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1-04-19 16:38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摘要:资管新规的延期有利于处置存量资产,有助于减轻银行表内压力,有利于降低信用风险爆发概率,有利于平滑理财产品收益,也有助于实体经济应对疫情冲击。但是资管新规延期后,仍然面临着存量资产处置难、新产品发行接受度不高、机构转型动力不足等问题。
摘要:资管新规的延期有利于处置存量资产,有助于减轻银行表内压力,有利于降低信用风险爆发概率,有利于平滑理财产品收益,也有助于实体经济应对疫情冲击。但是资管新规延期后,仍然面临着存量资产处置难、新产品发行接受度不高、机构转型动力不足等问题。为了避免资管新规一延再延,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监管部门应提出退出路径、加强预期管理、明确奖惩措施、统一监管规则,并实行宽严相济、灵活有度的政策,保证资产管理行业转型真正落地生效。
关键词: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产品转型;资产处置
一、引言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资管新规”)发布以来,设置了两年左右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一直伴随着是否延期的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各类资产管理机构能否在2020底前完成转型目标。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资管新规延期的讨论又重新引发关注。2020年7月7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课题组发布了报告《深化资产管理业务监管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化的资产管理业务体系》。在报告中提出,为了实现业务规范转型的平稳过渡,建议将资管新规过渡期再延长两年,即延长到2022年年底,由此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资管新规过渡期是否需要延长以及延长的期限。
金融论文范例:雄安新区金融创新与流通产业协同发展
在202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也指出,人民银行将会按照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密切关注资管业务整改的情况,在坚持资管新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有序推进资管新规的落实和资产管理行业的转型发展。因为受到疫情影响,资管新规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有必要延期。监管部门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延期的期限,但是对于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限上还是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和支持。
2020年7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知,鉴于疫情影响和冲击,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年底。至此,关于资管新规延期的争论终于画上句号。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延长降低了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资产管理机构整改的压力,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以时间换空间,有节奏有顺序地推进存量资产的化解和产品净值化的转型,同时降低了资产端新增融资和资金接续的压力;资管新规的延期能对资产管理市场带来哪些益处,能为资产管理机构减轻哪些压力;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后如何加强监管,以及如何避免出现资管新规一延再延的情况,这些都是本文希望回答的问题。在资管新规转型、资产管理市场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资管新规延期的重要意义
按照原有的计划安排,资管机构需要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转型任务,但是由于面临很多的困难,叠加疫情影响,从客观情况来说延长过渡期非常有必要。接下来,本文主要是分析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具体而言,资管新规延期主要是受存量资产处置、资产回表、信用风险、产品波动和疫情等方面的影响。
(一)降低存量资产处置难度
资管行业转型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存量资产的处置,在这些存量资产中,除了非标准化资产(以下简称“非标资产”)外,还有一部分没有活跃市场交易,采用市值法估值存在一定问题的资产,这些资产的流动性较差、期限较长,需要长期限的产品或者充足的时间予以消化,不然很难实现业务的顺利转型。从资产上来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资管新规发布后商业银行发行了大量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为了防止监管套利和不公平的竞争,央行和银保监会又参照基金公司货币基金管理办法发布了《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的管理更加严格。在这些已经发行的“老现金管理类”产品中,有部分非标资产如何剥离就成为问题,2020年年底前完全剥离存在很大的困难,而资管新规延长为消化这部分资产留出了时间和空间。
第二,非标资产、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长期限、低流动性资产的承接问题。目前来看,如果不是采取强制赎回或资产回表的方式,比较市场化的方式主要是发行长期限封闭式理财产品或私募理财产品进行对接。虽然私募债可以有效满足这类资产的要求,但是对于大部分的资产管理机构而言,大规模发行私募产品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是这类产品风险等级较高,满足这类风险偏好的客户比较有限。适当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一方面有利于培育净值化的客户,另一方面也能为有效化解存量资产提供基础。
