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18-12-20 16:48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浏览: 次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新闻采写课程的教学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需要加强理论学习、端正观念,也需要重新规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制定适合新时代培养人才需求的教学大纲。 关键词:新闻采写课程,教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016年2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新闻采写课程的教学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需要加强理论学习、端正观念,也需要重新规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制定适合新时代培养人才需求的教学大纲。
关键词:新闻采写课程,教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2018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强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闻采写课程承担着培养具备新闻采写知识、技能和新闻素养的专业人才的重担,是新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通过讲述如何接触、观察、解剖事实,如何与采访对象沟通,比较各种新闻媒体的优势和不同新闻作品的特点,结合大量优秀的获奖作品,指导学生掌握常见的新闻体裁采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在教学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需要加强理论学习、端正观念,也需要重新规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制定适合新时代培养人才需求的教学大纲。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敏感性
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想清晰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实践的紧密联系,就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明确新闻媒体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明确党领导新闻媒体的重要性。首先,明确新闻媒体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新闻媒体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是为实现党的纲领而创建的。新闻媒体应始终坚持党性原则。
毛泽东在1957年就曾指出:“新闻的形式并没有阶级性。但是,问题在于内容,表现什么思想、什么主题、什么倾向,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就有阶级性了。”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媒体姓党,就要爱党、护党、为党。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新闻媒体也总是有党性的。比如17世纪40年代,英国就出现了党派性报刊,用来阐发保王派和议会派的不同主张。
后来产生的西方商业性报刊,以追求商业利润为目的,但仍然设法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坚持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方针和立场,阶级性仍然是明确的。新闻媒体坚持党性原则,就要坚持正确导向,要及时宣传党的主张,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新闻工作的真实性原则。其次,要明确党领导新闻媒体的重要性。
在党的历史中,“文革”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沉痛的教训。“文革”之初,媒体被极少部分人控制,制造个人崇拜,编造假新闻,掩盖真相。在造反派夺取媒体的权力以后,更是利用媒体为小集团利益进行宣传。报刊、电台发出的声音不再是党的声音,而是为实现小集团的阴谋而精心设计的内容。“文革”时期,中国的新闻事业完全抛弃以往好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进入到最混乱的阶段。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新闻媒体的领导权必须牢牢把握在党和人民手中,否则就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媒体的职能,不能正确引导舆论,不能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顺应新时代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在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的发展趋势下,媒体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高校新闻专业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闻人才,更需要加强党对高校教学工作的领导。同时高校新闻教学也需要针对现实的需求进行改革,以满足传统媒体对全媒体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还需要结合新时代的要求,重新规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制定适合培养人才需求的教学大纲。
(一)理论部分的教学,注重借助案例了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途径
新闻采写课程的教学需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理论和技能以外,还应启发学生用新闻思维观察问题,判断问题;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需要设定育人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努力培养学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能自觉在新闻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把它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
在新闻采写的理论学习部分,可以借助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记者们是如何在采写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观点和结论的发布者,而是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养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1.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
为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观点,在案例的选择中,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精选案例,要求案例兼备思想性和艺术性。在学习新闻采访的相关理论时,可以通过赏析纪录片《惊心动魄22小时》,了解徐滔的采访技巧,学习徐滔等记者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接近新闻现场、坚守新闻现场,搜集真实材料。
作品从几百分钟的素材中,依据在现场的细致观察、准确判断出解救人质吴若甫的主线。正是因为坚守新闻现场,得以搜集到大量的细节场面,作品才可以凭借生动的人物形态和语言真实呈现出生活原貌,提高了新闻作品的内涵和可视性。徐滔她们的职业素养值得年轻一代学习。在学习如何组织新闻语言时,可以赏析《漫长的瞬间》。
