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1-10-12 16:37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呈现出匮乏的状态,很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开展了融入式的教育模式,构建了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为酒店企业培养出了较多的专业人才。 从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人才培养的意义出发,提出几点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校企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呈现出匮乏的状态,很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开展了“融入式”的教育模式,构建了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为酒店企业培养出了较多的专业人才。 从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人才培养的意义出发,提出几点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在本科培养应用中的保障,以提高校企合作的水平,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 “融入式”; 校企协同; 本科培养; 应用思考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了人才之间的竞争,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实力的基础,很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采用了“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也为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实力奠定了基础。
本科生论文范例: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一、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加快课程体制的变革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是经过全体员工所认可的,是企业价值观、性质和管理制度的总和。 因此将企业文化融入到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中去,然后把教学效果向企业反馈,结合企业文化来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调整,能够加快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制的变革。
(二)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人才是针对整个酒店行业的,在整个教学中如果能够将整个企业的文化理念融入到其中,就会让全体学员感知到企业文化。 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人才培养能够打破传统高校教育的模式,从原来的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申报专业、设置课程、实训实践、评价质量等环节,促进高校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三)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实力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自身服务地方经济的实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获得与企业合作的机会,提升了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从经济利益的方面出发,企业能够从高校中选择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可以储备大量人才,在人力资源方面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
二、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搭建的基础
(一)企业资源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能在长期发展的积累中,通过职业发展等规划发展来制定相关培养人才的方案,形成与自身发展相契合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这也为搭建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提供了可行性和执行空间。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加强了对培训员工、员工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视程度。 一些企业在内部已经拥有了一支专业化的培训师资力量,将一些具备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人员纳入到了师资力量中,因此可以看出高校师资力量与企业师资力量可以进行互补。 通过企业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可以共享双方的师资,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相互配合。 高校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经营运营系统来培养人才,这样才能够实现资源互补。
(二)高校资源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我国高校已经具备了较丰富的资源,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使命,师资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里的师资队伍既要具备较强的传授知识、课程的能力,还要具备创新知识、创造知识和科学研发的能力。 随着高校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试验教学和模拟教学的相继开展,我国很多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已经形成了培养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 可以说高校资源是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搭建的基础之一,但是随着用人环境、用人机制的不断变化,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共享、资源互补。
(三)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人才的质量是培养人才的核心,评价培养人才质量应该由企业和社会需求来进行评判,因此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是校企协同育人工作的核心。 评价什么要比如何评价重要,提出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在于关注培养人才的过程和构建培养人才的质量体系,用长远的思维来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以学生至少五年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为基础,评价培养人才的现状、发展、未来与成长。
三、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在本科培养应用中的保障
(一)构建开放式的保障机制
首先,高校要制定开放式的教学体系。 具体来说要实现以下几方面的对接: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产业与专业的对接、岗位与课程的对接、技师与教师的对接、生产与教学的对接,这样高校就能够根据企业和社会的要求来开展教学活动。
其次,制定符合合作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 高校要从产学结合对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与企业一同对考核评价方式进行创新,在内部制定科学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实训进行严格的监控。
再次,提高服务体系的全方位性。 企业和学校要通过全方位的配合,制定出开放的运行机制,例如教学系统要向教学提供必要的服务、学工系统要为管理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等。
(二)构建利益保障和约束机制
盈利是每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学校是否能够与酒店企业长期进行合作,主要是看合作是否能够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需要在合作过程中构建利益保障和约束机制。
首先,制定“谁投入、谁受益”的利益保障机制。 一方面与高校合作的企业,要分享培养人才的成果,规定和引导学生的就业和岗位实习,保障企业能够享受到获得人才的相关权益; 另一方面在合作中企业需要以学校资源为依托,在培训员工、提升技能、转让技术成果等方面实现降低成本,促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其次,制定“谁使用、谁负责”的长期培养机制。 从实际情况来看一部分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初期对其进行了美好的职业规划,也制定了五到十年的长期培养规划,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职业规划中断,造成大量人才流失的问题出现。 因此企业要制定“谁使用、谁负责”的长期约束的培养机制,在长期培养中要明确学校和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并严格按照机制执行。
再次,制定“谁参与、谁宣传”的负责机制。 宣传企业文化的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这样的方式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 因此融入和渗透企业文化,需要以企业为主,高校宣传为辅,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融合,加强校企合作。
(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一方面对现有的法律政策体系进行完善。 政府部门要补充和完善现有的教育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操作性较强、详尽的保障体系。 给予参与校企合作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以接受实习学生的数量,来给予企业税收减免,调动起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仅仅依靠行政主管部门来负责校企合作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可以通过教育行业来牵头,组织构建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具体要负责以下工作: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权威信息的发布、育人标准制定、合作伙伴的寻找、共享社会资源等。 同时该委员会还要制定监督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这样可以规范校企合作,维护合作双方的相关利益。
(四)项目和经费保障
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在本科培养需要由企业来出题,并形成相关项目,最终形成科研问题和教学问题,经过校企两者进行共同研讨,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企业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通过项目的方式进行体现,并在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中呈现出来,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校企合作有合作的基础,能够为对方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因此需要校企双方进行共同规划,采用多种经费途径进行支撑,主要可以设置科研经费、项目经费、实践经费、教学经费等,用这些项目经费来进行项目研究、商业实践、设计课程、培养师资、开发案例等,这样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应用能够得到充足资金的支持,不会由于资金链条断裂,影响协同育人平台的顺利应用。
(五)制定相互约束、利益共享机制
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是一个共赢、互惠的平台,为了实现相互补充、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目的,就要在平台中制定相互约束的机制,约束机制主要包括师资约束机制、行为约束机制、人员约束机制等,这样双方能够实现真正的合作,保证平台必要的投入以及能够在规范化的环境下进行。
同时为了促进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单方面获取和创造价值是不能够促进平台长期发展的,因此需要制定利益共享机制,这样校企双方能够共同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设计利益共享机制的方面上,需要综合考虑利益的实现内容、实现方式、实现过程等因素,从双方的意愿出发来维护平台的成长和发展,真正实现双方利益的共享。
四、总结
综上所述,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人才培养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因此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要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进一步加强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在本科培养的应用,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该模式的重要作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提升社会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黄莉.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J].智库时代,2018(37):177-178.
[2]于增元.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问题与应对对策——以潍坊科技学院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16):224.
[3]黄莉,翟婧伟.协同视域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学周刊,2019,397(13):21-23.
作者:王同娟 , 张 洁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6971.html
《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在本科培养应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