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19-11-06 16:52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摘要:团体美术治疗是治疗师通过组织成员参加美术创作,并进行作品分享与分析,从而达到团体治愈为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本文通过对美术治疗、团体治疗、团体美术治疗等概念的梳理,并结合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实际情况,具体阐述团体美术治疗开展的意义
摘要:团体美术治疗是治疗师通过组织成员参加美术创作,并进行作品分享与分析,从而达到团体治愈为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本文通过对美术治疗、团体治疗、团体美术治疗等概念的梳理,并结合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实际情况,具体阐述团体美术治疗开展的意义。
关键词:美术治疗;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
一、美术治疗心理学理论概述
早在语言形成之前,人类就已经通过符号、图腾来渲染思想和情感。美术作为一种表达性艺术手段,一直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旧石器时期的史前壁画到如今高科技时代的3D建模,美术强调视觉符号或意象早已是人类经验最自然的交流形式,它已经成为人类文明沟通进步的重要见证。美术创作不仅指绘画艺术,还包括雕塑、书法、手工制作、平面设计等多种形式类别。
美术治疗理论结构的产生开始于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理论,在此基础上开始汲取其他心理学学派理论的精髓,比如像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行为认知心理学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以及团体心理学理论等都为今后美术心理学理论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而心理学与美学的第一次碰撞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南伯格(MargaretNaumburg)开始使用“美术治疗”这一名词进行心理咨询工作,他认为美术治疗主要是通过绘画、雕塑等美术手段帮助来访者释放内心痛苦、应对各种症状、压力进而达到身心整合[2]。接受美术治疗的来访者利用美术媒材为治疗工具,在没有存在言语威胁的环境下,通过美术活动进行创作并完成作品,美术治疗师以可视的美术作品为依托,鼓励来访者发现内心潜意识的矛盾与冲突,促进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从而达到缓解焦虑,释放压力,实现自我心灵升华的效果。
美术治疗中呈现的三元互动关系(来访者、治疗师和美术作品)相比较其他的言语治疗关系中呈现的二元互动关系(来访者和治疗师)更加具有安全性,大大减少了来访者对于治疗师由于初次见面产生的阻抗,有利于咨询关系的建立。美术治疗体系中的趣味性、投射性、自由性、创造性的独特魅力已被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心理咨询师推崇。美术治疗不受来访者的年龄、性别、智力以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对于治疗人际交往问题、情绪困扰、创伤后应激以及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团体美术治疗概述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门以心理学为专业基础的治疗手段,它是通过团体环境下,人际关系相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流过程中彼此相互学习、观察、体会、了解自我、接纳自我,从而改善和调整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认知以及行为态度,以达到良好自我状态的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3]。团体辅导不仅仅只是单一的心理辅导,更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教育活动,它对于帮助那些有着共同心理问题和成长困难的求助者来说,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4]。
团体美术治疗(grouparttherapy)是美术治疗理论应用于团体辅导的一种形式,是团体治疗中的“团体”优势与美术治疗中“审美”优势的完美结合。团体美术治疗通常由1-2名受过专业美术治疗培训的治疗师主持,利用心理学理论与美术治疗理论的技术,首先向团体成员介绍美术治疗,组织热身活动、开始美术创作,最后进行作品分享的一个过程,从而达到团体治愈为目的的一种手段。
团体美术治疗的起源可追溯于20世纪60年代,Kwiatkowska在《美术治疗公报》(BulletinofArtTherap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家庭美术治疗:以新技巧试验》(Familyarttherapy:experimentswithanewtechnique)的文章,文章中开始第一次像公众正式提出“家庭美术治疗”的概念,她将美术治疗的实践对象由个人、拓展至家庭团体[5]。研究表明,团体美术治疗对于提高团体成员社交能力,释放不良情绪,获得家庭归属感与身份认同等方面的问题有着很好的治愈效果[6]。
