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0-11-09 15:25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摘 要:本文选取跨省域农村老漂这一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对30名农村老漂进行深度访谈,梳理目前跨省域农村老漂在福州市养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反映出的政策瓶颈,综合分析得出破解路径。 重点从改变户籍制度,享受更多老年福利、出台政策规范电动车出
摘 要:本文选取跨省域农村“老漂”这一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对30名农村“老漂”进行深度访谈,梳理目前跨省域农村“老漂”在福州市养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反映出的政策瓶颈,综合分析得出破解路径。 重点从改变户籍制度,享受更多老年福利、出台政策规范电动车出行、推出专门针对老漂的福利住房、出台政策大力推广普通话以及推动社区开展关爱农村“老漂”的系列活动等方面入手,优化政府职能,更加关注农村“老漂”群体的迫切需求,从而提升这一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效解决该群体的养老问题,使全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关键词:跨省域; 农村“老漂”; 养老政策
伴随我国“银发浪潮”的到来,老年人养老问题已经受到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国针对养老问题出台多个文件。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老年人为帮助子女照顾孩子,替他们分担压力,开启了“老漂”生涯。 在“老漂”群体中,农村跨省域“老漂”面临着更严峻的养老问题,陌生的环境、不健全的福利机制等都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福建省福州市是一座生态宜居养老城市。 为跟随国家发展步伐,使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使农村“老漂”能够更好地适应福州市生活,福州市需多方联动,共同解决好这个问题,真正实现该群体在福州市能够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一、相关概述
(一)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外关于“老漂”养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关于“老漂”异地养老存在问题的研究。 赵莹莹指出,深圳PH社区“老漂”养老在日常健康保健及照顾、情感、社会交往、经济水平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问题[1]。 李霞认为,“老漂”异地养老面临难以融入新环境,政府社会福利政策不对等,社区建设不完善等问题[2]。
孙兆兰指出,山东省泰安市“老漂”养老服务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适应性较差、精神慰藉满足度较低、社会权益的缺失、操劳过度、身体状况不佳等[3]。 许加明和夏蓓蕾研究发现,农村“老漂”异地养老困境为经济供养水平低、生活照料资源少、精神慰藉遭忽视、医疗保障不健全[4]。 董飞飞提出,农村“老漂”异地养老存在经济融入难、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精神空虚、政府社会福利政策不对等的问题[5]。
第二,关于“老漂”社会适应问题的研究。 张红涛和席娟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依托增能理论,通过对“老漂族”进行定性研究并分析“老漂族”的“消权”现象,提出应对策略[6]。 王雅铄和殷航以广东省广州市为例,研究“老漂族”的社会融合状况,并从实际支持、情感支持和社交支持等层面提出应对策略,以期改善“老漂族”的生活状况,提高群体社会关注度,提升幸福感[7]。 万里以辽宁省丹东市J社区为例,重点关注对背井离乡来到新城市中的“老漂族”群体所面临的城市适应性问题[8]。
第三,关于“老漂”特征的研究。 张抚秀发现,“人在户不在”的老年人口与户籍老年人相比,受教育程度和平均受教育年限水平较高,身体状况也相对较差,大多与子女或其他亲属居住在一起[9]。 王世斌等人通过对广州市流动老年人口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多数老年人属于省内跨地区流动且居住时间普遍较长,有近半数人居住时间达到五年以上,流动呈现出家庭化倾向,具体表现为流动的老年夫妻与子女和孙辈组成核心家庭,且流动老年人存在较大的经济状况差异[10]。
李雅静提出,“老漂族”的主要特征有无根的依附状态,具有家庭抚育和照料的功能,“老漂族”流动的非经济动因,“老漂族”具有强烈的异质性[11]。 许加明和华学成发现,“老漂”主要散落于不同的时空环境中,群体主要是50周岁及以上的准老年人和老年人,目的主要是照顾子女特别是抚育孙辈,促成了家庭成员的团聚[12]。 “老漂”的“漂”是以过去为导向,扎根城市并非他们“漂”的目的和初衷,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够重回故乡。