第三,存量资产中不良资产和违约资产处置的问题。目前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处置机制尚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建立中,2020年7月发布的《全国法院审理债券纠纷案件座谈会纪要》,推动了债券违约处理的法制化进程,资管新规延长有利于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时间。同时,资产管理部门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之前在准备金和拨备方面计提明显不足,如果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利润积累,化解不良资产的问题也许就能够迎刃而解。
(二)减轻银行表内承接压力
对于存量资产的处置,如果无法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解决,资产回表无疑是处置存量资产的有效途径(卜振兴,2018)[1]。经过两年时间,之前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资产转让等市场化方式或者难度较低的资产处置和转型方式进行处置的资产已逐步减少,后面存量资产的处置更多是通过提前回收、资产回表等方式进行。表外资产回表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表内外做好准备和衔接,尤其是表内面临着补充资本、增加授信、风险审核等方面的准备工作。过渡期延长有助于缓解资产回表的压力。
一是缓解资本补充的压力。商业银行目前实行的是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监管原则,MPA是重要的监管考核体系,涉及贷款规模、贷款增速、存贷比、流动性等监管指标,除此之外还有核心资本等监管指标的要求(赵胜民和何玉洁,2019)[2]。经济下行背景下,我国中小微企业本来就面临着再融资的压力,而2020年叠加疫情的冲击和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压力更大。
监管多次提到要采取宽信用的措施,向中小微企业释放流动性。在宽信用的背景下,表内资金本身就面临着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方面的压力。非标、永续债等资产回表,规模较大、占用的风险资本更高,对资本的消耗更大。过渡期的延长会减少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冲击对表内资本的双重压力,减少发生叠加次生风险的可能。同时,短期内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能力有限,延期可以通过优先股、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拓展表内资本补充渠道,为资产的顺利回表提供基础。
(三)减少信用风险暴露概率除了通过证券化或资产回表的方式处理存量资产外,提前赎回也是处理存量资产的一种方式。截至2019年年底,银行表外理财规模大概在25万亿元,其中40%左右是2018年4月之前审批成立的老产品,加上2018年4月后发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老产品的规模高达15万亿元以上②。如果2020年年末的过渡期严格执行,不符合新规要求的老的理财产品就会面临强制清退的风险。一旦老产品被强制清退压降,债券资产将会被大量抛售,债券市场将会面临非常大的负面冲击和影响,并极有可能引发大量的债券违约。
三、延期后面临的挑战
资管新规的延期有其必要性,但是延期后资管新规的转型仍然面临很多的挑战,这些挑战中既有自身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一)存量资产处置存在压力
目前来看,银行存量资产处置存在诸多难题,过渡期严格执行缺乏可操作性,虽然延长过渡期限能够以时间换空间,为存量资产的化解带来更多空间,但是很多存量资产的处置压力仍然很大。过渡期延长可以让大量不合规的资产自然到期,减轻过渡期结束后产品续借和资产回表的压力,“一行一策”的整改计划允许银行规划适合自身的压降节奏,但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资产回表对资产端的影响。大量的非标资产、资本补充工具、不良资产等的处置压力虽然有所缓和,但是在过渡期结束后能自然消化仍然存在巨大压力。
一是存量资产期限长。存量资产最大的问题是期限比较长,尤其是产业基金、政信融资类项目等。期限短则五年,长则十年以上,过渡期延长一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需要通过发长期产品、证券化或者其他非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处理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是存量资产规模大。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中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5.86万亿元,其中非标占比约12.18%,规模大概在3.15万亿元①。如此大规模的非标资产在一年内处置完毕或者承接下来的压力非常大。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非标资产的占比更高,处置难度更大。
三是资产科目有所调整。这主要是针对资本补充工具类的资产,以优先股、永续债等资产为例,之前会计计量处理得相对模糊,大部分是记成负债科目。但是按照《永续债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财会〔2019〕2号),部分永续债品种需要记成权益,这对于产品类型、产品风险等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和挑战。