三、团体美术的类型
在团体美术治疗体系中,依据美术创作过程的受重视的程度,以及治疗师对于治疗者的指导与干预的程度两大因素,可将团体美术治疗分为:(1)工作室为基础的开放团体(studiobasedopengroup);(2)主题或作业中心团体(taskfocusedgroup);(3)过程取向团体(processorientedgroup)三种基本类型[7]。
以工作室为基础的开放团体更多适用于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这种团体形式一般由病人自由独立进行创作,治疗师也不会对创作过程做过多的干预,而是力求为病人提供一种被信任,被关爱的感受。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高校大学生群体,所以对于以工作室为基础的开放团体性质的美术治疗不做过多的描述,具体介绍后两种美术团体治疗类型。
(一)主题或作业中心团体
美术治疗师采取主题中心团体类型的美术治疗时,非常重视对于创作主题的选取。一般情况下,早期的主题确定取决于成员是否感到安全,以相对温和的方式共同确定主题内容,后期也可以引入一些更具有挑战性的主题[8]。
当主题确定后,成员开始进行创作,此时此刻治疗师也可以同时进行创作(树立榜样)。一个好的主题确定,使得成员开始洞察每次治疗课发生的一切,开始审视自己在团体中所学到的经验。在最后的作品讨论环节,治疗师又充当了教育者和领导者的角色,鼓励成员进行作品剖析与情感表达,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二)过程取向团体
与主题中心团体类型不同的是,过程取向团体美术治疗不主张为团体提供特定的主题,成员在进行美术创作时也不做任何干预,创作完成后也不对成员的作品进行评价。治疗师认为,创作团体的本身就具有自我疗愈的力量,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就可以使得团体成员找到治愈的方向[9]。而对主题的过多依赖可能会使得团体成员还不能承受的情感激发出来,从而制约了成员之间的互动[10]。
在团体美术治疗的实践中,更多的美术治疗师开始寻求一种能将“主题为中心取向”与“团体动力为取向”合二为一的途径。一名优秀的美术治疗师,不仅要有高深的理论功底,更要在实践中灵活掌握针对不同来访人群的治疗手段,既要制定安全、适合的创作主题,也要判断团体中成员自我评估力量的高低是否可以形成互动的领悟能力。
四、高校开展团体美术治疗的意义
随着社会压力逐渐增大,大学生开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良的社会风气,更使得还处在青春期的他们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和困惑。据相关数据统计,学习任务、学校环境、职业选择、人际交往和情绪失调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五大压力源,其中中等程度心理压力人数占49.3%,较高程度人群占8.4%,压力程度很重的占0.3%。学习压力过大、人际交往不畅、不正确的恋爱观,以及其他个体原因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11]。
相比较以言语为主的个体咨询以及传统的团体辅导方式,专业美术治疗技术的应用在高校可谓是凤毛麟角。笔者认为,如果能更多的把专业地、系统地团体美术治疗技术推广到各个高校心理工作中去,那么团体辅导与美术治疗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定能够成为师生中十分容易接受和推崇的心理咨询方式。
(一)团体美术活动特有的投射效应,隐藏了活动的目的,测试结果更能准确的反映成员内心动态,为下一阶段的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美术治疗以非言语形式的美术活动为载体,测试团体成员潜在的无意识的成分。在实际团体美术活动实践过程中,治疗师常会使用美术治疗中特有的投射测验来让成员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
例如,以Buck编制的房树-人测验(H-T-P)为代表的投射测验,主要用来了解测试者人格特点和人际关系方面的信息。测试者只需在一张白纸上按照治疗师的说明分别画出房子、树木、人三种事物(隐藏了测试的目的)即可完成测试。治疗师通过对受测者作品中所呈现的图形线条、透视、比例等进行分析就能得到关于人格特点和人际交往的信息[12]。美术活动的投射效应隐藏了测试的目的,团体成员能够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暴露深层问题。
(二)团体美术治疗体系特有的三元互动关系,减少了阻抗的发生
在高校开展团体美术治疗的实际操作中,治疗师往往是具有心理学专业资质的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咨询师除了要对在校学生进行日常的心理咨询以外,还要承担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讲授。“老师”还是“咨询师”这一双重身份常会使得学生产生顾虑,无论是个体咨询还是团体咨询期间,学生对于咨询师产生阻抗,认为在老师威严的面前不能随便谈论自己的问题,降低学生对咨询师的信任,不能做到敞开心扉,咨询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往往仅靠以言语表达为主的咨询方式,不能够满足高校心理咨询的要求。在团体美术治疗中,初次进入团体中的学生如果产生阻抗,咨询师可以首先采用让他们与美术材料进行互动的方式转移紧张情绪,缓和咨询关系。当学生投入艺术创作中,治疗师的直接参与变成了陪伴性的象征性在场,并适当地通过创作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与咨询师接触),进一步打消阻抗心理。