第四,关于“老漂”流动原因的研究。 田原裕子提出,和家庭成员共同居住或者就近居住是日本老年人发生流动的主要原因,影响老年人流动的因素主要包括老人与子女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他们之间互动的频率和方式等。 由于文化和教养方式的差异,国外老年人流动的主要原因还是从自身健康状况出发,或者是在丧偶后生活无人照料才选择投靠子女,与我国老年人流动的原因有很大不同[13]。 弗劳尔迪(Flowerdew)、海斯(Hayes)研究显示,英国老年人迁移主要是为了与子女共同居住,这些老年人大多处于丧偶状态,而且女性迁移者多于男性[14]。
综上,已有文献在不同层面对农村“老漂”养老进行了研究。 但在跨省域农村“老漂”养老和政府层面还需进一步挖掘。 首先,年轻人口跨区域流动导致很多人在异地安家生子,因工作繁忙需要老人帮忙照顾孩子,而国家放开二胎政策更使得中国“老漂”增多,跨省域农村“老漂”养老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老漂”养老问题单靠个人力量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还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撑。 所以,从政府角度深入剖析破解路径是研究的主要趋势。 本文以此为突破点,从政府角度构建破解福州市跨省域农村“老漂”养老政策瓶颈的路径。
(二)核心概念介绍
现阶段,“老漂”中以老年人为主。 依据我国政府政策规定,60岁是一个分界点,超过60岁的人群被称作老年人,该年龄群体也是养老政策服务的目标群体。 本文的“老漂”是指年龄超过60周岁,出于对孙辈照料的目的,到他省在子女家中长时间居住的老年人。 研究对象呈现出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从空间角度看,原本老人与子女之间有着较远的空间距离,其户籍与子女户籍并未在同一个省份。 其家庭模式发展过程是核心家庭—空巢家庭—主干家庭。 二是从时间角度看,其具有长期性居住的特点,是指老人照料孙辈时始终与子女一起生活,并不是偶尔或短期居住。
(三)理论基础
1.增能理论
1976年,巴巴拉·索罗门(Barbare Soloman)在出版的《黑人的增能:被压迫社区里的社会工作》一文中首先提出了增能的概念。 增能是指个人在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促进环境资源和机会的运用,以进一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能力的过程。 增能主要发生在三个层次,分别是个人层次、人际层次和环境层次。
个人层次是指个人感觉到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从而可以改变自己无权的状态。 人际层次是指个人通过与他人的互动结成一定的关系网络,扩大影响力,从而改善自身环境,同时又可在这样的互动、合作中提升自身的形象。 环境层次是指对社会决策的影响,主要是引导个体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参与社会资源的分配,改变那些不利于实现自主的制度和规则。 文章中所指的农村“老漂”是一部分弱势群体,他们来到他乡与子女共同生活后,能力和权利被削弱,会大大影响晚年生活质量。 根据增能理论,只有赋予他们更多的生活自主权,才能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943年,伯拉罕·马斯洛提出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 至今,这一理论仍然受到各领域学者的赞同,得到了广泛应用。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人类的需求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年龄的增长,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农村“老漂”们在这个人生阶段,更加需要安全感、社交和尊重。 因为他们通常有着较高的年纪,并远离家乡去到陌生的城市生活,离开熟悉的朋友和家人,这让他们缺乏安全感,渴望有人陪着聊天,渴望得到陌生城市人们的尊重和理解。
3.福利多元理论
福利多元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欧洲国家社会政策领域新兴的理论范式。 其主要思想是:福利主要是由国家提供的,但国家并不是唯一提供福利的来源,还包括市场、社会等方面。 如果只有市场、国家或者家庭等单独提供福利,就会导致很多社会问题。 因此,社会福利应该来源于社会、政府、社区、市场、家庭、非营利组织等多个方面。 本文中所提的农村“老漂”养老问题,如果只由政府提供各项福利,也无法满足老漂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所以,需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发动包括学校、社区、企业等在内的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为农村“老漂”提供更多的养老福利,使跨省域农村“老漂”的养老体系更加完善。
