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1-06-30 17:30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座谈研讨、实践总结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解决安康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与地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际契合度不高,社会体育指导方法、形式与健身俱乐部、社区体育符合度不高,实践教学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座谈研讨、实践总结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解决安康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与地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际契合度不高,社会体育指导方法、形式与健身俱乐部、社区体育符合度不高,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内外一体化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体系方法,构建了体育教育专业“一师三员”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以及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安康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安康学院也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安康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从4年一修订变为每年一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也进行了3次修订和多次微调,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由“为地方中小学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变为现在的“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与能力,能够从事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和竞赛、体育教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对人才规格的定位也从“能教学、会指导、有专长”进一步明确为“一师三员”,即合格的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和裁判员。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定位已经明确,但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是我们需要探究的现实课题。
一、“一师三员”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背景
(一)“一师三员”人才培养模式效果评价问卷调查对安康学院体育学院教师和2020届应届毕业生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
1.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效果调查
69.2%的教师和77.5%的学生认为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效果好,30.8%的教师和18.8%的学生觉得一般,还有3.8%的学生评价为差。
2.学生教练能力培养模式效果调查
46.1%的教师和71.3%的学生认为学生教练能力培养模式效果好,50%的教师和23.8%的学生觉得一般,还有3.8%的教师和5%的学生评价为差。
3.学生裁判能力培养模式效果调查
57.7%的教师和71.3%的学生认为学生裁判能力培养模式效果好,38.5%的教师和23.8%的学生觉得一般,还有3.8%的教师和5.0%学生评价为差。由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安康学院体育学院教师和学生对学生教学、训练、裁判、社会体育指导能力培养模式效果评价不高,评价优劣顺序依次为教学能力、裁判能力、训练能力、社会体育指导能力。说明师生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一师三员”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及效果不太满意,学校、体育学院、教师在学生教学、裁判,尤其是训练、社会体育指导能力培养的形式、方法、途径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安康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过程和地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社会体育开展的实际来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组织形式、方法与地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际契合度不高由于资金、交通、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原因,体育学院学生到地方中小学见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聘请的地方中小学优秀教师来我校教授体育教学法课程时间少且不固定,教学多以课本知识做指导,学生试讲是在同学之间及在公共体育课上进行的,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上停留在普遍性、规范性上,导致学生对基层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了解不够,对中小学生学情特点不清楚,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设计等方面与地方中小学教学实际脱节。
2.社会体育指导方法、形式与健身俱乐部、社区体育符合度不高也由于资金、交通、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原因,体育学院学生到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体育活动中心见习的时间短,目前还没有集中统一安排学生到社会健身场所实习;我校健身器材陈旧落后,因此没有请健身俱乐部有经验的优秀教练、社区体育优秀工作者来我校训练、培养学生社会体育指导能力,校内的教学基本是以体育教学、训练指导能力的培养替代社会体育指导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新型健身器材的使用、对社会群体器材健身的指导等方面能力低下,组织形式、指导方法欠缺。
3.实践教学模式尚需优化完善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时间、地点、形式不固定,随意性、随机性较大,完整性欠缺,不同年级的学生、能力强与能力弱的学生、态度积极与消极的学生之间所得到的实践机会都不相同,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实践教学模式、能力培养途径尚待完善和固化。综上所述,为了实现“一师三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裁判、社会体育指导等能力,保证应用型人才整体培养质量,研究建立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围绕“一师三员”体育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势在必行[1]。
二、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一师三员”应用型体育人才可行性调查
为了探索出一条学生“一师三员”实践能力校外培养新路径,我们通过与安康城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负责人座谈研讨、对安康城区18所中小学体育负责人及部分体育教师问卷调查等形式,就安康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一师三员”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学生教学、训练、裁判、社会体育指导能力校校、校企联合培养的可行性、形式、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一师三员”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调研结果,为有效利用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全方位高质量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训练、裁判、社会体育指导能力,我们构建了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全程式“一师三员”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其中,校内实践包括课内的体育教学论课程实践,各专项课内教学实践,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以及课外的第二课堂实践,校内竞赛裁判实践,能够培养学生普遍、规范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校外实践包括校校合作中的教育见习、实习,现代师徒制教学实践,中小学课余体育竞赛组织与裁判;校企合作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见习、实习,现代师徒制社体指导实践,专项教练培养与上岗;社会体育服务实践中的健康知识传授、健身技能指导服务,赛事组织及裁判服务等实践。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学校教育、健身指导、体育培训等实践环境中,对学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体验与反思,感受一线教学、训练、裁判、社会体育指导的真实全过程情境,学会实用的实践技能,实现与未来的工作无缝对接,就业后即能进入角色。
人才培养论文范例:《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创刊于1959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大16开,96页。是由上海市教委主管、上海体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体育学术理论刊物,本刊系综合性体育学术理论刊物,是当代体育教学,体育科研等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
四、“一师三员”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实施
(一)“一师三员”实践教学模式内容安排
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实践内容分布在第1~8学期,先以校内实践为主,再以校内外实践相结合,最后过渡到以校外实践为主的学生学习全过程。师范生职业能力测试在第八学期进行,安排一周时间,由体育学院统一组织,对学生的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课件制作、说课与体育教学等能力进行集中考评,按照各部分所占的比例综合评分,计算学分。这项测试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师范职业能力形成的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检验,也是对学校、体育学院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效果的检验。
参考文献:
[1]鲁宗成,冯德学.安康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21,33(1):30-34.
[2]方爱莲,陈亮,陈洪,等.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80-84.
作者:鲁宗成1,冯德学1,李中元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6642.html
《安康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一师三员”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