在作品分享分析阶段,治疗师又可通过学生的作品中投射出的问题,与学生进行进一步交流指导。由此看来,治疗师、成员、作品三个重要维度之间的互动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交流平台,这种三元互动的关系降低了学生们的防御心理以及对于治疗的阻抗,对于团体氛围的建立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释放消极情绪,完善自我认知,提高成员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阶段,虽然对人、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但尚不成熟。现在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各方面压力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心理冲突,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合理宣泄,心理问题一触即发,随即导致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过分焦虑、抑郁、自卑的情绪体验使得他们开始回避人际交往。
有的学生善于运用语言来倾诉自己的内心痛苦,而不善言谈的学生可能不太适合言语表达的方式来达到治愈的效果。笔者大学阶段在美国留学,起初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限制,对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自卑的心理使我不太愿意与同班美国同学进行交流,经常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当我开始深度怀疑自己的时候,一场由学校专职美术治疗师组织的班级美术团体辅导则彻底让我重新点燃了生活的自信。
在那次辅导中,治疗师首先开始组织成员(12名)进行教室内桌椅的重新摆放,她让大家把桌子围成一个圈,在圈中放置一个垃圾桶,要求每位成员可以任意揉搓、撕碎已经准备好的废报纸(熟悉媒材的过程),成员可以围着桌子顺时针走动并把废报纸揉成球状投进中间的垃圾桶里(团体美术治疗中热身的过程)。
我非常喜欢这个过程,使我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从所未有的轻松。十五分钟后,治疗师让大家坐好,并把废报纸从垃圾桶里收集起来,治疗师向大家展示了包括白色胶带、水彩笔、剪刀等美术工具(再次熟悉媒材的过程)。治疗师让每个人可以任意选用这些美术工具,并利用自己面前已经回收的废报纸开始做纸雕塑(美术创作的过程)。此时此刻,我从“动”的状态恢复到“静”的状态,开始根据治疗师的指令思考作品的制作。我最后选择利用废报纸和白色胶带制作了一个木乃伊作品。
二十五分钟后,治疗师让每个同学自愿进行作品分享(团体美术治疗过程中分享的过程)。当轮到我分享的时候,我告诉大家我选择做这个木乃伊是因为我曾经在国内一起跟父亲看了一部《木乃伊归来》的电影,我还告诉大家我已经两年没有回国了,我很想家。
当我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后,同学们觉得我很厉害,那么久都没有回家,而且他们告诉我,我既会说英语也会说中文非常了不起。得到大家的反馈,我产生了一种油然而生的自信,也体会到了小组成员对我的赞扬。经过这次美术团体辅导以后,我开始主动跟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好像一切都迎刃而解了(治愈效果)。
笔者的体会再一次证实了团体美术治疗的神奇之处,当然美术活动不仅只限于纸雕塑,像“自画像”(自我探索效能)、“团体作画”(人际交往效能)、“剪贴画”(释放情绪效能)等丰富的团体美术活动都能为团体成员的需要提供有效的治愈体验。
五、结语
团体美术治疗的力量结合了团体辅导心理学理论与艺术治疗心理学理论的精髓,与其他心理治疗手段相比更加重视媒材工具(如:幼儿适宜使用铅笔、蜡笔;不提供直尺,因为会影响心理评估分析的准确性)、治疗师的资质、场地安排(轻松温暖、光线充足)以及人员的精细化选择(年龄、性别、心理问题种类)。团体美术治疗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宣传工作中,即增强了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也使得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变得朝气蓬勃。
【参考文献】
[1]周红.表情达意与心灵润泽[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2]爱德华兹.美术治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62-69+109.
[4]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相关论文范文投稿刊物阅读:《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文史哲方面的研究论文,兼及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本刊尤其欢迎实证性、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对比、跨学科方面的研究成果。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4721.html
《团体美术治疗理论在高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