四、促进转型的政策建议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有其客观必要性,但是并不代表过渡期无限期延长,规则既要因地制宜也要灵活有度。资管新规延期会对部分机构产生政策博弈的误导,要坚决打破个别资产管理机构的“幻想”,避免出现“一延再延”的情况。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期间要保持政策定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持资产压降和产品转型的速度,同时根据“一行一策”的办法制定相关规则,确保过渡期结束后实现顺利转型。
(一)提供退出路径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一年,如果存量的不合规资产能够实现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匹配,实现自然到期、自然过渡,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是对于部分资产管理机构而言,如期完成转型任务仍有难度,监管称之为鼓励金融机构“跳起来摘桃子”(陈果静,2020)[8]。但是对于即使跳起来也“摘不到的桃子”,监管应提供退出路径。一是新老产品并行。
老产品在承接存量非标资产,以及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长期限低流动性资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能实现一定比例的新老产品并行,通过3—4年时间的消化,可以为转型提供更多的弹性空间。但是这样也会导致监管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享受监管红利的老产品驱逐净值型新产品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是严格控制规模和比例;另一方面,可以限定老产品到期资产新投资的方向和种类,如仅可以投资货币类资产,避免规模越做越大,久拖不决,明确老产品压降速度,实现自然过渡。对于过渡期结束后仍然存续的老产品,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存款准备金和保险金制度等。
二是存量资产回表。目前对于资产回表的问题,市场机构讨论得很多,但是监管部门一直没有表态。这主要是因为表内外风控标准和体系的差别,尤其是授信条件、监管指标,如资本充足率、存贷比、流动性比例等的差异。监管部门可以有条件地允许和支持相关资产回表,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一方面,对于符合表内标准的资产,过渡期结束后仍然无法处置的可以在MPA考核和监管指标方面予以相应的政策支持,帮助这部分资产顺利回表;另一方面,对于不符合回表条件又缺乏退出机制的资产,如非上市公司股权等,建议允许商业银行向相关机构发放并购贷款并受让股权,在后续的上市、减持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三是不良资产处置。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机构投资的大量资产已经存在部分不良,这部分不良资产的出现会影响资本充足率水平和当期损益。对于不良资产,一方面可以通过利润积累的方式,建立风险准备金,加快不良资产的核销和减记;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表内不良资产处置的经验,通过法律追索、资产保全,或者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的方式实现不良资产的转出。
五、结语
变革带来机遇,也会带来阵痛和挑战,并且过渡期限越短,阵痛会越大。资管业务横穿不同监管部门,并且很多涉及创新型的业务,监管要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在进一步划清监管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上,不断转变监管理念,协调推进配套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投资者教育工作、优化税收制度等促进资管业务长期发展的制度安排。资管新规对很多机构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行业面临着重新洗牌,资产管理机构要以业务变革为契机,通过内部能力建设和外部引进与学习交流[13],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度体系建设,转变公司经营理念和经营文化。
面临存量资产化解的巨大压力,监管和资产管理机构要协调推进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常态化发展。完善引导养老金等机构长期资金不断发展壮大,引导客户坚持长期投资理念,避免追涨杀跌,促进资产管理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在转型过程中,随着客户风险偏好的下降、存量资产的处置,可能会 导致资产管理机构抛售相关资产,对债券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对实体经济产生“抽血”现象。
面对由于转型发展造成的金融服务真空,监管部门要继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在服务当地实体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资产管理机构与其他机构的相互合作,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避免产生剧烈的扰动。中国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转型过后的市场发展潜力让人期待。
参考文献:
[1]卜振兴.资管新规下非标业务转型对策[J].金融市场研究,2018(8):90-101.
[2]赵胜民,何玉洁.宏观金融风险和银行风险行为关系分析:兼论宏观审慎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协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9(6):33-44.
[3]郭锐,卜振兴.理财子公司与公募基金的竞合[J].中国金融,2019(10):65-67.
[4]周琼.从国际经验看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挑战[J].中国银行业,2015(5):58-61.
作者:卜振兴1,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6416.html
《资管新规延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