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0-11-09 14:56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摘 要:近年来,军休干部高龄期和高发病期的特点十分明显并且多病共存。 本文以潍坊市军队改革后第一干休所的离休干部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服务对象,对身体状况可以进行调查的慢性病患离休干部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需求,通过故事叙说、外化对话、重写对
摘 要:近年来,军休干部“高龄期”和“高发病期”的特点十分明显并且多病共存。 本文以潍坊市军队改革后第一干休所的离休干部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服务对象,对身体状况可以进行调查的慢性病患离休干部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需求,通过故事叙说、外化对话、重写对话、局外人见证、建立治疗档案等五大步骤对服务对象进行系统的个案介入,探究叙事治疗在离休干部慢性病老年人生命质量提升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叙事治疗; 慢性病; 离休干部; 老年人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战争年代和国防建设中留有伤病的军队离休干部也进入了高龄期,成为患老年疾病的高危人员[1]。 慢性病如高血压、中风、颈椎病、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等,不仅会导致生理机能损害,而且会增加心理疾病发生的可能[2]。 患有慢性病的离休干部由于长期遭受生理病痛的折磨和身体机能衰退,其心理健康水平往往会受到影响,随之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悲观和孤独等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障碍,相对而言更需要社工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照顾[3]。
二、叙事治疗的适切性
叙事治疗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首先倾听服务对象讲述故事,然后通过解构故事以及重构故事的方法来激发服务对象的生命动力[4]。 叙事治疗的过程,不只是让服务对象去客观叙述某个故事,而是以此为基础,通过解构故事,挖掘服务对象故事中的积极因素,从而重新构建更加美好的生命故事[5]。 通过叙述负面故事,从而瓦解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进而帮助服务对象记忆并寻找生命中的积极因素,将自身与问题分开,为服务对象赋能,帮助服务对象重新书写积极的生命故事,重拾对生活的希望[6]。
三、潍坊市干休所概况
潍坊市共有7个干休所,军改后属于潍坊军分区的5个陆军干休所合并成两个,外加一个海军和一个空军干休所。 干休所从全军到地方要求必须具备“三个中心建设”,即医疗保健中心、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 工作人员现役的有6名干部、9名战士以及文职人员等。 其中现役工作人员中医生负责每周上门送诊送药2次,主要负责量血压、询问所需药物、陪老人聊天等。 通过对潍坊市第一干休所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到,目前第一干休所现有15位离休干部,年龄最小为90岁,最大为98岁,除第一干休所外,潍坊第二干休所共21人,第三干休所共24人,总共60人。 退役军人年龄大,患病数量多,大多数为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每天靠药物维持,且因年龄大行动不便,一般无法下楼活动。
四、军休慢性病患者叙事治疗的介入过程
(一)个案选择过程
通过前期与干休所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到潍坊市干休所60名离休干部的基本信息,经工作人员推荐,选择认知功能和思维正常,为人热情、健谈,患有慢性病但精神状态良好、能够清晰回答问题的离休干部,最终确定以王爷爷为个案的介入对象。
(二)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
王爷爷,92岁,患有高血压多年,靠药物维持。 王爷爷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早上会在小花园散步,有时会骑三轮车出门买菜,生活轨迹为一日三餐、散步、在家读书看报。 在跟随工作人员“上门服务,送医送药”过程中发现王爷爷为人热情,有很强的表达欲望,希望有人可以陪他聊天。
(三)故事叙说
笔者通过向干休所工作人员申请,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跟随工作人员“上门服务,送医送药”,陪王爷爷聊天,帮王爷爷读报纸,给他讲一些新闻热点事件以及与军队相关的最新政策。
通过故事叙说,笔者与王爷爷彼此间有了更深的了解,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 通过故事叙说,笔者对于王爷爷小时候的记忆以及参加战斗的经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王爷爷虽然很激动地讲述了一部分故事情节,但从始至终我们的谈话几乎都是一问一答的形式。
(四)外化对话
在社会建构主义文化中,患有疾病的老年人往往会被贴上“无用”“累赘”“弱势”等标签,慢性病患者也一样,诸如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在社会建构主义大环境下可能会不自觉地给自己贴上标签。 这种归因会使服务对象很难从无力感中抽离出来,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作出改变,也没有办法改善自己当下的境况。 外化对话是解构和自我赋权的过程,该方法将服务对象自身与问题分离看待,使服务对象认识到目前困境的来源是问题本身,而不是他们自己的特性,从而降低问题给服务对象所带来的压迫感,让他们能逐渐找回生活的主动权。
外化对话的第一步,是让王爷爷用比喻来描述自己的慢性病,从观察者的角度去看待慢性病的特征和形象,进一步解构和剖析其与慢性病的关系。 通过外化对话,让王爷爷意识到与慢性病相处的过程中很多消极负面的标签是来自社会,而不是自身的问题,从而帮助王爷爷增强走出困境的信心。 具体过程如下:
社工:王爷爷,看您每天得吃很多种药啊。
王爷爷:是啊,年纪大了,身上毛病也多了,就得每天靠药物维持着。
社工:我看您白天精气神还不错呢,每天在家坚持读书看报,我真应该向您学习。
王爷爷:唉,你们年轻人不懂我们常年被慢性病折磨的痛苦啊,我这得了高血压和不安宁腿综合征很多年了,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也威胁不到生命,但是常年得吃降压药和一些多巴胺类的药物,是药三分毒啊,光是这副作用都够我喝一壶的。
社工:您觉得高血压和不安宁腿综合征像什么呢?