二、跨省域农村“老漂”养老政策的全国总体现状
(一)个别城市出台了有助于“老漂”养老的政策
山东济南公安户政部门推出便民新政:“老漂”办理了居住证即可享受免费乘公交等同等优待,让他们获得更多归属感。 在浙江杭州,外地前来探亲、带孙的老年人只要持有优待证或身份证,都能享受与本地老年人同等的优惠待遇。 一些街道和社区开始建立“老漂”定期寻访制度,社区长期关注、跟踪“老漂”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在浙江杭州、金华等地,民政部门等政府机构还通过与公益组织合作的形式,为“老漂”创办了新式老年大学。 在这些公益组织创办的老年大学里,报名不限户籍,课程还有针对性。
比如,设置了普通话班、基础方言班等,以此来提升“老漂”们的社交自信。 在湖北武汉,一些公办的老年大学也开始对“老漂”开放,在武汉洪山区等地的老年大学中,“老漂”占全部学员的10%左右,同等享受学费优惠等政策。 在广州,一些原本只针对本地老人开放的政府补贴项目,也开始对“老漂”开放。 从2019年开始,广州已在多个区试点“长者饭堂”,刷社保卡就餐,持有全国统一社会保障卡的“老漂”也能申请助餐配餐服务。
(二)民政部网站发布关于推进“老漂族”异地养老提案的答复函
2017年9月,民政部回复朱晓进委员关于“老漂族”异地养老的提案,指出“老漂族”养老问题实质是老年人异地养老时,如何享受居住地养老服务和养老保障的问题。 近年来,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有序推进包括“老漂族”异地养老在内的养老服务发展。
目前,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二是财政税收支持政策不断加强,三是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四是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础不断夯实。 民政部对下一步工作做出指示:第一,巩固居家社区养老基础地位,夯实家庭养老支持政策,补齐居家养老支持政策短板; 第二,加强老年人精神关爱; 第三,完善老年人优待政策; 第四,做好异地医保结算工作; 第五,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第六,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发展。 总的来看,“老漂族”等异地养老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所在地一定的养老服务与养老保障,但同时也存在异地衔接困难等政策性问题。
三、福州市跨省域农村“老漂”养老存在的问题和政策瓶颈
(一)存在的问题
选取30名福州市跨省域农村“老漂”作为访谈对象。 根据访谈结果分析、归纳出跨省域农村“老漂”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活成本高,缺乏便利性
被采访对象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生活成本较高,异地医保和社保无法使用。 受户籍的限制,无法同等享受当地的优惠政策。 “老漂”们时时刻刻都感觉自己是一个外来人,缺乏城市归属感。
“来福州之后,去了几次药店,每样药品都比我们当地贵好多,就比如说我经常用的缓解白内障症状的莎普爱思,在我们当地只卖30元一瓶,这里要卖39元一瓶,医保还不能报销,太贵了。 以前在农村老家我一天上三次药,但是这里这么贵,就减成两次。 孩子上班也很辛苦,赚的也不是特别多,能节省的就节省了。 ”(样本1)
“自从来,也没有出去过几次。 有几次坐公交,发现和我年龄相仿的几位老年人都有敬老卡,坐公交不花钱。 我感觉这个特别好,想着也去办一张,能为孩子省点是点,这样我们也能心理舒适一点。 结果,福州户籍就可以免费领取,但是非福州户籍就要缴纳费用。 除此之外,如果是非福州所辖六区六县,还要先办居住证才可以办理敬老卡,感觉这个城市对老年人也是区别对待的,顿时感觉自己就是个异乡人。 这么一想就更想家了。 ”(样本2)
2.缺乏安全感,担心受伤害
城市电动车管理不严和交通规划不合理导致部分地区电动车与行人共用道路,车辆车速过快、违规行驶等都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农村“老漂”初次来到陌生的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川流不息的车辆使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感觉随时可能受到伤害。
“来了快2个月了,只能在小区里面走走,不敢过斑马线,车太多,又开得很快。 最主要的就是电动车没有声音,你走着走着后面就飞快地骑过来了,很多车上都装有塑料的棚子,出去小区外面走的时候被刮到两次,吓得我心脏病都犯了,之后就不敢出去了。 生怕被车撞到,再给孩子们添麻烦。 ”(样本3)
“自从来到这里,就很少出门,这里好多有斑马线的地方没有红绿灯,我年岁大了,反应慢了,感觉汽车在眼前很快的开过去,根本不敢过马路,活动范围基本上就局限在小区了。 ”(样本4)
3.与孩子同住,矛盾较多
