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也谈“吾其还也”之“其”的语气及注解

也谈“吾其还也”之“其”的语气及注解

发布时间:2021-08-24 15:50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关于《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吾其还也之其所表示的语气,历来有诸多争议。 多种版本的教材注释也有很大不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4年审定)《语文》必修一(以下简称旧人教):我们还是回去吧。 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1]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

  关于《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吾其还也”之“其”所表示的语气,历来有诸多争议‍‌‍‍‌‍‌‍‍‍‌‍‍‌‍‍‍‌‍‍‌‍‍‍‌‍‍‍‍‌‍‌‍‌‍‌‍‍‌‍‍‍‍‍‍‍‍‍‌‍‍‌‍‍‌‍‌‍‌‍。 多种版本的教材注释也有很大不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4年审定)《语文》必修一(以下简称“旧人教”):我们还是回去吧。 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1]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19年修订)《语文》必修三(以下简称“苏教版”):

现代汉语论文

  我们还是回去吧。 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2]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2019年审定)《语文》必修下册(以下简称“统编本”):我们还是回去吧。 其,表示祈使。 [3]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以下简称“王力《古代汉语》”):其,表示委婉的语气词。 [4]

  并将“吾其还也”译为“我还是回去吧”,且将该句归为陈述句[5],未纳入祈使句。

  唐功杰在《谈“吾其还也”之“其”的语气》(《中学语文教学》2020年第9期)一文中认为,旧人教版教材将“吾其还也”中的“其”解释为“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较之“表商量或希望语气”的说法,统编本教材“表示祈使”看法的不妥程度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应解释为“表示委婉语气的副词,可译为‘还是’”。 [6]但笔者认为,唐功杰的观点虽有新颖之处,但仍有待商榷。 从某种意义上讲,注解“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表示祈使”与“表示委婉的语气副词”(一说语气词)并不完全矛盾,因为它们三者有从属或交叉关系:

  上述图中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将在下文再对“其”所表示的语气分析与判定中穿插解说。 下面,本文将以“祈使句”的概念与内涵出发,结合“其”的语气副词义项和文本语境,提出自己不同的注释见解:其,语气副词,表示委婉的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

  一、语气副词“其”的义项

  一般认为,“其”主要有代词、副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往往置于句尾,表示疑问,读jī)等词性。 大多数工具书将用于句首或句中且表示相关语气的“其”看作是副词,也称“语气副词”,王力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古代汉语》将之视为语气词。 这里我们不做辨析,统一将之称为语气副词。 关于语气副词“其”的义项,众多工具书注解大同小异。

  张双棣、殷国光主编的《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副词。 (1)表示推测。 大概,或许。 (2)表示祈使。 可要,当。 (3)表示反诘,岂,难道。 [7]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第12版):

  句中语气词。 表示揣测、反诘、期望或命令。 [8]

  《词源》(修订本):

  副词。 (1)相当于“大概”。 (2)表示祈求的意思。 相当于“尚”“当”。 (3)表示反诘,相当于“难道”。 [9]

  外文出版社《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双色版):

  <副>表达语气。 (1)用于疑问句或陈述句,表示揣度语气。 大概,恐怕。 (2)用于反问句中,表示反诘语气。 岂,难道,还。 (3)用于祈使句,表示希望或命令语气。 应该,还是,可以。 [10]

  《古代汉语虚词辞典》:

  副词。 (1)用于谓语前,表示动作或情况即将出现或发生,可译为“将要”“就要”。 (2)表示测度,可译为“也许”“大概”。 (3)表示反诘,同“岂”,可译为“难道”。 (3)表示希望、祈请语气,可译为“还是”“要”“一定”等。 [11]

