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19-03-08 14:13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普遍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长了中等收入家庭,增加了个人财富,提升了人们生活质量,因而人们开始高度关注理财。在首届学习型中国一投资理则论坛上,不少理财专家与学者明确表示,我国已初步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普遍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长了中等收入家庭,增加了个人财富,提升了人们生活质量,因而人们开始高度关注理财。在“首届学习型中国一投资理则论坛”上,不少理财专家与学者明确表示,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个人理财市场,然而居民具有大量的闲置资金,为了保障安全,大多数居民都会选择回报率不高的银行储蓄的方式进行理财。理财作为一种资金处理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为了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就需要对理财进行合理规划。因此,本文主要就中等收入家庭理财规划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等收入家庭,理财,规划
一般来说,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与工作能力、职位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即收入会随着工作能力、职业的提高而增加;支出则与家庭成员密切相关,即支出会随着抚养老人、子女教育而增加,但总体上中等收入家庭的结余呈现上涨态势,同时,家庭资产会随着置业的完成而明显增加,负债也会因为置业明显增加,但总体来说中等收入家庭的净资产也呈现上涨态势。可见,大部分中等收入家庭的结余和净资产都处于增长阶段,但家庭财富安全性不太理想,究其缘由,资产错配,理财规划不合理,所以,探讨中等收入家庭理财规划很有必要。
一、中等收入家庭理财规划的原因分析
200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现合理分配格局、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作奋斗目标,相关调查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等收入家庭不断增加,这无疑有利于稳定社会,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同时,这也催促着居民对资金合理利用,学会理财,已经发展成目前居民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居民的闲置资金越来越多,为了实施财富保值,使人们明白“生财之道”,所以我们应引导居民合理使用闲置资金,学会理财,寻找适宜自己的理财方式,这就是探讨中等收入家庭理财规划的重要原因。
二、中等收入家庭理财规划面对的问题
中等收入家庭理财规划面对问题主要是如何分配资金,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国内居民选择的理财方式主要包括储蓄、保险、股票、债券、基金与黄金等,在2007年,基金投资是投资者的首选理财工具;在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大部分投资者选择保守、回报率不高的银行储蓄的方式进行理财;在2009年,政府为了提升投资者信心,采取了货币兑换等投资理财的方式,但大部分投资者仍然将股票投资视作主要理财工具,然而,对于中等收入家庭来说,他们应依据自己的收入、资金与年龄合理配置资源,选择适宜的理财工具,科学规划理财。具体来说:
1、现金及其等价物配置额度较高。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等收入家庭的现金及其等价物的平均额度已经超出了月平均支出的十倍,活期与低于一年的定期储蓄所占比例较高,而收益性良好的基金等所占比例较低。同时这也说明中等收入家庭具有较强的财产流动性,短期内财务的安全性较高,然而由于缺少受益性良好的短期理财工具,促使这部分资产增值效果不佳。
2、投资性金融资产总额比重较低。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等收入家庭投资性金融资产主要涉及股票、债券与基金等,在投资性资产中,这些资产所占比率较低,而房产投资所占比率极高。可见,投资风险较集中,一旦遇到房地产政策调节、控制,或房屋供过于求带来降价等风险,家庭财产便会受到侵蚀。
3、保险类资产规划缺乏合理性。
这具体体现于三方面,即首先,相比于股票、债券等理财工具,保险产品配置比例较低,相关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中等收入家庭规划并配置了高于一年期的定期储蓄,仅有少部分中等收入家庭购买了保险产业;其次,中等收入家庭的保费支出不足,保险资产配置“双十原则”明确提出了一个家庭至少需要将年收入的百分之十用于配置保险,尤其是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绝大多数的家庭上有双亲,下有子女,更应加大保险投入力度,而事实上,很多家庭都没有购买保险;最后,保额偏低,由于大部分中等收人家庭对保险类资产配置没有良好的意识,他们不愿意购置保险,即使有部分家庭购置了保险,但保额较低,这样一来,若家庭遭遇疾病或意外,那么家庭财产安全便会受到威胁。
4、理财工具配置较单一,风险较集中。
