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1-10-15 16:47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内容摘要:借鉴PISA阅读素养测评体系的框架来考察广西贵港市中考现代文阅读,了解该地现代文阅读的测评指向,发现该地现代文阅读文本情境不够丰富、文本形式单一、开放式试题比重
内容摘要:借鉴PISA阅读素养测评体系的框架来考察广西贵港市中考现代文阅读,了解该地现代文阅读的测评指向,发现该地现代文阅读文本情境不够丰富、文本形式单一、开放式试题比重小、文本类型不全面、缺乏学生反思文本能力考察。 根据该地实际,提出了如下建议:关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升不同文本形式阅读力、丰富阅读文本类型,提高多文本类型欣赏力、模拟真实情境,强化阅读能力的运用、调整试题题型,提高“开放式”问答题比例。
关键词:PISA 阅读素养 中考 语文阅读题
自PISA实施以来,其科学性和严谨性受到了各国的认可。 从测试的目的来说,PISA阅读测评是一种常模参照考试,而中考语文作为学业水平测试,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但从本质而言,都是一种阅读素养评价模式。 PISA阅读考察的对象是各国15岁的学生,而中考则是面向义务教育末端的学生,年龄也基本处于14、15岁,所以二者的考察对象具有高度一致性。 基于此笔者想凭借PISA阅读素养的测评框架,分析贵港市中考语文阅读测试题,了解该地区中考语文阅读的测评情况,思考PISA阅读素养测评带来的阅读教学和测评的启发。
一.PISA阅读测评下对贵港市中考语文阅读试题的分析
(一)文本情境的分析:缺乏”职业“”公共“类情境
2011—2020年广西省贵港市的中考语文现代文试题根据PISA对阅读情境的规定分为:个人的,公共的,教育的,职业的。 其中“个人的”和“教育的”文本比列分别占40%和60%,而“职业”的和“公共的”文本情境则完全没有,职业类文本阅读考察的是学生是否具备社会工作的阅读素养,但根据我们国家的中考性质,对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进行考察是为下一个教育阶段而做准备,职业类的文本情境为零。 而“公共的”文本情境为零。 我们提倡语文教育要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公共的”文本阅读涉及到的政府公告、报纸、新闻、图表等与学生的生活是息息相关,而且课标中也明确提出①“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二)文本形式的分析:“非连续性”文本考察的缺失
笔者发现,该地的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本只有“连续性文本”。 然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更多的“非连续性文本”,比如家电用品的操作说明书,我们更多的关注的是上面的图表,因为它形象直观。 但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考试中,非连续性文本很少出现。 然而课标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能力目标中明确提出“阅读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够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所以该地的语文中考题只出现对“连续性”文本的考察是不合理的。
(三)试卷题型的分析:开放式问答题比重小
在2011—2020年广西省贵港市的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中,每年现代文总题量控制在5题。 题目都是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其中封闭式试题比重很高达92%,而开放式问答题试题的数量少之又少。 开放型的试题不仅仅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反思,还能考察学生对于现实、社会、历史、人生的等多个方面的思考,而封闭式试题不能考察出学生之间的反思文本的能力,也不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文本类型的分析:缺乏“说明”和“指示”类
在2011—2020年广西省贵港市的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存在议论、叙述、描述三种文本类型,其中议论类文本占比20%,记述类文本占比60%,描写类文本占比20%。 文本类型侧重于对叙述类文本的考察,而说明类和指示类的文本则没有出现。 然而我们的课标在第四学段的培养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了解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所以该地中考现代文阅读文本类型不全面。
(五)认知水平的分析:”反思和评价“能力考察的缺失
认知水平的分析是PISA阅读素养的核心部分,阅读评价体系多样,但最终的目标就是考察学生的阅读素养到达何种程度。 本文从访问和检索、整合与解释、反思和评价文章三个方面对贵港市10年的中考语文现代文试题进行分类。 三者的比例分别为:20%、76%、4%.②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第四学段是与中考相对应的学段,从这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可见,对该学段的阅读要求更加侧重于对文本的理解和反思,而该地的试题侧重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学生对于文本的反思不够关注。
总体来说,在PISA阅读素养测评框架下,该地阅读素养与测评存在的不足有:文本情境不够丰富、文本类型不全面、开放性问答题比例过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素养考察的缺失、反思与评价阅读能力考察的不足。
二.PISA阅读带来的阅读教学和测评启示
(一)关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升不同文本形式阅读力
随着PISA阅读素养测试的影响力扩大,“非连续性文本”引起了语文界的关注,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培养目标阅读第5条就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在第四学段的培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多以图表、图画、相关数据呈现的阅读材料,具有实用性和直观性。 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更多的是“非连续性文本”比如说家电使用和操作说明书、药物使用说明书、购物清单等。 而在教学中老师也在运用非连续性文本辅助教学,例如图画、音频、数据图等。 非连续性文本已经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所以非常有必要关注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丰富阅读文本类型,提高多文本类型欣赏力
张志公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所需要的阅读各种各类书籍、写各种各类文章的能力,而不是只要阅读文学书籍,必须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 对贵港市10年的中考现代文的分析中,记叙文的比重为60%,议论文本和描述类文本比重为20%,而说明类、指示类则没有出现,考试阅读素材对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通常考试经常考的文本类型学生愿意去看去阅读,在课余的时间也愿意去看他们所熟悉的文本类型,那么对于不熟悉的文本类型则极少去接触,这样会窄化学生学生的阅读面,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还应该关注到说明类、指示类的文本类型,提高形式对不同文本类型的欣赏力和阅读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模拟真实情境,强化阅读能力的运用
PISA测评体系从个人、公共、职业、教育四个方面对阅读情境进行分析与考察,系统全面地从多方面为学生展示阅读情境。 我们常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然而在基于应试的压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停留在应付考试的层面,很少思考阅读可以给学生生活学习带来什么。 所以阅读教学应该回归生活本源,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相对真实的阅读情境,真实的阅读情境会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了解文本的兴趣,让学生在真实中思考和感悟文本。 例如在《西游记》的阅读教学中,就可以模拟真实情境:聘一位西游情商老师。 一方面,“招聘”与现实的关联比较紧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招聘的流程,另一方面,“招聘”的可以让学生从人物的角度切入阅读和分析,学生基于此情境,把握人物形象,体悟人物的精彩互动,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气质,先以“人物+具体情节+分析”的方式进行笔试,然后让学生制作人物简历(非连续性文本),简历包括人物的生平、身份、性格“技能”、履历等,进入面试,面试官由各组代表构成,面试成绩以全班投票。
语文教学论文: 基于学生情智发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探索
(四)调整试题题型,提高“开放式”问答题比例
PISA阅读素养测评体系注重开放式问答题的考察,关注学生能够基于文本,同时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我们的课标也注重求学生能够对于社会、人生、历史有自己的独特经验和思考。 从笔者分析的数据来看,该地闭式试题比重高达92%,而开放式问答题试题的数量少之又少。 开放式问答题以自由开放的形式引起学生的阅读和答题兴趣,激发的想象力,通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去抒发自己的观点,能促进学生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考,对文本形成更加深入地理解。 因此,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提高开放式问答题的所占比例,符合中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雷叶.PISA阅读测评视域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9.
[2]左岚.PISA阅读素养评估及其对我国阅读课程改革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 践,2015,35(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陈康.PISA阅读素养测评内容领域的解析及其启示[J]中国考试,2014(10):56-60.
[5]李欢.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30.
[6]郑新丽.PISA2018阅读素养评估变化及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9,(1).
注 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吴巧榕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6983.html
《浅析PISA阅读测评框架下的中考语文阅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