学学习和传承的误导,尤其在对外汉语交流、书面语言学习和使用等方面,要足够重视学校语言教育,提高学生语言规范使用的能力。即使是运用网络用语,也要注意语言规范的正确性,减少语言学习中因为过多使用网络语言而造成的语言学习误区。
综上所述,在如今“硬核”网络用语逐渐普及的新时代中,传统汉语言文学虽然受到网络用语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具有正负两面性。发挥网络用语的优势,避免网络用语产生的消极影响,将推动汉语言文学在当代向更丰富、生动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刘富文2019《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分析》,《中国民族博览》第6期。
陈宁2019《探究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国际公关》第11期。
戴全佳2019《浅谈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汉字文化》第22期。
李瑛2019《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课程教育研究》第32期。
作者:张丹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5524.html
《“硬核”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