  由以上几种通行的辞典可知,“其”作为语气副词主要表示三种语气:(1)推测。 (2)祈使。 (3)反诘。 “其”作为语气副词,多见于先秦两汉,语法化程度高,意义空灵,功能复杂。 [12]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气副词“其”所表达的语气,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它所处的语境,因此也可以称它为“万能语气副词”‍‌‍‍‌‍‌‍‍‍‌‍‍‌‍‍‍‌‍‍‌‍‍‍‌‍‍‍‍‌‍‌‍‌‍‌‍‍‌‍‍‍‍‍‍‍‍‍‌‍‍‌‍‍‌‍‌‍‌‍。 一般情况下,语气副词“其”用于陈述句中,主要表示推测和揣度; 用于疑问句或反问句中,主要表示诘问; 用于祈使句中,主要表示命令、希望和祈请。 因此,判断“其”的语气,主要看“其”所在的语境句子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祈使句。 我们要解决“吾其还也”中“其”所表示的语气这一核心问题,关键在于判断“吾其还也”在语气层面的句式从属。

  二、“吾其还也”的句式(语气层面)判定

  1.视为自言自语,“吾其还也”可作陈述句,“其”可表推测,译为“恐怕”“应该(非祈使)”

  从语言情境的表面形式上看,“吾其还也”处于对话之中,但作为对话语言的末句,也有自言自语的可能。 因此,将其作为陈述句(陈述某一事物或表达观点)来看,也未尝不可。 王力《古代汉语》就把“吾其还也”一句视为陈述句。

  郑燕曾作文商榷旧人教版“其”的注释,认为“其”应解释为时间副词“将”[13]。 陈森林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其”表祈使语气[14]。 而王力《古代汉语》认为,语气词“其”字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 在陈述句或疑句里,它表示“大概”“恐怕”等意思。 [15]

  其实,从“其”的词义演变来看,“推测”义源于“将来”义,“祈使”义也源于“将来”义[16],即“将来→推测→祈使”。 如果从多个角度仔细揣读,“吾其还也”一句既有将来的意味,也有推测和祈使的意味(后文重点解析)。 当然,这里的推测并非现代汉语交际中的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而仅仅是带有推测的意味,是一种委婉(非直接肯定语气)的语气表达。 如果将“吾其还也”视为晋文公自言自语的陈述句,可译为“我们恐怕(应该)要回去了”,那么“其”可这样注释:表示推测的语气副词,可译为“恐怕”“应该”。

  周志恩老师曾指出,“吾其还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判断句,读成陈述语气,是晋文公陈述自己对当前战事的看法,表明撤军的态度。 “也”作判断的标志。 “其”作副词“当,应当; 可,可得”解释,表示观点是正确的、符合事理的,态度是坚决的、不可改变的。 [17]也就是说,这里的“其”表示比较肯定的判断语气[18]。 该解释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仍有部分不妥。 比如:“态度是坚决的、不可改变的”所展现出来的语气应该是强硬的、激昂的,不符合语境,因为撤兵实属晋国无奈之举。

  综上,将“吾其还也”理解为不强调听话者的受众角色而仅作意见的陈述和判断的表达,将该句视为陈述句和判断句,结合王力《古代汉语》观点,将“其”释为“表示揣度和推测,可译为‘当’‘恐怕’”,也具有一定合理性。

  2.视为与人对话,可作祈使句,“其”表祈使(命令、商量、希望或请求)

  上文我们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字本身其实并不含有什么语气,它用在什么语气情境中,就表示什么语气。 如果将“吾其还也”视为与人对话的语言,那么该句就可以看作是祈使句,“其”表示祈使。

  而唐功杰在《谈“吾其还也”之“其”的语气》一文中认为,旧人教版注“表商量和希望语气”与统编本新注“表示祈使”都是不正确的,因为从故事的语境来看,“吾其还也”不是商量,不是希望,更不是命令。 他还认为,“祈使”表示的是要求或者希望别人(或对方)做什么事或者不做什么事。 “吾其还也”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代表己方的第一人称代词“吾”(相当于“我”“我们”),而不是指别人(或对方)的人称代词,“我们回去”是自己要求己方做什么,与“祈使”一词的要求别人(或对方)怎么做的内涵不相吻合。 [19]其实,唐功杰只是抓住了“祈使”的字面意思,忽略了“祈使”的丰富内涵。

  (1)“商量”与“希望”语气也是祈使语气的一种

  唐功杰认为,“商量”是交换意见的意思,当时的情况“恐怕是毫无商量回旋的余地”; “希望”是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而“撤兵只是他(晋文公)被逼无奈的想法、迫不得已的选择而已,怎么会是他所希望的呢? ”[20]因此,唐功杰认为“表商量或希望语气”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这里唐功杰紧扣“商量”和“希望”的字面意思,却忽略了它们的特殊用法,尤其是它们在表现语气等方面的灵活运用。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祈使句”:

  要求或者希望别人做什么事或者不做什么事时用的句子。 ……祈使句句末用句号或叹号。 也叫命令句。 [21]

  马文熙《古代汉语知识详解》释“祈使句”:

  也称“命戒之句”“命令句”“布臆句”“请求命令句”。 句类之一。 表示命令、请求、敦促或禁止、劝阻等祈使语气的句子。 [22]

  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第二版)释“祈使句”:

  祈使句是表示请求或命令的句子。 语调逐渐下降,书面上句末一般用感叹号标示。 [23]

  “祈使语气是请求、商量、建议、命令、禁止、劝阻等语气的统称。 古代汉语常在祈使句的末尾加语气词‘也’‘矣’‘乎’‘哉’等,并常与语气副词‘其’及否定副词‘无’‘勿’等配合使用,表示祈使语气。 ”[24]由此可见,命令、希望、商量和请求语气都属于祈使语气。 翻译出的“还是”一词尽管有商量和希望(对方不一定要去做)的意味,但这里只是用商量和希望的语气来委婉地表达祈使。 由此来看,旧人教版教材将“其”注释为“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便不难理解。 而且,商量与希望语气是祈使语气的一种——委婉的祈使语气。

  (2)祈使句可以使用第一人称

  唐功杰认为,“祈使”表示的是要求或者希望别人(或对方)做什么事或者不做什么事。 因此“吾其还也”不是祈使句(“其”不表示祈使)。 这里唐功杰仍然只是抓住了“祈使”这一概念的字面意思,认为“祈使”就是要求别人或对方怎么样。 其实不然,第一人称也可以用于祈使句。 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第一人称用于祈使句不是个例。 据南开大学谷峰研究,《左传》中“其(表祈使)”出现的谈话共66段,这些谈话中称呼语共出现198次,按照称呼人的方式可以分为17种。 称呼己方的有“寡人”(16次)、“孤”(1次)、“臣”(17次)、“下臣”(4次)、“余”(5次)、“吾”(11次)、“我”(6次)、“寡君”(16次)、“敝邑”(3次)、直称己名(6次),称呼对方的有“君”(70次)、“子”(26次)、“吾子”(7次)、“尔”(4次)、“汝”(5次)、“执事”(1次)、“大夫”(1次)‍‌‍‍‌‍‌‍‍‍‌‍‍‌‍‍‍‌‍‍‌‍‍‍‌‍‍‍‍‌‍‌‍‌‍‌‍‍‌‍‍‍‍‍‍‍‍‍‌‍‍‌‍‍‌‍‌‍‌‍。 [25]由此可见,“吾其还也”当中的“吾”作为第一人称用于祈使句并非个例。

  第二,“吾”不光是指“我”,还可以指“我们”。 从历来名家释作和大中小学教材的注解中我们知道,一般将此处的“吾”解释为“我们”。 且根据语境分析,译成“我们”也是最为合适和贴切的。 “我”指“自己”,是个体; 而“我们”则是指包括自己和对话对象在内的具有群体性质的第一人称代词。 “我们”之中既含有“我”(自己),也含有“你”“你们”(对话对象),将第一人称用于祈使句中,是一种特殊的祈使用法,因为在要求别人怎么样的时候,将自己与别人放置在同一个位置,祈使会显得更加缓和、亲切与委婉。 比如现代汉语:

  ①作为孩子,你要体谅你的父母。 (语气稍强硬的祈使)

  ②作为孩子,我们要体谅自己的父母。 (语气稍委婉的祈使)

  (3)祈使语气包含强硬(直接)语气与委婉(缓和)语气,该句多种翻译方式均可看作是祈使语气

  “祈使句中有十几种祈使义,在交际中表达出的语气往往有强弱之分。 根据祈使语气的强弱可以分为强式祈使句、一般(中)祈使句和弱式祈使句,表达出的祈使语气也就有强调、一般(中)和委婉。 总体说来,表示要求、命令、禁止、催促等祈使义的语气多比较强烈; 表示请求、劝说、商议、提醒等祈使义的语气多委婉含蓄; 表示请求、催促、许可的祈使语气可以是比较强烈的也可以是比较委婉的。 ”[26](见图1)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三种主要翻译方式:

  ①我们回去! (直接生硬)

  ②我们回去吧。 (稍委婉)

  ③我们还是回去吧。 (较委婉)

  以上三种翻译方式,语义无差,语气有别。 三种翻译方式总的来说都属于祈使语气。 但祈使语气逐渐由强到弱,即委婉程度逐渐加深。

  郭锡良《古代汉语语法讲稿》认为:“祈使句和反问句中的‘其’字所表示的语气作用,看法不大一致,有的认为是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即加强祈使语气、加强反问语气。 我们认为,在祈使句中,‘其’字仍是表示委婉语气,有点类似表敬副词‘请’的作用; 在反问句中,似乎仍带有推测、拟议的语气。 ”[27]或许有人质疑,“其”用在祈使句中有时也有加强祈使语气的作用,这里为何仅理解为减弱祈使语气,即委婉语气? 关于“其”表示加强祈使语气的例子我们这里不做其他举隅,仅看“吾其还也”的几个变式(暂不考虑句末标点),并做比较:

  ①吾还。 ②吾其还。

  ③吾还也。 ④吾其还也。

  以上四种文言表达形式,抛开音节差异不说,其他方面仍然是语义无差,语气有别。 仔细读来却发现:①②语气和语调基本一致,语气较为直接和生硬; ③④语气和语调基本一致,语气较为委婉和缓和。 ②④之中的“其”,作用看似一致,实则有细微不同:②中的“其”是加强祈使语气,强调动词“还”; 而④中的“其”比较特殊,既可以看作是加强祈使语气,也可以理解为减弱祈使语气,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 其实,④中的“其”呈现一种“动态”和“摇摆”的状态:逐渐由加强祈使语气向减弱祈使语气转变。 这也是“其”在语气表达方面功能演变的一个过程。 当然,这种演变不是它自身意义与功能的“突变”,而是必须要借助一定的语境和语气词。 “语气词对改变祈使语气起重要作用。 ”[28]“吾其还也”中的句末语气词“也”大大缓和了祈使语气。

  三、语境背景下“吾其还也”之“其”的语气判定

  王力《古代汉语》认为:“语气词‘其’字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 在陈述句或疑问句里,它表示‘大概’‘恐怕’等意思; 在祈使句里,它就简单地表示委婉的语气,略等于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吧’字或‘啊’字所表示的委婉语气。 ”[29]且将“吾其还也”归为陈述句。 结合王力《古代汉语》观点(陈述句)与以上论述分析(陈述句和祈使句),也就是说,不管“其”是解释为“大概”“恐怕”(推测)还是“还是”(祈使),它都表示委婉的语气。 (见图2)那么,旧人教、苏教版、统编本和王力《古代汉语》注解,以及唐功杰的注解建议,哪一种更为合理呢?

  笔者认为,将“其”注释为“语气副词,表示委婉的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较为妥当。 这种解释更符合文本语境、读者的理解习惯以及教材注释的原则。 具体原因如下:

  1.明确词性。 统编本教材对文言字词的注释,相较于旧人教等版本而言,更加注重与众多权威辞典释义保持高度一致。 根据众多权威辞典解释,一般认为此处的“其”是语气副词,而非语气词。 “其”只有在句尾的时候才有可能充当语气词,表示疑问,且这时读作“jī”,如《诗经·魏风·园有桃》:“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又《小雅·庭燎》:“夜如何其? 夜未央。 ”

  2.指出祈使。 虽然现在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将“吾其还也”看成陈述句,一种是看成祈使句。 但笔者认为看成祈使句更为合适。 不管是原句还是原句的三种变式,更或是译后句,都可以当作祈使句。 并且,将“吾其还也”看成自言自语,不如看成对话更符合交际习惯,更贴切。 因此,将“其”看作是表示祈使的语气副词,也更为合适。

