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1-09-16 17:01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摘要经筋是中医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体系中的外周运动系统。文献研究显示运动疗法正成为人体心功能康复的核心疗法,经筋组织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从生理、解剖、结筋病灶点三个角度,阐明了在人体心功能发生障碍的渐进过程中经筋的重
摘要经筋是中医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体系中的“外周运动系统”。文献研究显示运动疗法正成为人体心功能康复的核心疗法,经筋组织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从生理、解剖、结筋病灶点三个角度,阐明了在人体心功能发生障碍的渐进过程中经筋的重要作用。经筋会由于长期劳损、姿势代偿性变化出现结筋病灶点,进而限制胸廓的活动范围、降低胸椎活动度,吸气肌肉频率和功率力量需求降低,直接改变经筋的长度张力关系。这种因经筋损伤导致的运动效率降低及胸腔结构的潜在变化,会降低心脏活动效率进而影响心功能。基于此,文章提出以下设想:①心功能较弱的群体,经筋上会被触诊到较多的结筋病灶点,其出现频次与心功能呈相关性;②通过针刺或其他解除卡压的方法应用于结筋病灶点,将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关键词:经筋;结筋病灶点;心功能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如果心功能出现障碍,会表现出心悸、胸痛、气促、乏力、头晕等至少16种临床症状[1],且在心出现器质性病变之前的阶段,是尤为关键的时期,所谓“防大于治”。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经络——脏腑相关”是中医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这种联系亦被生理学的体表——内脏反射所阐释。
“经筋”源于《灵枢经筋》,与“经脉”“经别”“皮部”等共同构成人体经络系统。经筋通过有规律的密集分布,强有力的联结,使肢体呈现出网络、层次、框架结构,基本将人体网织成一个立体式的结构,至少包含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2]。因此,经筋可以理解为是中医体系中联缀百骸、维络周身的“外周运动系统”[3]。有学者认为人体经筋损伤与冠心病[4]、心包炎[5]等心系疾病之间存在更深层次的联系[6]。本文将从经筋系统的角度探析其对人体心功能的影响。
1经筋对人体心功能的生理意义
血液循环是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心脏推动血液在脉内循环运行,血液运载着营养物质来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能获得充分的营养滋润。《景岳全书》因此说,“故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血液运行虽然在脉管里,但脉管受人体筋肉组织的约束,势必会影响流速、弹性等,从而对心功能造成影响[7]。《灵枢经脉》指出:“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故刺诸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
说明血管都在关节部位屈折穿行,其在关节周围被阻(行绝道),因而转折且浮出皮肤,在皮部下穿行,通过关节后,再复入皮下,潜行分肉经筋之中。这些运行血液的脉管因其在关节处浅行,又受关节周围附着的经筋约束,就容易出现瘀结之征。一般而言,脉管中血液流动的原动力来自脏腑功能,与心有直接关系。而内脏的功能基本是恒定的,其产生的动力是持续稳定的。其出如弓弩有力,其末则动力反衰而微弱,这与血液离脏腑的距离有关[8]。而在躯体四肢中,占最大容积的就是肌肉、筋膜与韧带,即经筋。经筋在人的生理活动中,最有表现活力、能改变人体姿态、产生运动,是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动力部分。 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运动疗法正成为人体心功能康复的核心疗法。
如八段锦应用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心肺功能,抑制左室重构,降低血清黏附分子标记物,改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和微循环状态,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等9];六字诀通过发出“嘘、呵、呼、呬、吹、嘻”等读音,配合肢体运动来调整体内气息的升降出入,改善呼吸肌的耐力、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耐力[10];运动康复锻炼可对骨骼肌、气体交换功能及神经内分泌等多个系统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明显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自我效能感[11]。经筋的“主束骨而利机关”的功能,必然影响躯体四肢之中着藏于经筋的脉管。因此,合理适度的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尤其是能加强静脉回流,增强脏腑功能,提高人的心功能,这是经筋对脉管的良性生理调整作用。
2从现代解剖的角度阐释经筋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
人体全部十二条经筋均与人体心功能有关。但关系最为密切的,应当是手厥阴经筋与手少阴经筋。其中手厥阴经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手少阴经筋“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臂,下系于脐”。因此这两条经筋病候有“胸痛”“息贲”等,其中息贲指呼吸急促,气逆上奔。除此之外,手太阳经筋有“目瞑”,手太阴经筋有“胁急”等。
