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在空白处回应文本的召唤—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空白处回应文本的召唤—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发布时间:2020-08-10 16:04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极具中国美学特征。留白一词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像的空间。 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

  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极具中国美学特征。留白一词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像的空间。

语文教学

  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大凡美文佳作,皆虚密有度,松张有弛,“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便是对作品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生动写照。而这些耐人寻味、意蕴深邃的文本留白,不经意间便成了读者走进文本的孔眼,成了解读作品的门户。

  在教材所选编的文本中,许多内容都留有发挥的余地,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如何使得补白恰到好处,切入点的选择就尤为重要了。补白切入点的选择不是固定的,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空白”进行个性填补,激活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想象,建立起文本和读者沟通的桥梁,能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个性鲜明的深刻理解。

  李吉林老师提到“情境使儿童的言语有了充实的材料,使抽象的语言有了生命力,使语言植根于儿童的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地发展起来。”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进行相关情境创设,能充实学生的语言,使学生能在直观的语言环境中尽情发挥个性化的想象空间,喷发出极具创造性的潜力。

  1。探究标点妙用,进行补白。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粘连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作者表情达意的“无字的语言”,在一定情况下,能起到有字的语言所起不到的作用,因而,领悟个中甘味,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填补“空白”的一个项目。有些课文往往用省略号留下空白,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其实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

  如《生命生命》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给课题加标点。第一个生命后加问号第二个后加感叹号,说明自己由最初的疑惑变成现在的感叹;第一个后加逗号第二个后加感叹号,说明生命是脆弱的,但也是顽强的……不管是哪种加法,都可以表现出学生通过标点,让自己对生命的体会与感悟更加深刻了。

  2。在意义隐含的“空白”处揣摩我国古代诗人写作时很讲究含蓄和意境的创设,有所谓“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韵外之致”之说。这种“贵在言外,使之思而得之”的表达效果,其实就是文本的意义空白。《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在伯父和“我”谈起《水浒传》时,“我”张冠李戴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的话,“我”又羞又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这是为什么?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意义隐含的空白点。伯父的话表面上是在夸自己的记性号,实际上是在委婉批评“我”读书不认真。揣摩到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才能体会到鲁迅对下一代的教育和体贴。因此,在教学时,抓住有内涵的词句,仔细揣摩,就能避免仅限于表面的肤浅理解。

  3、抓景色描写入手

  布白是文学作品艺术化处理的一种策略,文章布白处给了读者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抓住文白之处进行读写创作,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补白”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如《草原》一课,“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配乐朗诵把听课的师生都带入了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而后执教者默立不语和学生一起在美好的情感氛围中畅想回味。当学生回过神来,问:“同学们,听了这精彩的朗读,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想到了什么问题?能写下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写下:“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花,粉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有的说:“百灵鸟欢快地唱歌。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欢撒,跟着马群从这里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教学空白”中的景色描写,使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辽阔的思维天空中自由翱翔,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陶冶了情趣,又提高了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5。在心理活动“空白”处猜想《她是我的朋友》中的有这么一段话:“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作者通过小男孩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小男孩复杂的内心活动,但同时就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出现了空白。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引导学生想象补白:沉默时,小男孩想();忽然又放下去,小男孩想();然后又举起来,小男孩想()。这样,通过想象,学生们揣摩出了人物的心理,情感也随着人物的心理变化而变化。

  6。从词语的运用入手,发现和填补“空白”。

  优秀的文学学作品,一定是语言运用的典范。中外古今的大家,都是炼字炼句的高手。他们常常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就曾对他的优秀弟子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所以,这些词语中也常常成为文学家“补白”的精彩之处。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假如用科学的观点考察,“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是不可思议的,春风怎么能绿呢?作者为什么不用“到”、“过”、“入”、“满”等,却偏用一个“绿”呢?想象那生机勃勃的春天到来之时,世间万物所发生的变化,会得知:原来,这是一种超常的用法,作者通过拟人的修辞方法,给“春风”赋予了生命,意在启发读者的想象,我们透过“绿”字,便会看到阳光明媚的春天,“春风”翩翩而至,她用一双奇妙的手,装点着大地,给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新衣,到处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景象。

  7。课后延伸补白,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言有尽而意未尽”往往是一篇好课文审美价值的体现。不少文章省略号处、结尾处都仍有无限悬念,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我们可以在此安排一些适当的口头补白或练笔,延伸情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教学《秋天的雨》的第二自然段结尾处的省略号,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补课文的空白,认识排比句的作用,并作下面的一个小练笔。

  (1)在我们花仙子的身边还有。

  (2)秋天的雨把色给了,像。

  又如第七册《去年的树》中,老师从文本内容入手,让学生体会鸟对树的真挚情感。出示了如下的补白练习:

  (1)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似乎在说:“

  (2)接着,鸟儿看到灯火点得正艳时,仿佛想起了:“。”

  (3)唱完了,鸟儿又对灯火看了一会儿,他似乎在说:“。”

  在其它课文中留有许多开放的空白点。例如:文中出现的小泡泡,里面含有学生丰富想象的空间,教师要灵活地利用这些滋生点,设计合理的补白对话,拓展和提升教学内容。

  补白是一个帮助学生将文本读厚的过程。

  教材资源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学习活动是一种自主的创造过程。好的语文课应是教材创新与开发的“加工厂”。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那就是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对文章的“留白”进行个性补白,其实也是对课文的“二次创作”,既能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更能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创造性地让学生填补文本的空白之处,拓展、丰富文本的内涵与意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感悟文本。这种补白能让学生置身其中,如身临其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物品质的感受。这种“贵在言外,使之思而得之”的表达效果,其实就是文本补白的意义所在。

  语文教学论文范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

  学语文教材中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重点不一,课堂中的教学补白也各有特点,形式多样,文本中蕴含大量的拓展方法、补白方式需要教师不断地挖掘。教师应挖掘各种具有启发性的个性补白,通过各种手段对文章中留有想象空白,饱含丰富人文内涵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补白、想象、拓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拓展文章丰富内涵,让学生喷发出想象的无限潜能,实现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的课堂教学境界,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焕发生机,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具备一双善于挖掘文本资源的“慧眼”。尤其是善于抓住文本的“留白”,创造性地让学生填补文本的空白之处,拓展、丰富文本的内涵与意蕴,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解读文本。进而去感悟生活,解读生活!

  作者:杨丽岩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5603.html

《在空白处回应文本的召唤—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