  3.指明委婉。 旧人教将“其”注释为“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虽具有合理性,但读者限于对“商量”“希望”等概念的日常理解,不容易识别“商量或希望语气”也属于祈使语气和委婉语气(委婉的祈使语气); 统编本将“其”注释为“表示祈使”,虽比旧人教注释更为宽泛,以求避免争议,但同样容易让读者产生困惑——“祈使”一般指命令和要求,但是却翻译为“还是”,前后相矛盾。 “委婉”即“委曲”“含蓄”,主要有表达揣度的委婉、反诘的委婉和祈使的委婉,但如果仅将“其”注释为“表示委婉的语气(副词)”,这里是指哪方面的委婉所指不明。 标明“委婉的祈使语气”,既可以避免读者对“商量”“希望”与“祈使”等概念的机械化、习惯化认知,也可以让读者明确该句的基本句式与具体语气‍‌‍‍‌‍‌‍‍‍‌‍‍‌‍‍‍‌‍‍‌‍‍‍‌‍‍‍‍‌‍‌‍‌‍‌‍‍‌‍‍‍‍‍‍‍‍‍‌‍‍‌‍‍‌‍‌‍‌‍。

  4.给出对应翻译。 旧人教与统编本教材对“其”未给出相应翻译,苏教版标明将“其”翻译成“还是”。 由《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双色版)和《古代汉语虚词辞典》等辞典释义可知,将“其”释为“还是”(委婉的祈使)较为准确、合理,且更方便读者的学习与理解。

  5.符合语言情境。 正如唐功杰所说:“他(晋文公)所拒绝的提议人,毕竟是为他晋文公的霸业付出一生心血的恩人兼舅父狐偃(字子犯),为了转换前面用以拒绝子犯的‘不可’的强势语气给子犯带来的尴尬,此时最得体的易于为人所接受的做法应该是语气委婉地表达撤出的命令,方能表达出贵为一国之君的晋文公降尊纡贵的姿态来,体现出对子犯应有的尊重态度。 ”[30]其实,除此之外,“还是”一词不仅可以表达委婉的祈使语气,使命令与要求更加缓和、亲切,还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另外一种语气(心情)——不想撤兵,但是又不得不撤兵的无奈。

  汉语教学论文: 汉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顾之川认为,教材注释应有准确性、针对性、代表性、平易性和简洁性[31]。 因此,“吾其还也”之“其”的注释应该明确它的词性,指明它的语境意义和可译词语,使注释准确严谨,简洁明了,平实易懂。

  综上,关于“其”的注释还可以这样改进:其,语气副词,表示委婉的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7.

  [2]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7:7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1.

  [4]王力.古代汉语(典藏本·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6:22.

  [5][15][29]王力.古代汉语(典藏本·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6:456.

  [6][19][20][30]唐功杰.谈“吾其还也”之“其”的语气[J].中学语文教学,2020(9).

  [7]张双棣,殷国光.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117.

  [8]王力.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第12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00.

  [9]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316.

  [10]《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双色版)[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619.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古代汉语虚词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07.

  [12]潘玉冲.语气副词“其”训“将”失当例及相关语气[J].中国文字研究,2004(2).

  [13]郑燕.《烛之武退秦师》注释商榷[J].语文月刊,2003(12).

  [14]陈森林.也谈“吾其还也”的“其”[J].语文月刊,2004(5).

  [16][25]谷峰.上古汉语“其”的祈使语气用法及其形成[J].语言学论丛,2015(1).

  [17]周志恩.“吾其还也”意蕴探析[J].中学语文(教师版),2013(11).

  [18]何乐士.左传虚词研究·左传的语气副词“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99.

  [2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025.

  [22]马文熙.古代汉语知识详解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6:809.

  [23]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第二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41.

  [24]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297.

  [26]刘鹏.祈使句中的强调与委婉[J].语文学刊,2012(1).

  [27]郭锡良.古代汉语语法讲稿[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129.

  [28]洪波.汉语祈使句委婉程度的表达[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2).

  [31]顾之川.试论中学语文教材注释的原则[J].课程·教材·教法,1996(3).

  作者:陈永贵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6833.html

《也谈“吾其还也”之“其”的语气及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