并且,胸廓与肺的形状变化与功能会直接影响到心,除了膈肌、肋间内外肌等肌肉外,还包含了胸内筋膜、膈上筋膜、肋间内膜、肋间外膜等经筋组织[12]。心脏的生理活动受自主神经的调节,而经筋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密切[13]。自主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内脏、腺体和心血管。其中内脏运动神经根据形态、结构、功能等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心的交感神经组成包括:来自颈上、中、下神经节发出的心上、中、下心支,及第~胸神经节发出的胸心神经。
其中,颈上神经节于颈、颈或颈横突的前方,颈中神经节位于颈高处,可视为第、颈神经节合并;颈下神经节位于颈7横突与第一肋骨、颈之间,又被称为星状神经节。颈椎、胸椎及其周围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功能正常是支配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正常的前提和保障[14]。心脏神经丛与副交感神经纤维及中间神经元之间产生复杂的突触联系,并发出分支分布于心外膜,进入心肌组织支配心肌及传导系统,可以调节冠脉血流量[15]。
经筋与交感神经关系密切,因为交感神经椎旁节位于脊椎两侧,椎前节位于脊柱前方,胸交感干位于肋骨小头前方。在心脏神经传导过程中,这些部位起着传导、沟通、调节的作用,当这些部位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出现挤压、黏连、挛缩时,就会导致道路不通,从而出现神经传导的阻滞。最终导致交感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影响其对心脏的调控,从而出现心功能障碍。因此,当这些经筋因长期劳损而受限,胸廓的活动范围就相对受限,胸椎活动度降低,吸气肌肉频率和功率力量需求降低,直接改变经筋的长度张力关系。这种因经筋损伤导致的运动效率降低及胸腔结构的潜在变化,会降低心脏活动效率进而影响心功能。
3心功能障碍早期病变不可忽视结筋病灶点
结筋病灶点,即《灵枢刺节真邪》所说“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中的“横络”,林星星等[16]界定了结筋病灶点是经筋理论中病理点的概念。因长年保持相同的姿势或反复劳作,使这些经筋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造成了经筋组织的过度牵拉,超出了其本身的修复能力,导致慢性损伤,形成了结筋病灶点,现代研究一般认为是已机械化的纤维组织,条索、结节及黏连,以及钙化骨性赘生物[17]。
有研究显示[18]:一侧腓肠肌注射酸性盐水可引起双侧持久性痛觉过敏,组织缺血缺氧或运动后,细胞外pH值下降,引起伤害性感受器长时间去极化。机械刺激或受损肌肉组织释放的过量可以活化对酸敏感离子通道和香草酸受体导致痛觉过敏[19]。MENSE[20]发现急性炎症导致肌肉疼痛时,物质浓度增高,并且神经激肽和甲基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的使用可以阻止肌痛引起神经元兴奋性增高。SHAH等[2123]采用微透析发现,痛点处测量、缓激肽、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和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隐性触发点组。
在ITOH等[24]的研究发现,采用离心运动复制的痛点附近肾上腺素等炎症递质浓度明显增加。这些充满着炎症递质、神经生物肽、细胞因子、儿茶酚胺的特殊理化环境,正反馈地促使脊髓伤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更大程度地激活,从而引发病理性疼痛的瀑布式放大效应,扩大疼痛传入的强度和范围[25。疼痛导致与心功能相关的经筋挛缩与功能障碍是连续性的,这些肢体外周的损伤,会引发同一经筋与心功能相关的远端部经筋应力的变化,导致形变或气血阻滞,从而引发心功能障碍。经筋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横络……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灵枢刺节真邪》)。
结筋病灶点除了能直接嵌压周围组织而引起疼痛拘挛,还能间接并发气血不通,津液外渗,导致致痛物质析出和相应病理反应[26]。换句话说,即找出病理因素(结筋病灶点),以针或灸的方法解除其卡压[27]。结筋病灶点的存在除了可以通过触诊,其体表温度[5]、血流灌注量[28]也会发生改变,这可能与结筋病灶点能反映病候有关。对经筋的病理组织——结筋病灶点进行治疗,将会是经筋理论应用到改善人体心功能的关键思路。
中医职称评定知识: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审稿速度快吗
4结语
六字诀、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导引技术在心功能下降相关疾病防治过程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2930],现代康复手段则包括运动康复等[31],但无论是现代康复疗法还是传统技法,本质上讲均是强化经筋动力结构机能,来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提高心功能的。所以,从经筋角度改善人体心功能障碍,笔者提供以下设想:①心功能较弱的群体,其与心相关的经筋上会被触诊到较多的结筋病灶点,结筋病灶点的出现频次与结构特点与心功能呈相关性;②通过针刺或其他方法对这些结筋病灶点施以解结,可能会有助于改善心相关指标。这两方面的设想,将有助于阐明经筋在影响人体心功能的作用机制与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朱燕波,骆晓霞,唐芳.方法学与临床评价心功能不全中医症状评分表的研制与临床适用性[J].中医杂志,2012,53(6):482484,494.
[2]薛立功.中国经筋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2730.
[3]陈佳丽,林星星,张文静.从时空角度探讨经筋理论的架构[J].中医杂志,2017,58(7):552555.
[4]魏雪,董宝强,张文静,等.从经筋理论研究筋性类冠心病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8):203206.
[5]张栋,王淑友,马惠敏,等.内脏病变心包炎体表循经温度反应的红外热像图显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7):5254.
作者:赵莹莹,王家琪,栾海燕,翟宏颖,张雨薇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6912.html
《中医经筋对人体心功能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