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和年轻人在价值理念与生活作息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长期居住在一起非常容易引发矛盾。 老年人长期居住在狭小的空间里,并受到孤独感和不安全感的影响,更容易产生烦躁情绪,从而加重家庭矛盾。
“我们自从过来就和孩子一起居住,一家五口三代人居住在50多平的房子里。 客厅非常小,基本上我们四个大人加一个小孩子都在客厅的话就满了。 我们来福州主要就是为了帮着带孩子,但是生活在局促的环境里,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小问题而闹矛盾。 福州的房价太贵了,想再买一套小的,首付也还没凑够。 所以,目前全家人挤在一起。 我老伴爱唠叨,经常会参与女儿和女婿工作的事情,意见也不一致,所以矛盾较多。 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能够分开住。 ”(样本5)
4.语言不通,沟通困难
我国各地方言多种多样,南北方语言差异较大,很多福州本地的老年人普通话并不好,只会讲方言。 而跨省域农村“老漂”群体都是来自省外其他地区,来到福州后,与本地人的沟通存在障碍。
“想下去小区里走走,看看能不能和周围的邻居聊聊天。 但是,下去几次之后,发现和他们说话非常吃力。 他们说话语速快,而且基本上都是当地的方言。 有时候看着他们说了好久我们也听不懂,他们也很着急。 有时候还有点生气,而且,声音越说越大。 我一看这样,后来索性就不说了。 就平常吃完饭和老伴下楼走走,基本上和邻居没有什么沟通。 ”(样本6)
5.没有社交活动,生活更孤独
社交圈建立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 农村“老漂”离开熟悉的社交圈,进入陌生城市生活,必然导致不适应。 由于各地生活方式不同,语言沟通方面存在障碍,“老漂”再想融入新的社交圈非常困难。 这使得他们没有可以日常交流的对象,生活更加孤独。
“有时候出去走走,看到当地老年人都在一起跳广场舞和聊天,其实很羡慕。 此时就能想到在老家的时候,大家经常串门,打麻将,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现在基本上就在屋子里看电视、做家务,看电视已经成为现在全部的娱乐活动了,基本没有社交。 虽然孩子一片孝心,让我们过来养老,可是我感觉更孤单了,特别想念老家,想回去。 ”(样本7)
(二)反映出的政策瓶颈
1.新农村合作医疗异地办理手续复杂,福利不一致
新农村合作医疗异地办理医疗报销的流程比较复杂,需要办理住院手续后才可以报销,且住院前或后3天内要向原居住地合作医疗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出院后必须在居住地由街道或居民委员会开具居住证明回参合所在地报销。 但跨省域往返一次路费很贵,省外报销比例也非常低,报销费用抵不上往返花销。
可见,医疗保险异地报销程序复杂是当前跨省域农村“老漂”养老中遇到的最为突出的问题。 另外,老年人福利基本遵循属地原则,很多政府优惠政策都仅仅针对本地人。 例如,一些景点免费和公交优惠政策都需要本地户籍才可办理,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区别对待。 事实上,这些老漂属于“新福州人”,将来很长一段时间要在这里生活。 如此区别对待,难免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降低获得感。
2.电动车管理不严
目前,福州市针对电动车也出台了一些新举措,只有符合规定的电动车才可销售、上牌、上路,要求电动自行车要有脚踏骑行的功能,额定功率不超过400瓦等。 但是,政策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截至目前,福州市电动车保有量已超过200万辆,电动车行驶过程中声音很小,且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载人、超速等问题已然普遍存在,电动车碰撞老年人的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 另外,在部分区域的斑马线上并没有配置红绿灯,完全依靠司机的自觉性来礼让行人,很容易因司机未礼让行人而导致交通事故。
3.没有针对“老漂”的福利住房
《2019年320个城市房价排行榜》发布的数据显示,福州市房价在全国排名第十,平均房价26 021元/m2。 对于跨省域就业的农村青年来说,在城市买房扎根比较困难。 对于工薪家庭来讲,需要工作5年之后才有可能通过贷款买一套小房子。 同时,他们也要面临生育后父母过来帮忙照顾的问题,全家人挤在一起。
很多人想要单独给父母购置或租赁住房,但高昂的房价和房租让他们望而却步。 福州市本地并没有专门针对这部分群体推出的福利住房,只有针对高层次人才的共有产权房。 虽然农村“老漂”无法再为这个城市贡献力量,但他们的子女却正在努力为这个城市建设努力,善待他们的父母也应成为福州市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4.普通话推广不到位
