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17-06-29 16:17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下面是两篇教育类核心期刊投稿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专业型硕士培养课程教育改革研究,总结了全日制专业性硕士培养中的课程教育问题,第二篇论文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被普遍应用到各个领域,在教学中运用可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促进
下面是两篇教育类核心期刊投稿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专业型硕士培养课程教育改革研究,总结了全日制专业性硕士培养中的课程教育问题,第二篇论文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被普遍应用到各个领域,在教学中运用可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
《专业型硕士培养课程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针对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培养中的课程教育问题,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为例,从若干方面对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基于t分布检验方法研究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是显著的,满足了学生的基本需要,提高了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专业硕士培养;课程教育改革;数字图像处理教学
一、课程教育改革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电子与通信领域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很多用人单位希望应聘者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2009年开始,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开始报考专业型硕士,教育部明也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1]。用人单位除了希望毕业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外,更希望毕业生具备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由于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性认识不够,且专业硕士学位在我国设置时间较短,因此有必要探索专业型硕士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
二、课程教育改革的举措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太适合专业型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做好理论基础教学的同时,力求使学生具有突出的实践能力。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辽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学位基础课,该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应从提高任课教师自身水平和改进教学方法两方面考虑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一)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
培训是迅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任课教师自身具备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鼓励和支持任课教师参加培训,能够培养教师探索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任课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辽宁省教育厅和财政厅已经连续举办了多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程”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培训班,我校积极委派教师参加,对提高教师素质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此外,学校组织外教授课,集中培训教师的英语口语,提升教师利用英文资料的能力。
(二)任课教师定期交流
任课教师的定期交流可以促进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归纳和提炼知识点,研讨微课和慕课的使用经验和方法。部分任课教师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直播课程,集中学习了关于微课和慕课制作等内容的培训。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多媒体教学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利用教学软件可演示大部分算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相关理论分析的效率。同时微课和慕课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也有益补充。MATLAB软件以其易学易用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以下是利用MATLAB软件提升教学效果的案例。讲授二维傅里叶变换时,结合该软件,可以形象地分析幅度谱和相位谱的特点。从视觉角度看,傅里叶变换的相位谱中掩藏着图像的结构信息。如何让学生信服这一结论呢?如图1,左图是lena图像幅度谱的逆变换,从视觉上无法得到有意义的信息;右图是相位谱的逆变换,可清晰看到图像结构信息。交换图2两幅图像的相位谱,然后再做傅里叶逆变换,会得到何种结果呢?图3的结果会激发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傅立叶变换的兴趣。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安排学生自己查阅和选择相关的技术资料,锻炼学生的归纳、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鉴于多数公司研发图像处理软件时,多以VC++为主,对编程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使用VC++语言完成部分题目,任课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过程[2]。
(四)机房授课,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学习
将图像处理的一部分教学任务放在机房完成。机房授课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讲授完基本算法后,教师可以示范引导,由学生亲自实践算法,这个期间,教师做巡回指导。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更充分。此处给出一个图像边缘检测的例子。图像的边缘检测可以分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Prewitt梯度算子的水平边缘检测模板和竖直边缘检测模板分别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模板的方向性,可以选择网格图像作为检测对象(图4左图),让学生自己编程验证边缘检测模板方向的效果。
(五)校企联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由专业型硕士校外导师考虑学生的实习计划、实习内容和进度,实践结束后由实习单位和导师共同考核学生的工作量、实习完成情况,考核合格的学生才能获得实践学分。学生首先在校内实习基地实训,获得基本技能后,择优选派到北京、上海等地,直接参与企业的图像识别和视频处理类的项目开发。从学生的答辩考核结果看,效果很好。
三、研究过程和实施结果
(一)研究的问题
以我校全体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主要解决如下两个问题:1.学生是否接受数字图像处理的新型教学模式?2.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教学、问卷调查、座谈等研究方法。为了解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教学的接受程度,授课前对学生发放了是否愿意接受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改革的调查问卷,并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然后和学生进行了座谈,并对座谈记录进行整理。
(三)研究结果
1.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教学的接受程度分析。在授课前对学生做了宣讲,发放了是否愿意接受图像处理教学改革的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8份。回答“非常喜欢”、“基本喜欢”的,赋值为“1”,回答“不喜欢”、“不确定”的,赋值为“0”,统计结果见表1。设学生喜爱程度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2N(μ,σ),在显著性水平α=0.05的条件下,判断学生的平均喜爱程度是否显著的大于0.8?2.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教学的反馈。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结束后举行了座谈会,表2是根据座谈会记录整理的结果。从反馈结果看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改革满足了学生的学习要求。
作者:曹玉东 王冬霞 孙福明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管理》
摘要: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构成,学校的任何活动都围绕着教学管理开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日益明显,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也被普遍运用于诸多领域。同时,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大容量信息处理的需求。因此,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必然的,可推动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本文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对该技术运用于教学管理的积极意义和存在问题展开分析,最后提出一系列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管理模式;积极意义;存在问题;措施
引言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任何管理活动都围绕着教学管理开展。同时,教学管理效果和教学质量成正比关系。目前,社会对复合人才的需求有所提高,且信息量的日益增加,使得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跟上信息时展的步伐。由此可见,改革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已是必然趋势,要依据社会的具体人才需要,有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完善自身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而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