王爷爷:高血压像身体里的一颗定时炸弹,不安宁腿综合征像是折磨人的魔鬼。
社工:那您在与高血压和不安腿综合征共处的过程中是如何应对的呢?
王爷爷:到了晚上,成宿睡不着,腿里像有蚯蚓一样在来回地爬,那种感觉也不是疼,就是在不停地折磨你,那种感觉真的是生不如死,其实我们这么大年纪了已经不再害怕面对死亡了,就是怕受罪。
社工:您的高血压和不安宁腿得了多少年了?
王爷爷:高血压记不清了,应该有十几年了,不安宁腿综合征是最近几年新填的毛病。
社工:您觉得您的慢性病对您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王爷爷:原来的那些爱好也都没法再继续了,每天只能睡一个小时,精力也跟不上了,别看每天见到你们的时候感觉我精神状况还不错,其实维持不了一会儿,每天就这么挨日子,也许病痛的折磨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五)重新书写生命故事
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背景下,服务对象很容易将目前经历看作自身的问题,从而阻碍他们改善生活状态和转变行为模式。 重写对话通过询问服务对象面对慢性病过程中的正面经历和成功经验,帮助服务对象看到自己在这些事件中所展现出来的毅力、坚强、应变能力等特质,以及帮助他渡过难关的其他因素,将服务对象的注意力转向生命中积极的元素。
引导服务对象在今后的生命故事中加入这些积极的元素,成为问题和疾病的主人,使他们逐渐增强改变和总控生活的能力。 局外人见证一般被用在叙事治疗的后半阶段,也就是服务对象已经完成重写故事并且已经做好让他人参与和分享自己新的人生感悟和人生方向的心理准备时。 它的目的是透过局外人对当事人生命故事的感悟,使服务对象进一步认识自己生活的状况和改进的方向。
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首先,由服务对象在受邀到场的观众的见证下述说自己的故事、转变、心得,等等; 其次,由观众向工作人员叙述他们从服务对象的讲述中产生的共鸣,以及这些故事对他们自身生命的影响; 再次,工作人员会邀请服务对象重述观众所说的话,通过口述的方法促使服务对象对自身的故事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以及自己生命的本质和意义等再次思考[7]。 例如,活动结束之后王爷爷说:“它(不安宁腿综合征)来的时候,那既然来了……就要面对它。 ”这样的说法表现出王爷爷面对高血压顺其自然和积极面对的态度。
叙事论文投稿期刊:《台州学院学报》创刊于1979年5月本刊辟有政治、哲学、宗教、经济、语言、文学、艺术、历史、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物理与技术科学、化学、生命科学等栏目,既重视基础学科、基本理论和教育科学的研究,注意历史文化的研讨,也注意开辟新办专业和应用性学科领域的研究专栏。
五、总结反思
叙事的特点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案主的问题挖掘出来,并将问题与案主本身分离,使问题外化,打破案主原有的叙事程序,将解构后的叙事重新书写,重新构建新的叙事思维,创造新的故事。 通过叙事治疗的个案介入,患有高血压和不安宁腿综合征的王爷爷情绪有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再见到王爷爷跟他交谈时发现,王爷爷的话语变得更加积极正向,由此可见,叙事治疗在慢性病患离休干部的个案中应用是有显著效果的。 希望叙事治疗可以在军休慢性病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广大服务对象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刘畅.叙事治疗在高龄退伍老兵个案中的运用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8.
[2]袁飞.慢性病老年人心理弹性初步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9.
[3]孟华,郭雨禾,郭建英,等.军队离休干部慢病现状及管理模式探索[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6):501-502,505.
[4]魏源.解构并重述生命的故事:叙事疗法述评[J].台州学院学报,2004(4):78-82.
[5]何雪松.叙事治疗:社会工作实践的新范式[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7-11.
[6]韦耀阳,刘鹏.叙事心理治疗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J].社会工作理论探索,2008(11):22-24.
[7]周爱华,廖绪.叙事疗法在老年社会工作的应用:以香港慢性病患老年人为例[J].社会工作,2019(3):41-52,110.
作者简介:刘瑾瑾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5901.html
《叙事治疗在军休慢性病患老年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