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开始,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福建省由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广播电视局以及福建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共青团福建省委联合发文,督促福建省各部门、各机关和各高校开展关于普通话的推广工作。 但是,普通话推广工作开展22年来,只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了较为显著的作用,对于老年群体来讲,普通话的接受和学习并不到位。 通过访谈发现,有些本地老年人并不会讲普通话,出门和就医都需要子女帮助翻译,沟通存在障碍。 跨省域农村“老漂”所遇到的沟通障碍,反映出福州市普通话推广对象覆盖面不全,针对性不强。
5.社区没有针对“老漂”的相关政策
目前,从资料检索和访谈情况来看,各个社区基本上没有针对“老漂”群体的相关政策和活动。 社区作为联络邻里的一个重要机构,可很好地起到协调邻里关系、丰富老年生活、提升老年幸福感的作用。 跨省域农村“老漂”群体缺乏社交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对环境不熟悉,二是无法融入本地社区群体。 从目前的情况看,到本地社区参加活动的基本上都是本地老年人。 而“老漂”群体很难参与其中,这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是个异乡人,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四、福州市跨省域农村“老漂”养老政策的破解路径
(一)打破户籍制度,享受更多老年福利
政府在医疗保险报销方面,应尽快实现全国联网和互认,并建立统一的网络报销平台。 “老漂”群体在异地报销时只需通过该平台就可进行申请和报销,不用再往返两地。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统计福州市的“老漂”总量,掌握整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推出政策,使其与当地老年人享有同等社会福利,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相关政策可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吸引人才来福州就业和定居,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
(二)出台政策规范电动车
政府相关部门对于电动车超速、载人和不礼让行人等问题,要进行严格管控,并且要让其现场学习交规。 具体可以参照学习广西南宁的做法,开展“两学”试点。 其一,“必修课”。 驾驶人员在登记核发号牌和行驶证时,要进行相应的交规学习和测试。
只有通过相应考试,才可上路行驶。 其二,在各个路口设置学习点。 对于违反交通规定的,立即组织学习30分钟,并进行现场答题,答题通过才可放行。 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可大大减少电动车违规行为。 同时,还可提出过斑马线前的“三个必须”,要求驾驶员签订一份承诺书。 这样的做法有助于驾驶人员形成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文明意识。 福州市也可借鉴优秀做法,进一步为“老漂”群体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交通和市政部门可通过论证,在一些路口的斑马线设置红绿灯或人行过街天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老漂”群体路上的安全感。
(三)推出专门针对老漂的福利住房
政府可以推出针对农村“老漂”的福利住房,主要以廉租房为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其中也包含农村“老漂”群体。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近几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如果解决不好养老问题,将会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北京市就专门针对快递员出台了福利租房政策。
2019年2月20日,北京市商务局会同相关部门,提出了支持快递业规范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将提供2 400个租赁房源作为快递员工宿舍,加强快递企业与改建租赁房持有机构的需求对接,优先保障快递企业租赁。 福州市相关部门可从中学习相关经验,会同房地产等机构,专门推出针对农村“老漂”的福利租房,缓解“老漂”与子女同住的矛盾,有效提升“老漂”们的心理社会地位。 同时,“老漂”自己单独居住能够提升自主能力,更能发挥自身价值,提高自信程度。 而且,这种聚集式的居住,还可以让老年人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使老年生活更加幸福。
(四)出台政策大力推广普通话
除每年全国性的普通话推广宣传周活动外,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平时的持续性普通话推广工作。 政府部门可以与高校联合开展普通话推广宣传工作。 在各高校成立普通话推广学会,学校牵头、政府助推和社区联动,将高校普通话推广学会引进社区,给社区老年人开展普通话宣传,并通过举办普通话课堂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在老年群体中普及普通话,有效化解农村“老漂”群体的语言交流障碍。 同时,适时推行初中生普通话考级制度,以快速推动普通话的普及工作。