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投资工具主要有高于一年期的储蓄、股票、债券、基金、理财产品与具备现金价值的保险产品,通常选择两种投资工具的家庭,很少会有家庭选择三种以上的投资工具,同时大部分中等收入家庭会选择配置较单一的储蓄和债券,它们的产品配置较单一,对家庭风险的降低没有明显作用,且投资过于集中于安全性较高、回报率较低的储蓄和债券,对家庭财富增值没有明显作用。
三、完善中等收入家庭理财规划的建议
1、合理配置现金及其等价物。
在配置现金及其等价物时,除了要重视流动性还要合理考虑收益性。众所周知,中等收入家庭处于家庭和事业的成长期,大部分职业较为稳定,收入不低,为此我们可以将现金及其等价物的实际额度控制在月收入的三倍。就现金及其等价物的理财工具配置来说,我们建议提高基金配置比例,至少占据该部分资产的三分之一,其他部分在低于一年期的定期储蓄、活期储蓄与现金间进行分配,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尽可能地降低现金配置。另外,夫妇可以向银行申请信用卡,信用卡有一定的额度,在手上现金不足的状况下可以利用其解决燃眉之需。这样一来,中等收入家庭既保障了合理的流动性,又提升了该部分资产收益性。
2、创建家庭应急基金。
毋庸置疑,储蓄存放有利于保障支出的灵活性,应急基金与家庭消费水平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所以在准备应急基金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消费水平,根据消费水平适当调整应急基金。例如,某中等收入家庭准备了八千元的应急基金,那么该家庭可以采用获取存款与现金方式储存这笔资金。
3、遵循“风险管理优于追求收益”的理财原则。
大部分中等收入家庭都负担着众多压力,如房屋还贷、抚养子女、赡养双亲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家庭的理财倾向,即逐渐趋向于“注重收益、轻视保险”,在这种形势下,一旦家庭成员遇到人身风险或家庭财产蒙受损失,那么家庭经济就会陷入瘫痪,所以,应高度关注家庭风险管理,将保险产品配置放于首要位置,关于保险保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人身保险,家庭的经济支柱应有充足的人身价值保障,需为其购置定期寿险,以及根据自身家庭情况依次购置重大疾病保险、意外险与养老年金险;第二重儿童险,可以为出生超出二十天的孩子购置教育金保险,同时考虑添加相应的意外险与重疾险,有效结合风险保障和投资,不仅解决了子女日后上学的费用,而且将子女的意外风险等转到了保险人身上。
第三重疾险,相关数据显示,普遍重疾的平均治疗费用在15万元左右,加之居民饮食不规律、家族遗传等,重疾也有可能发生在年轻人身七,所以中等收入家庭应投保重疾险;第四意外伤害险,意外是无法避免的,且费用较低,所以中等收入家庭应考虑意外伤害险,意外伤害险的投保,不仅可以在家庭成员受到意外伤害时挽回一定的家庭损失,而且可以促进财务安全目标的实现。
4、采用“攻守兼备”的投资组合策略。
所谓攻守兼备投资组合,指的是在无风险理财工具与风险理财工具之问对资产进行优质组合,长期投资,促进财富保值增税的实现。为此,我们可以假设依据生命周期理论,大部分中等收入家庭负担风险的能力有中低、中等与中高之分;依据家庭对理财工具的认识程度,大部分中等收入家庭选择的投资性理财工具有一年期及以L的定期储蓄、基金、股票与债券,由于基金涉及股票型与债券型两种基础,我们将家庭理财工具分成三类,即储蓄、股票与股票型基金、债券与债券型基金,从而分析中等收入家庭的最优组合,得出最佳结论。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我国,中等收入家庭是理财市场的主体,对这类家庭的理财规划进行探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有助于推动中等收入家庭的财富保值增税,又有助于提高理财服务水平,推动资本主义市场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中等收入家庭的资产状况和投资理财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居民的理财喜好、理财工具选择对他们的理财方向有一定的决定作用,所以在理财时居民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理财,另外,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我国应加大普及投资理财知识的力度,主动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真正帮助居民合理分配财富,获取最大收益。
【参考文献】
[1]陈玉罡.年收入30万元家庭的新年理财规划[J].大众理财顾问,2015(3)
[2]王霞,周青岚,何光琴.我国中产阶层家庭理财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8)
[3]夏爱军.工薪家庭理财方案探讨[J].中国市场,2014(30)
理财方向期刊推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财经大学主办的财经类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1年。据2018年2月中国知网显示,《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出版文献量6673 篇、总下载次数2036902 次、总被引次数57231 次、复合影响因子2.077、综合影响因子1.074;[1] 主要栏目有财政税收、金融证券、理论经济、工商管理、专稿等;[2] 截至2011年11月,《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有9人。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4063.html
《中等收入家庭理财规划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