1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要有效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管理模式,顺利开展教学管理活动,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
1.1构建教学信息管理系统
教学信息管理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提供给师生教学、学习和科研的场所,涵盖了校信息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设施管理、人员管理等多功能的信息平台。该系统采取的是统一界面,借助不同的信息技术采集不同类型的信息,并显示在同一界面,为师生提供更便捷、快速的服务,并且可对身份进行统一识别。另外,该系统的总体架构比较合理(见下图1),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安全性、扩展性等,支持二次开发,其管理模式包含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实践安排等功能。
1.2构建教学管理数据库
通常来讲,教学管理数据库是网络化教学的重要条件,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据库优势明显,可促进现代教学管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结合。教学管理数据库中包含师生、课程、考试等各项教学信息,而每所学校在构建该数据库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学设备设施的支持。
1.3开发计算机网络管理教学
所谓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教学,就是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来开展教学管理活动,比如设置课程、安排考试、教学考核等。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教学,可加强师生的网络互动,教师可在系统平台通过网络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并据此来制定和完善教学方案。
2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的积极意义和存在问题
2.1积极意义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的重要时期,人才市场的波动较大,人才要求也日益多元化和复合化,人才质量标准也有所提高。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不能承载大容量信息,对于如此巨大的信息撞击,原先的教学管理无所适从,不能满足学校信息化构建的要求,信息采集、分析、存储和传递等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一旦发生教学问题,不能及时找出原因和实时处理。由此可见,关于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是必然趋势,有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推动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合理性。一般而言,教学管理的对象是一切教学信息,主要通过信息采集、分析、存储和传递来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服务,协助其制定教学计划和做出管理决策,保证教学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所以,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管理满足大容量信息数据处理的需求,弥补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不足,为现代教育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保障。
2.2存在问题
(1)教学观念薄弱通常来讲,教学观念对教学管理行为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对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决定性作用。目前,许多教务人员过于强调技术应用程度,而忽略了应用落实依据的文化、制度、观念等的加强,不利于教学管理活动的开展。除此之外,现在的教务人员传统教学管理观念根深蒂固,未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管理的积极意义。尽管教务人员对信息化教学管理有初步的认识,然而在具体实施时,仍采取传统方式和手段,不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发挥。(2)教务人员素质偏低目前,由于外界各因素的作用,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务人员大多不是专业人员,其所学专业类型比较繁杂,并且计算机网络人才极度缺乏。这是因为学校未采取相关措施来提高教学管理团队的力量,教务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偏低,使其明显落后于师资团队。(3)教学管理不集中现在,学校的管理体系尚未统一,还未设立专门负责技术应用的相关部门,不能实现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施的集中管理,为其提供人员、制度等方面的保障。学校各部门大多根据本部门的制度规范来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管理方式和内容存在明显差异,导致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程度也各不相同,甚至发生根本未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问题,抑制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未充分发挥该技术的优势,使得教学效率和质量得不到提高。(4)信息化程度不充分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以校园网为基础,将所有的教学信息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师生查询和利用。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师生并未通过该网络平台获取有用的信息数据,限制因素较多。例如,一些网络课程教学视频比较分散,系统性不强,某种程度影响了平台的服务质量,不能满足师生教学和学习需求。
3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措施
3.1转变教学管理观念,加强对教学管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认识
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完善现代教学管理模式,首先要做到转变传统教学管理观念,加强师生对教学管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认识。这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效运用能促进学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强教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教学信息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此,学校要多举办信息化管理讲座,加强师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为技术实施奠定重要基础;完善学校基本教学设施设备,实现教学设施设备最大限度的使用;制定有效的内部考核体系,激发教务人员的工作激情,为学校信息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2加强教学管理团队力量,提高教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加强教学管理团队力量,提高教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教学管理工作者要自主学习和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思想,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关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其信息量大且复杂繁琐,对相关人员的信息处理分析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其及时准确地提供有价值的教学信息,为学校师生提供服务。这就要求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职务权责,制定一个合理的培训计划,有效提升教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从源头上加强教学管理团队力量。除此之外,还要构建完善的人才招聘制度,广纳社会专业人才,为教学管理团队注入新鲜血液。
3.3构建有效的集中管理体制
学校要构建有效的统一管理制度,对各部门实行集中管理,设立一个专业信息管理部门,实现对各部门管理原则和管理方式的统一,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优势,为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提供保障,推动学校信息化构建步伐。另外,还可对信息化教学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和监督,加强教学管理质量,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
3.4强化信息化开发力度
关于信息化教学管理,其前提之一是充分的信息存储。然而目前学校教学信息普遍存在分散、滞后等问题,教学管理工作者要强化对信息的开发力度,完善教学信息数据库,打破传统信息的限制,尽量向学生开放有关的信息权限。同时还要整合网络课程教学视频,实现统一管理,为师生提供更便捷、快速的信息服务,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大容量信息处理的需求,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有效的现代教学管理模式已是必然趋势。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的存在问题,需要转变教学管理观念,加强对教学管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认识;加强教学管理团队力量,提高教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构建有效的集中管理体制和强化信息化开发力度等,才能建立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
作者:杨春花 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推荐阅读:《现代中文学刊》是研究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学术刊物,侧重于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学和文化的研究。《学刊》鼓励中文学科内部各专业的贯通,鼓励中文学科与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的交融,以弘扬人文精神、提倡学术创新、促进学术繁荣为宗旨。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1624.html
《教育类核心期刊论文投稿范文(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