(五)推动社区开展关爱农村“老漂”的系列活动
政府部门要提出关爱农村“老漂”的主张,并将政策下发到各社区,督促其开展具体活动。 同时,在活动经费方面,政府也要给予支持。 福州市可以借鉴杭州市的做法,推进关爱农村“老漂”的社区活动。 杭州市文新街道阳光社区推出了“幸福家园工作室”。 这个工作室主要就是帮助老人重建朋友圈。 “幸福家园工作室”是杭州首个专为“老漂族”服务的社区公益组织。 他们每周三下午固定时间开展活动,老人们可以在工作室内聊天,也开办了剪纸、手工等课程,还可以参与越剧、舞蹈等团体活动等。
同时,社区还发动学校和企业的志愿者过来陪“老漂”们过生日、聊天,极大提升了“老漂”们的幸福感。 2018年6月,杭州文新街道阳光社区成立了首个“老漂族”临时党支部。 福州市也可联合社区和街道成立关于农村“老漂”的公益组织,将大家组织在一起,开展各项文娱活动。 并且发动社会力量加入到关爱“老漂”群体的活动中,设立公益创投基金,打造“老漂书院”,让农村“老漂”们享受更多贴心、个性化服务,提升农村“老漂”的知识水平,进而提高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社会养老论文投稿刊物:《长江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曾用刊名:涪陵师专学报;涪陵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涪陵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创刊,坚持学术个性、地缘优势、前卫姿态的办刊方针,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精心策划,开门办刊,全力打造精品学报。
五、结语
总之,通过对“老漂”群体的访谈了解到,农村“老漂”问题是整个“老漂”群体中比较难解决的部分。 相对于城市“老漂”来讲,农村“老漂”还有本身固有的一些特质,他们的文化水平一般都较低,业余爱好很少。 这些特质都加大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各项活动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需同心协力,出台相应政策,突破政策瓶颈,共同解决好这一群体的养老问题,使农村“老漂”尽快融入城市,提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福指数,真正建成“有福之州”。
参考文献
[1]赵莹莹.老漂族养老问题研究:以广东省深圳市PH社区30个个案为例[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7.
[2]李霞.我国“老漂族”异地养老问题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0-12.
[3]孙兆兰.农村流入城市“老漂族”异地养老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泰安市为例[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8.
[4]许加明,夏蓓蕾.农村“老漂族”的异地养老困境及应对策略探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4):48-54.
[5]董飞飞.农村“老漂族”异地养老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9(24):39,43.
[6]张红涛,席绢.增能视角下城市“老漂族”的社会工作介入初探:以济南市为例[J].老龄科学研究,2015(6):31-39.
[7]王雅铄,殷航.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老漂族”的社会融合状况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老龄科学研究,2016(10):53-64.
[8]万里.社会工作介入“老漂族”城市适应性问题探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5.
[9]张抚休.城市中“人在户不在”老年人口的主要特征及其社区为老服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10]王世斌,莲茜平,申群喜.广州市流动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3-76.
[11]李静雅.“老漂族”的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研究:基于上海M社区25位老人的访谈[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5。
作者:倪志平、郗永勤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5903.html
《福州市跨省域农村“老漂”养老政策的瓶颈及破解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