它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陈建奇创作的广播录音报道。记者从莫斯科为听众发回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最终归宿的相关报道。从第二轮投票结果出来,装在信封,然后封口,然后呈送给萨马兰奇,萨马兰奇宣布主办城市是北京,到现场中国人的欢呼、拥抱、泪水……陈建奇在极其特殊的复杂的新闻现场,理性选择材料,高效组织语言。他细致描绘细节:“他把它叠起来,揣在怀里……从西装的右手的内侧的兜里面(揣进去)。”
当投票结果公布以后,现场一片沸腾,记者克服内心的无比激动,代听众表达心声。这是奥林匹克运动和北京的亲切握手,这是世界和中国的握手,这是中国和未来的握手。如果没有对祖国的真挚的爱,没有对工作的强烈的责任感,是没法准确阐述出那样有感染力的解说的。这是对记者平时专业技能积累的考验,更是对记者政治理论素养的考验。在学习专题报道的制作时,可以赏析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静默的山碑——长渠如歌红旗渠通水五十周年记》。
节目从当年参与建设的牺牲者角度出发,讲述充满人文关怀。从亲历者的回忆拉开故事序幕,讲述层层深入,通过记录者、亲历者、学者、后人多视角转换,自然巧妙。伟大的建设者们留下的红旗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仍然需要我们继续传承。作品弘扬正能量,牢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发人们对红旗渠精神的深思与赞扬,起到了很突出的社会效应。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的必要性,有助于理解如何在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选择好案例后,接下来需要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的步骤及相关思考题。一般需要把案例提前让学生知晓,可以提供网址或者直接在课程群分享相关视频。同时安排提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比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段观看视频,概括该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的特色;作品主题的价值;同时搜集采制这部作品的相关背景材料,如记者的采访手记或者札记等,从中体会记者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运用。
建议把需要体会的内容尽量细化,比如记者是如何坚守现场、如何客观公正传递信息、如何努力挖掘正能量的题材等,以便于学生把握。充分的准备,有助于保障整个教学的顺利进行。案例教学的讨论环节,一般可以分做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的发言、讨论,第二阶段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本人发现新闻采写课程适宜小组教学或者一对一教学。小组人数在三至五人为宜。既可以保证教师和每位同学进行交流,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有效的沟通能力。在当今媒体环境下,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能力。在进行讨论时,各小组先进行组内自由发表意见,然后汇总观点,派出代表集中向全班汇报交流。
发言完毕之后,其他小组有问题询问,可实时进行交流。利用这样的案例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此时教师要担任好组织者的角色,有秩序、有节奏地进行讨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同时包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此通过讨论的环节,提醒学生对听到的每句话,搜集到的每项材料,都要有思辨的意识,要有质疑的精神,这样才能离真相更近一些。归纳总结环节,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进行总结;可以口头表述,也可以形成书面的材料。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都需要注意强化学生对作品及创作者品质的印象。
(二)实践部分的教学,注重检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落实程度
在新闻采写的实践部分,则需要教师投入更大的耐心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以更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同样地细化育人目标,通过不同的实践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新闻观呈现的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在每学期学生采制第一个新闻作品时,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搜集新闻选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我们,媒体要服务百姓,记者要深入基层。掌握了这样的工作方法,指导学生积极关注他人、关注社会,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入手去搜集选题,从百姓的民生话题去找选题。在实践中体会新闻舆论工作要始终把人民记在心上,走近群众,服务群众。在进入新闻作品的制作阶段,要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创作原则。新闻作为应用文的一种文体,作品是为受众创作的,而不是说给自己听的,因此新闻作品要站在群众视角去观察问题,用群众的语言去阐述。
不管是搜集材料还是选择材料,在新闻作品采制的所有环节,都要心系百姓。在采制专题类新闻作品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专题作品具有时宜性,深刻性,专题性等特点,理解这类作品对材料的特殊要求,理解细节描写在深度新闻报道中的独特作用。专题作品涉及到的采访对象复杂、采访环境复杂。面对复杂的新闻素材,要引导学生做到责任和专业的统一。责任是指忠于党和人民;专业是指高标准严要求,打造精品。比如建议学生从模仿开始,通过借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中的作品,体会电视新闻专题的选题、材料选择、结构安排,学习该栏目的每一位记者对工作高度负责、用心打造精品节目的精神。
三、结语
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涵的理解,需要结合实践才能深刻体会;而能够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则需要通过相当长时间的刻苦训练。仅仅依靠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很难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途径和方法,这就需要相关课程协同努力,为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赵淑萍.电视采访与写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3.张早.媒介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新闻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6(19):11-12.
4.冉明仙.“全媒体人才”培养热的冷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7):223-224.
5.叶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概念起源及其话语变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04):56-60.
推荐期刊:《浙江传媒学院学报》(双月刊)曾用刊名: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创刊,目的是:更好的地反映本校的科研和教学成果,进一步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本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为发展传媒事业服务。主要刊登学院涉及到的有关学科领域和传媒领域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科学研究以及教学、教改研究成果等。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3927.html
《新闻采写课程的教学怎样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